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xo wrote:
不過小西門晚上還是有在攬客啦...
這個範圍是指???
因有計畫3-5年要搬到台南巿區去,
正在做功課找房子,主要以舊台南非重劃區為主,
排除正臨廟宇,巿場外,一時沒想到還有這個.
是否能建議應避開之區域..
這些條件設限,幾乎要找不到房子了..

maxhayslette wrote:
台灣人愛吃
吃的演繹在夜市最被發揮的淋漓盡致
從此 夜市堪稱台灣最有特色在地文化...
從北到南 廟口市林漨甲花園六合與屏東夜市
一比之下
花園夜市最沒有在地特色
最沒歷史 最沒老店 最沒親切感~
跟古都府城的深度印象真的無法連結!!!
二十年前的台南市區真的很繁榮
那時我還小
喜歡去民族路遠東百貨商圈那邊閒逛
台南的文化飲食最具盛名
翰林茶仿擔仔麵蒸米糕海產虱目魚粥武廟壽司鱔魚意麵
順道去小圓環看小姐攬客
或是去最熱鬧的中正路逛街人擠人
趕時髦看看電影或遊走於中國城地下街
物換星移 滄海桑田
那些盛況都已經不在了
鄰近新興的海安路的發展也急轉直下
而花園夜市的掘起只更加速了台南市區的落沒....
為什麼要把夜市極中管理 放逐邊疆??
為什麼沒有中正海安夜市?? 民族夜市?? 赤崁夜市??
為什麼不能利用舊有熱鬧的街坊讓飲食商展繼續蓬勃發展
再結合商家廟宇古蹟營造出最堅韌悠遠的在地文化...
打佯散場後的花園夜市
一攤都不留
空曠的廣場 空寂無常...
對一個城市來說
現代化是歷史延續的一部份 彼此並不衝突
甚至可以同儕並濟 相得益張
經濟行為的活洛聚集人潮
歷史文化的蘊涵更是吸引人
日本京都有鐵電 地鐵 也有千年古剎 諸侯邦城
大眾運輸系統連結了彼此 串聯了古今
還有一條條融入在地生活的百年老街
其培育出來珍貴資產吸引著世界各地遊客的讚嘆....
台南這幾十年來
在追逐現代化的美夢的同時
無情地屏棄自己的文化歷史城鄉點滴
當回過頭來挽回之際 卻變調殘喘 兩頭空了
歷史殘墟重整後掛著牌空洞地站立著
偶然還是宿命
它將成為特約藝術家創作的地盤
營造出一種新生卻有距離感的生命力...
台灣安平有著一條沒有歷史軌跡的不老街
它代表著台南演變的過程
其面容雖然讓人惋息
但府城的故事還得繼續寫下去
想像著星空夜晚走在百年的赤崁樓前逛著一攤攤的小吃
豐盈滿懷 夜入夢田
晨曦中 它在那 這歷史古城將會散發出無窮的光芒~~~
倫敦男孩 wrote:
停車問題,深究下來或者應該說是社會型態轉變的問題。
我也覺得,如果民族路夜市留到現在,那市區交通會大塞車,因為現代家庭有車的居多,民族民權民生中正海安這一區又沒較大型的停車場…其實這一區,現在的空屋很多,但,你不會想買~除非你是要開店的。
中正商圈會沒落跟社會型態轉變也有關係,現代人都買「便」(指成衣)的衣服,以窗簾為例,隆美窗簾也是中正路發跡的,現在連鎖店開的到處都是,很少人再去西去西市場買布自己做衣服窗簾椅套枕套,或請西裝師傅量身做西裝的少了。可是民以食為天,所以中正商圈西市場裡做吃的不會死掉,但會有傳承問題。
另外是消費型態,台灣現在是工業社會,加上周休二日,運輸發達,資訊高度流通,不像以前農業社會及經濟剛起飛的過渡期,消費型態都以「就近」為主,沒有周休也不能去太遠的地方,所以「到台南市」消費是很「潮」的事情,不像現在,動個滑鼠,什麼都可買到,小七+ibon,可以完成的事超乎想像的多,也不用「進城」了,現代人也會跑百貨公司或大賣場、全聯買,而不是像老一輩的,會到A、B、C、D店完成這些事,因為~停車嘛,結婚有小孩後騎機車外出的確不大方便,另外媒體發達資訊爆炸消費意識提升,以前那種中小型百貨公司賣的無牌貨,吸引不了現代人眼光,自然也會沒落。
原林百貨、中國城、合作大樓、圓典、舊遠百會沒落都是因為被後來新蓋的,停車方便的,更大型的,賣場品牌齊全的取代,東帝士也是這樣被新光西門店幹掉了,等東區夢時代落成,德安百貨又趿趿可危了,但到是可以轉型成「食廈」,將整棟都做成餐廳,讓不同品牌的餐飲進駐,再外加一些生活用品,衣鞋包化妝品我想就收一收了。
還有傳統氣氛式微,台南從明鄭開台,300多年下來流傳了很多古老習俗,加上三步一寺五步一廟,台南神明12個星座都有,什麼節日該慶祝,該吃什麼,該用什麼,養活了一大群的傳統手工產業,光拿過年這件事來說,現在也只剩旅遊的功能,很多老行業也都RIP了。
如果還住在這種店住合一的都是有點年紀的,對這些人來說,生活就是步行或機車可到的距離,問題不大,但第二、三代,除了移民國外的,留下來的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下,多半不會想跟長輩同住,而以前店住合一的型式也較不為年輕人所愛,因為這裡當初都是黃金店面,面越寬越貴,現代人又都會備汽機車,這一來又回到停車問題,所以很多都移到五期虎尾寮鄭子寮的透天社區了。
看電影也是,以前光中西區(民族民權民生中正海安)就有12家戲院,但在國外大型戲院的攻擊下,影音效果輸人,加上要播院線片需要雄厚資本,哪敵的過,那些老戲院也是被延平、中國城、南台、東帝士、國花給「堪溜」的,現在這些又被新光、華納、國賓給KO了,其實除了影音效果外,停車也是問題啦~~沒想到又回到停車問題了吧~新戲院結合商場,又好停車,設備又新,自然吸引人。南都戲院就別提了,你知道連統一戲院都被拆掉了嗎?全美是因有歷史地位及名人加持還能存活到今,但也只剩它了。
台南現在走文化觀光的路線是對的,因為台南很適合「散步」,但其實不管怎麼改變,台南就是這樣,你不能期待一走入這城市,時光立刻倒流到半世紀前,或是像去到日本京都、義大利、法國,舉目望去整個城市被同樣風格的房子「包圍」,老城區的老屋很多,但多半被大扛棒遮住,民間自發的老屋欣力這2、3年來帶進了一股活水,可是不能只靠民間,政府作為也很關鍵,如何訂出政策讓老屋屋主有誘因不要改變外觀,拿下扛棒,或成立老屋平台,將這些老屋出租給有意願經營的年輕人,帶進文創的力量是很重要的,而不只是一直開登革熱罰單,最後導致民權路的老屋(屋主不在台南)被拆,讓原本兩排都是很漂亮的房子,多了個洞,如果以文化升格,台灣京都為口號的台南,最後變成除了孔廟、台文館、赤崁樓等官方古蹟,但圍在周遭的都變成現代房子,加上鐵窗、大扛棒、頂樓鐵皮加蓋,那真的很慘。另外社會型態已經變了,觀光產業也沒辦法養這麼多人,所以那些南科科工總頭寮永康安平保安工業區還是要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