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色:
1.專利256色RGB風扇,有五種發光模式及記憶功能
2.Smart Zero Fan智慧零轉速風扇模式,於低輸出功率下風扇不運轉,大幅降低運作噪音
3.轉換效率通過80PLUS GOLD金牌認證
4.單路12V輸出設計,低輸出漣波及低變動幅度電壓調整率
5.全模組化設計扁狀排線輸出線組
6.全日系耐溫105度電容,於攝氏50度環境溫度下仍可提供850W連續輸出
7.10年產品保固
輸出接頭數量:
ATX20+4P:1個
CPU12V 4+4P:2個
PCIE 6+2P:6個
SATA:12個
大4P:4個
小4P:1個(大4P轉接線)
外盒正面,左邊標示主要產品特點,右邊實體圖展示RGB風扇光圈效果,左下方有80PLUS GOLD認證標章

外盒背面,左側簡單說明產品特色、115V/230V轉換效率圖、Smart Zero Fan運作噪音圖、輸出漣波比較、電壓調整率比較表,右側註明內部接頭種類實體照片及數量、各電壓輸出電流功率、管理用條碼貼紙,各種通過的安規認證

外盒頂部側面為橘色底搭配白色Thermaltake字樣商標

外盒底部側面,以12種語言說明產品特色

外盒側面,說明內建Riing 14 RGB風扇發光模式及切換開關所在位置,發光模式有256色RGB循環模式、固定紅色、固定綠色、固定藍色、固定白色等五種可選,透過切換開關可以改變發光模式,並自動記憶,下次開機仍為上次關機前所選模式

打開外盒,電源本體以印有商標的不織布包覆,固定在防震包裝中(防震包裝為上下兩層,圖中已取下上層),其他配件則放在右邊黑色尼龍線材收納包中

包裝內容物一覽,有電源本體、安裝說明書、保固卡、線材收納包

本體側面,有裝飾貼紙,靠近風扇處外殼有加強對流用長條狀開孔

本體另一側面,因應安裝方向不同而改變裝飾貼紙的方向,靠近風扇處同樣有長條狀開孔

風扇進氣口,直接在電源外殼本體沖壓出長條狀開口,中央有Thermaltake商標銘牌,風扇固定螺絲採用內六角沉頭螺絲

規格標籤上印有產品名稱、型號、通過安規標章、80PLUS GOLD標章、輸入電壓/電流/頻率規格、各輸出電壓/電流/功率規格、警告訊息、版本及製造產地

散熱出風口處也採用長條狀開口,交流輸入插座旁有三個開關,分別是電源總開關、Smart Zero Fan風扇模式切換開關,RBG燈光模式切換按鈕
Smart Zero Fan開關打開後,電源供應器於低負載狀態下風扇不會運作
RGB Lighting按鈕可切換RGB風扇的五種發光模式

模組化輸出插座,各插座均有標示連接接頭種類,PCIE部分採用紅色插座,避免插錯

印有商標的黑色尼龍收納整理包內,有此電源隨附的所有線組及配件

交流電源線規格為16AWGx3

一組ATX20+4P扁狀排線模組化線路,長度為59公分,線路使用18AWG規格

一組雙接頭CPU12V 4P+4P扁狀排線模組化線路,主體線路使用16AWG規格,長度為65公分;分接頭線路使用18AWG,線路長度為15公分

三組雙接頭PCIE 6+2P扁狀排線模組化線路,主體線路使用16AWG規格,長度為50公分;分接頭線路使用18AWG,線路長度為15公分

三組SATA接頭扁狀排線模組化線路,每組線提供四個直角SATA接頭,主體線路與接頭間線路均使用18AWG,主體長度為50公分,接頭間線路長度為15公分

一組大4P接頭扁狀排線模組化線路,每組線提供四個省力易拔大4P接頭,主體線路與接頭間線路均使用18AWG,主體長度為50公分,接頭間線路長度為15公分

一組大4P轉小4P轉接線,長度為15公分,線路使用22AWG規格

將所有模組化線組插上的樣子

開啟風扇,風扇的燈光就會點亮,初始模式為循環變色模式,影片如下:
按下發光模式切換按鈕,可切換循環變色、紅、綠、藍、白、關閉燈光,並且記憶當下狀態,下次啟動會保持上次關機前的模式

內部結構,此電源為High power代工製造,可以看到外殼內主電路板左右側還有留下不少空間

使用Hong Sheng代工的A1425L12S(Thermaltake型號TT-1425)12V 0.3A RGB發光風扇,內建兩顆RGB LED

主電路板各分區功能如下:
紅色:輸入EMI濾波電路
綠色:橋式整流及APFC電路
藍色:輔助電源電路5VSB
紫色:一次側半橋LLC諧振+二次側同步整流12V功率級
水藍色:3.3V/5V DC-DC轉換電路

主電路板背面,大電流路徑採敷錫處理,部分焊點有實行人工補強焊接

交流輸出插座後設置第一階EMI濾波電路子板,子板上有CHAMPION虹冠CMD02X節能X電容放電IC(紅框處),背面用膠黏上絕緣隔板

下方RGB燈光模式按鈕開關焊點有包覆絕緣套管,不過上方風扇模式切換開關焊點則無包覆

主電路板上第二階EMI濾波電路,直立安裝的防爆保險絲(紅框)本體未包覆套管,藏在環形共模電感後方的突波吸收器(紫框)同樣也沒有包覆套管

整流及APFC電路,黃色圓筒狀電容左邊是固定在散熱片上的橋式整流器,APFC電感採PQ型磁芯而非常見的環形磁芯

APFC功率元件,由兩顆Infineon IPA50R140CP TO-220FP Power MOSFET及一顆Infineon IDH08G65C5 TO-220-2 SiC Schottky Diode組成

APFC輸出電容採用Rubycon MXH系列400V 680uF 105度電解電容

APFC控制電路子卡,核心為Infineon ICE3PCS01 CCM PFC控制器

輔助電源電路一次側採用SanKen STR-A6069H整合型電源IC

12V功率級一次側半橋LLC諧振轉換器功率元件使用兩顆Infineon IPA50R140CP TO-220FP Power MOSFET組成

主變壓器左邊有LLC諧振槽(紅色框為諧振電感,紫色框為諧振電容)、比流器(水藍色框)、隔離驅動變壓器(綠色框)

主變壓器二次側繞組直接焊接至主電路板上,縮短傳輸路徑,減少損失

一次側半橋LLC諧振轉換器控制電路子卡,核心為Infineon ICE2HS01G諧振控制器

12V功率級二次側同步整流功率元件,採用四顆Infineon IRFB7437 TO-220AB MOSFET組成全波同步整流電路

DC-DC電路子卡經12V轉換出3.3V/5V,子卡上方控制核心為ANPEC APW7159C雙通道同步降壓PWM控制器,各別驅動兩顆Low Side及兩顆High Side的交換式同步降壓電路,使用的功率元件均為Infineon IPD06N03L TO-252 MOSFET,共有八顆

輸出監控及電源管理子卡,使用SITI PS223電源管理IC,監測各輸出電壓/電流,接受PS-ON信號控制及產生Power Good信號

主電路板與模組化輸出插座板之間使用多條電線連接,主要輸出使用14AWG電線,兩條3.3V、兩條5V、四條12V、6條GND,其他小電流/小信號則使用比較細的電線,線路末端焊接處有加上不同顏色絕緣套管

模組化輸出插座板正面使用一些Nippon Chemi-con PSF系列固態電容強化濾波

模組化輸出插座板背面大電流路徑採敷錫+金屬實心線強化載流能力,背面也加上絕緣隔板

接下來就是上機測試
測試一:
使用電子負載,測試輸出的轉換效率,同時使用紅外線熱影像相機擷取電源內部運作紅外線熱影像
電子負載機種為四機裝,每機最大負荷量為60V/60A/300W,分配為一組3.3V、一組5V及兩組12V
測試從無負載開始,各機以每1安培為一段加上去,直到達到電子負載極限(12V各26A),3.3V/5V則受限於電源本體總和功率輸出能力
使用設備為ZenTech 2600四機電子負載(消耗電力)、HIOKI 3332 POWER HiTESTER(測試交流輸入功率)、SANWA PC5000數位電表(測試線組末端的各組輸出電壓)
3.3V/5V/12V綜合輸出下各段轉換效率表,於輸出58%時3.3V/5V達到電源供應器最大總和功率限制,故後面測試的3.3V/5V電流就不再往上加

各輸出百分比下轉換效率長條圖(橫軸:輸出百分比、縱軸:轉換效率)
輸出19%轉換效率為91.1%,輸出50%轉換效率為90.8%,均符合80PLUS金牌認證20%輸出87%效率、50%輸出90%效率的要求

綜合輸出89%下電源供應器內部紅外線熱影像圖,溫度最高處是橋式整流(81.6℃)、二次側整流元件器(79.9℃)與主變壓器(79℃),最大總和功率輸出下的DC-DC電路板也有70.2℃

純12V輸出下各段轉換效率表,這時僅對12V負載測試,3.3V/5V維持空載,於12V輸出0%至100%時3.3V與5V均減少30mV

純12V輸出各百分比下轉換效率長條圖(橫軸:輸出百分比、縱軸:轉換效率)
輸出23%轉換效率為92.1%、輸出50%轉換效率為92.2%、輸出99%轉換效率為88.8%,均符合80PLUS金牌認證20%輸出87%效率、50%輸出90%效率、100%輸出87%效率的要求

純12V輸出99%下電源供應器內部紅外線熱影像圖,溫度最高處是橋式整流(91.3℃)與主變壓器(89.9℃)

純12V輸出99%下電源供應器模組化輸出插座紅外線熱影像圖,CPU/PCIE模組化輸出插座處溫度為37.5℃

測試二:
使用常見的電腦配備實際上機運作,使用SANWA PC5000數位電表透過電腦連線截取3.3V/5V/主機板12V/處理器12V/顯示卡12V的電壓變化,並繪製成圖表
此測試電腦配備CPU/GPU/機械硬碟於全負荷運作下,其直流耗電量約在600W左右
3.3V電壓記錄,電壓最高與最低點差異為22mV

5V電壓記錄,電壓最高與最低點差異為23.8mV

主機板12V電壓記錄,電壓最高與最低點差異為80mV

處理器12V電壓記錄,電壓最高與最低點差異為79mV

顯示卡12V電壓記錄,電壓最高與最低點差異為116mV

測試三:
使用示波器搭配電子負載進行靜態負載下低頻及高頻輸出漣波測量及動態負載測試,動態負載就是讓輸出電流於固定斜率及週期下進行高低升降變化,並使用示波器觀察3.3V/5V/12V各路電壓變動狀況,目的是測試暫態響應能力
使用設備:Tektronix TDS3014B數位示波器
示波器中CH1黃色波型為動態負載電流變化波型,CH2藍色波型為12V電壓波型,CH3紫色波型為5V電壓波型,CH4綠色波型為3.3V電壓波型,CH2/CH3/CH4垂直每格20mV
於3.3V/15A、5V/15A、12V/52A輸出下12V/5V/3.3V各路低頻漣波分別為23.6mV/16mV/15.2mV

於3.3V/15A、5V/15A、12V/52A輸出下12V/5V/3.3V各路高頻漣波分別為12mV/14.8mV/13.2mV

各路動態負載參數設定
3.3V與5V:最高電流15A,最低電流5A,上升/下降斜率為1A/微秒,最高/最低電流維持時間為500微秒
12V:最高電流25A,最低電流5A,上升/下降斜率為1A/微秒,最高/最低電流維持時間為500微秒
藍色/紫色/綠色波型在黃色波型升降交接處擺盪幅度最小、次數越少、時間越短者,表示其暫態響應越好
3.3V啟動動態負載,最大變動幅度為356mV,同時造成5V產生132mV、12V產生78mV的變動,修正時間為400微秒

5V啟動動態負載,最大變動幅度為246mV,同時造成3.3V產生84mV、12V產生78mV的變動,修正時間為400微秒

12V啟動動態負載,最大變動幅度為306mV,同時造成3.3V產生42mV、5V產生40mV的變動,修正時間為300微秒

本體及內部結構心得小結:
1.14公分發光風扇可更改發光模式、關閉燈光,也可控制低負載時是否要運轉,不過為了容納14公分風扇,電源外殼空間明顯大於內部電路板
2.80PLUS金牌效率認證,採用半橋LLC諧振12V功率級+二次側同步整流+DC-DC電路轉換3.3V/5V,確保輸出間彼此影響降到最小,改善交叉調整率
3.採用知名品牌零組件及全日系電容,並提供產品十年保固
4.全模組化設計+黑化扁狀排線,有利於機殼內部整線
5.風扇模式控制開關、輸入保險絲管、突波吸收器沒有包上絕緣套管
6.主電路板與模組化輸出插座板之間完全靠電線連接及傳遞電能,大功率輸出下會有較大損失
各項測試結果簡單總結:
115V輸入下要符合80PLUS金牌認證,其輸出百分比及轉換效率要求分別為20%輸出87%效率、50%輸出90%效率、100%輸出87%效率。Thermaltake ToughPower Grand RGB 850在3.3V/5V/12V綜合輸出(輸出19%效率91.1%,輸出50%效率90.8%)及純12V輸出(輸出23%效率92.1%、輸出50%效率92.2%、輸出99%效率88.8%)均可符合80PLUS金牌認證的轉換效率要求,尤其20%輕載區間轉換效率表現均達90%以上,可以降低電腦一般使用/待機等低功耗場合時的效率損失
從內部紅外線溫度圖來看,Thermaltake ToughPower Grand RGB 850雖然使用大尺寸風扇,並於測試中將Smart Zero風扇功能關閉使風扇常時運轉,不過在高負載輸出下,橋式整流、主變壓器、二次側整流元件器、DC-DC都有明顯的溫度上升現象,在高負載下其標榜的”Ultra Quiet”風扇散熱能力略嫌不夠力
實際使用電腦配備測試輸出負載能力,各路電壓開始/結束時最大變動幅度以顯示卡12V的116mV最為明顯,主機板12V最大變動幅度為80mV,處理器12V最大變動幅度為79mV,3.3V/5V最大變動幅度分別為22mV/23.8mV
輸出漣波測試,電源供應器於3.3V/15A、5V/15A、12V/52A靜態負載下的漣波表現分別為23.6mV(12V)/16mV(5V)/15.2mV(3.3V),輸出表現符合其外包裝標示的”Low Ripple Noise”。動態負載測試方面,3.3V有比較大的變動幅度356mV,5V為246mV,12V為306mV,電壓修正時間在300-400微秒之間,因為3.3V/5V均透過12V轉換而來,所以其中一組加上動態負載時,會出現其他輸出彼此略受影響狀況
報告完畢,謝謝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