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h_haohung wrote:
衛星也不用吃網路 ...(恕刪)
你說的沒錯
MPEG2跟H.264目前都有人在使用(串流上)
當初台視就是採用MPEG2被靠杯很久
當時的公視H.264 畫質最棒
H.264壓縮其實除了bit rate外 跟level其實也有關係
我回文的時候忘記提到codec 拍謝
我其實要說的是 就算是MPEG2 20Mbps還是H.264 10Mbps
只是當時ITU訂出來的"最低標準"
讓"大部分"人可以接受的畫質
藍光原盤採用MPEG-2、H.264/MPEG-4 AVC編碼 流量較高(20Mbps以上)
我想法是 串流應該要盡量逼近藍光甚至更好(如果網路速度允許的情況之下)
當然拉
H.265新世代編碼已經出(恭喜交大有csie的lab參一腳,雖然不知道最後有沒有參與進spec)
但要真正"普及"也要一大段時間
2013.01規格出爐 到現在兩年半了....恩恩....產品幾乎還看不到
(H.264的draft形成到真正被實作 到真正被普及 可以做H.265的借鏡)
還有Sony在高階攝影機搞了一個XAVC 我自己在猜 只是不想這麼快被H.265綁住...
以H.264為前提之下 網路速度如果提升 可將bitrate提高 增加畫質
這是最最最最簡單的想法 也是網路速度提升的附加價值之一!
當然拉 可以用更高的level來降低bitrate
或者改用H.265的演算法來降低所使用的網路流量
這也都是解決的辦法
但在"即時串流"要瞬間採用高壓縮方式 是非常困難的(因為耗時)
例如 2012年奧運8K直播 就是用高速網路的方式撐起即時轉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