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cm wrote:
不好意思,鵝純粹是...(恕刪)


之前我用10gbe玩cluster(光介面)
就是這樣子兜,只是做poc而已
臨時要去弄台10g switch有點麻煩
Host換成i5-4440,throughput上升到9.9Gbps....



目前為止沒有error packet....


Guest中看CPU約吃11%....

i5-4440,兩個Guest直接透過vSwitch對連(不過任何實體NIC)....



可以跑到20Gbps出頭,應該說是Money Talks吧(相對於A8-7600而言)....
Host是i5-4440,LAN1和LAN2分別讓guest以vSwitch方式接上....



throughput雖然也是9.9Gbps,但是可以看到retry(CPU忙不過來了),Host上看CPU也的確比跑IOMMU忙,不過這本來就在預期之中了....

補充一下,retry的原因應該是當sender的guest來不及收packet所致....


hikaruu wrote:
sr-iov比較實用,可以一次多出極多張網卡給不同vm,不過user真的用不到這麼多vm,所以這是玩cloud公司在使用的


鵝在A78和H97的板子上試不出SR-IOV(ESXi和Linux的dmesg都秀failed to initial),只在I社100 series chipset datasheet上看到有明確提到SR-IOV,不知鵝公司去年中才換的B150有沒有份(i.e.還是一定要server級的chipset),有空再繼續測了....
sr-iov很久了 , 應該是bios那邊沒開 , 通常也是玩cloud/thin client的人在使用的 , 這類機器memory都是幾十G起跳的

server board會明確說是否有支援 , 但是消費級玩這個根本沒必要 , 那個多個vm要幹嗎?



10G因為switch和線材,耗電等 , 很不流行 , 消費級我認為multi-gigabit就夠用了

或許2年後就會大量在workstation mother board看到 , 因為一般消費級使用者的最需要的就讀4k寫影像檔在那

multi-gigabit 2.5g/5g就夠了

而己一些hardware設計也簡單


另外就是line bonding , switch也不貴 , 2g其實就夠用讀寫了 , 可惜的MS策略只開放在windows server , windows 10沒法用

一堆公司也沒做軟體 , 所以除非MS突然變好心開放 , 但這也只是省錢過渡法

不然未來multi-gigabit應是主流

wangcm wrote:
以下是G牌FM2+...(恕刪)


拉板凳來瞧瞧
剛發現intel的windows 10 , teaming回來了

14393以後的都ok , google下似乎intel & ms吵蠻久的

2G夠用在現階段硬碟了
新入手AM4的MB當白老鼠,因為還再等Ryzen的APU(懶得為了會亮就好插獨顯 ),先弄了顆A8 9600(末代推土機APU )來配G牌AB350M-Gaming3,在Linux下IOMMU/SR-IOV是可以work的,等有空時再測Hypervisor下的表現了....

AB350M gaming

gigabyte的bios team不錯呢

amd對virtualization一直很大方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