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不是公部門, 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從消費者身上賺錢的. 跟每天睜開眼就要拉開店門迎接客人的任何小個體戶一樣. 為了要從消費者身上拿到更多的錢, 針對不願意花比wintel系統更多錢來買電腦的人, 它絕對願意用更低的價格來吸引你, 而且我相信會比NT19900賣這台server的折價幅度更低, 也就是說, 蘋果公司把東西賣給這些人的"交易成本"是比較高的. 但是它可以達到把市場做大的目的.
所以, 對於過去在教育版買東西的客戶, 它從來不會去嚴格檢查這些購買者的資格是否符合, 說穿了, 那只是一個"名目"而已.
這種行銷模式, 跟商業週刊, 讀者文摘....的"學生價"是一樣的道理, 雜誌的學生價, 其折價幅度也是差不多4xK-->20K這樣子了. 我前面提到的賣場的試吃食物, 也是類似的道理. 微軟賣XBOX, 不也是虧錢在賣嗎?
那麼, 蘋果公司為何不乾脆阿莎力一點, 就大聲說:我不會檢查你的資格"啊? 因為這樣做,就會影響到原本願意以4xK購買的那些族群的客戶, 它原本的價格策略就鬆動了, 這個行銷模式就不成立.
所謂的陰謀論者, 提出這次可能是"蓄意"標錯價, 其實是不無道理的, 上回蘋果不是把未上市的愛風死雞"不小心"掉在酒吧裡嗎? 美國消費者的反應是什麼? 我並不知道這次蘋果是不是蓄意的, 我只知道以蘋果的產品特性與企業形象來看, 這家公司的行銷應該也是充滿創意的。
我做個不是很恰當的比方, 一個殺人案件發生了, 通常找兇手不是都從誰能從中獲得好處來找嗎?(情殺,仇殺,財殺...) 那麼, 這次的事件, 到底誰得到了好處? 大家想仔細一點, 到底誰得到了好處?
01的鄉民, 大部分是被商人捕獵的消費者身分, 你們能做的, 就是盡全力抵抗商人的獲利方式, 達到對消費者利益最大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