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瞎毀 wrote:
經過你這段的解說,我終於知道那個月台閘門的意義了
北捷有人衝車門被夾到->乘客的錯,防礙車輛運行
BRT有人衝車門被夾到->BRT的錯,危害乘客性命
順帶一提,閘門跟關門警示鈴聲都已經在二月報峻工,一直擺爛五個月是誰的問題呢?
阿伯跟小妹妹腳被夾到應該怪誰呢?
嘉澤 wrote:
~~BRT走下去~~會帶動民眾去搭乘~~就會有蛋生雞 雞生蛋出來~~才能有更大量需求去增加幾條BRT或捷運線出來~~
大眾運輸方便的地方,幾乎在使用汽機車交通上都不便利的,交通順暢地方有誰敢浪費錢去增加大眾運輸系統
台中未來趨勢一定像台北這樣人多車多,台中上下班很多道路都在塞,現在從74號下來的差不多都塞整條....
但有這些塞才能去增加大眾運輸系統才有多選擇性,唉,有些決策太順從民意,反倒是斷未來的方便!!!
聽到台中不需要什麼什麼系統的就吐血,現在把簡單明瞭的站牌又變成花花綠綠的複雜,這樣簡單變複雜有比較好嗎=.=...
LevisLo wrote:
其實大家都把BRT搞錯了,BRT簡單一點講就是利用巴士來當捷運系統,算是巴士的進階版,它的好處是不用蓋軌道,所以可以把軌道興建費用省下來,當然缺點就是,因為不用蓋軌道,所以要把馬路騰些空間出來給它用。
你如果要問說其他線道,那就不用公車專用道了,全台灣都有繳稅,那就沒有公車專用道,也沒有捷運,你機車也騎上高鐵去好了,反正大家都有繳稅不是嗎?
BRT是太晚蓋了,所以沒辦法整個完成,如果BRT真的能夠整個完成(包含行控中心),那麼就可以知道,你在BRT上面沒有停紅燈的必要是甚麼感覺。至於優化公車道,簡單一點講就是跟台北市的公車專用道是一模一樣的意思,你以為當所有的公車都在那條公車專用道上面走,行控中心還能讓公車不碰上紅燈?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真要讓所有在公車專用道上的巴士都不碰上紅燈,那中港路周邊就全面癱瘓了,你能想像綠燈二十秒之後變紅燈,然後五秒之後變綠燈,再過十秒又變紅燈....不癱瘓才有鬼,所以優化公車道的意思,我們白話翻譯一下,就是把捷運拆掉。
BRT如果真的能夠整個完整的完成,各位覺得他應該是怎麼運作?北捷或高捷有搭過嗎?就是那樣運作,你不需要招手,它要站站停,然後門打開之後,十秒到三十秒鐘,車門就要關上,惟有 on time,這樣行控中心才有辦法讓它不碰上紅燈又不會造成交通癱瘓。當然這整個需要整體系統完成,包括行控中心完成,能夠發揮整體運作的時候。
本來BRT是要當成捷運來用的,但是因為這個興建成本不高,所以新上任的市長敢拆掉,懂嗎?當初台北市木柵線,陳水扁說他上任之後要拆掉當停車場,上任後呢?敢拆嗎?不敢......這就是BRT的優勢,興建成本,還有工期。
台中的捷運要走地底下.....成本會比台北市高很多倍喔....因為台中的地質關係,所以台中高架的比較多,看現在興建的捷運也都是走高架,就是因為走地下的成本太過昂貴,昂貴到台中市負擔不起(換成台北市的經濟條件也是負擔不起的)。
至於拆掉BRT到底對不對,我不能評判,只能說新上任的市長沒有讓BRT實際運作就判了他死刑,算是.....清算前朝....
可惜了...........
以我工程的背景來說,我倒是很期待BRT能正式運作,想知道這種系統運作起來的效果到底怎樣的的說,因為講一個實在的話,走出北北基之後的其他都市,要蓋捷運....難....除了北北基有足夠的運能之外,其他城市真的蓋這樣的捷運系統基本上都會虧一屁股的,到時候就是我們大家年輕的一倍要扛債買單了。高捷就是很明顯的例子,高捷光興建成本就揹了幾億的債?她現在營運成本都沒打平了,更不要說還利息,到時候破產就是全民買單了。輕軌不錯,不過輕軌是觀光用的,上班族大概不會奢望搭輕軌,那個運行速度大概沒人能接受的,所以我覺得像BRT這種進階版的公車其實可以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行控中心蓋出來,以後就所有的BRT路線可以一條一條開,成本會明顯下降。
至於嫌公車專用道(BRT專用道)占掉一線,你看台北市公車專用道有多少?你如果嫌開車擠,自然就會轉向去搭大眾運輸系統了不是嗎?就是因為開車比搭車快,所以大家都開車,當搭車比開車快的時候,就會去搭車了。
LevisLo wrote:
其實大家都把BRT搞錯了,BRT簡單一點講就是利用巴士來當捷運系統,算是巴士的進階版,它的好處是不用蓋軌道,所以可以把軌道興建費用省下來,當然缺點就是,因為不用蓋軌道,所以要把馬路騰些空間出來給它用。
你如果要問說其他線道,那就不用公車專用道了,全台灣都有繳稅,那就沒有公車專用道,也沒有捷運,你機車也騎上高鐵去好了,反正大家都有繳稅不是嗎?
BRT是太晚蓋了,所以沒辦法整個完成,如果BRT真的能夠整個完成(包含行控中心),那麼就可以知道,你在BRT上面沒有停紅燈的必要是甚麼感覺。至於優化公車道,簡單一點講就是跟台北市的公車專用道是一模一樣的意思,你以為當所有的公車都在那條公車專用道上面走,行控中心還能讓公車不碰上紅燈?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真要讓所有在公車專用道上的巴士都不碰上紅燈,那中港路周邊就全面癱瘓了,你能想像綠燈二十秒之後變紅燈,然後五秒之後變綠燈,再過十秒又變紅燈....不癱瘓才有鬼,所以優化公車道的意思,我們白話翻譯一下,就是把捷運拆掉。
BRT如果真的能夠整個完整的完成,各位覺得他應該是怎麼運作?北捷或高捷有搭過嗎?就是那樣運作,你不需要招手,它要站站停,然後門打開之後,十秒到三十秒鐘,車門就要關上,惟有 on time,這樣行控中心才有辦法讓它不碰上紅燈又不會造成交通癱瘓。當然這整個需要整體系統完成,包括行控中心完成,能夠發揮整體運作的時候。
本來BRT是要當成捷運來用的,但是因為這個興建成本不高,所以新上任的市長敢拆掉,懂嗎?當初台北市木柵線,陳水扁說他上任之後要拆掉當停車場,上任後呢?敢拆嗎?不敢......這就是BRT的優勢,興建成本,還有工期。
台中的捷運要走地底下.....成本會比台北市高很多倍喔....因為台中的地質關係,所以台中高架的比較多,看現在興建的捷運也都是走高架,就是因為走地下的成本太過昂貴,昂貴到台中市負擔不起(換成台北市的經濟條件也是負擔不起的)。
至於拆掉BRT到底對不對,我不能評判,只能說新上任的市長沒有讓BRT實際運作就判了他死刑,算是.....清算前朝....
可惜了...........
以我工程的背景來說,我倒是很期待BRT能正式運作,想知道這種系統運作起來的效果到底怎樣的的說,因為講一個實在的話,走出北北基之後的其他都市,要蓋捷運....難....除了北北基有足夠的運能之外,其他城市真的蓋這樣的捷運系統基本上都會虧一屁股的,到時候就是我們大家年輕的一倍要扛債買單了。高捷就是很明顯的例子,高捷光興建成本就揹了幾億的債?她現在營運成本都沒打平了,更不要說還利息,到時候破產就是全民買單了。輕軌不錯,不過輕軌是觀光用的,上班族大概不會奢望搭輕軌,那個運行速度大概沒人能接受的,所以我覺得像BRT這種進階版的公車其實可以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行控中心蓋出來,以後就所有的BRT路線可以一條一條開,成本會明顯下降。
至於嫌公車專用道(BRT專用道)占掉一線,你看台北市公車專用道有多少?你如果嫌開車擠,自然就會轉向去搭大眾運輸系統了不是嗎?就是因為開車比搭車快,所以大家都開車,當搭車比開車快的時候,就會去搭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