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han8850 wrote:
高雄港沒落和變動成本...(恕刪)
高雄的優勢是港口和工業,但在李扁兩人主政下,已經幾乎被取代掉了,原因就是旁邊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但是卻什麼都通不了,飛機輪船要繞道才能進去中國,馬政府只是把牆拆掉,關係正常化而已,廠商要去哪裡投資是廠商自己決定,政府管不著,到對岸投資如果會賠錢,廠商會去嗎? 這次APEC已經可以看出台灣未來處境將更艱難,大家拼命想進入中國市場,全球大人物都齊聚北京,要加入區域經濟體,台灣已經快輸到脫褲子了,還在弊大於利,當經濟越弱時,台灣的聲音就越小,時間一到,台灣自然而然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就像大前研一講和施密特講的,中國最後會統一台灣。
我們先從兩個部份切入
1. 廠商要去哪邊投資政府管不著?
這要牽涉到有沒有技術限制的部份,還記不記得當年8吋晶圓登錄問題也是吵的沸沸揚揚?
對於較高科技部份外流政府是有法規限制的
反過來說也可以簡單的說:只有低技術、高人力的勞力密集產業才是需要(也被允許外流的部份)
2. 到對岸投資如果會賠錢,廠商會去嗎?
這部份多少台流?或是廠商倒閉的事情還少了嗎?
就講立場最鮮明深藍的徐旭東就好,在大陸被吃掉的部份不是還言猶在耳?
為什麼會跟固定成本還有變動成本有關?
設廠、擴廠等投資是不管你後續有沒有賺錢都是已經花下去了,想要反悔也沒辦法了
但是原物料、水電、人力成本等是可以因為景氣不好而縮減產能來減少支出的
真正的獲利是要扣掉 變動成本 跟 固定成本的,但是如果景氣真的很差 哪怕是售價只比變動成本高(但是變動+固定成本低)還是得咬著牙做
不會什麼,套現求活而已 (但是事實上是虧錢的)
所以今天去大陸原是為了更低廉的人力成本,可是如果這樣的環境並不能夠受到合理的投資保障,先騙過來等你錢都投下去了再慢慢凌遲,那樣就會出現上述的狀況(而歷史的事實也證明了這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情)
更何況按照閣下的理論,賠錢的生意有人會去做嗎? 所以作生意的都不會賠錢? 想也知道不可能
如果連不到10個字的概念都需要花這麼大的篇幅解釋,請問一下 是否該要檢討自己的程度太差?而不是怪則別人邏輯太快你跟不上吧
要政黑的話請去閒聊版聊聊就好了 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