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溫度如用室溫+X度是不是比較好?



neocavort wrote:
你大概對MTBF的定義不熟,室溫影響結果大矣....


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平均故障間隔時間)????

lovesharepc wrote:
MTBF(Mean ...(恕刪)

對!就是MTBF
假如你問MTBF跟我貼文有什麼關係,你就應該注意
通常我們看到POWER說明書中有關MTBF若干hrs時,一定會提到這是在多少溫度下測試的結果.
大家會在乎溫度不就是擔心穩定跟可靠性,而電子元件在操作環境溫度上確實會比較敏感.
電腦不是只有power對溫度比較敏感,CPU,顯卡,MOS,南北橋,HD,DRAM....不然要那麼多散熱裝置做啥?而相同裝置在不同環境溫度對散熱結果有沒有影響?

neocavort wrote:
對!就是MTBF
假...(恕刪)


你的意思是壽命?
我是覺得正常使用下原廠散熱器都能應付
應該不至於到會傷到CPU及影響穩定的溫度

自己是覺得有的地方很奇怪,有時候北橋是挺熱的,應該有超過CPU
倒是沒什麼人幫他裝散熱

我覺得要將是溫降下來好像比較難
不如將風量增加效果會來的多?

這邊請教樓主1個問題
1.幾度才會開始傷到電子零件?
愈來愈離題了....你知道 MTBF 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嗎?就算你真要搞 MTBF,你應該擔心的是 CPU VR 的電容與 MOSFET。Power 的 MTBF 是在幾度做的啊?

wacow5119 wrote:
愈來愈離題了.......(恕刪)


話說,MTBF是幾度時測試的,跟標示時是寫幾度又不見得相同。

一般來說為了縮短測試時間,MTBF一定是在溫度遠高於正常使用狀態的環境(例如恆溫烤箱)之下測得的,再利用一個公定的換算機制將它轉換為一般溫度環境下的MTBF數字(通常標示時不外乎是20度、25度或40度這幾種溫度環境)。要不然一些像是雙滾珠軸承之類的零件,耐用壽命動輒7萬、10萬小時的,換算之後相當於連續運轉8至12年的壽命,誰有那個時間去真的測它個八年十年呀(等測完產品都下市多年了.......

不過,當大家在比較測試結果或是閱讀產品的規格數據時,正確地理解背景的溫度標示,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SElephant wrote:
話說,MTBF是幾度...(恕刪)


我看..開機前.所有的溫度照一張,開機後所有的在照一張,開機一小時後再照一張,超頻後再照一張,超頻一小時後再照一張..

這樣會不會比較好.也比較準確一點,

像我的電腦,室溫與機殼內溫度有差,但放在CPU與GPU的溫度也有一點點的差距,相差0.5度左右
以未開機時看的..
而且散熱器本身好壞也有差..所以要算的精準..我看很難..

PS:而且風扇也是有差別..裝一顆二三顆.都會影響到測試..風的量 風的集中,風的進出等等..
話說,MTBF 要標當然是標 Worst Condition 下的結果,否則標個 20C,是要拿到北極用嗎?PSU 的入口風溫隨便都可以達到40C 左右(以 35C Ambient 估算),標 25C 是標好玩的?至於為什麼會在比額定溫下做測試?是因為高溫結果可以推算低溫,低溫結果不能推算高溫,另一個就是加速實驗測試。所以,以 PSU 來說,要以 Product Spec 為主,如果零售市場的 PSU 要標,個人覺得至少標在 40C 或 45C,當然 50C 是最好不過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