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外接裝置方面 AKiTiO 的「USB3.1 外接硬碟支架」算是第一個上市的 USB3.1 外接儲存產品,雖然不是使用最新的 Type-C 連接介面,還是沿用2.5” 外接裝置常見的 USB micro type,除了不影響效能外,可能也是為了讓 USB3.1 可以更普遍的被使用,畢竟USB Type-c 介面還剛起步,線材、連接端都不是很普遍。

有人認為 USB3.1 都必須使用 Type-c 的連接頭,會有這種想法可能是這兩種規格發佈的時間相近,以致於造成大家的誤解,簡單來說USB Type-c 就像是一扇門,可以正反開啟,開關次數可以使用較多次的新造型大門,不像之前的 USB-A 或 B Type 的門,有方向性,開關次數相對來說較 Type-c 少,除了大門不一樣,但其實開門後的路是看你搭配哪一種規格(USB2.0、USB3.0 or USB3.1 Gen1/2),這就是為什麼可以看到非 Type-c 的連接頭卻是寫 USB3.1 10Gb/s,而使用 Type-c 卻僅有 5Gb/s 的效能。

以上簡單的說明希望大家能夠理解,至於詳細的規格請直接查詢 Google 大神,這邊只介紹大家最關心的實際傳輸效能,接下來就來看看目前最新的 USB3.1 Gen2 產品,搭配 SSD 的實際測試出來的速度。
測試平台 : ASUS X99-DELUXE 主機板 + USB3.1 PCIe卡

這邊特別說明一下,ASUS 的主機板 BIOS 內的 CPU Power Management 有一個 CPU C-States 的選項,請調整為 Disable 可以加快傳輸效能。
測試裝置 : AKiTiO USB3.1硬碟轉接支架 + SAMSUNG EVO840 1TB SSD

AKiTiO USB3.1 硬碟轉接支架除了USB micro B 外還有一個 SATA 介面,因為設計的尺寸與3.5” 硬碟一樣,可以直接安裝於大部分的 3.5” 外接裝置之中,當然也可以直接安裝在電腦中,這算是支架除了攜帶方便以外的另一個優點。

效能測試結果:使用 Win8.1 x64 系統

CrystalDiskMark 3.0.3 x64

AS SSD Benchmark

複製檔案 FastCopy Ver2.11

測試的結果可以看出,單一的 SSD 的速度已無法表現出 USB3.1 Gen2 實際的傳輸速度,以 USB3.1 Gen2 10Gb/s 的規格,可能需要兩顆 SSD 組成 Raid 0 才可以看出目前 USB3.1 Gen2 傳輸介面的實際速度。
USB3.0 與 USB3.1 相比還是有明顯的差距,這邊的 USB3.0 是有支援 UASP 功能,如果你的 USB3.0 沒有支援 UASP 功能,其效能的差距會更大,一般來說沒有 UASP 的 USB3.0 讀寫速度約在 230 MB/s 左右,所以如果你是舊款的 USB3.0 裝置想要升級,建議你直上USB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