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非買房不可的理由,不能用租的或其他方式(即"自有房屋"對您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對房價的高漲無力抵擋,卻又不得不買,心中又氣又恨,理所當然要大大抱怨一番!我很鼓勵您發洩一下!也感覺對首次購屋,想要買一個簡單的房子的人而言房價實在是太沉重的壓力!(也對政府遲遲不能廣建"合宜住宅"提供首次購屋者的簡單居住需求,深表不滿!)但是您若把購房與其他投資做獲利率比較"自有房屋"對您就不是必需品了只能算是一種投資選擇市場上若有一種您覺得很貴卻有很大風險的投資產品不理他就好啦!不值得生氣啊!投資當然有各種風險誰也不能保證有多少獲利也涉及每個投資者的能力與運氣若您對於生活必需品大漲而必須多花很多錢,我很支持你將怨氣罵出來抱怨一下若只是純粹為了自住,以後是漲是跌,對您就沒甚麼差別了(反正是自己住也不會賣,沒想過靠賣房子賺錢)若可以用租的(房租真的不是很貴喔!),或是想買第二套房,或是想換一間更"棒"的房子,就一直關注房價,準備逢低出手這已經是想投資了!是投資者就不要整天抱怨漲價啦!(玩股票的,不會抱怨股市大漲啦!除非你很想玩,但是手上金額很少,買不了幾張,賺不到多少!或許會罵一罵吧)總之:若是自住且非買不可,卻又買不起!我贊成並陪您一起罵!投資者的哄抬追加 ,政府的社會救濟措施太少本來就是傷害到這些人。該罵!!!!若是比獲利率,就是投資觀念!投資有贏有虧,這是很正常的事若有投資的想法,卻一直抱怨漲價,是很奇怪的矛盾心情投資者選擇購屋當工具,若以後虧了。也沒甚麼稀奇的!自認能力與運氣不好吧!(哪一個投資商品會因為不能保證賺錢而被罵呢?)
不好意思~樓主!!~我相信你的出發點是善意~~希望大家能在有能力範圍內對金錢能做出最大的發揮~~但是~~房子土地~~不是動產~~除非倒塌被海水淹沒~不然~它依然是一筆變相的現金在那裏~~~~~~~~~投資就是高風險高獲利~~~~低風險低獲利~~~~相對~~高獲利也會趴很大~低獲利就~安穩入睡~
「根據某位在公家機關上班的朋友表示,未來10年以內,新的建案數量與中、青年人口數將達最大差異(即建案數達高峰,適合購屋年齡人口數最低點),如此供過於求最大化的狀況下,甚至不用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房價會怎麼跑。」這一點,我持保留態度。經濟學的供需理論被您誤解了。在我的理解裡,成交價就是均衡價,就是供需得到了平衡。再者,像我老婆只有一個人(應該說我只有一個老婆),但卻買了N件衣服一樣。沒人規定一個人只能買一間房子一樣,今天我有能力,我看的喜歡,需求就來了。此外,經濟學模型分析裡,開頭都有一句話:「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當其他條件改變了,結論也就改變了。還有,這是根據您公家機關上班的朋友說的,如果政府的話能聽,那台灣年輕人的薪資水準,應該也不會落到今天這個水準...「而如果現在隨著建商釋出(製造出)的房價將不斷攀高的恐慌,趕快把錢捧去給建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計算過自己的損失(姑且稱之為損失)為多少?假設以頭期款500萬來計算,如果不拿來買房子,而轉去做其他投資的話,好好理財,每年投資報酬率1成是很簡單的事...」以上,我也不認同。就我09年投資的房子來看,至今,年報酬率何止一成?總價漲了50%,如果用自備款來計算,我賺了300%。房地產也可以是很好的投資工具,您為何覺得其他投資工具賺一成很簡單,卻沒想過用房地產來賺錢呢?其實中間的癥結,在於您覺得房地產太貴了,會跌。既然您當初便宜的時候沒進場,代表您在投資的判斷上是錯誤的(現在來看),既然您在這項投資可能判斷失誤,又怎能保證您可以年年賺10%呢?邏輯不通。或者,您覺得建商賺很大,您何不轉個念,去投資建商呢?一起賺很大。「以上是個人的想法,如果有錯誤,請指正,如果贊同的話,請大家一起團結對抗無良哄抬房價的建商和投資客吧……反正現在還不急著買房子,對吧!」雖然我不是建商,但我覺得沒必要把建商妖魔化。開店的,誰不想賺錢呢?買東西的,誰不想便宜買呢?簡單說,有需要的,負擔的起的,適合的,那就買吧。除非像您一樣,不急著買房子,那就多看看吧。「這篇文章可能會讓很多房仲業者或建商出來反...不是不讓建商賺,而是要讓建商賺的合理~~補充說明:我的出發點是善意的...」我不是要砲您,我知道您的出發點是善意的,但萬一房價扶搖直上,您要負責嗎?現在要買的人,以後如果買不起了,不是被您害了嗎?我看過身邊太多人,原本可以買全新三房,等等等等,現在弄得買中古兩房;我只是要提醒您,不需太主觀的去看待事情,甚至慫恿他人。若您真的覺得想把房價壓下來,不妨把您手上有的房地產,便宜的賣出來,那就真的是佛心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