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av24 wrote:
平心而論 七期和草...(恕刪)

我們社區就有在竹科上班的
不管是要上高速公路或搭高鐵
七期比較適合
至少不用塞在台灣大道
也比老佛爺那個點安靜許多

p7242392 wrote:
中產階級為何要買七...(恕刪)

這位小老弟
你很有企圖心
很棒
這些七期的屋主
絕大部分都是事業有成,思慮成熟的人
也有相當的人生歷鍊
他們選擇置產於此
難道沒評估過嗎
你再戰下去也沒意思啦
努力打拼
等你到達這個坎站
考慮的又不同了

hamartoma wrote:
想必閣下收入也接近...(恕刪)


收入還可以,99%都是海外收入。

我把海外的收入全部移轉到香港的離岸公司,香港離岸公司不用企業所得稅,股東分紅也不用繳個人所得稅,所以海外收入是淨所得,大約40-45萬美元吧!

海外置產、小孩留學的費用、國內外消費都是由海外信用卡支付,還算方便。最大的缺點是滙回台灣,如果申報海外收入,會被課很重的稅,所以都是小額滙款或是每次帶1萬美元回台灣的方式。

James579910 wrote:

我把海外的收入全部移轉到香港的離岸公司,香港離岸公司不用企業所得稅,股東分紅也不用繳個人所得稅,所以海外收入是淨所得,大約40-45萬美元吧!..(恕刪)


佩服,
01不缺的就是強者!!

p7242392 wrote:
中產階級為何要買七期呢?

900萬年收,不吃不喝40年,也買不起南極的豪宅。

我不會羨慕有錢人,因為我不靠他的錢生活
我不會看不起甘苦人,因為他不領我的錢過活。
唯一看不起的只有做詐騙的屁孩。

年薪85萬,稱不上家財萬貫,也算豐衣足食。
靠自己打拼買新房、買了夢想進口車,娶了老婆生了小孩,從不拿家裡一毛錢,接下來還要跟老婆一起為我們的未來打拼呢!但目標絕對不會是七期,就像你不會去住南極一樣。


對於成家立業的人,85萬年薪確實能滿足基本生活水準。腳踏實地累積資本是正確的,但是講話用詞怪里怪氣的,還語帶酸味,用南極來比喻七期也真夠奇葩了!

我不會買南極的房子,南極也沒有房子可以賣我!買七期或八期是沒有多大的問題和壓力。

hamartoma wrote:
佩服,01不缺的就...(恕刪)


在海外做生意辛苦呀!

我個人比較看好東京和愛爾蘭都柏林的房子,台灣房地產的前景不明。

日本是實坪制,東京市蛋黃區與蛋白區交界,離電車站走路10分鐘10年以內房子,換算下來實際坪每坪大約30-35萬台幣,比起台中市的虛坪便宜很多。

愛爾蘭的房子也不貴,大學學費更是便宜,每年1.1-1.3萬歐元左右,才美國的三分之一,物價水準和台中市差不多。加上今年英國脫歐可能性很大,許多以歐盟市場為主的英國企業,有一部份已經開始往愛爾蘭遷移了,近幾年住房需求可能會大增。3000萬左右可以在都柏林買到一棟有前後院的4房別墅,在台中市只能在七期和八期買大樓。小孩上個星期剛拿到愛爾蘭大學的入學通知,年中想過去看一下都柏林的房子,正好也有親戚定居在那邊。

如果未來小孩要在歐洲發展,愛爾蘭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Google、Facebook、Apple和PayPal等歐洲總部均在愛爾蘭,IBM、Intel、HP、Iona、Analog Devices、Dell、Microsoft、台灣羅技、歐洲各大生技藥廠、食品公司和航空製造業,都在當地有設分公司或研發中心。愛爾蘭當地的人力和人才是供不應求,連餐廳的服務生都出現人力荒。

有人來台中版問推薦住哪裡,
我始終都先推薦7期及草悟科博區,
再想多看的可去看國美區及8期,
再想多看的可去看11期及5期,
最後當然是各取所需,
James579910 wrote:
收入還可以,99%都是海外收入。

我把海外的收入全部移轉到香港的離岸公司,香港離岸公司不用企業所得稅,股東分紅也不用繳個人所得稅,所以海外收入是淨所得,大約40-45萬美元吧!

海外置產、小孩留學的費用、國內外消費都是由海外信用卡支付,還算方便。最大的缺點是滙回台灣,如果申報海外收入,會被課很重的稅,所以都是小額滙款或是每次帶1萬美元回台灣的方式。

大哥我現在也有這種困擾呢...
我去年在國內期貨商下單海外期貨不小心讓淨利達到1557萬台幣
扣除掉670萬的免稅額後今年可能還要繳177萬的所得稅
請問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節稅?

還是國內的期貨比較好,
手續費交易稅都扣了之後剩下都是拿實的

A*Man wrote:
大哥我現在也有這種...(恕刪)


國內期貨我還真沒辦法,我用的不是國內銀行帳戶,您的收入還真的是清清楚楚

我在台灣是沒有收入的低收入戶

我是三角貿易,公司也設立在海外,所以能利潤移轉到第三國,香港對我而言是最方便的,如果真要去一趟銀行,台中香港都可以當天來回

James579910 wrote:
國內期貨我還真沒辦...(恕刪)

謝謝...
那我只能認命了...
前年還有歐台指可以把海外從賺錢變成虧損
去年則完全沒辦法...
用摩台咬大台指咬回295萬...
轉移成本還付出了7萬多
搞這個好累阿...真的很坑人
賠錢已經要繳手續費了,賺錢還要被抽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