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onhsu wrote:噗,老胡市長的BRT...(恕刪) 其他人沒有說高架不符合國際標準,而是說明高架的建設案例在BRT中是非常少數那算是建設中的特例,卻一直被有心人認定為那樣才是真正的標準…而台中的BRT在設計上已經符合標準,請不要曲解他人的意思再拿來貼標籤…
andy60145 wrote:其他人沒有說高架不符...(恕刪) 你的論點更好笑,台中的車道配置在快慢車道中間,還自稱BRT 的,全世界只有台中一例。根據ITDP 2010的標準,台中只有32分,根本遠低於BRT的標準!再根據ITDP 2013的標準,台中的車道配置位置根本不符合成為BRT的基本元素。麻煩做點功課吧!
ansonhsu wrote:你的論點更好笑,台中的車道配置在快慢車道中間,還自稱BRT 的,全世界只有台中一例。...(恕刪) 請問好笑在哪?1. 你大概以為整個中港路都是台中市政府的地吧, 你知道中間分隔道有私人的地, 光徵收就要上百億嗎?2. 先蓋 BRT, 中間保留給將來若評估運量通過, 再蓋捷運, 如果將來捷運蓋成, BRT 可以保留, 也可以功成身退轉為公車站跟公車專用道.
《ansonhsu wrote:你的論點更好笑,台中的車道配置在快慢車道中間,還自稱BRT 的,全世界只有台中一例。根據ITDP 2010的標準,台中只有32分,根本遠低於BRT的標準!再根據ITDP 2013的標準,台中的車道配置位置根本不符合成為BRT的基本元素。麻煩做點功課吧!大笑」》BRT都已經被殺死那麼久了,還那麼激動,硬要說它不算BRT? 不要那麼專業好不好, 是真懂還是假懂? 要不要與某人口徑壹致「廈門的BRT因為走高架才是真BRT, 台中的沒走高架,所以是偽BRT」⋯ 這樣有沒有比較happy了??
ansonhsu wrote:你的論點更好笑,台中的車道配置在快慢車道中間,還自稱BRT 的,全世界只有台中一例。根據ITDP 2010的標準,台中只有32分,根本遠低於BRT的標準!再根據ITDP 2013的標準,台中的車道配置位置根本不符合成為BRT的基本元素。麻煩做點功課吧!大笑 請去了解一下北京BRT再來笑得這麼大聲、說得這麼武斷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