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 存中街算台中最幽美或最有味道的街?



sheng5310 wrote:
所以窩在草悟道風險較...(恕刪)



就你幾個投資標的而言,我必須同意你算攻守兼顧、非常安全!









22f wrote:
用空想或猜想的沒什麼...(恕刪)


就是因為有高雄的前車之鑑,阿扁時期的中央就只願給綠線"高架輕軌"(也是為了高鐵而設)
藍線則用BRT代替其他線大概是會朝與台鐵共用
所以造價沒有22F大你想的這麼多,至於財政方面台中縣市合併之後負債5百多億,五都最少,
你說的建設支出我想台中市是最不需要擔心的,有個重劃區面積最大供應量也最大但負債2千多億的都沒再怕
台中市是要怕啥?如果台中市是雷曼兄弟,高雄市台南市是?

台中是歌劇院丟給中央沒錯是為了有更好的經費,但問題是這個法案還包含
高雄市的衛武營以及台北市的國家音樂廳,那是否也代表這兩個直轄市無力經營拖垮市庫?

當然房地產一定有起落,投資有賺有賠,不過這起落賺賠也不會是只有在單一縣市








22f wrote:
換言之,台中市政府很會砸錢做建設,然後靠著周邊土地標售回收投資…
但如果誤以為可以一直不斷地循環下去,那就大錯特錯
台中十分依賴土地開發作為台中建設的財政來源,但這種模式風險極高…
真正可長可久的模式,絕對是想辦法吸引更多企業進駐,吸引更多人來定居,帶動消費…...(恕刪)

如果台中市政府是雷曼兄弟,如果台中市重劃區的土地是經過包裝的債券,如果建商是投資人
換言之,照這樣的投資盛況來看,還不需要等到台中市房價下跌,只要台中市房價漲不動,類似於金融海嘯的這種骨牌效應很可能就會爆發!...(恕刪)


老胡 在大家的眼中 都是一個搞重劃區的市長

但是 事實上 能算在老胡身上的重劃區 要從12期之後起算(辦理時間:2004/11~2008/6)

而12期之後的重劃區 能有點樣子的 也只有12期 13/14期根本還是一片草
---------------
以小弟的認知 搞土地重劃 對台中市政府 是穩賺不賠的事

重劃前的土地 大都是農地 一般而言農地是不課地價稅的

重劃後的土地 變成建地 雖然地價稅不高 但是多個幾千甲的地價稅可以課 對市府而言不無小補

除了抵費地可以賺一筆 地價稅更可以讓市府賺個長長久久

不論房地產景氣上上下下 地價稅是一定要繳的..

就算房市崩盤 市府在重劃區這塊 還是贏家
22f wrote:
用空想或猜想的沒什麼...(恕刪)


台中沒有善用傳統產業和清泉崗機場的優勢,所有的建設也只能淪為泡沫。
不然,小弟覺得台中(西部傳產走廊)和長三角珠三角很有機會一摶。




首先,要說明
我不是要打壓台中房市,我只是點出有建設很好,但要符合需求,有需求來支撐,才有辦法自己運作良好,而不會成為負擔



台中天氣相對很好
說過很多次了,夏天,台北熱到39度,台中仍只32度而已…冬天,台北陰雨綿綿,台中卻是大太陽…



以台北捷運為例
每天塞人塞得要命,最尖峰的時間,最多人數的站別,經常都要等個2~3班才上得了車



但這樣的台北捷運本業仍是虧損!
全靠其他收入產生盈餘,沒造成台北市政府負擔,還創造了收益!



不容易吧?












>所以造價沒有22F大你想的這麼多,至於財政方面台中縣市合併之後負債5百多億,五都最少




以往不是直轄市的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負債相對少,其實非常正常
因為直轄市的舉債上限比較高,而省轄市舉債上限相對低;雖然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升格成直轄市後舉債上限急劇拉高,但還是受到每年可舉債額度的限制,沒辦法一口氣拉高負債



換言之,單看五都的負債額其實意義不大!



還有,錢花下去了,是否能有相對大的效益才是觀察重點,不能單看花多少錢



102年度直轄市及縣(市)總預算彙編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34451&ctNode=4971&mp=1




在這份統計資料中,可以清楚看,在「出歲入歲出餘」,雙北市明顯入不敷出!



但,台北市在歲出方面,最大的是教科文,幾乎是台中市的一倍
第二大的支出是社會福利,幾乎是台中市的四倍



換言之,台北市龐大的歲出主要都是用在市民身上,不值得嗎?



2013《遠見》縣市總體競爭力大調查
http://news.pchome.com.tw/magazine/print/po/gvm/9776/137260800089480007001.htm



遠見每年所創的競爭力調查中
台北市始終保持在絕對領先,而新北市、新竹市、台東縣與台中市則分居二至五名



治安方面,台北市位居首位,而雲林、嘉義縣、彰化縣則是分居2、3、5名,台中市努力洗刷治安不佳的形象排名第七名, 反倒是台南市(第15)、新北市(第18)與高雄市(第19)落到很後面…



地方財政方面,台北市當仁不讓,高居首位!
七個細項指標,有五個是第一名,例如稅課收入、自有財源比率、平均每人稅賦,都是全國最高的城市!



還有呢














>…你說的建設支出我想台中市是最不需要擔心的,有個重劃區面積最大供應量也最大但負債2千多億的都沒再怕



地方政府的建設常有中央政府補貼,因此蓋起來不是問題,會有問題的則是在於後續維護



例如為什麼台中花錢蓋了歌劇院卻要「送」給中央政府?



還不就是台中市政府自己知道中部地區「有收費」的藝文活動非常少,根本無法支撐起歌劇院龐大的營運開銷!



多幾個這類建設,對台中市是加分,還是負擔?



燙手山芋人人丟啊!



好笑的是,既然自己知道無力經營,當初為什麼要花錢蓋,為什麼現在還要拖中央政府下水?



此例一開
中央政府還敢再補貼台中作建設?當初中央政府會答應贊助台中蓋歌劇院,還不就是想說反正將來的營運是由台中市自己負擔?




還有還有!一個一個來!








>高雄市的衛武營以及台北市的國家音樂廳,那是否也代表這兩個直轄市無力經營拖垮市庫?



這就不一樣了!



高雄的情況我不清楚,但當初中央會在台北市蓋國家劇院、國家音樂廳,主要是台北市有需求,就算門票很貴,還是有很多人願意買票,甚至還有企業家贊助演出,而撐得起來國家劇院、國家音樂廳的營運



據說在中南部,免費的藝文活動很多人熱情參與,但說要收錢,哪怕很便宜、賠錢做,只剩相對少的人還願意參予…



台中市在歌劇院落成前,肯定努力培養台中人參與藝文活動,但還是沒辦法提高民眾購票觀賞的意願呀…






22f wrote:
首先,要說明我不是要...(恕刪)


北捷本業虧損的原因是因為"運量不足"
至於為啥"運量不足"
因為"路線擴張"但擴張的路線運量卻不如預期
我想如果單就22f大說的塞的要死要等兩三班才做得到的路線一定是賺錢的
但為了"台北都會便利以及身為首善之都"所以一條一條拼命努力的蓋為了市容一條一條砸大錢
地下化不怕虧損"於情於理"也是很正常,畢竟台北人多錢多福利好稅收多這樣幹也很應該
最重要的大絕就連北捷的人也會跟你說全世界大眾交通系統本來就不是以"營利"為目的
而是以大眾便利為目的

既然如此台中接受無法地下化的輕軌高架加上以往連舉債都沒舉債的成績單
也要被質疑適合不適合,以及蓋個歌劇院連未來民眾會不會買票還是看免費比較多都要被拿來預測





在 Sogo 和舊市區混了好幾個月
偶然又回到大遠百
暑假人好多啊!

不過即使有這麼多人潮
台北來的港式飲茶店 X朝
還是黯然收攤
取而代之的是本地港式飲茶店--港龍腸粉

台北台中兩個都市消費型態差太多
台中的店移植到台北 常常都是造成一時風潮
如之前的鼎王 最近的清玉

但 台北出身的店移植到台中 失敗率很高
像 X朝 就是好例子
在大遠百開店約一年多
一開始姿態很高 就是原汁原味移植
但很顯然沒人買帳
後來雖然順應在地情形推出幾乎是打對折的套餐
但和周遭便宜好吃的台中美食比
還是沒有競爭力
只好收攤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
其實台中還是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比起有錢 人又多的台北
食物 飲食業的勝者相對有競爭力
因為要在台中這種嚴苛環境中生存
遠比在台北艱困

再爛的地方 還是會出英雄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