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 存中街算台中最幽美或最有味道的街?


紅紅小太陽 wrote:
在台中騎車:隨時騎 隨便停 不用等


在台中買房:隨時買 隨便買 不用賣

過去十年有效!

紅紅小太陽 wrote:
窮酸村夫偶 兩公里內騎自行車 市區內騎機車
出台中市才會開車


這幾天才發現
漢翔路上文修公園對面是三種路線的公車總站
說真的
除了多年前坐過一次台中的公車之後
從來沒有膽量再坐台中的公車
真想嘗試一下
台中的公車與多年前有甚麼不同
只可惜
時間就是金錢
沒有那個閒情去坐台中的公車呀
台中的停車目前還很方便
停車收費也不高
自己開車
省時最重要啦


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
照版大的說法那只有台北能蓋捷運,其他城市都不能蓋?

不知道版大有沒有住台中,就我個人經驗台中市區跟幾年前相比很明顯塞很大

原因可能是聯外交通網路不斷完工,使得外縣市進入台中相對便利,但原台中市區並無太多

新設的道路,使得進入市區越來越雍擠,我個人覺的市區內道路太小條,60米市最寬的也只有中港跟市政路

此時蓋捷運網路已經太遲了,而且台中捷運經費還好,只有綠線(文心路)是像台北捷運

其餘六條網路(包括中港路),是走快捷公車跟輕軌電車中間型路線,經費少又能快速完工(中港線明年就要試營運)施工期僅需一年左右.

個人覺得這是很明智的決定,不但能將交通網路快速布建,以期達到經濟規模,又投入成本較低回收快較易經營,將來可能公車路線會逐漸被這種形式取代.明年試營運就知道效果如何了.

另外我覺得習慣是培養出來的,當年臺北也是從塞車,停車位一位難求,然後捷運.....非一蹴可及

事後看來當然會覺得好像理所當然,當年卻也是瞎子摸象慢慢摸索成長出來的

台中現在越來越難停車,停車費還開始調價,連機車位也開始收費這大家應該都知道,這些都會導向大眾運輸
系統,只是要看這大眾運出是否能讓大家滿意
$$$ wrote:
除了多年前坐過一次台中的公車之後
從來沒有膽量再坐台中的公車
真想嘗試一下
台中的公車與多年前有甚麼不同

幾年前車子故障坐了一趟沿中港路的公車
大感驚豔 因為20年沒坐公車 現在公車內部座位安排不同於小時候
座位少又美觀 優閒看沿途行道樹 挺好!

房仲小蔡 wrote:
另外我覺得習慣是培養出來的,當年臺北也是從塞車,停車位一位難求,然後捷運.....非一蹴可及

二十多年前在台北 幾乎每家都有車
現在很多人不開了!

就怕現在台中很多家庭兩部車
以後只需要一部 多個車位怎麼辦!

sheng5310 wrote:
對台灣大道沿線上下方便 尤其較遠距離
對偶已經很有福利

或許對還要去其他地方辦事的並不方便
這時偶的車就有用!...(恕刪)

偶也算有受益到 但是根本不看好


大眾運輸 卻只有沿線小眾受益
如果要騎車到車站坐車就太可笑了 那就直接騎到目的地就好了


現在連開車找車位都很懶了 哪有美國時間浪費在等車 轉車
這就是小弟說的的"西部傳產走廊"-台中的優勢。有興趣的話,可以再去看看這區域內的公開上市櫃公司的營運現況和產值。
這個區域內的道路系統愈趨完整,小蔡說的雲林彰濱的例子的確如此。但若未來這區域內的大眾運輸鐵道系統更有規模(至少到員林草屯),在加上清泉崗機場可以定位在內陸貨客運轉運(國3國1到台北高雄2.5小時內),台中都會"價值"是可以期待的。但首先就要好好壯大傳統產業和清泉崗機場。好經濟當靠山,台中才能再往前更進一步。,,,,,現在,,炒短線,,很辛苦,,窮忙,挨罵,,

房仲小蔡 wrote:
,但台中有一個很特別的條件

是其他都會區所沒有的,除了位在台灣中心位置外(這老生常談),台中市是中部唯一的都會區

(苗栗台中南投彰化雲林),假日如果想去消費台中絕對是NO1選項,如果有能力買房子,中部地區的名眾

不用我多說首選也是台中,因為除了是中部唯一都會區,他的交通網路非常發達,舉個實例:我客戶在彰濱工業

區的醫院上班,他回到台中的家30分鐘內,他們醫院的同事學長學弟....大家買屋都是找台中,更有甚者

從雲林到台中來找房子,他說因為他在台中買房,老家雖然在雲林,回家只要40分就到了

同樣的場景在北部則是在台北工作住桃園新北市等等....
(恕刪)
紅紅小太陽 wrote:
偶也算有受益到 但是...(恕刪)



紅大台中捷運我不是專家,但大概查一下他的概念應該是以中港文心為主軸

一條東西向一條南北向,其他在搭配4條左右輔助將網路擴大,將來甚至會延伸出去

目前看來是以高鐵,台鐵,機場來貫穿市區,精華區只要是主要幹道好像將來都會涵蓋

當然一開始不可能就做這麼多,一切以明年中港線為開端,順便一提依開通停車位又要減少,

中港路沿線停車格恐怕通通要取消

J大聽說清泉崗機場好像要擴建,不知後續如何?


房仲小蔡 wrote:
照版大的說法那只有台...(恕刪)





仲介因生存所需,我一向予以尊重,不參與討論,但大大這回來我這樓講得完全沒道理、沒根據,有必要澄清一下:



>大大在講台中跟台北房價的部分,我個人認為,台北投資客很多再加上財務操作敏感度很高



明明如底下內政部統計的數據顯示,在台北買房的人有80~90%都是自住客,偏偏你空口說台北房市都是投資客買?


在台中以投資為購屋目的的人,近60%都是想要賺價差,不像台北投資客都是置產為主,保值為主,相較起來投資客浮動性差異很大!


http://pip.moi.gov.tw/NET/E-Statistics/E1.aspx




>習慣是追漲殺跌,要賣時認賠也賣,漲時漲很快,但跌時也完全不客氣,屬於熱門炒作股
>中部地區相對保守,說真的漲幅絕對沒有北部快,但同樣也沒北部跌得多,股價相對牛皮



這更好笑,先說台灣的房地產指數參考就好,又說台北房市是漲跌都很快...台中市牛皮?那根據是什麼?


唯有閣下說的才是真理,別人投入這麼多人力所做的報告參考就好?


信義房屋指數、國泰不動產指數是唯二被中央銀行引用的數據


那意思是說,中央銀行應該來引述這位仁兄所說的漲跌市況


中央銀行笨到去引用不值得引述的指數?


若台中房市真的這麼穩,為什麼上一波房市空頭時,台中建商倒了一堆,卻不是倒一堆台北建商?




>(苗栗台中南投彰化雲林),假日如果想去消費台中絕對是NO1選項,如果有能力買房子,中部地區的名眾
>不用我多說首選也是台中,因為除了是中部唯一都會區,他的交通網路非常發達,舉個實例:我客戶在彰濱工業



若要在中部找到高薪的好工作很容易的話,為什麼這麼多人要北上工作??




>台北目前實價登錄最高價住宅約260萬/坪,台中約65萬/坪大約只是台北的4分之1
>若是用22F大所講的土地成本來算,台中地價成交一坪最高約3百多萬,台北是不是相對也要是4倍於台中



台北市可供交易的土地十分稀有,特別是精華地段早就蓋滿房子,確實很難有精華區土地被交易,因為開發土地所能獲得的利益更驚人,手中有方正又夠大的精華區土地絕不願意輕易賣給別人


手上還有方正又夠大的精華區土地的持有人只剩國有財產局有可能賣,但偏偏政府說土地禁止出售後,很難得知目前台北市土地價格了


因此,我們姑且以中古大樓交易來看台北市精華區土地價格:


台北地院昨天第3次拍賣台北市太子敦南大樓,僅國泰人壽投標,以91億3850萬元得標。太子敦南大樓占地542.08坪,換算每坪土地約1685.8萬元,超越今年5月富邦人壽以每坪土地1453萬買進的太平洋敦南大樓,成為敦化商圈最貴土地


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ART_ID=273879


也許有人會說上面這兩棟大樓的出價還包含建築物,因此不能視為土地交易價格


2011年,現在屋齡35年的華票大樓總不會還是買建築物吧?


頂新集團旗下的頂禾開發以46億2888萬元得標,建坪每坪高達171萬元,土地每坪也飆破1405萬元


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ART_ID=247479


當時頂禾開發就打算申請都更,改建成豪宅了...


因此,老兄你是對的,台北市精華區土地早就破千萬了!




>再講一個實例,過年回台北時跟親戚閒聊,(他是做建商土開)他說他們在談一筆土地200萬一坪士林區
>我問說那如果談成推案要賣多少,他說最少要成交70萬一坪,
>請問台中縣在土地成交過200萬的案子還不少,敢推成交70以上有幾家?



在士林每坪超過70萬很稀有嗎?


言下之意,台中縣土地過高,風險太高?


沒有人接受每坪70萬的情況下,卻有人高價買土地?


麻煩你用功一點再來吧⋯






22f wrote:
照大大你的意思
政府應該要砸錢把該做的公共設施都弄好,而不需要考量當前的需求,也不用考慮這些公共設施是否有收益能維持下去?...(恕刪)


不...大大誤會我的意思了

林口新市鎮規劃的非常早 如果政府不規劃其他重劃區 而將人口/產業導入林口台地

那林口 甚至台北市就不會是今天這種樣子 也許能保留更多綠地 不會像現在這麼壅擠

至於為什麼政府重劃完林口 卻不把人口/產業導入 這要問問在天上的王董了...

對林口而言最重要的機場捷運線 從1990開始計畫 1996長億拿到特許經營權

但是到現在 何時通車仍是未知數... 台灣政府的效率..

22f wrote:
如台中蓋了歌劇院卻不願經營,又或是說不願把可預期的虧損由台中市政府承擔?...(恕刪)

關鍵在於政府資源有限,必須做合理的分配
討論公共政策,不能總想著「反正不虧自己的錢」!...(恕刪)

如果台中什麼事情都要靠免費來吸引大家使用,台中市政府越努力,只會負擔更沉重,最終不是向中央求援,就是走向破產而已
將來台中捷運開通後,是不是也要靠免費來吸引運量?這樣的免費遊戲,能撐多久?
還有,憑什麼台中所使用的公共設施,其費用要由全國來買單?...(恕刪)


這些都對....

本來敢蓋 就要有本事養..

只是 為什麼台北/高雄的表演廳 可以中央買單 台中的要自己養??

高雄有人說 高捷破產後 丟給中央 由中央去養

如果中央敢接 哪..小弟也會支持 由中央買單全國的大眾運輸系統..
---------------------
台中市公車8公里免費這檔事

北捷也玩過 捷運轉乘公車 或 公車轉捷運 公車半價優惠 (不知現在還有沒有..)

不論台中市公車 或 北捷 都是花地方政府的預算 不是全國買單..

22f wrote:
台中有這樣的條件,誘使大家放棄騎機車、開車嗎?
又不是每家公司附近剛好都有捷運站(只有可能每家公司附近都有公車站)...(恕刪)

換言之,大眾交通工具的運量絕對不是靠「培養」,而是靠本來就存在的「需求」!
這就是為什麼台中公車運量明顯遠遠不如台北的主因...(恕刪)


台北從公車專用道 刪除路邊停車格 捷運系統 花了廿幾年

台中人口不如台北 但不代表台中不應該發展大眾運輸

也許要卅年 但是總是要開始的...
---------------
沒有一種大眾運輸 可以滿足"門對門"的需求 轉乘/步行/私人載具... 都是補足大眾運輸的不足

北捷利用公車轉乘優惠 來"培養"轉乘運量 也是為了同一個目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