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han8850 wrote:
高雄港沒落和變動成本...(恕刪)


高雄的優勢是港口和工業,但在李扁兩人主政下,已經幾乎被取代掉了,原因就是旁邊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但是卻什麼都通不了,飛機輪船要繞道才能進去中國,馬政府只是把牆拆掉,關係正常化而已,廠商要去哪裡投資是廠商自己決定,政府管不著,到對岸投資如果會賠錢,廠商會去嗎? 這次APEC已經可以看出台灣未來處境將更艱難,大家拼命想進入中國市場,全球大人物都齊聚北京,要加入區域經濟體,台灣已經快輸到脫褲子了,還在弊大於利,當經濟越弱時,台灣的聲音就越小,時間一到,台灣自然而然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就像大前研一講和施密特講的,中國最後會統一台灣。

我們先從兩個部份切入

1. 廠商要去哪邊投資政府管不著?
這要牽涉到有沒有技術限制的部份,還記不記得當年8吋晶圓登錄問題也是吵的沸沸揚揚?
對於較高科技部份外流政府是有法規限制的

反過來說也可以簡單的說:只有低技術、高人力的勞力密集產業才是需要(也被允許外流的部份)

2. 到對岸投資如果會賠錢,廠商會去嗎?

這部份多少台流?或是廠商倒閉的事情還少了嗎?

就講立場最鮮明深藍的徐旭東就好,在大陸被吃掉的部份不是還言猶在耳?

為什麼會跟固定成本還有變動成本有關?

設廠、擴廠等投資是不管你後續有沒有賺錢都是已經花下去了,想要反悔也沒辦法了
但是原物料、水電、人力成本等是可以因為景氣不好而縮減產能來減少支出的

真正的獲利是要扣掉 變動成本 跟 固定成本的,但是如果景氣真的很差 哪怕是售價只比變動成本高(但是變動+固定成本低)還是得咬著牙做

不會什麼,套現求活而已 (但是事實上是虧錢的)

所以今天去大陸原是為了更低廉的人力成本,可是如果這樣的環境並不能夠受到合理的投資保障,先騙過來等你錢都投下去了再慢慢凌遲,那樣就會出現上述的狀況(而歷史的事實也證明了這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情)

更何況按照閣下的理論,賠錢的生意有人會去做嗎? 所以作生意的都不會賠錢? 想也知道不可能

如果連不到10個字的概念都需要花這麼大的篇幅解釋,請問一下 是否該要檢討自己的程度太差?而不是怪則別人邏輯太快你跟不上吧

要政黑的話請去閒聊版聊聊就好了 OK?
公路車ing wrote:
這次APEC已經可以看出台灣未來處境將更艱難,大家拼命想進入中國市場,全球大人物都齊聚北京,要加入區域經濟體,台灣已經快輸到脫褲子了,還在弊大於利,當經濟越弱時,台灣的聲音就越小,時間一到,台灣自然而然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就像大前研一講和施密特講的,中國最後會統一台灣。



ivy0125 wrote:
這次北中高藍營大概會...(恕刪)


@@" 上面的引言不是我表達的內容 ( 也不是我要表達的內容 ) @@"
中國市場大,如果我家做生意,我會在台灣生產外銷到大陸會比較安全,但是服貿和貨貿都沒過,又怕韓國同樣產品賣比我家便宜,因為韓國有跟中國簽署FTA,導致我家出口還要被扣10%關稅,小錢也是會變大錢,怕拼不過韓國只好先犧牲員工薪水來降低產品價格囉,沒辦法韓國用免關稅的錢來壓低產品價格打算把我家產品拼倒,所以只能扣員工薪水囉,如果政府要求不能扣就準備外移囉,現實就是如此。唉,台灣越來越難經營了。

如果真的還是拼不過韓國,只好將公司賣給韓國囉,不想做了,累啊。
just truth wrote:
簡單講就是 短視近利...(恕刪)


高雄市政府對於日月光的心態可議
只要不在圖面核准上的管線,就是偷排!超標就是不對
不能因為日月光養活了一堆高雄人,就輕判!

但對於李長榮,我就不認為是高雄市政府該負最大責任
因為
1.使用者付費。就像是我繳房屋稅,我家有漏水,中央不會知道,還是使用者需要自主規範檢查
2.設計與執行面落差太大。 所以懂設計的人,不會有人把管線埋在涵洞內加速他的腐蝕。設計對了,但為何執行跟圖面不同? 有gap的時候,誰做的變更管理與同意?



just truth wrote:
+1對現有的製造業跟...(恕刪)


+1
搞不懂,為何一切之本的石化業要被趕走?
服務業是好,但也要有人可以服務
要去享受服務,不就得要有工作賺錢去消費
難不成以後大家去務農嗎?

工業是要平衡發展
對於不遵守規定的企業,就是要下定決心讓它倒閉

海王子3511 wrote:
中國市場大,如果我家...(恕刪)


不用怕 , 用公司的錢掃光頂新特區的房子

1. 投資報酬率超高 , 別說 10% 關稅 , 就是 100% 關稅都不用怕

2. 投資房地產不用扣關稅

3. 韓國人沒辦法"容易的"投資頂新特區的房子

4. 就算服貿、貨貿 也無法影響我們買頂新特區的房子

5. 就算是匯率變化也不會影響到我們買頂新特區的房子

6. 海3大熱情推薦

7. 海3大專業推薦

這麼好的經濟動能提升方案 , 海3大不去當行政院長太可惜了
小平頭猛男 wrote:
但對於李長榮,我就不認為是高雄市政府該負最大責任

補充您說的這個部分
責任負擔比例/多少...
就看檢調 查到哪裡 辦到哪裡 再由以後的法院定奪
大概就分幾個部分:
1.管線申請-埋設位置方式 -- 由無按實施作?
2.管線管理+監控(包含與箱涵間的關聯) --
2.1 市府(不是幾年前就號稱地下管線數位化?)
"原來 高雄曾因管線數位化獲獎"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806/446686/
高雄曾因為對於地下管線全面數位化的管理而得獎,現在看這個獎其實極端諷刺,是否因為得獎讓他們以為已經交給電腦自動管理,所以人可以安心了,以至於失去防衛儆醒的意識?
...怎麼發生當下還搞不清地下箱涵跟管線
...事發前幾天還有爆出幽靈管線?幽靈箱涵? 結果幽靈箱涵還是副市長當時設計的...
2.2 當時施工的中油
2.3 管線使用的李長榮
3.當晚處理整個流程

整件事: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還是相關廠商...沒人脫的了關係
究責的 就是所有的責任歸屬跟究責的比例問題
所以市府代位求償(那自己該負的責任部分呢?)

小平頭猛男 wrote:
搞不懂,為何一切之本的石化業要被趕走?
服務業是好,但也要有人可以服務
要去享受服務,不就得要有工作賺錢去消費
難不成以後大家去務農嗎?

工業是要平衡發展
對於不遵守規定的企業,就是要下定決心讓它倒閉)

小弟也搞不懂
比台灣小那麼多的新加坡
還不是填海造陸搞石化 -- 兼具環保/效率/經濟
所以重點:格局眼光 跟管理 效率跟執行力
人家弄博弈業也不用離島 -- 就金沙聖淘沙
本地人進去就先收台幣幾千元的入場費 只要家人反對檢舉--> 就是終生禁止進入賭場
比高雄更熱~ 防治登革熱 -- 就是強制進入住家徹底檢查 + 違者嚴罰(台灣重人權..)

just truth wrote:
補充您說的這個部分責...(恕刪)


1. 管線監控數位化這是有效的 , 獲獎是理所當然

但是 數位化監控管線的概念是監控的「便利化」,如果原始的資料是錯誤的,那任何監控都是失效的

就跟 GMP一樣,如果GMP 本身根本失能,那我們對於 GMP這塊招牌要如何安心?

2. 所以同上的結論: 如何確保監控的「有效性」,事後的稽核、確實的稽核是很重要的

看起來高雄市政府就是沒有做好 (這是「現任」政府~也就是阿菊姐的責任) ~ 確實監控

當然別人(謝長廷 甚至 吳敦義)他們沒有做好留下包袱,但是那是另外的錯誤,不可以相提並論

3. 責任分比例,現任政府對於確實監控所花費的力量絕對是不足夠的,這點應予以最大的譴責

------(分隔線)------

4. 當然,確實監控這是「預防」的概念,一開始如果沒有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錯誤施工、混蛋驗收....之類的)這些情形也都不會發生

中油、李長榮....之類的也都有責任

均應該一一釐清,然後給予應有的責任歸屬
公路車大大~
沒想到您除了說理明確之外,
最近回文提到海3的部份,太搞笑了啦~
害我每次看到都會心一笑( ̄∇ ̄)

yushan123 wrote:
最近回文提到海3的部份,太搞笑了啦~

多軍的藍波
也禁不起空軍這樣一波波的轟炸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