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ncloud
優點:簡單、易上手、資源也不少、且有支援webdev(可以用的工具就更多了)
缺點:中文檔案的問題
迷你雲
優點:中文支援完整,
缺點:在Server端的檔案結構有另外編碼過, 並非原本在client端上的架構, 雖然官方有提供工具給user使用, 但我還是覺得不OK(個人認為)
有關owncloud中文問題, client同步都沒有問題, 問題都是在網頁上下載檔案時出現
http://beckjottings.blogspot.tw/2012/12/owncloud.html
這邊可以解決一半,
在網頁上下載多個檔案及檔案夾時, 壓縮檔裡面有中文時, 中文檔案夾ok, 中文檔案夾裡面的中文檔名的檔案也ok, 但是如果同一個壓縮檔裡面有中文檔案夾及外面還有其他中文檔名的檔案時, 外層的中文檔名的檔案檔名還是有問題(大家應該看的懂我在說什麼吧), 但個別下載檔案時檔名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都ok, 如果只壓縮下載一個中文資料夾(裡面有中文檔名的檔案)這個也ok
兩套都只是稍微裝起來用一下, 並未完整測試, 所以只是個人的一點看法而已,
不過我在owncloud碰到一個問題, 就是在client端同步資料時, 同步的速度很慢,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這部份還在測試中, 有沒有哪位大大有碰過, 可以提供方法改善,
因為小弟目前正在裝Home NAS, 還沒弄好完整的架構, 還在測試中.....
中文壓縮編碼問題已解決
我實際測試過是可行的
請看這位大大的部落格
請服用

Owncloud中文目錄下載
chunglix wrote:
請問版主,owncloud應用在一般大型企業適合嗎? 需要費用嗎? 我至官網看,上面有分企業版與教育版,都是需要費用的.那版主測試的版本是有使用期限的嗎? 謝謝!
chunglix大大您好!
小弟建議中小企業使用,是因為中小企業可能資源各方面比較不足,使用自由軟體來建立一個類似雲端的Solution可以提昇IT在公司中的價值。
在大企業中的應用,若小弟沒有待過大企業,還真是沒資格跟您討論這個應用這個應用。
小弟目前也是在一個美商跨國企業工作(全球IT人員約400名),之前有待過國家研究單位、也有待過台企中型半導體業,所以跟大哥您稍稍做個交流。
先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
1. 費用:自由軟體我們可以挑選不需要費用的版本來用,筆者在文章中所述就是不需要費用的版本。因此可以完全不支出費用地使用。另外有企業版,可以跟owncloud購買Service和技術支援,那這個部份就不是筆者所推薦的方案。要付錢的Solution很多,如果要花錢就不必挑自由軟體來用。(當然贊助自由軟體是可以促進自由軟體發展的)
2. 期限:通常自由軟體如果發展到整個開發團隊的財務發生危機,或是軟體的採用率很高很高,常常就會轉為收費軟體,或者是再另行發行社群版維持免費。這個都要看開發團隊的經營策略嘍!
3. 大型企業適合嗎:這個問題小弟覺得非常不容易回答,因為要分成好幾個層面。
完全不考慮所有外在條件的情況下,這個Solution當然是太棒了,自建一套雲端的網路硬碟給所有同仁使用,不但趕上潮流,又可以把公司外面好的Solution帶進公司裡。
a. 管理面:大型企業通常不太採用自由軟體的Solution,因為出了問題沒有Service,IT人員自己得想辦法解決。您的公司可以接受這樣的情況嗎?或者公司希望可以花錢買支援?如果公司傾向花錢買Service, 微軟的DFS就可以取代Owncloud的主要功能了。
b. 技術面:採用這個系統之後,底層的Storage是最大的挑戰性。要採用SAN Storage, 還是要自己兜底層的Storage? 系統的跨Site是否可以互相備援?要用什麼架構?因為大大有提到是大企業,大企業通常有很多的Sites,不太可能把系統就建立在一個特定的地點,所以整體建置可是一個大工程。
c. 人的層面:通常人的問題是最大的,這套系統得先說服高階主管。系統如果真的建置起來,得要教育使用者使用的方法。最後就是技術人員,必須要另外找可以維護非微軟系統的人員,他還得要熟悉檔案系統、網路設定、儲存體相關的知識。或許這個人要花多一點的錢來養哦!
話說多了,不知有沒有回答到大大的問題?
chunglix wrote:
感謝版主大大的回覆!...(恕刪)
您的問題正好是小弟想要繼續跟您討論的。
現在應該可以開始討論技術面的問題,要引進這個方案之前,就像您說的一千個人可不可以吃得下來之類的問題。
大規模在使用一個Solution的時候,一定可以測出一些需要再進行調整地方,這個目前筆者並沒有做到。這個可能就是要您導入之前需要先做的前期測試。
關於Server與Storage的搭配,其實才是這個Solution最重要的主題哩!
如果您公司的設備都不是問題,比如備援、效能、可靠性等等這些都沒問題的話,小弟覺得就大膽的試用倒也無妨。
如果有興趣,我們還可以討論討論關於底層的Storage部份可以應用的方法,包括架構、擴充性、效能等等。把這個系統建立起來很簡單,但是應用與管理就是更靈活的部份了。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