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zer Viper V3 Pro 電競滑鼠。
競賽用的電競滑鼠往往都是周邊廠商技術力的展現場所,更高的解析度、更快的反應時間、更滑順的操作手感,再再都考驗了周邊廠商對於滑鼠本身的設計功力。陳拔這次要來開箱試用的,是 Razer 在今天正式宣布推出,針對需要快速反應的選手/玩家設計,具備 55 克超輕重量、8000 Hz 輪詢率、第二代 Focus Pro 35K 光學感應器的 Viper V3 Pro。
Razer Viper V3 Pro 滑鼠官方介紹
首先來看一下 Razer 官方對於 Viper V3 Pro 的介紹:
這次 Razer Viper V3 Pro 也是針對專業電競選手所設計。

跟較早推出的 Viper V3 Hyperspeed 相比,Viper V3 Pro 繼承了大多數的設計特色,而在光學感應器、滑鼠鍵軸以及預設的輪詢率提供了更高階的設定。像是光學感應器由 Focus Pro 30K 提升至第二代 Focus Pro 35K、滑鼠鍵軸也改為第三代光學鍵軸。而在 Viper V3 Hyperspeed 上需要選購額外的 HyperPolling 無線傳輸器才能升級到 8000Hz 輪詢率,在 Viper V3 Pro 上面也列為標準配備。(點擊可看大圖)

Viper V3 Pro 的主要特色,包括 54 克超輕設計(白色版本 55 克,是加了塗裝的重量嗎?)、第二代 Focus Pro 35K 光學感應器、Razer 8K Hz HyperPolling 技術、Razer HyperSpeed 無線傳輸、第三代 Razer 光學滑鼠鍵軸、以及最長 95 小時的電池續航力。(點擊可看大圖)

而 Viper V3 世代由 2022 年三月開始進行設計開發,Viper V3 Pro 則是由去年 10 月開始進進行原型設計的反饋,並且在今年年初開始提供給各合作選手進行實戰試用。(點擊可看大圖)

原型測試期間就讓許多選手在比賽中獲得相當優異的成績。

選手也提供了相當多的反饋,包括觸感增加的滾輪設計提供了更可靠的滾動回饋、加大的滑鼠腳也提供了更滑順的滑動感受,以及整合的電源/DPI 切換鈕不僅減少了重量,也預防了誤觸的可能。(點擊可看大圖)

另外跟 Viper V2 Pro 以及 V3 Hyperspeed 相比,Viper V3 Pro 在更細微的人體工學上都做了改進。(點擊可看大圖)

透過使用者的接觸點分析,讓 Viper V3 Pro 不管是在指尖握或是抓握兩種使用方式都能提供最佳化的支撐設計。

而在這次新搭載的第二代 Focus Pro 35K 光學感應器上,則是提供了同級產品中最高的規格,除了解析度來到 35000 dpi 外,可以偵測最高 750 ip 的移動速度以及 70g 的加速度,另外在功能上還提供了新的 DPI 靈敏度配對功能,可以讓新入手 Viper V3 Pro 的使用者配合原本的使用習慣,而 DPI 的設定更是能以 1DPI 為單位進行細微調整,加上原有的非對稱中斷、智慧追蹤、動作同步等功能,可說是目前競賽類滑鼠的旗艦規格。(點擊可看大圖)

使用者可以在 Razer Synapse 軟體中對第二代 Focus Pro 35K 光學感應器進行上述功能的設定,這個等一下陳拔在實際試用時會再跟大家介紹。(點擊可看大圖)

另外針對高反應速度的需求,Viper V3 Pro 直接將 8000Hz 輪詢率的 Hyperpolling 技術列為標準配備。官方表示將輪詢率提升到 8000 Hz 之後,可將延遲由 1 毫秒降低到 1/8 毫秒。(點擊可看大圖)

Razer 官方也提供了使用 HyperPolling 技術的最佳設定建議,像是在軟體部分關掉不必要可能會干擾核心層驅動的軟體、確定遊戲是在正確的設定值、使用 USB 2.0 傳輸介面來連接 HyperSpeed 無線傳輸器等等。(點擊可看大圖)

另外在硬體設計上,Viper V3 Pro 也提供了更穩定且對環境永續的設計,像是具備 9000 萬次敲擊壽命、無回彈延遲的光學感應鍵軸、大量由回收材質製造的輕量化鼠身以及環保的包裝設計等等。
以下是 Razer Viper V3 Pro 滑鼠的官方規格表(點擊可看大圖):
- 規格表 P1
- 跟 Viper V3 Hyperspeed 的比較
Razer Viper V3 Pro 滑鼠開箱與外觀設計
接著就正式來看 Razer Viper V3 Pro 滑鼠的開箱與外觀設計部分,Razer Viper V3 Pro 滑鼠雖然採用對稱手型設計,但是在按鍵配置上仍然是針對右手使用者所設計,滑鼠本身為比較偏大的尺寸規格,提供操作時手掌後側更多的支撐性。
Razer Viper V3 Pro 滑鼠的盒裝正面,採用 Razer 產品一貫的包裝風格。

採用第二代 Focus Pro 光學感應器。

主要的產品特色則是標示在盒裝底部,包括 54 克超輕重量設計、8000 Hz 無線輪詢率、第三代 Razer 光學滑鼠鍵軸。

盒裝背面則是有比較具象化的功能特色說明。

採用第三代光學滑鼠鍵軸配置。

最長 95 小時的電池續航力、Razer Hyperspeed 無線傳輸設計、真 8000 Hz 無線輪詢率規格,以及第二代 Focus Pro 光學感應器的三項功能,包括智慧追蹤、動作同步以及非對稱中斷等。

下方除了四國語言說明外,還有支援 Razer Synapse 軟體以及 2 年保固的標示,最下方則是有 Razer Viper V3 Pro 滑鼠的尺寸數據,為 127.1mm x 63.9 mm x 39.9mm。


Razer Viper V3 Pro 滑鼠的盒裝內容物,包括使用說明書/鼠貼、USB Type-A 轉 Type-C 傳輸線、HyperSpeed 無線傳輸器、Razer Viper V3 Pro 滑鼠本體。

傳輸線延續 Razer 一貫的配置,表面採用編織材質增加耐用度,並且具備束線帶以及接頭蓋配置。


另一頭有支援無線 Hyperpolling 技術的標示。

傳輸器底部則是有止滑設計,包括安規以及跟相關認證標誌也設置在這邊。

實際使用時傳輸器頂部會亮起燈號,依照不同顏色來顯示滑鼠目前的設定狀態,使用者可以在 Razer Synapse 軟體內設定為顯示電池狀態或是電池警示等。


接著來看 Razer Viper V3 Pro 滑鼠本體,採用對稱的右手設計,為了比賽需求所以並沒有做出太特殊的造型與燈效設計(真的不像 Razer 啊)。


Razer Viper V3 Pro 滑鼠的主要按鍵配置,在靠近邊緣的部分有再往下修出更大的角度,提高整體的握持感。另外中央滾輪上方則是為 DPI 指示燈,在切換 DPI 時會依照使用的 DPI 不同,亮起不同的顏色,使用者也可以在 Razer Synapse 軟體中進行設定。

滾輪部分表面採用了更具觸感的排列凸點設計,減少轉動時的手滑機會,提供更精確的滾軸操作。

左側的拇指置放處提供了兩組快捷鍵設定,這兩組快捷鍵的間距在這次 Razer Viper V3 Pro 滑鼠也變得更寬,提供更明確的觸感分隔,減少快速操作時誤按的可能。

置放拇指處也有設定一定程度的內凹。

另外一側也具有內凹的人體工學設計。

Razer Viper V3 Pro 滑鼠的底部,可以看到這次加大不少的滑鼠腳面積,可說佔了底部面積的快要 1/2 了,材質則是採用 100% 的 PTFE。

中央則是具備第二代 Focus Pro 光學感應器,左側按鍵則是電源鍵與 DPI 切換按鍵。

頂部下方則是提供供電/傳輸的 USB Type-C 連接埠。

陳拔用辦公室的電子秤測量 Razer Viper V3 Pro 滑鼠的重量,跟規格寫得一樣是 54 克。




陳拔也用手上的 Viper V2 Pro (左)跟 Razer Viper V3 Pro 滑鼠(右)進行比較,可以看到這次 Razer Viper V3 Pro 滑鼠的設計真的樸素許多。

背面的滑鼠腳面積真的加大不少!

從側面來看,Razer Viper V3 Pro 滑鼠(右)的鼠身高度比左邊的 Viper V2 Pro 要高出一點點。
Razer Viper V3 Pro 滑鼠軟體功能
接著就進入 Razer Synapse 軟體來看一下 Razer Viper V3 Pro 滑鼠的軟體功能,使用的測試主機為 2023 年版本的 Razer Blade 14 筆記型電腦。
在連接後就會對 Razer Synapse 軟體進行更新,更新後就會出現 Viper V3 Pro 的圖示,右上角還會顯示目前滑鼠的內建電池電量。(點擊可看大圖)

滑鼠設定的主畫面,選擇按鍵後就可以對按鍵功能進行自訂,按鍵與滾輪可提供不同的自訂功能,下方則是傳輸器 LED 指示燈的顯示功能選擇。(點擊可看大圖)
- 按鍵自訂
- 滾輪自訂

另外在使用者設定檔部分,Razer Viper V3 Pro 滑鼠提供了一組設定檔的儲存空間,使用者可在 Synapse 軟體中新增。(點擊可看大圖)

在性能頁籤中可以設定靈敏度、取樣頻率、跟進行靈敏度配對設定,靈敏度可以設定 2 到 5 段不同等級,方便使用者透過滑鼠底部按鍵快速進行切換,每個階段會顯示不同顏色的燈號方便使用者快速進行判斷,當然使用者也可以直接在 Synapse 軟體裡面拉動或是直接輸入靈敏度數值進行調整。(點擊可看大圖)
取樣頻率部分則是可以在 125 Hz 至 8000Hz 間進行六段的調整,也可以直接使用遊戲內的設定。不過畢竟是內建電池的機種,將取樣率(回報率)提高也就意味著耗電量的增加,在 Razer 官方的規格中,在 1000 Hz 取樣率設定時,Razer Viper V3 Pro 電競滑鼠具備 95 小時的電池續航力,但若調整至 8000Hz,就只剩下 17 個小時了。

Razer 官方的續航力規格表。

另外也可以分別對 X 軸跟 Y 軸的靈敏度進行設定。(點擊可看大圖)

靈敏度配對也是一項相當方便的功能,可以直接複製前一隻滑鼠的體感與移動速度,減少更換滑鼠的適應時間。(點擊可看大圖)

電力頁籤部分則是提供了無線省電功能以及低電量模式的設定。(點擊可看大圖)

校準頁籤部分則是提供了智慧追蹤以及非對稱中斷功能的設定。(點擊可看大圖)
Razer V3 Pro 電競滑鼠系統延遲效能實測
接著就進行 Razer V3 Pro 電競滑鼠的系統延遲效能實測,這部分陳拔利用具備 240 Hz 更新率螢幕的 Razer Blade 14 電競筆電,搭配 NVIDIA 的 LDAT 延遲測試套件進行測試,測試方式是在一般的使用情境下,透過 LDAT 延遲測試套件的端到端延遲時間測試功能,透過麥克風偵測滑鼠按鍵按下的聲音,在按下滑鼠按鍵後,LDAT 軟體會在電腦螢幕發出閃光,利用 LDAT 偵測器測量滑鼠按鍵按下後至螢幕發出閃光的延遲時間。
整體測試的配置。

利用麥克風偵測滑鼠按鍵按下觸發的時間。

測試時將 Razer Blade 14 筆電的螢幕更新率設定到最高的 240 Hz。

首先利用 LDAT 測試套件的模擬滑鼠測試項目,測試沒連接滑鼠時的整體端到端反應時間,在 100 次測試中的平均延遲時間為 16.8 毫秒,可視為系統本身以及螢幕本身的顯示延遲。

接著接上 Razer Viper V3 Pro 電競滑鼠,先設定在最低的 125 Hz 輪詢率進行測試,所得到的測試結果為 31.5 毫秒。(點擊可看大圖)

接著在一般的 1000 Hz 輪詢率設定進行測試,整體延遲時間為 30.4 毫秒。

調整到最高的 8000 Hz 輪詢率設定,平均延遲時間下降至 29.2 毫秒,雖然比起 1000 Hz 設定要低,但並未有太明顯的落差,主要還是要計入麥克風感應延遲、無線傳輸的連接延遲,USB 3.0 介面以及常駐軟體的干擾因素,會比官方宣稱的時間要高出一些,若是要達到比較好的延遲表現,建議使用 USB 2.0 介面連接,並且關閉系統的常駐程式,盡量遠離有其他 2.4 Ghz 頻段無線傳輸訊號的傳輸裝置干擾,就會有更好的延遲表現。
至於在實際手感部分,Razer Viper V3 Pro 滑鼠 54 克的重量配上偏中大的鼠身設計,實際使用上的份量感還會再輕一點,加上這次加大不少的滑鼠腳配置,在鼠墊上面移動速度更穩定,滑順且快速,即便不把靈敏度(解析度)調高,整體滑鼠移動的速度也很快,對於需要快速移動游標的遊戲玩家來說,這個設計真的大大加分。
另外這次 Razer Viper V3 Pro 滑鼠回歸傳統圓潤設計的外型,也讓握持手感增加不少,左右鍵與滑鼠本體間的幾乎沒有落差,對於包覆式握持的使用者來說提供更好的一體式支撐性,而拇指快捷鍵前後按鍵間的間隔加大,也對盲按時的觸覺識別有所幫助。
Razer Viper V3 Pro 電競滑鼠試用總結

Razer Viper V3 Pro 電競滑鼠。
就整體開箱試用的心得來看,Razer Viper V3 Pro 電競滑鼠的最大優勢還是在其輕量化以及高靈敏度感應器所帶來的快速移動優勢,可以帶給使用者更快速移動/瞄準目標的性能,搭配玻璃或是阻力較低的滑鼠墊,更能夠提供快速長距離移動的優勢。
不過相對的,為了快速移動而使用無線傳輸,也讓 Razer Viper V3 Pro 電競滑鼠在測試時獲得了比較長的延遲時間,也讓 Viper V3 Pro 的 8000 Hz 輪詢率設定優勢,在真實環境中較難顯現出來,加上 8000 Hz 設定時較高的耗電量,對於一般反應速度要求沒那麼高的玩家,或許調整設定至中間水準的 2000 Hz 或是 4000 Hz 的設定值,才是比較兼顧遊戲順暢度以及電池續航力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