支持BRT的建議與分析(自己體檢版之終於結束了)

看到這邊,必須用交通觀點解答這幾層樓的問題了

以下回覆的類似觀念也出現在筆者的另一棟樓,可以參考
傳送門: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60&t=4285604&p=1#54634140

公車專用道容易受到車流箝制影響,或許真的能載比較多人,但是我們必須講求"有效率之下的運送最大量"。台灣大道慢車道公車載運量確實很高很可觀,但是車流容易不穩定,加減速頻繁。而且BRT的運具本體也是公車,單比運量意義不大,重點是他們能不能以較高效率運輸。

從台灣大道慢車道,要來帶一下車流理論中的衝擊波(shock wave)概念:
只要使用過以前的台灣大道都知道,公車一停靠就會造成後方回堵,駕駛減速踩煞車或是通過後再加速都是所謂的車流衝擊波。這樣的衝擊波會往車流上游傳遞,影響很大,所以只要駕駛稍加分神,沒注意到衝擊波...那就是追撞。
BRT有改善慢車道的衝擊波現象,至少筆者騎機車壓煞車的次數變少了。

強尼戴 wrote:
沒心建設台中就算了,...(恕刪)


對BRT顯然不了解!
有關BRT通車後台灣大道的行車效率變化,調查顯示,臺灣大道「忠明-黎明」路段於BRT通車前,快車道行駛速率為20.6公里/小時,慢車道機車為16.3公里/小時、小汽車為16.5公里/小時;而根據交通局委託鼎漢工程顧問公司所做最新調查,快車道行駛速率為20.7公里/小時、慢車道機車為20.3公里/小時、小汽車為18.3公里/小時,顯示臺灣大道於BRT通車後快車道行駛速率仍然維持不變,慢車道汽、機車行駛速率則顯著提升11%~24.5%,另大眾運輸運量提升達30%。
現今是個講求數據的年代~BRT行駛後對於台灣大道上運輸量確實有幫助及提升,在來就是行控中心加入後相信會更加完整。
樓主分析真仔細~~推~~
樓主已經開學,難以像前幾天密集追蹤。
近水樓台先得月,本棟樓結案,放上筆者曾經當BRT暑期工讀生的證據。


隨著改成公車專用道的消息越來越多
隨著專業一點一滴流逝,不被重視
隨著一個初生運具還來不及成長

看過這篇文章,筆者也只能說...已經盡了現有能力
之後會請人把這篇文打上PTT,震撼一下PTT世界
那麼剩下的翻轉BRT/拯救BRT,就靠著有看完本文的大家延續下去

以下是兩張引導思考的圖片,也放入1樓



JOE7316 wrote:
有關BRT通車後台...(恕刪)

sss89229 wrote:
隨著改成公車專用道...(恕刪)
原作者再度專業回文!
快讓這篇浮出水面阿!!!
真的不希望brt變成半套的公車專用道
為什麼是半套
因為目前的情報指出只有海線公路會上專用道,其它市區的還在慢車道上~~

變成快車道依然少一條,慢車道依然有公車,專用道多了其它公車塞
三輸的局面
台中要邁向世界先進城市之一 開發建設中不免會造成民眾生活上的不便 這點請各位民眾能夠體諒! (絕不要有意識型態而中斷建設發展 現已有很好的開端 別再走回頭路阿!)
改公車專用道可以讓道路利用率更高有什麼不好
站外收費和公車專用道是可以並存的
搭公車就進站刷卡 上公車再照公車的制度刷卡
軟體改一下讓公車上下車刷卡時把進站的刷卡記錄消除就好
扣的錢不會影響
至於號誌優先
應該是要去控制BRT的速度來配合號誌
而不是去改變號誌的秒數
改秒數會讓和中港路相交的路塞住
號誌也不連鎖
如果無法控制BRT的速度配合號誌 那不應該在中港路做號誌優先
影響其他用路人太大了


sss89229 wrote:
隨著改成公共汽車專用道的...(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