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空氣越來越差,環保人士出來發個聲音吧!

阿信師 wrote:
今日下午兩點的台電資料顯示 ,麻煩去向台電要當時資料 。而且我貼了兩次都是中電南送北送東送 ,且以北部缺口最多 ,曾幾何時只南送了 ?

1.發言麻煩精確一點!
我前面這樣說的:你前面提供的資料,中部多餘的發電,明明"大部分"是給南部使用。
請不要扭曲成:曾幾何時"只"南送了?

2.你在421樓提供的資料:
北部發電和用電差是-37萬千瓦
南部發電和用電差是-101萬千瓦
明明是"南部"缺口較大,不是你所說:以"北部"缺口最多!
阿信師 wrote:
台中以前人口沒這麼多 ,沒中科沒精密園區 ,確實可以中電外送 ,空汙也不嚴重 ,現在顯然已經無法負荷 ,人口增加造成的交通廢氣 ,中央不給錢蓋捷運 ,連BRT都無望 ,怎解決 ?還是要台中犧牲就業率繼續中電外送 ?

我還沒建議直接拒絕中電外送 ,只希望東北季風微弱時停送 ,或改燃氣機組 ,這樣的要求很過份嗎 ?

1.我不是那麼清楚中科和精密園區的產業,請問有什麼高空氣污染的產業嗎?
2.前面說過了,這波較嚴重的空污,確定是火力電廠造成的嗎?如果不確定,你憑什麼提出這樣的解決方案呢?
阿信師 wrote:
既然燃煤廠汙染很低 ,那北部趕快去跟台電建議 ,多蓋幾座來補足自己的用電缺口阿,屆時就可名正言順廢核啦

我哪句話有燃煤廠污染很低的意思,麻煩你指出來!

請不要一再用無中生有、栽髒抹黑的方式對話好嗎!
lordkikuko wrote:
然後有哪些人因此而致病甚至死亡嗎?
拿數據出來,不要用感覺的。
核電廠事故在台灣還只是將來的可能性,火力發電廠所導致的空氣污染已經是現在進行式。
要我選擇住在龍井還是龍門旁邊,我會選龍門。

我的原意是台灣這麼小,還要分北中南東,有完沒完啊?
要比是比不完的!
chiashin wrote:
1.發言麻煩精確一點...(恕刪)


您說的是,我應該更精確一些 。我的積分學不夠好 ,但還是可看出北部缺口大於南部 ,北部一天之中有很多時間缺口很大 ,如果用發電用電比例來看 ,最不足的是東部
majusty66666 wrote:
不否認交通上下班時段的廢氣影像
但這還有法可防而且非全時段也不是廣泛性汙染

但最近的紫爆是長時間廣泛性的
這就是可怕的地方

只能說你太小看汽機車的污染了!

我常爬郊山,沒風的時候,常看到天空是兩種顏色,上面的天空是藍色,靠近市區的低層是咖啡色。
但是回到市區,看天空還是藍色,不覺得空氣很髒。

意思是這次的空污,可能從地面到500公尺的高空都是髒空氣,所以你看不到藍天,覺得空氣特別髒。
平常沒風時,可能只有從地面到50公尺高是髒空氣,污染層只有十分之一的厚度,這時你還看得到藍天。
不幸的是,你生活的地方,通常不會高過地面50公尺。
空污紫爆嚴重!政府祭出鐵腕,環保署將修訂《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在空污非常嚴重的情況下,民眾將不能任意開車上路,以及不同縣市規劃在城市特定地區或時段,禁止機車行駛,甚至推動電動機車的作法,來改善空氣污染問題。

根據環保署2014年統計資料,屬於移動污染源的汽機車,在細懸浮微粒(PM2.5)空污排放量約佔總量的23%,接近1/4的污染量,管制汽機車、轉型電動機車,當然是必行之道,全民都該支持。但是如果只將管制機車,作為防制空污「唯一」手段,那就未必有效,甚至有欺弱扶富的不公平!將會引發汽機車族的抱怨,為何一到空污防制,就是拿汽機車族來開刀。

在談台灣汽機車問題前,先來談管制機車最嚴格的中國,汽機車管制後的問題。

中國在十多年前,就已經針對汽油機車進行許多管制措式,在各大城市的市區,多數已經禁行汽油摩托車進入行駛,連帶造就驚人的電動自行車產業,到目前全中國統計電動自行車總數,已經高達1.2億輛,如果再加上快速發展的電動二、三輪機車,總數可能超過2億輛,成為世界之最。

中國推行限制汽油摩拖車政策,已經長達十年,但是空污有變好嗎?答案是並沒有!問題在於機車改善的數據,又被擴張的工業空污所吞噬。根據資料顯示,中國工業集中的華北地區,PM2.5占整個空氣懸浮顆粒物總量的大半,並且隨著工業擴張,污染數據還在飆升中,顯示單面管制機車,根本救不了失控的工業發展,工業依舊是最嚴重的污染來源。

中國高度限摩,卻未改善污染,也讓當地人民頗有微詞,認為限摩是一種階級不平等。因為只限汽油摩托車入城,卻讓汽車滿街跑,簡直是買得起汽車就有特權,騎機車的就該被管制,以及小人民騎機車不能排氣,大財閥建煙囪卻不停排污,讓推動限摩、電摩,越來越像遮掩工業失控的漂綠工具。

並且在推動電摩上,因為駕駛與行人的不良習慣,在路上亂鑽亂闖,讓靜音的電單車、電動摩托車,不斷形成交通意外,交通傷亡數據高度攀升,開始再嚴格限制電動機車的行駛區域,一些小區、特區不能電動車進入,形成推動後又限縮的反覆政策,變成汽油機車不能買,電動機車到處限的現象,中國機車族處處受限,形成更大民怨。

回到台灣!汽機車當然是污染源,但是對於更大禍害的工業污染,也該有相對的魄力與法令,來真正解決問題。

根據2014年環保署PM2.5空污管制計畫的資料,以PM2.5排放數據,拿台北市與雲林縣來比較,台北市因工業所排放PM2.5,每年是46噸,汽機車達每年830噸,反觀雲林縣因工業所排放PM2.5,每年是1010噸,汽機車達每年672噸。其他地區的污染源,也有同樣城市與鄉村的差異,顯示著限制汽機車排放污染,的確是有助解決「城市問題」,但是卻不是「縣市問題」的污染主因。

另外,中興大學莊秉潔教授長期觀測污染流動變化,比對空污觀測站數據,以及氣流狀態,在網路上提出說明,指出以11/16的台中盆地為例,在中午時段並非汽機車排放污染的高峰期,反而是前一天海邊空污開始往內陸移動,因此「PM2.5在中午12:00之高值,無法用汽機車排放解釋。」

甚至,以常常大黑丸罩頂台中為例,2014年統計的PM2.5排放,工業為2905噸,汽機車為2000噸,營建為1976噸,三大污染源中,汽機車佔三分之一,工業與營建佔三分之二。其中讓人驚訝是台中的高度都更,不斷開發工業區,破壞原有護土的農地、山林,形成裸露揚塵,也成為重要污染源。這也是許多環保團體所抨擊,政府管機車、限燒燒稻草,卻放任土地不斷開發,工業持續污染。所以解決空污,「只靠」管制汽機車,不僅是城市思維,更有著嚴苛民生,放縱工業的態度。

汽機車污染問題當然必須解決,也該有管制與改善之道,但是對於廣大機車族,解決不該是一夕嚴令,而是該有更完善的配套措式,如更便利的大眾交通系統、電動機車的更替方案,便利的單車、電動車租接等方式,來改變國人的交通習慣。

同樣的,在解決汽機車等移動污染源下,政府也必須正視工廠、營建等固定污染源問題,從管制開發到污染停工、關廠等措式,展現整治魄力,而非像中國一般,管機車,不管工業,要求人民戮力環保,卻放任財閥放肆污染,如同形成解決污染的階級化、城市化差異,讓一般大眾、偏遠鄉村,依舊面臨污染的危害。
樓上拿出數據說出了我內心想說的話
現在的技術要監測這些污染源應該是很容易,但有誰敢說出真話呢?環保局更不用說了,一堆官僚,能期待他們能做什麼事,我不敢想。
到最後只能期待公民力量了,雖人我很討厭這個政治名詞,但政府的不作為真令人生氣。

不管是誰,讓空拍機來飛一飛,抓到就重罰,晚上排放罪加一等,以刑法來論罪,直接叫它關廠,政府敢嗎?我是看衰啦。
案情越來月明朗
事實勝於雄辯
再來就看主政者要如何面對
majusty66666 wrote:
中國推行限制汽油摩拖車政策,已經長達十年,但是空污有變好嗎?答案是並沒有!問題在於機車改善的數據,又被擴張的工業空污所吞噬。

大陸限制了機車,但是汽車數量大幅成長,該文的作者應該知道吧!

大陸的問題除了總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工廠為了節省成本,環保設施常常是"備而不用"。
另外之前穹頂之下那部紀錄片也指出,大陸對汽柴油車雖有相關規定,但是並沒有嚴格執行,多數大型柴油車輛根本沒裝過濾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