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多年前台灣 Google 剛成立的時候, 就不斷地想要和中華電信進行互連, 把網路延遲降低, 但是很可惜到了今天還是沒有成功
[2008-7-20]hinet連google.tw也是跑往日本再回來
畸形的台灣網路環境(IP Peering)
巴哈站長的部落格:台固 vs 中華電信
台固要與HiNet網路連通的路徑可以不只一種,他可以透過國內其他ISP業者、國外ISP業者等轉訊方式來與HiNet連通 看來繞到國外對HiNet而言是常態
網際網路互連(IP Peering)制度改革方案芻議 中華電信HiNet 為網際網路互連之瓶頸設施 作者:劉孔中
藉由網際網路互連(IP Peering)價格合理化排除寬頻市場競爭障礙
雙重失靈下的網際網路互連 作者:劉孔中
網路產業的不公平競爭
從雙邊市場理論談網際網路互連(IP Peering)機制
網路中立性的啟示
[論文]網路中立性的追求:以美國網路中立性的立法爭議為例
中華電信公司治理 何去何從? 交通部已不適合做中華電信的控股機關 作者:劉孔中
真的只是「無名」的問題嗎?
因為 Hinet 認為我是最大, 不然就都不要接, 反正我用戶多, 少不了幾個換ISP的人
台灣的網路內容經營者(ICP)繼續苦下去, 陽光還沒出現
ISP 互連的公平才有便宜的網路可用
[討論] Hinet 近日來上無名很慢的說明
[八卦] 無名小站事件~好像是HINET客服寫的
台灣寬頻競爭力總體檢系列報導導論篇 價格及頻寬篇 市場競爭自由化 寬頻技術發展現況 產業結構
億聯:台灣的網路應用環境是艱困的尤其是中華鴨霸的狀態不排除

全世界最大最有內容的電信公司

前Google亞洲營運總監,今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sqEVFAOjq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LexrS4_W9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7lhWmaMM5Q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VTwi_HDJU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dN01XQFBrg&t=12m47s



http://www.facebook.com/Geekfirm/posts/10151224033741460
http://www.facebook.com/Geekfirm/posts/459873970720882
http://www.facebook.com/Geekfirm/posts/174423036029193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你就知道在台灣用youtube跟在全世界差別多大
[問卦] 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
Re: [問卦] 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
Re: [問卦] 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
Re: [問卦] 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
Re: [問卦] 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
Re: [問卦] 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
Re: [問卦] 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
Re: [問卦] 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
Re: [問卦] 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
Re: [問卦] 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
Re: [問卦] 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
Re: [問卦] 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
Re: [詢問] 看 Youtube會卡住找到解決方法 但是 ..

我們來看一下中華電信網路專員打迷糊仗扯東扯西的案例(不理解真正原因,只會胡扯),有人轉過去,魚就上鉤了

http://www.pczone.com.tw/thread-154794.html#post1116835
bobojy543 2012-04-25, 03:45 PM
兩家公司都有各自考量,
也都不想退讓的地方,
各自都為自己利益考量下,
誰都不想做賠本生意
最後受到最大影響的就是使用者......

而這個人我隨便猜應該就是這裡的jlovefever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7&t=2612039&p=3#34247021
jlovefever wrote:
當然對使用者來說,
當然是希望連線到哪裡都要很順,中間發生問題是業者和業者間的問題。

但話說回來中華的立場是他本來租機房設備就是要收費
不太可能因為對方是google就必須要打破慣例,
如果中華為了google打破慣例,那他要如何面對其他有付費業者?
如果打破慣例後,以後免費租用給人家,那設備管理費用誰要來出?

這問題各自有各自立場,要順利解決還有的談....

首先,租用機房?Google機房都自建的哪會租用HiNet的破機房,連個快取都架不好變成慢取,找個真的懂的人來吧還講的振振有詞

第一篇的第一個YouTube前Google公司亞洲營運總監,今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說的話有沒有在聽?還是你根本就聽不懂?聽不懂就閉上你的嘴,除了會胡扯你還會什麼?這群網路專員真的是一點程度都沒有

再來,賠本生意?笑死人了,Google又不收你錢,是你要收Google錢,搞清楚狀況再來發言

去餐廳吃飯付錢天經地義,今天全世界第一大的餐廳說免費請你吃,你不吃還怪罪因為餐廳不付你錢所以你不吃,這樣不符合你的利益考量,完全不顧慮用戶已經餓死了

中華電信HiNet只吃可以收保護費(600萬)的霸王餐(不付錢),這才是正解吧!

Google在各地設機房,就是要幫各地ISP業者省對外流量,提升各地用戶連線品質,遇到HiNet真是好心被雷打,黑鍋還要Google自己背,最倒楣的是繳了高額的網路費用拿到極端不對稱頻寬之外竟然還要忍受連YouTube超級慢的情況的424萬用戶,最慘的是跟中華電信HiNet反應也只會回那是YouTube的問題,為什麼連說實話都不肯?


irs wrote:
應該說是中華電信咬的太大口, 基本上就是沒得談.

如果Google進來還要受制中華電信的基礎設施, 那Google也不用玩了. 而且中華電信基本上也沒能力做到Google相同程度的基礎設施管理, 當然不可能用中華電信那一套惡搞法. 來設資料中心還要被迫付錢給基礎設施管理能力更差的廠商... 這是哪們子的流氓生意. 就算是Google進駐中華電信的機房, 也是中華電信要付Google學費吧.

(Google的機房管理可能是全世界最先進的, PUE 1.2 就已經是中華電信可望而不可及的了)

上下不同路徑這個也不會是Google那邊的問題, 基本上Google那邊的路由原則都是走最近的入口, 這在全世界都一樣. 但是中華電信這邊在台灣這邊介接流量不足, 他寧可走海纜到美國介接, 而不是打破人為的瓶頸, 與Google平等對連. 這心態本來就大有問題. Google本來就是"內容輸出國", 本地介接滿載基本上都是Google的輸出, 中華電信輸出给Google的部份基本上是空載的. 所以這種狀況在中華電信這邊的路由策略變成輸出走本地介接, 但是輸入選擇本地+海外+TP其實很正常. 這完全只是因為中華電信流氓心態造成的. 直接平等對連頻寬足夠這些問題就全都消失了.

路由選擇在一般用戶是做不到的, 要做那種策略性路由也需要人為介入調整才行, 整套行為重心只是放在如何墊高別人的成本, 而非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務. 一整個是流氓心態.


網路中立性的啟示
「網路中立性」泛指網路應該是開放的、免費的,為達到網際網路發明時所要產生的資訊自由流通的原意,並使得網路效果可以達到最大發揮。網路當然必須完全互連才能維持資訊的流通順暢,所有可能阻礙某些網路內容運作、優惠某些特定業者的歧視行為,都將破壞網路的中立特性,且不利於寬頻網路的使用,造成資訊無法自由流通,進而阻礙網路的發展和消費者權益。

日前的互連費爭議大大的違反了網路中立性原則。依電信法規定網路互連費用之計算,是由中華電信提出之批發價格訂價。要獨佔者提出一個讓人信服的公平定價,就像要鯊魚不噬血般困難,於是中華電信當然老實不客氣提出獨佔價格、並擁有獨佔利潤。

網路中立性也主張網路服務業者不對內容業者收費,吸引更多的潛在內容業者參與提供內容服務,並吸引更多終端用戶透過寬頻上網。台灣現行居高不下的網路互連費不只遏止網路內容的潛在發展,也將產生現有的內容業者外移的潛在危機。

NCC的定奪終於出來了,NCC裁決:「互連費爭議發生後並未實質損害消費者權益,因此只以口頭告誡中華電信、台灣固網等業者,並通過今後網路互連費批發價從每兩年審核一次改成一年一次,讓價格調整更具彈性。」換句話說,是讓這個網路互連費爭議的戲碼從這一次延長至每年都要重演一次。

NCC最後的審議結果當然是皆大歡喜、兩邊都不得罪,爭議雙方也各自尋找台階下了。但也反映出NCC的原地打轉、缺乏遠景的現實;更凸顯我國電信自由化政策這一路走來顛顛簸簸的種種問題之冰山一角。

NCC這種搞不清楚狀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台灣的未來竟然交給這種機關來掌控督導?這問題存在非常久了,為何情況根本沒有改善過,為何不想想問題原因來根治,只會找兩邊來演個戲就以為處理完畢了?

日本是直接強制開放, 不想幹還不行. 香港是二類強制互連, 十年不准動價格, 韓國除了限制價格, 還曾搞到把工會領袖抓去關. 英國是做了功能性分離,到了去年還有條件免費提供1Gbps電路

irs wrote:
我對NCC其實是沒什麼好感, 但其實有點同情. 之前TTC出了一份報告. 結果後面被逮到機會, 捅到減薪(註:TTC董事:張曉東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現在連NCC都被搞到快散掉了, 都是政治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

NCC 技術能力到哪裡是一回事, 光是TTC說實話就搞成這樣, 更別說是"立委照著中華的稿子念"... 現在的固網多爛多爛其實根本就不是重點, 而是既有業者沒有受到足夠的抑制的話, 降低門檻限制或是引進外資都沒有用, 因為光是不當使用獨佔力量就足以讓任何業者卻步. 在劉孔中的論述當中也提到過這個問題, 一但從這個角度去看的時候, 又會變成公平會vs交通部, 又成了政治問題.

openreach 從 BT 分離出來提供公平接取, 也是在 ofcom 的壓力之下促成, 但是這對中華電信來說基本上絕難同意, 他們的business model本來就是利用賤價承接的國有資產, 用垂直整合的獨佔力道去占別人便宜(peering, 電路), 這樣要求除了工會會上街頭鬧事之外, 更別說根本一本是被監察院糾正數次的爛帳, 根本無法清查. 一但這種力量被限制, 他們無效率和交叉補貼所造成的問題就會浮現出來. 所以分離和公平接取這些概念, 對中華電信可能天方夜譚. 一但做出要求, 就是上街頭, 找部長... 馬上又變成政治問題...

難... 光看市佔率好了, 解決中華電信, 等於解決八成的問題... 為什麼要去看別的.

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電信事業之規範說明
irs wrote:
charleskcl wrote:
主因倒不是中華電信是否為民營,而是固網這個市場,還有其他的民營業者!
如果中華電信真要降價促銷,那你要遠x、台灣x 要怎麼活下去?
為了要「照顧」這些純民營業者,所以行動電話費率、網路頻寬…等,
中華電信都不能太先進,否則誰還要用這些民營的?
在民營固網業者還跟不上中華之前,別想要中華能有什麼進步…

當然,這些民營業者「聽說」也是「捐」了不少錢給民代,否則民代怎麼「為民服務」呢?

這種話真的是外行人在講的. 建議您從基本定義念起...

就算民營業者能夠買到一點說服力, 要跟中華電信這隻畸形的吸血鬼比起來, 還真的是小巫見大巫.

怪物公司, 山賊腦袋. 別說業者會怕, 連官都怕... 違法不罰也是順理成章.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當然中華電信還是認為政治問題, 政治解決(誰需要鎮暴警察!?).
結果到了最後, 在青天之下, 沒頂著白色光環的, 全部去死...
在這搞了個血流成河之後, 自己跑去對岸去開分行頂五星去了. 這種事情, 笑笑就好.

Victor0907 wrote:
NCC會否決中華的產品價格方案,通常是因為若中華的零售訂價,相較於批發價格訂價過低,會有價格擠壓的反競爭問題,這和中華提供上傳速率更好的服務是兩回事。

如果中華調降零售價時一併調降批發價,自然也沒有價格擠壓的顧慮,問題還是在中華身上,不在NCC!

Victor0907 wrote:
要提日本和香港,應該先看看人家是怎麼管理last mile的。日本進行用戶迴路細分化是從ADSL的銅纜時代一直延續到光纖,而Yahoo!BB在ADSL市場大獲成功後,讓NTT開始轉向發展光纖。目前東西NTT還是日本光纖接取市占率最高的主導業者,所以總務省今年推「光之道」方案,希望透過市場競爭來提高日本高速寬頻的整備率及利用率到100%,其中一項重要的思考方向,就是把NTT進一步拆解(功能分離或結構分離)。香港的OFTA沒有要求光纖last mile必須釋出,但香港早在1995年就開始了銅纜last mile的強制接取(他們稱為「第二類互連」),經過十年的實施,OFTA認為已經達到促進競爭的效果,才在2004年開始逐步撤銷所謂的第二類互連。

至於台灣,直到世界各國都已經大力轉向發展NGN、FTTx時,才在2006年底由剛成立的NCC公告銅纜用戶迴路為瓶頸設施(NCC成立前,電信總局和CHT分別是交通部的左右手),遲了人家十年以上,甚至是等別人的管制退場了我們才開始要做。

從日本和香港的例子,用戶迴路細分化接取(LLU)確實是一項可以促進競爭的有效工具。當last mile釋出能成功促進競爭時,這項管制就可以功成身退,但如果last mile釋出還不足以促成競爭,恐怕就要像英國、歐盟和日本那樣,考慮拆解既有獨占業者了。

irs wrote:
cht小幫手 wrote:
給不給挖是各地方政府的權責,中華電信要挖也是要跟地方政府申請路權的。

現在M-Tawian 的寬頻管道也是屬於地方政府的,要使用就要付費用給地方政府,任何業者都可以申請,哪有肥了誰的說法,真是見鬼了,農曆七月都過了這麼久了。

的確是見鬼了, 執照下來的時候, 想挖不准挖, 用戶迴路也不開放. 等到你中華電信準備好才搞出m-Taiwan, 讓政府挖好給你放. 回頭再說風涼話責怪固網業者為何不建設?

人都殺了, 還問人怎麼死了? 豈不見鬼?

台灣起步不晚, e-Taiwan結束前就被起步更晚的日本超越, 這段時間中華電信在做啥? 在努力抗爭封鎖最後一哩的銅纜線(還公會抗爭搞無預警罷工). 商議質詢還想把用戶迴路當專線還按公里計費咧. (真想做功課, 可以慢慢查, 記錄應該都在)

即使到現在NCC介入這個問題(2006年底才開始介入, 只能算屍骨未寒吧), 到現在搞出來的東西是啥? 公告126元的迴路費?(這是2009年快到底了) 租一路家用電話70塊, 中華租給其他業者要126. 而且迴路-電路綁定的問題還是無解. 這不是見鬼?

忽略瓶頸設設施的意義, 無視其法、政狀況及實質獨佔進行不公平競爭, 進而罪固網業者不願意進行投資, 這不過是一種煙幕. 中華電信的卻是對股東負責, 但是其代價-社會福利損失以及國家競爭力的喪失-卻是全民買單.

這要怪固網業者不爭氣? 還是怪中華電信操作的太成功? 真的是看到鬼.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哎呀, 還是電總耶!
irs wrote:
其實中華電信現在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最後一哩的問題, 因為除了台灣沒有實施夠格的的管制之外, 其他國家... 起碼是網路比較先進的國家, 都曾經或仍然在實施相當程度的管制. 如果網民對這個問題有足夠的理解之後, 如同網路互連或是單一話區這些問題, 才有機會讓這個偽民營機構讓步

irs wrote:
claus950 wrote:
問題是,現在也沒看到其他業者積極鋪設光纖阿,還不是一樣等著吸中華的奶水??

現在全都被中華榨汁機搾乾了, 哪來什麼奶水...

Seednet 被併購, So-net被中華持股30%, 顯示的是要跟中華電信玩, 肯定被搾乾. 如果政府的管制手段仍然處於這種失靈的狀態, 這市場基本上是死水一灘. 不過就算現在想學香港, 也晚了16年了...

irs wrote:
cht小幫手 wrote:
5年前不是因為中華電信想舖政府才建管道的,是其他業者說管道是頻頸才提出寬頻管道計劃的,如果寬頻管道是挖給中華電信放的,那麼現在光世代的光纜應該是都放在寬頻管道理的,可是事實上卻非如此,請不顛倒是非了。

哎呀, 還真有你的. 那在電總開會的時候怎麼沒有小幫手出來呢? (只供應開水, 所以不來是吧)

共用管道的需求早就有了, 為的就是要解決佈建困難的問題, 另外開了名目來挖(還行動台灣哩, 全都在挖馬路)
早不挖晚不挖就是剛好你中華電信要搞得時候挖. 多準啊.

造成佈建困難的原因呢? 不就是中華電信把持最後一哩才搞出來的. 浪費那麼多時間和金錢.

irs wrote:
cht小幫手 wrote:
當郊區和偏遠地區只有電桿的地方未來都將全面 FTTH 化之後,銅纜 Last mile 還能有什麼優勢延伸到光纖網路的建設上?管道嗎?寬頻管道都已經建設幾千公里了,新進業者只要佈放光纜就可以了,也不用再申請開挖路權了。

所以10年前別的業者想鋪, 挖了還得罰錢, 五年前中華電信想鋪, 政府出錢挖給你放. 真是幹的好!
cht小幫手 wrote:
就算要推出平價高速對稱寬頻,也不會是在市場規模還沒有做起來時就把價格訂的很平民化,畢竟設備和頻寬要擴充都是錢,在市場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必須考量成本。

這還是有大腦的言論.

說清楚一點, 就是如果有任何業者大規模佈建用戶迴路, 在成本回收之前必定被中華電信打得血本無歸, 不過, 這已經是10年前的老問題了. (咦, 還有人不知道問題所在嗎? 用戶迴路開放的爭議就是從這裡開始越鬧越大的啊!)
cht小幫手 wrote:
定價高接受度低,定價低其他產品也得跟著調降,那麼在資本支出大幅增加,營收卻大幅下滑的狀況下,那就代表上繳國庫的錢會大幅減少,其他股東的分紅也會大幅減少,官股會沒意見,而佔 2/3 的民股跟外資股會沒意見?

這就是中華電信俘虜管制最巧妙的地方, 形成一個官不官, 民不民, 有財團, 有外資的四不像怪物, 就算壟斷, 各方也都拿它沒輒. 對外還可以大言不慚的說, 哎呀, 其他拿了特許的業者都不建設....

在另一篇回應 (台灣人的恥辱 : 10/2MB , 全世界 獨一無二 最慢的+最貴的光纖服務 !! )裡面說了, 這叫寡廉鮮恥.

irs wrote:
前幾年也用過12M/1M, 現在想用也不能申請, 能請的最高速率是8M, 這種倒退的現象, 大概也是世界先例吧.

現在看得到的發展已經無關乎普及服務和社會責任, 只看到邪惡的利益糾葛. 8M應該是04年開始的吧? 到現在2009它還是8M, 更遑論中間竟然還出現倒退. 有些人擔心台灣的菲律賓化,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體現.

把高貴的網路費用歸咎於NCC不給降價其實是個反例, 中華電信藉綁架用戶迴路收取高額的電路費, 即使引入瓶頸設施細分化的概念(即用戶迴路費不等於電路費的說詞根據), 網路使用的總費用裡超過一半流向中華電信, 同時對ISP高取高額的peering費用, 卻是事實.... 這種提案, 表象上是順應降價的要求, 但實質上是借刀殺人.

然而中華電信對於NCC的回應卻是拿別人最慢的ADSL, 跟自家最快的ADSL相比. 不單混淆了焦點, 也掩蓋了落後數年的事實. 這種巧言令色又自我感覺良好的回應, 不正是"恬不知恥"的最佳範例嗎?

子曰: 好學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知恥近乎勇.

不向先進國家看齊, 不建設更好的寬頻環境, 不承認自己的落後, 甚至為其利益不惜讓社會退化. 在這個觀點上, 不單看不到社會責任, 看得到的也只有寡廉鮮恥. 台灣的政府作為, 在台灣養出這樣的怪物, 不正是台灣人的恥辱!?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種指控太過苛責, 但借用司馬相如的話來說, 就是"其被刑戮, 不亦宜乎!"

irs wrote:
alexhuang0317_3 wrote:
peering對他們是小錢...

所以國內這種畸形的生態, 雙重失靈的市場, 全部都要其他業者掏錢出來買單...

還沒到電路介接的問題, 就已經變成這種態勢了, 那不就是跟山賊一樣?
這樣是要找那些腦筋有問題的進來玩這種遊戲?

irs wrote:
現在的台灣寬頻環境很矛盾,大石頭不搬開,就沒有未來
了,不管做或不做,就只會被既得利益者擋著。其他電信
公司除了被上下夾殺之外,還三不五時被中華電信擺道,
發動工讀生去攻擊對手。到頭來還不是只能被中華電信卡
的死死的,做什麼都會被中華電信吸乾,還能搞什麼名堂

irs wrote:
能夠想到這個程度已經算是難能可貴了.

不過中華電信的混淆戰術算是相當成功的, 拿電路歸屬、維護問題或是普及服務等問題出來當擋箭牌, 而常常有人認為那真的有道理.

但是撇開藉口之後可以看到的事實是, 中華電信挾持既有(原國有)基礎建設的優勢, 後起的民營業者想要鋪設骨幹或是電路, 必定被打到血本無歸. 換句話說, 民營業者不論想或不想鋪設基礎建設, 都沒辦法打一場必輸的仗. 而"民營化"形成的半官半民的怪物角色, 官管不了, 民打不贏. 而其優勢(基礎建設)還是來自於納稅人繳納的稅金, 進而形成壟斷且無法可管的狀態, 在這觀點來看, 這個時代還養出這種怪物, 的確是恥辱.

問題不僅在於銅纜線, 如果最後一哩迴路在中華電信手上不開放, 那麼Cable就有得玩了嗎? 很不幸的, 高額的互連費(!)用, 同樣把民營業者掐的死死的. 就算其他業者有心, 也無力投入必死無疑的市場. 同樣的移動通信應用(行動數據通信費用), VoIP等(行動電話接取費), 也在重重阻撓下難以有所進展.

在責怪ISP不長進之前, 先了解一下他們在什麼狀況.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098000085修正寬頻案糾正案文

一、行政院草率核定「寬頻管道建置計畫」,對中華電信的先占優勢未能充分審酌,對民營固網業者之自由競爭條件未能全盤掌握,對相關之國際發展經驗亦缺乏全面理解,不但未能因此提供價廉而質優之網路服務,且無從檢視耗費新台幣(下同)三百億元鉅資之實質成效,明顯不符預期之政策目標,洵有違失。

然中華電信公司之『最後一哩』建置費當初是由人民納稅所提供,中華電信每年還要向用戶及其他網路業者收取高額電路費,等於將全民之納稅充當中華電信公司之獲利。在網際網路技術及應用迅速發展的趨勢下,寬頻建設乃各先進國家資訊通訊發展之重要環節,且寬頻網路漸漸成為生活基本設備之一,降低寬頻上網費率容有檢討空間。

Victor0907 wrote:
如果當初M台灣計畫的共同管道建設是成功的,內政部就不會淪為被監察院糾正的命運。而且,共同管道建設只能解決部份問題,因為這些管道既不見得連得到申裝網路的大樓,更別說是進入大樓後的內部管道。

像是歐盟早在幾年前就認為,即使在市場經營初期,既有獨占事業投資光纖網路仍然可能在日後形成瓶頸,所以要預先研擬管制對策。而既有業者基於過去的獨占地位,通常擁有銅纜網路的管道,這是新業者在建設光纖網路時所不具備的優勢。

至於等到郊區和偏遠地區全面FTTH化,我想以電信這種強調規模經濟,大者恆大的產業,失衡的市場結構早已成形,不必再談什麼公平競爭了。當然,如果NCC的意思是對光纖先放著不管,等到日後再仿效OFCOM對待BT那樣,我也沒什麼意見。

irs wrote:
alexhuang0317_3 wrote:
下世代固網寬頻之管制架構研析: 以開放接續政策為例


暈~ 怎老是自己掌嘴... 有看沒有懂也不用這樣吧? 真的是會笑死人.

當然那基本上還是讓光世代脫身, 不要納入LLU, 因為"效果不明", 但作為學術研究又不能泯滅事實, 所以結論出來NGN關鍵仍然是管道. 而這正是原來實施LLU的用意所在(瓶頸設施).

"而 LLU 管制的實施不影響光纖網路的建設與否", 這句是廢話, 重點是帶出"此結果証明LLU管制的確左右了競爭業者對於寬頻技術的選擇。" 意指LLU會讓業者傾向使用便宜的DSL技術. 而這正是光世代的現狀(即使自有管道也是佔著毛坑不拉屎).

所以那篇論文總結下來就成為: 適當開放現有現有的基礎建設會是NGN的關鍵. 就是因為這幾篇論文才把電信管道、人孔、手孔資料納入修法範圍. 路過的人記得自己去看一下內容...


拜託! 要說嘴也先得稍微看懂人家在寫什麼. 不要老拿正好相反的東西砸自己的臉. ok?

irs wrote:
fedora wrote:
>>政府買回最後一哩,所有電信業者都租線路
如果立委諸公,還有高高在上的官員們,關心台灣網路,今日台灣網路就不會這樣又慢又貴了
方法很好,但通過的機率,可能幾乎等於 0。


說實在的, 不好. 讓他們重回公部門吃大鍋飯, 結果就是把目前的成果抹掉. 不會是一個好方法.


看看OFTA對第二類互連管制財產權相關的說明. 香港這還是17年前的事情.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ofcom對BT/openreach也是, 這些作為不過是為了實踐平等接取而採行的管制方式.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現在做這些事情也不過是嘗試去導回正軌而已. 雖然已經晚了快兩個世代.

irs wrote:
irs wrote:
看看OFTA對第二類互連管制財產權相關的說明. 香港這還是17年前的事情.
林明源 wrote:(中華電信公務IP 210.71.217.x)
希望你能分清楚"電信法第25條業務分離"以及"OFTA要求電盈開放接取"的差別。

希望您先能讀懂中文... 透過混淆來支撐論述基本上只是讓人看笑話而已.
林明源 wrote:
圖片中看似道聽塗說,非Ofcom也非BT官方正式說法,我就不回應了。

圖中論述來自一邊成為目前修法方向重要參考一篇論文, 也就是對英國模式的研究.
當然, 如果你自己能夠寫上一篇能被承認的論文, 或是被當成修法參考, 才能有資格去說這種話.
林明源 wrote:
Ofcom確實把BT銅纜部分給分出去成立OpenReach,
但請注意是只有銅纜,而非所有的固網事業。...

那麼, 請解釋這個廣告... 全部停擺還給你不要錢的EAD. 你厲害.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林明源 wrote:
所以,排名第5的台灣,要向普及率只有0.02%的英國學習他們的做法?
看到前車之鑑死一次還不夠,台灣還需要再試一次嗎?

台灣拿掉VDSL (其實根本不符合定義), 普及率基本上也是低於1%. 根本不會在榜上.
當然作為用戶, 也不會在乎進來的是銅線Ethernet或是PON進來轉Ethernet. 夠快就好.

更好笑的是, 這個"前車之鑑"在NetIndex上面前幾名的城市都能站上50Mbps.

台灣呢? 一個都沒有... 前車之鑑?

希望您能夠把這些最基本的現狀"稍微"搞清楚一點, 不然連混淆都變成講笑話, 這就不好了.

irs wrote:
kelumaso wrote:
這兩段看起來,跟電信法25條業務分離,把中華電信最後一哩分割出去,明顯不同。

呃... 果然是混淆中的混淆, 這本來就是兩件事情, 只有這些紅衛兵會用這種手法去混淆.

淡是這兩件事情想要達成的效果, 基本上是一致的, 也就是避免主導業者濫用市場地位.
香港的二類互連十年價格不變, openreach則是無差異的價格透明平等接取. 中文有那麼難懂嗎?

利用混淆來支撐論述, 會不會只是顯得讀不懂中文而已?


無論是否做出切割或是嚴謹的價格管制, 都沒有剝奪財產的問題, 會產生影響的是, 該業者不再能夠透過交叉補貼或是濫用市場地位進行掠奪性訂價, 這是被公平交易法所禁止的.
kelumaso wrote:
如果是重要論文,有請iris大告知一下論文出處,作者和期刊,
好讓討論這議題的人,能夠增長一下見識

那不是期刊論文, 是碩士論文, 去國圖找, 不然Google一下就可以找到.
現在對於這些連自行驗證資訊能力都沒有的人, 懶得花時間. 請自己想辦法.
kelumaso wrote:
看來iris大的網路專業,是比FTTH Council的人員更專業了
iris大應該寄信去指導FTTH Council人員,對於FTTH的定義

FTTH Council - Definition of Terms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我很喜歡看這些人在這種事情上打轉, 我是不會比FTTH Council的人來的專業. 而是因為台灣的數據放進去的時候本來就是有爭議的, 最好是吵的夠大, 最後搞不好會被修掉. 中華電信自己都不敢在這上面打轉了, 不知道為什麼這些連定義都不知道的紅衛兵們會死纏爛打.

中文看不懂沒關係, 看英文. 如果連FTTH Council給出的定義都看不懂, 那我也沒輒了.

或是你要去"寄信去指導FTTH Council人員,對於FTTH的定義"?

notable, 台灣是惟一一個放在榜上, 但是藍線不到1%的國家.
kelumaso wrote:
這個前車之鑑(國家UK)在http://www.netindex.com/ 網站上找不到耶,
倒是台灣排名還蠻前面的,
kelumaso wrote:
首頁前30名,倒是一個UK城市都沒看到

因為它叫 United Kingdom .
如果不認得, 目前順位是21 . 前幾名的城市是這樣.
Blantyre 52.40 Mbps
Beverley 50.64 Mbps
Frinton-on-Sea 45.34 Mbps
Leyland 43.30 Mbps

台灣的前幾名是這樣.
Nantou 38.28 Mbps
Hualien 36.24 Mbps
Hsichih 29.76 Mbps
Changhua 27.84 Mbps

看不懂沒關係, 但是連基本定義都可以翻掉, 拿些不著邊際的幻想自慰, 那不過是對著空氣打手槍, 跟現實狀況是搭不上邊的. 要呼弄別人, 起碼要有半桶水. 你UK一個都看不到, 是怎麼回事? 要混淆別人, 起碼要搭上一點邊, 不要用這種連邊都搭不上的手法, 那跟那些睜著眼睛說瞎話的紅衛兵有何差異?

irs wrote:
kelumaso wrote:(中華電信公務IP 210.71.217.x)
你確定切割中華電信最後一哩出去成立子公司,沒有剝奪財產問題?
你的中文才需要加強,不要嘴臭噴糞混淆視聽~

怎麼? 上班時間出來噴糞被撈到啦?
說實在的也是活該, 之前就是一堆這種出來上班時間不做正事在網上噴糞, 才會被挑出來修理.
kelumaso wrote:
找不到耶,irs大有參考連結就直接PO出來啊,
何必如此拐彎抹角?

呃, 您就慢慢找吧... 對於程度完全不足的, 我也沒義務去"教育".
冗員就是冗員, 其實至多敲十幾個字就找的到的東西, 這樣都找不到... 很糟糕耶.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你想要哪一段我切給你, 但是連基本的reference都找不到, 那就只能說是噴糞了.
kelumaso wrote:
這個定義是全世界包括ITU等電信聯盟都認可的定義,
我不知道irs對這個有什麼意見?

不愧是是噴糞之王!!!

不是我有意見, FTTH Council - Definition of Terms 已經明確排除這種狀況.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前面說的是 FTTH Council, FTTH Council 的統計關 ITU 什麼事情? 再混嘛.

只要 FTTH Council 對這東西的定義還沒改, 你就是在噴糞!
看什麼時候你可以把 FTTH Council 給的定義改掉再來說.

希望你基本的中文和英文能看得懂, 把最基本的定義先搞清楚再來噴糞.

不然噴出來的玩意可能連糞都不如啊!

irs wrote:
alexhuang0317_3 wrote:
你知道,每月只要126元,只要加上必要設備,固網業者就可以每月收900或更高的費用嗎?
fedora wrote:
你說的很有道理,我個人是不反對

說實在的, 那是完全沒道理, 除了公告的126, 還要加上backhaul連接的費用. 更別說是那些虛報的共置成本(通傳訴決字第09600065200號), 光是成本浮報就搞死人了. 說每月可以收多少錢, 其實挺可笑的.

[論文]固定通信網路分離之可行性研究: 以英國電信之功能性分離經驗為例
irs wrote:
就是煙霧彈啊...

腦筋正常的人, 看一下台灣超高的HHI值就知道台灣的市場的確是畸形的.
(註:HHI值越大,表明市場集中度越高。當市場處於完全壟斷時,HHI=1,HHI值應界於0與1之間)

在集中度那麼高的狀況下, 說這種話, 只是把民眾當成白癡在耍.

一樣國營轉民營, BT 這個"民營"公司, 為何會拆出openreach? BT 不希望 ofcom 管太多, 為了落實平等接取乾脆自己拆出來, 各自有清楚的帳務和經營目標, 這樣就不需要政府介入太深, 也不用被扣上反競爭的帽子. 成效當然也算是良好.

但是中華電信的態度則完全在光譜的另外一端, 之前說過中華電信對最後一哩這個議題很敏感. 這個新聞的時機應該剛好就應證了這件事情. 他們的business model本來就是利用賤價承接的國有資產, 用垂直整合的獨佔力道去占別人便宜(peering, 電路), 如果缺了這一段, 它的力道就弱很多. 所以一遇到這個議題就馬上開始放煙霧彈.

如果中華電信不是為了維持這種反競爭的力道, 何不學學BT, 整個讓它公平且透明? 當然這也不是說這是唯一, 或是最好的做法. 否則切開成獨立的公司, 也不剝奪中華電信的財產, 只是難以利用交叉補貼或是亂墊成本的方式進行不當競爭而已.

但是中華電信的反應, 說明的正是他們的確需要利用這些東西進行不當競爭來獲利.

所以我一直也認為公平會的介入其實是很重要的. (這點劉孔中也提到過)

那篇論文裡面有一段很生動.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與這張圖片真的是完美的輝映啊...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irs wrote:
openreach 整個報價是公開的, 而且帳務會受到稽核, 作假太多的話問題會很大.
不過中華電信的爛帳, 爛也就算了, 還不給看. 所以成本估算可以天差地遠, 到了天馬行空的地步.


公聽會的時候, 中華電信工會應該會搞一些抗爭, 看看戲吧...

Victor0907 wrote:
cht小幫手 wrote:
如果 Cable 不能走地下管道,那麼馬路上不少見的 Cable 業者的人孔蓋下面是做下水道的嗎?

沒有人說有線電視全都不走管道啊!但你究竟有沒有看過電信法有線廣播電視法,對於路權和進入建築物內佈線的規定是差在哪?如果只站在CHT的立場,當然對那些優勢的法規及經營條件視而不見,一切只覺得理所當然。

還有,就我所知,NCC最近在研議修電信法時,有考慮把組織分離和功能分離的規定給放入,可以想見的,適用對象當然不可能是別人,就是CHT!如果你覺得NCC不應該先採取像用戶迴路細分接取這類比較緩和的手段,而是等市場結構惡化後再直接把CHT給拆了,會是一件很合理的作法,那我就樂觀其成。

irs wrote:
93123211 wrote:
但是拆解AT&T並沒有對當時美國網路發展帶來超出預期的效果
反到是後來兼併之後發展速度與效率有提升
不知道我講的對不對


不盡然. 因為AT&T的拆解是在80年代, 但是網際網路的發展主要是在90年代之後. 中間差了一個世代, 而主要的兼併都在21世紀, 中間又差了一個世代. 因此要說這幾件事情有直接/簡單的因果關係, 個人認為是很有問題的, 因為時空和技術背景完全不同.

但是換個角度去看, 原始AT&T拆解之後, 市場上不再存在壓到性的獨佔力量... 至少比拆解前要弱的多, 而且很清楚, 濫用獨佔力量會讓政府進入干涉. 這使得在那之後市場上有可能形成競爭, 而不是在新進業者還不成氣候之前就被壓制住, 或是既有業者利用既有的獨佔優勢進行不當競爭. 他給出的不是直接的效果, 而是機會.

至於成果, 您可以看在NetIndex上找您念的出名字的美國城市的測試結果, 看看有多少是"真的"比台灣/台北慢的. 個人在此就不多做批評, 還是自己去看和思考, 會比較實際.

我絕對支持如同美國當年分拆AT&T那樣,把中華電信的線路分拆出來獨立成別的公司, 因為我是徹底地見識過他們的無能與官僚。
irs wrote:
ppwa wrote:
現在如果有公司要追上中華電信的規模有沒有可能如此順利挖馬路埋線路?
要達到目前的規模要花多久的時間??
chiyenms wrote:
參考:
台灣固網拿到執照的時點 - 2000年 3月
(12年前)

所以我會覺得跟這些人實在很沒得聊.

說實話, 這事情我覺得很愚蠢... 尤其在基礎知識不足的狀況下. 例如中華電信的管線長度有多少, 纜線長度有多少, 缺乏這些知識就等於在說一些自己完全不懂的東西, 還可以論的津津有味.

用M-Taiwan當參考這種政府直接支持的建設速度當參考, 直接加減乘除的話可以說大約需要50年.

(還有人主張要每家都去挖, 挖馬路就夠麻煩了, 還要挖幾十年, 又不是腦子有問題.)

然後, 後面又會開始有小白開始剪貼, 或是嚕嚕嚕嚕一些有的沒的. 但是重點是, 其實有點腦筋的人一但有這些知識, 會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會有強制二類互連或是強制開放的管制措施, 接著會去想為什麼台灣無法執行這樣的電信政策. 而不是拿一堆流氓土匪的歪理在嚕來嚕去. 那種當笑話看看就好.

nsgt wrote:
當你無法舉出為了建設全台的線路,國家花了多少錢(百億?千億?上兆?)的時候,你說賣賣股票就賺回這些資產(到底賣了多少錢?賺了多少錢?),很抱歉,那只是你被他們洗腦的說法,如果你能舉出明確的數字,當初為了建設全台現路,全民花了多少,現在政府把中華電信賣了多少,收回多少,引經據典的反駁,那我就收回我的話,事實上,中華電信如果加上最後一哩的線路,他的股價根本被嚴重低估,這在中華要民營化當初就被討論過了,你該去查以前的資料,看當初些資產怎麼被賤賣的
如果我用100萬買下全台灣的飛機,然後賣掉90萬的股票,全部回饋給國家,我還可以賺多少?你可以算一下,一樣會有人說,該回饋給國家的都回饋了喔....
至於樓上所說的,賤賣國家資產的事,在這邊討論意義已經不大了,只能說是國家的不幸,而且,兩黨都在做,唉...

irs wrote:
bluesystem wrote:
請google "銅纜局" 看完就知道了....原本就是要這樣, 是誰不要,
這個很清楚...

其實有時候覺得這事情挺好笑的.

銅纜局這套說法出現的時間, 應該是是在瓶頸設施公告之後, 為了消毒/抹黑而產生的. 而且來源僅僅為PTT八卦板的一篇消毒文, 與Mobile01經常出現的消毒文程度"相去不遠".

想想看好了, 如果在民國89年前發照協商期, "銅纜局"的確"真的"被認真的放在台面上討論, 誰會支持, 誰會反對, 理由為何? 再者, 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之下, 是否會參考香港、日本等區域所採行的管制方式?

確實對這事情有所了解之後, 再回去看那篇消毒文, 真的會覺得極為荒謬. 並不是說銅纜局這種想法從來沒出現過, 而是指PTT那篇消毒文, 根本沒有可信度.

當時的中華電信已經公司化, 會有部份內部的聲音(基層為主)想透過這種方式重新站回公部門, 吃大鍋飯, 但是另外一部份則是反對中華電信的在切割(高層為主), 股條價值會高一點. 換句話說, 這想法根本在中華電信這邊就過不了關了, 要怎樣拿去跟其他業者協商?

再者, 如果有其他業者或是工會不認同的方式接管, 會馬上面臨罷工基金的威脅. 不管在內在外這都沒有可行性, 而那篇消毒文竟然能言之鑿鑿的說: "哎呀, 那是他們不要... ", 根本是完全的鬼扯.

irs wrote:
ilikegoodgod wrote:
這樣說不對喔,
當年政府開放電信局資產拍賣時

其實這種說法不過是以前的消毒員在鬼扯. 現在還有人信以為真. 這些消毒員的遺毒還真的是很深...
實際上共管或接收的客觀條件從來就不曾存在過. 更別說當初一個"技術干擾", 干擾了十幾年, 把台灣網際網路發展從領先搞成落後... 難到因為是"民營"企業, 所以就可以作姦犯科, 可以違法犯紀?

所幸絕大多數抱持這種觀點的論述, 大多都可以證實其發言者並不具備這個領域的知識. 如同上述.

irs wrote:
blueashx wrote:
你知道中華電裡面有多少人想回歸國有嗎?
去問問裡面的員工就知道了

想歸想, 但是這條路基本上是很糟糕的. 電信自由化的初衷就是為了解決中華電信的無效率. 現在在讓同一群人把持, 去玩這種無效率的遊戲, 其實是一種倒退的行為.

再者, 本來這套東西裡面就是有五鬼搬運的戲法, 能般的都搬走了, 現在要花更多錢買回來, 不就又見鬼了. 當初鑑價和後來重新鑑價發現的漏洞, 是不是也要重新追究責任?

所以這個路線, 對中華電信和對政府應該都是能免則免, 只要要求中華電信守法就好了.

irs wrote:
blueashx wrote:
如果監察院會去追這種事,那我真的會感動到痛哭流涕

不是不追, 而是追了之後呢? 被搬走的, 拿的回來嗎?
如果這些人要混吃等死, 又要有吃有拿... 被糾正, 是應該的... 不過中華電信會守法嗎?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後面還有, 不過都好找, 請自行查詢, 包括最近重新鑑價問題)
(這份已納入彙編, 基本上可以解釋為什麼從一開始就問題叢生)

blueashx wrote:
只是三大龍頭這幾年在注重EPS的情況下 開始了某種奇妙的默契....

球員兼裁判的賽局, 要怪罪其他球員... 咳. 先處理遊戲規則比較實際.
ilikegoodgod wrote:
比較衰的是,中華電信前身為國營企業,政府佔股份相當大的比例,還要負擔偏遠地區的鍵性建設工作。

另外提一點, 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中華電信"豐功偉業"--如司馬庫斯的電信建設, 這是中華電信的"功勞"沒錯, 但是經費來源是? 嗯... 是普及服務基金. 那普及服務基金的來源是? 嗯... 是所有的電信業者... 嗯, 中華電信的確"功不可沒"! 在普及服務基金之前呢? 咳... 自己想看看吧.

這是為什麼有時候對於一些很不實際的思惟, 會感到非常不耐煩的原因. 可以參考"您想要的是一個法治國家, 還是要建一個山寨?"一文(及其連結), 再看看現在的狀況. 有部份是政治鬥爭的結果, 但是... 只能希望一般不要被一些"另有所圖"的說法給蒙蔽了.

irs wrote:
最後一哩的問題其實沒這麼簡單, 即使使用無線技術作為替代, 基礎設施的建置還是會遇到挖馬路不能挖, 管道沒辦法取得. 而且佈線本身並不是最大的成本, 而是管道, 土地, 路權之類的問題. 這在中華電信也是很敏感的事情, 鑑價漏洞和作價問題幾次被監察院糾正, 再加上無法跟其他正常的法治國家一樣執行像是二類互連或強制開放. 其中的利益糾葛... 咳. M-Taiwan啥的就別提了, 目前基本上還是殘廢狀態, 在已經佈好不會去動的地方挖管道, 規劃上本來就有問題, 下一階段也許有機會改善.

irs wrote:
ASD123456d wrote:
當初固網業者說好的光纖?都10多年還沒做出一點成績,不是很奇怪嗎?
領固網執照不鋪線路是何道理?應該要把固網執照收回!

M-Taiwan計畫初期評估(民93)民營業者在光纜的佈建長度比例佔到26.46%.

中華電信的市場佔有率和佈建長度比例事實上低於民營業者. 更別說中華電信的光纜有很大比例是在民89之前佈建. 有可能產生這種統計數字的原因是啥? 就是中華電信的建設速度低於其他業者才會產生這種數字變化.

當然這些中華電信紅衛兵只需要耍耍嘴皮, 按按回報, Mobile01"從善如流"的把不利中華的資訊刪除, 就可以把(部份腦筋不夠清楚的)網民洗腦. 多方便啊!

但是這些網軍對知識的匱乏當然是肯定的. 但是重點是...
chiyenms wrote:
您貴庚?
預備知識不夠的話, 談這個只是浪費時間

上一篇應該就足以證實, 這些人的心態也就是這個樣子.

(一篇就證明終了, 的確是有點無趣啊... )

Victor0907 wrote:
要建設光纖網路,在管道與路權上的建設成本佔了極高比例,但新業者對於這些管道的掌控,實在難以與既有獨占業者的優勢相比。

而當銅纜線市內迴路被更替為光纖後,因為網路架構的改變(如改用PON),原本租用既有獨占業者Last mile的新業者,也會產生新的障礙。

再者,既有獨占業者憑著優勢的市場力量,在網路建設的籌資成本上,會比新業者更低,因為它可從既有服務中收取更高獲益、破產風險更低、也更容易取得低利貸款。

總之,表面上,銅纜線市內迴路是舊有的,光纖市內迴路是後來新建的,但實際上並不代表CHT這類的既有獨占業者,不會將它在銅纜線Last mile上的獨占優勢延伸到光纖網路建設上。只能說,如果NCC不思考解決這些問題,未來台灣的NGN很難期待有市場公平競爭的一天。

Victor0907 wrote:
歐盟的NGA管制建議2010年9月出爐,已經在設法管制光纖用戶迴路了,NCC真該好好看看,不要讓我們的管制策略永遠跟不上市場與技術發展的腳步。


就算到了現在,光纜還是沒有列為瓶頸設施,NCC你到底要什麼時候做?不過就算做了還不是會被中華電信技術干擾失效...NCC漏洞怎麼這麼多,需不需要更新病毒碼?
irs wrote:
呃... 這也不是甚麼秘密...

毛治國對中華電信的貢獻非常巨大, 除了超厚油水, 超便宜股條之外, 最值得"稱頌"的就是"技術干擾". 這對中華電信來說, 開啟了一個很重要的"方向", 就是要賺錢不需要"把自己做好", 只要"把別人搞砸"就行了.

事實上在千禧年後, 尤其在 Lisbon European Council (2000) 之後, 已經沒有哪個腦筋清楚的政策規劃者, 會認為開放用戶迴路是不必要的. 香港執行強制二類互連時間更是遠早於1995年開始. 但是在毛治國帶領下的中華電信, 最重大的貢獻就是在違反常理和共識的狀況下, 把用戶迴路卡死. 這除了官民一體的便利之外, 實在想不出甚麼更好的解釋.

即使後來通傳會將用戶迴路公告為瓶頸設施, 也已經慢了人家10年. 這就是"技術干擾"要達成的效果.
(當然, 後面還有一些鳥事, 讓這"開放"實際上沒有作用)

了解毛治國對中華電信的"貢獻", 就會輕易的看出前面的回應除了文不對題之外, 更是缺乏知識... 了解這點之後再回去看, 是不是覺得很好笑? 在台灣常會拿"中國特色"當成幽默(當然, 在中國也是), 但是前面說的這個事情不啻是充滿了"台灣特色", 只是這問現發展到現在已經讓人笑不出來了...

飲鴆止渴
irs wrote:
毛治國的確是聰明絕頂. 帶這一伙人把中華電信搞成四不像怪物, 比惡性腫瘤還難治.

現在要治等於是要毛治國拿刀開自己, 帶頭搞技術干擾, 防止其他業者取得平等接取的機會的人, 哪有可能真的去治... 再者, 中華電信公司化的時候他是主管機關交通部的次長, 後來又坐中華電信董座, 現在是持股機關交通部部長, 要查爛帳的話, 又等於是要他查自己, 當然是治不了啊.

之前劉孔中也提過, 應該要把持股單位換掉, 不然有這樣的臍帶關係, 要治連下刀都難.

Ref: 中華電信公司治理 何去何從? http://www.npf.org.tw/post/1/6113

btw, 劉孔中也是說真話, 也是被用雞毛蒜皮的小事捅下去了...

絕對不能小看中華電信搞政治鬥爭的實力... 如果這些實力用在有用的地方多好...

中華電信公司治理 何去何從?
談公司治理,首先就要看公司董事會的組成方式。中華電信原本是交通部100%持股的國營公司,近年來已經民營化,但是交通部仍然持有其股份近四成,完全主導其董事會。依據中華電信章程規定,該公司置董事七席至十五席。該公司目前置董事十三席,除中華電信產業公會理事長擔任一席員工董事外,其餘董事均由交通部任命。依據中華電信董事及監察人選舉辦法(96年6月15日修訂)第2條規定:「董事會成員應普遍具備執行職務所必須之知識、技能及素養,其整體應具備之能力如下:一、營運判斷能力。二、會計及財務分析能力。三、經營管理能力。四、危機處理能力。五、產業知識。六、國際市場觀。七、領導能力。八、決策能力。」其陳義不錯。然而現任第五屆董事成員中包括交通部主任秘書、部長室簡任秘書、交通部參事、交通部人事處處長、交通部交通運輸研究所副所長、勞委會副主任委員等六名,顯然不具備前述之整體能力,實無庸贅言。交通部無意組成具備專業能力的董事會,「決定中華電信營業方針」並代表其督導中華電信之經營,違背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則。

其次,依據上述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條例第3條之規定,交通部有義務監督中華電信的費率是否公平合理,以及是否足以促進資訊社會發展與增益全體國民福祉。目前中華電信的各類資費雖然受到通傳會批發價的管制,但是其項目有限、合理性不足(網際網路互連費用嚴重影響市場競爭,妨礙網際網路產業之發展,即是一例,故通傳會才於四月十日信誓旦旦要加以檢討。在通傳會得出批發價管制檢討改進的結論與具體措施之前,作為中華電信最大股東的交通部若持續坐視不管中華電信的費率是否公平合理,有虧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條例的監督義務

交通部不作為的一個理由是,其認為透過董事會對中華電信的監督權利與義務,因為該公司在美國發行ADR、受到美國證券期貨管理委員會一定的管理,所以遭到限制或甚至完全無法行使。但是,美國證券期貨管理委員會所關切的應該是中華電信的公司治理是否符合一般原則,也就是是否專業、透明、充分告知。難道受到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公營行庫,財政部就無法透過董事會對其監督?因此,交通部此項不作為的理由,無法成立,其透過董事會對於中華電信的監督權利與義務,絲毫不變。

最後,中華電信公司治理此一議題,會隨著政府組織再造即將完成而更具急迫性。因為組織再造後的交通部將調整為「交通及建設部」,職權包括「各類交通政策和產業、營建產業、公共工程基礎建設及技術規範、觀光等」,徹底與通信無關,郵電司也將裁撤。因此交通部是否適合繼續作為中華電信的控股機關,就值得懷疑。故政府現在應該未雨綢繆的是,找出較為合適的部會。看起來,合併經建會與研考會而成立的國家發展委員會,是不錯的選擇。

總之,政府應該立即強化中華電信的公司治理,並及早規劃其未來的控股機關。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irs wrote:
銅纜是已經公告為瓶頸設施, 但是卻沒有作用, 是因為中華電信的技術干擾.

管道和介接的問題在通傳訴決字第09600065200號裡面是很清楚的, 再加上這些線路介接, 除了銅纜的租用費用外還會產生一筆backhaul連接的費用, 比公告的銅纜租用費用還要高.

這些問題加總起來, 就變成即使公告為瓶頸設施, 但是實際上仍然沒作用的結果.

再者瓶頸設施或是香港的二類互連, 又或是日本的強制開放都是為了要達成平等接續, 使得既有業者不能夠利用這些資源來進行不當競爭. 公告為瓶頸設施其實不是"問題", 而是"解法", 台灣的問題是這規範來的太遲, 而且還作好漏洞可以鑽. 所以沒有效果.

失效的價格規範-NCC:基於保障中華電信營業秘密不公開成本資料及精算過程... 所以價格仍然是灌水灌到暈倒
irs wrote:
每次有人提到這一點我就想笑,因為電信市場"已經開放", 所以不用顧慮瓶頸設施問題, 不用尊重公平接續的原則, 只要上卡Peering費用, 下卡用戶迴路, 把握好政治氣候, 就能維持獨佔, 只要保持其他業者"一息尚存"的狀態, 就可以不斷的吸血, 而且同時還可以宣稱這是一個開放的電信市場!?

irs wrote:
NYPD SWAT wrote:
網路上也很多這種錯誤的訊息,華電電路+其他ISP=不穩,導致這種現象越來越明顯。

其實, 在某種程度上, 這是真的...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不公平的現象不僅只來自價格, 還有更多匪夷所思的歧視現象.

例如在電路費、飛機與座位 - 再談電路費的合理性附件中顯示, 與中華電信界接竟然被要求把設備放置在停車場或是警衛室, 並且濫開名目收取數倍到數十倍的費用, 甚至還有虛報名目出現, 這可能在文明世界當中是相當罕見的. 空間不足採用這種方式可能還情有可原, 不過顯然問題不在這裡.

不穩定, 在某種程度上是真的, 但是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 可能更值得去思考.


irs wrote:
妨礙其他業者互連, 實質上是減損了整個互連網路的價值, 這很難有直觀而量化的評估方式. 但其效果相當於環境污染(如果以此為類比的話), 是所有人都蒙受損失, 去成就單一利益團體的利益.

當今的問題在於即使有了相應的規範, 中華電信仍能夠以精緻的"技術干擾"手法達到相同的目的. 甚至公然挑戰主管機關(NCC)的裁量權, 公平會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更別說工會以政治力量介入仲裁, 而這已經早已遠遠脫離正常的(正當的)商業範疇了.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irs wrote:
當然啊, 消毒員不是喊假的. 他們的商業模型如此, 非得靠這些操弄去製造假輿論, 放煙霧, 不然讓民眾搞懂了, 他們肯定會倒楣... 也不能說是倒楣, 只是躺著幹的時候躺的沒那麼舒服而已.

是說之前要配合配合治國週記的那件事情嗎? 完全是政治操作吧, 太過明顯沒什麼好說的. 之前有寫到一段, 為了配合充當一個有力的選舉工具, 選前都要配合"表現"一下, 選完就...

說到中華電信費率送審的事情, 也可以看得到中華電信"聰明"... 正確的來說是"陰險"的地方...

三個費率方案裡面參雜一個"學生"方案, 偏偏這個方案是明知無法通過垂直價格擠壓設算檢驗的, 所以通過的兩個方案沒人會去看, 眼光就會集中到這個被打槍的方案上. 問題是, NCC如果同意的話, 等於支持中華電信違反公平交易法, 這是犯罪耶, 不同意的話中華電信馬上又開始放煙霧說成是"擋降價". 看看這有多陰...

如果一般民眾搞懂這些東西, 中華電信可能就沒戲唱了, 但是現在基本上還是被唬的一愣一愣的多.

關於設算檢驗可以看這個. 但是公平會vs交通部... 唉...
http://www.ftc.gov.tw/internet/main/doc/docDetail.aspx?uid=211&docid=275


韓國通信委員會(KCC)發布了《面向未來的網路發展計劃》,計劃建設比現在網絡快100倍的網絡(現在指的是100Mbps)

還沒等到KCC, 人家1992年MIC就限制KT的價格, 直接削弱KT的既有優勢, 和扶植二線業者與KT競爭. 到了2002對LLU需求低本來就很正常. (香港的二類互連也是執行了十年之後才開始逐步撤銷.), 而台灣卻連基本的絆腳石都搬不開

NCC在幹嘛?有未來10年網路發展計畫嗎?有確切的時程以及進度嗎?沒有,除了混吃等死之外呢?

無法找出台灣網路的癥結點,無法做出恰當的管制措施製造出能夠公平競爭的網路環境

要你這個機關幹什麼?

頻譜由兩個機關管理,交通部負責assign,NCC負責allocate,為什麼需要兩個單位?交通部是混仙又不是不知道,沒看到給交通部染指過的事情都是爛攤子嗎?

KCC都知道要制訂中、短期頻譜確保計劃,就是NCC不知道...

NCC應重整,將所有相關的實權掌握住,一件事情有多個機關有分散的權力既浪費時間還可以踢皮球,這樣是要做什麼事?例如將所有電信相關全數從交通部移除,納入NCC,交通部無權干涉,未來發展制定由NCC全權負責

光4G LTE發照這件事情NCC還要跟交通部"溝通"?什麼鬼,一個沒有完整實權的機構,做任何事都會礙手礙腳,台灣可沒這麼多時間給你們浪費在無意義的"溝通"上


從整體頻譜管理機制的宏觀角度論4G頻譜的釋出

HiNet 雙方互連(Private Peering)國內 600/Mbps,非常誇張的價格,比買國際頻寬還貴2倍是怎樣?
→ birdy590:在美國買 full transit 每 M USD$5 有找, 一大堆免錢流量 07/11 00:34

而Peering(互連)費用一定比Transit(轉訊)便宜,因為Peering你只能連在對方的網站,而轉訊就是你可以透過對方的網路去擷取任何網站(也就是目前你申請的"網路")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速博 / 台固為互連費槓中華電信
台灣大哥大總經理張孝威表示,中華電信與台固、遠傳速博間網路互連並未支付給其他業者互連費,僅單向要求其他業者支付互連費給中華電信,且其互連費與美國每Mbps收取約300元相比明顯高出許多,是以高訂價互連費對競爭對手行不公平競爭之實。合理取費應降至300元左右。

藉由網際網路互連(IP Peering)價格合理化排除寬頻市場競爭障礙
轉訊服務是寬頻服務業者提供用戶的服務之一,故此轉訊服務的單位成本(指轉訊每Mbps 的成本)不會超過寬頻服務的上網費除以上網頻寬所得之數值。不同速度的寬頻服務計算所得數值雖有不同,但數值越低者,就越接近轉訊服務的成本。

依照中華電信在2011 年6 月降價後的寬頻費率,光世代100M/10M 的上網費為每月699 元來計算, 可知轉訊服務的單位成本應該在(699/100)=6.99 元/Mbps 以下。前面提過互連服務的成本應小於轉訊服務,故中華電信提供網際網路互連的成本也一定低於6.99 元/Mbps。

要確認是否有垂直價格擠壓之行為態樣,應進行設算檢驗(imputation test),即:
w:垂直整合電信業者的批發服務價格。
p:垂直整合電信業者的零售價格。
c:垂直整合電信業者的零售階段成本。
若 w > p-c,則可能構成垂直價格擠壓。

w = 600, p = 6.99, c > 0,故w > p-c
所以中華電信的現行互連價格明顯存在垂直價格擠壓的反競爭行為,已構成市場競爭障礙。依照設算檢驗,網際網路互連的合理價格w 應低於零售價格p,即應低於6.99 元/Mbps。

cdsheen wrote:
曾有一次,GIGA 在國外租了個空間放 PWP 的 Proxy,然後把中華電信用戶連結 PWP 的需求經由國外 Proxy 餵回給中華電信,這一次據說就把中華電信的國際頻寬塞爆了。這個例子更顯示出中華電信對於 peering 定價的不合理性,把 proxy 放在國外餵回給中華電信,都比在國內 peering 餵給中華電信便宜

一個壟斷的網路環境會使得很多情況變得不合理,ICP 無法得到合理的回饋,ISP 也因為無力負擔 peering 費用而必須向 ICP 收取比較高的費用,造成惡性循環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mobile01_267539 wrote:
中華電信並未揭露其互連成本,不過讓我們看看國外的情形。Comcast是美國第一大家庭網路服務業者,擁有1700萬個網路用戶;其付費互連(paid peering)價格據說在2到4美元/Mbps(約新台幣60到120元)之間。虧本的生意沒人做,所以它的互連成本應在2美元/Mbps以下。

中華電信的用戶數與網路涵蓋面積相信都不及Comcast,推斷其互連成本不會高於Comcast的2美元/Mbps;而其索取的互連價格每月新台幣600元/Mbps,則相當於20美元/Mbps,至少是其成本的10倍以上。

irs wrote:
說實話 創意產業 不知道.

但是數位內容相關產業在台灣是死光光, 原因很簡單. 網路太貴, 使用成本過高, 用戶不買單. 當然死光光.

btw, 這也是為何互連費事件重要的原因, 數位內容產業要能發展, 必須有充足且大量的頻寬, 當然. 這也被中華電信掐死了.

irs wrote:
cht小幫手 wrote:
數位內容如果是工作室規模,產品真的有創意可以找大廠合作不一定非得自己搞。

就算家用寬頻平價好了,為了跟商用產品區隔,優先權跟集縮權一定會商用產品來得低的,這在全世界都一樣的。

所以今天大家的頻寬都高使用率也高的時候,就是流量塞車,然後商用產品的流量優先通過,家用產品一樣塞。

這是不對的, 數位內容分野眾多, 簡單的事實是, 台灣早有能力提供網路影像直播, 結果搞了半天原來卡著一個中華電信想搞MOD, 其他人一點機會都沒有. 更別說其他的ICP(&ISP)被Peering費用搞到死, 雖然的確是很畸形的生態, 但跟用戶端沒啥關係. 只是更加凸顯中華電信實質獨佔, 上下通吃的惡質樣態而已.

同樣的問題, 不僅在Peering費用上顯現, 也在在阻礙VoIP, 阻礙任何可能威脅到中華電信的網路應用. 實質壟斷, 透過阻礙產業發展而自肥, 這才是問題吧.

irs wrote:
cht小幫手 wrote:
當然不合理,拿相近的速率相比才叫做合理,日本 12M 以上的 ADSL 速率是日本自己開發的技術,並不是 ITU 的標準,全世界也只有日本有這個技術標準。

所以(養的肥孜孜的)不搞研發也是合理的

雖然幾年前跟電總和中華電信合作的時候就對這掛人死心,去中國大陸的時候感想更深刻. 在鳥不生蛋的地看到路邊有塊藍色牌子, 上面寫著"IP電話". 姑且不論它是真是假, 看在眼裡, 幹在心裡. VoIP不是什麼難事, 連慢好幾年的中國都可以搞, 台灣就是搞不了? 回頭看中華電信是在努力發展的是如何封鎖VoIP應用. (印象中寄生說也是那時候開始的)

國情不同, 發展歷程住不同, 難以比較是有些許道理的, 但是AT&T搞獨佔玩交叉補貼的下場是Anti-Trust法案伺候. 中華電信呢? 這個半官半民的怪物, 誰願意對付, 要如何對付, 才是問題.

irs wrote:
綜觀過去十年台灣寬頻的發展, 我會同意原來的標題, 的確是個恥辱. 以促進自由競爭的名義催生一個半官半民的怪物, 幕後黑手在兩次改朝換代之後還是同一票, 搞到想點燈的點不了(民), 放火的也沒得放(官), 誰都拿它沒輒.

在哀悼高額接取費用(台固事件)的時候, 沒看到的是, 同一個棺材裡面還躺了VoIP, Digital Content等等... 一大堆屍體沒有人理會. (偽)民營化是政治上的一大勝利, 但是被犧牲掉的不單只是眼下看到的網路費用或是頻寬問題, 連起步更晚的南韓, 都有在2012達1Gbps download的raodmap, 現在也成為OLG的輸出國. 屆時那些黑手可能在在思考如何把下一個網路應用卡死...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如依照HiNet慣例:Google要跟HiNet互連10G的頻寬(就是10000Mbps)=6000000=600萬元=Google每個月要付給HiNet的錢,其他費用不算

但是就國際上的慣例而言,兩家 ISP 互連 (peering),會由淨流量輸入者(HiNet)付錢給淨流量輸出者(Google),所以擁有比較多網站內容的 ISP 就有可能賺取這樣的 peering 費用

這是以ISP的觀點來看(因為HiNet就是把Google當成ISP來算錢)

如果是以ICP(內容輸出國,以人類來說就是餐廳)的觀點來看,你去餐廳吃飯要不要給錢?是餐廳(Google)付你錢還是你(HiNet)付餐廳錢?這個問題任何人都可以輕易地回答

不管是以ISP的角度還是ICP的角度,都是HiNet要付錢給Google,結果就因為HiNet的流氓心態,我就是最大,我擁有全國80%的網路用戶,不爽不要接,反正你也沒有別的選擇,是不是這個意思?

不顧國際慣例,不顧使用者權益,挾天子以令諸侯(眾多ISP與ICP...),結果就是創造三輸的局面,做的事情和天子要的完全相反,錢多花了要有多的效果出來,沒有效果就算了,反而是糟糕透頂,那這錢花什麼意思的?是不是因為用戶繳太多錢,錢多到沒地方花,讓你們消化預算用的?這就是中華電信的煩惱嗎?

1.HiNet要多花錢買往美國的頻寬連在台灣Google機房就可以免費擷取的資料,還要花錢買YouTube慢取的設備
2.用戶連線非常不順暢,HiNet卻把所有問題推給YouTube,模糊責任歸屬<=欺君之罪
3.內容提供者(ICP)Google也沒收到錢(ISP本來就該付錢給ICP,頂多佛心不收錢)

被訪談人:張總經理善政
張總任職於國科會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主任時,擔任TWNIC運作委員會「網路戶連推動組」召集人,負責推動TWIX之設立事宜。談到此一部份,張總感慨的說:「TWIX是我做錯的一件事」。當初實在是因為固網尚未開放,只能用中華電信線路,所以IX擺在HiNet替大家都省錢,以後如果固網開放,要重新再檢討,此段皆下來在檢討之精神意義,現在看當初會議記錄,並未詳實記錄下來。


張善政先生,修正錯誤的時間到了

中華電信下的TWIX應該改名為CHTIX,真正的TWIX該獨立,不該由任何業者掌控,香港的HKIX就是放在香港中文大學,目前有146家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或網路機構,以及大型網站如Google香港、Yahoo和微軟與HKIX連線

irs wrote:
TWIX 應該說是已經被釘了, 不然流氓條款不會移除的. 不過要發揮更大效益還是得繼續盯著才有用.

拿數位匯流這個事情出來, 是說不無道理, 要修的確是要避免未來會產生的問題, 但是當市場集中度那麼高的時候, 其實只有"一家廠商"要管, 要拿什麼方法都可以.連原來的壟斷局面都沒打破的時候, 其他的說詞其實都是多餘的.

即使存在其他業者, 有本事跟做無本生意的中華電信拼嗎? 即使沒有背後的政治問題, 如果沒任何勝算, 也沒任何好處, 為什麼要拼? 要給其他廠商什麼樣的動機讓他們去拼? 要把這些"其他業者"當成"豬頭", 起碼也得給一點飼料當動機吧. 任由中華電信這樣吸血, 而不加以管制, 任誰都沒動力吧.


7 May 2012 New members connected to HKIX
We are pleased to announce that Chuan Wei Telecom, Company TTK Asia Limited, OneNet HK Limited and OVH SAS have been directly connected to HKIX. Please visit our Member List page to learn more about them.

原來中研院也有直連HKIX 10G
http://www.hkix.net/hkix/npconnected.htm

看看別人的IX長什麼樣子
德國DE-CIX 1.8T
http://www.de-cix.net/about/statistics/

MSK IX 667G
http://www.msk-ix.ru/network/traffic.html

AMS IX 1.5T
http://www.ams-ix.net/statistics

JPIX
http://www.jpix.ad.jp/jp/technical/traffic.html

中華電信竟然可以大到不甩全世界排行1,3名全台灣排行3~5名的網站(World TOP1 ICP)

http://www.alexa.com/topsites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http://www.alexa.com/topsites/countries/TW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中華電信2007年的理由
http://www.pczone.com.tw/thread-138517.html#post998999
您好,

用戶反應使用非固定制網段,連線至美國網站速度緩慢之問題,經測試是因為目前該伺服器所屬ISP連往HiNet頻寬較擁擠所致,HiNet會與所屬ISP討論頻寬互連事宜,以改善用戶連線品質。

中華電信2010年的理由

經反應連外骨幹單位回覆為IP:203.75.135.38為hinet與google互連之路由,因近日google有針對其Hinet部份網段用戶有所控管與調整,故會造成部份網段用戶會有連至google緩慢障礙,HiNet會與所屬ISP討論頻寬互連事宜,以改善用戶連線品質。


是啦是啦,有問題都是別人的問題,HiNet永遠沒問題,你想要表達的是不是這個意思?

實際上是,沒有直接跟Google互連,而Google在台灣有機房,中研院有跟Google互連10G,要跟Google互連就要直接跟Google談,Google沒有所謂的所屬ISP,中華電信竟然講這種話?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本測試並不是掛IPv6連YouTube會變快,你掛到HiNet的IPv6慢到15分鐘才讀完1分鐘,不管IPv4還是IPv6,要有與Google直接互連才會快(任何影片,不論新舊),所以測試才會選亞太和中研院,選沒有互連的仍然慢得跟鬼一樣

現在HiNet就可以將流量引到亞太交換中心到Google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透過中研院TB直連台灣Google機房


中研院TB超高速路徑:用戶==中研院TB 10G==>與Google連接(100%在台灣)==>YouTube影片主機(看情況,有些在台灣Google機房,不管怎樣之後就是Google內部網路的事了,但HiNet連這點事情都做不到)

中研院
在上限 30 個躍點上
追蹤 ipv6.l.google.com [2404:6800:8005::63] 的路由:

1 10 ms 9 ms 10 ms 2001:c08:3700:ffff::2e0
2 10 ms 10 ms 10 ms 2001:c08:7f:2::175:1
3 10 ms 10 ms 11 ms 2001:c08:7f:1::20 中研院
4 11 ms 10 ms 11 ms 2001:4860::1:0:890 Google
5 31 ms 30 ms 31 ms 2001:4860::1:0:16
6 32 ms 30 ms 30 ms 2001:4860::2:0:119b
7 39 ms 35 ms 35 ms 2001:4860:0:1::df
8 31 ms 29 ms 31 ms 2404:6800:8005::63

追蹤完成。

YouTube影片實際位址,根本就是國內連線

在上限 30 個躍點上追蹤 2404:6800:4008:4::6 的路由

1 9 ms 9 ms 9 ms 2001:c08:3700:ffff::240
2 10 ms 10 ms 10 ms 2001:c08:7f:2::175:1
3 12 ms 11 ms 10 ms 2001:c08:7f:1::20 中研院
4 12 ms 11 ms 11 ms 2001:4860:0:1::4c1 Google
5 12 ms 11 ms 12 ms 2404:6800:4008:4::6

追蹤完成。


HiNet 100M/10M非固定制+中研院TB直連台灣Google機房 YouTube 1080P實際影片測試http://www.youtube.com/embed/IHIy48klZ8c



HiNet 100M/10M非固定制+中研院TB直連台灣Google機房 YouTube官方測速
http://www.youtube.com/embed/HUFnnOX0tnM



本影片已進HiNet YouTube慢取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中華電信HiNet有三寶

礙TP 廢慢取 都是Other的問題


環境
HiNet非固定制20M/4M
PPPoE固定IP+114超爛網段
到Gateway 168.95.98.254 Latency 6~7ms(P874+VES-1624-CTA+)
需使用支援IPv6的瀏覽器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官方測速影片
http://www.youtube.com/my_speed

Tunnel Broker
Windows 7&Vista連線設定方式

[XP不建議使用]Windows XP完整設定,但效果不明顯,XP就隨著時代消逝吧

[XP不建議使用]Windows XP使用者實測,不如Vista&7表現

Mac OS連線設定

Mac OS連線設定2

MAC設定簡易版
http://www.ptt.cc/bbs/MAC/M.1335804469.A.5BD.html

How to configure a router to work with Freenet6 tunnel

How to configure a Cisco router to work with Freenet6 tunnel

ArchLinux 連接中研院的 IPv6 Tunnel Broker

Gentoo Gateway 連中研院的 IPv6 Tunnel Broker

Windows XP IPv6 DNS設定

N16 Tomato TB設定

DD-WRT TB設定

使用內建Teredo服務器掛IPv6來給Youtube加速

Windows內建的isatap服務器掛載IPv6

http://www.ipv6.hinet.net/installGuide.htm

要用中研院的Server要用1.0版,HiNet網頁提供的1.2版會強制配發IPv6 DNS,解析出來會繞遠路(還是比HiNet與Google之間近)

Tunnel Broker Server

http://ipv6launch.tw/use.html



擋掉 210.71.222.0/24

HiNet 讓 YouTube 變快的方法

How to stop TWC sucking at Youtube


Bandwidth throttling on Youtube and Vimeo with Time Warner Cable

網友回報測試成功
mydear813

billese10

howard2214

Hunter不寂寞

gfx

lokuochin

誠實的肉團



上方為IPv6 Tunnel Broker流量,下方為網卡總流量

透過HiNet連接YouTube官方測試影片 ※沒有與Google直接互連※


原本HiNet極低速路徑:用戶(台灣)==|==越洋線路==美國繞來繞去繞爽了==>與Google連接==>YouTube影片主機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HiNet_IPv4_240p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nirFXqAUng
HiNet_IPv4_480p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srJnEsG8N4
HiNet_IPv4_720p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eLgZHp-Zhw

追蹤實際影片路由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在上限 30 個躍點上追蹤 208.117.239.201 的路由

1 <1 ms <1 ms <1 ms 192.168.2.1
2 42 ms 7 ms 7 ms h254.s98.ts.hinet.net [168.95.98.254]
3 8 ms 6 ms 8 ms MLML-3302.hinet.net [168.95.155.42]
4 49 ms 7 ms 6 ms MLML-3201.hinet.net [220.128.20.114]
5 9 ms 9 ms 9 ms TPDT-3011.hinet.net [220.128.3.74]
6 8 ms 8 ms 8 ms r4101-s2.tp.hinet.net [220.128.3.253]
7 40 ms 9 ms 8 ms r4001-s2.tp.hinet.net [220.128.11.133]
8 153 ms 154 ms 153 ms r11-pa.us.hinet.net [211.72.108.201]
9 157 ms 218 ms 155 ms gigabitethernet0-0-5-2.paltr1.PaloAlto.opentransit.net [193.251.252.53]
10 237 ms 235 ms 266 ms tengige0-12-1-0.nyktr1.NewYork.opentransit.net [193.251.243.125]
11 228 ms 228 ms 228 ms gi9-0-0.nykcr4.NewYork.opentransit.net [193.251.132.89]
12 315 ms 253 ms 253 ms te3-1.chise1.Chicago.opentransit.net [193.251.128.125]
13 248 ms 229 ms 234 ms 193.251.247.250
14 228 ms 232 ms 228 ms tge2-1.fr3.sjc.llnw.net [69.28.171.66]
15 238 ms 248 ms 248 ms tge14-4.fr3.lax.llnw.net [69.28.189.9]
16 243 ms 238 ms 240 ms ve7.fr3.lax5.llnw.net [68.142.88.198]
17 238 ms 238 ms 238 ms google.tge2-3.fr3.lax5.llnw.net [68.142.77.134]
18 237 ms 242 ms 237 ms 208.117.247.185
19 236 ms 236 ms 236 ms 208.117.239.201

追蹤完成。

birdy590:
樓上貼的 traceroute 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
在台灣不肯接就算了 出了國寧願付錢跟上游買還是不肯接
台北-北加州-紐約-芝加哥-北加州-南加州, 這樣會快才有鬼
應該是拉不下臉吧, 不然在 Equinix 裡面一定也有得接
asdfghjklasd:
沒辦法,他就想當老大..大家ipv6見

tonyselina:
b大你已經是中華電信網路小幫手的黑名單了 XDDDD
自從youtube事件後,據說有高層看到你ID就崩潰惹

allenz78:
中華電信怎麼玩其他業者,很多人大概沒看過

Tracing the route to 74.125.101.42

1 TPDB-3516.hinet.net (210.65.161.22) 0 msec 0 msec 0 msec
2 TPDT-3012.hinet.net (220.128.2.146) 4 msec 4 msec 4 msec
3 r4101-s2.tp.hinet.net (220.128.2.121) 0 msec 0 msec 0 msec
4 r4001-s2.tp.hinet.net (220.128.7.213) 0 msec
r4001-s2.tp.hinet.net (220.128.1.165) 0 msec
r4001-s2.tp.hinet.net (220.128.7.209) 4 msec
5 r11-pa.us.hinet.net (211.72.108.177) 128 msec
r11-pa.us.hinet.net (211.72.108.217) 216 msec 132 msec
6 202-39-82-81.HINET-IP.hinet.net (202.39.82.81) 132 msec 132 msec 128 msec
7 72.14.232.138 128 msec 132 msec 128 msec
8 209.85.250.66 128 msec 132 msec
209.85.250.63 132 msec
9 216.239.49.198 192 msec 192 msec 196 msec
10 72.14.239.247 196 msec
72.14.233.165 208 msec
72.14.239.247 192 msec
11 72.14.233.47 132 msec 136 msec
72.14.233.49 152 msec
12 209.85.243.31 128 msec 128 msec 128 msec
13 209.85.249.19 132 msec 132 msec 132 msec
14 74.125.101.42 128 msec 132 msec 128 msec


HiNet YouTube 慢取


HiNet自以為高速路徑(要影片多人看過才會進去快取):用戶==HiNet YouTube快取(不給用戶選擇要不要掛超廢的YouTube快取,跟TP一樣強制掛,有時候直接拉還比你的狗屁快取還快,這種兩光的東西還敢拿出來妨礙用戶,這東西應該稱作YouTube慢取才對)

此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4a_ewFCwHw
傳給我的IP是203-66-48-203.HINET-IP.hinet.ne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uCWiL4ZOsQ
傳給我的IP是203-66-48-195.HINET-IP.hinet.ne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x6pKO5PR7s
傳給我的IP是203-66-48-211.HINET-IP.hinet.net

只會弄個快取沒啥用,你的快取能夠包含所有YouTube內容嗎?包含即時更新?想也知道不可能,淨做些沒有實質效益的事情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http://www.ubuntu-tw.org/modules/newbb/viewtopic.php?post_id=219946#forumpost219946
(◕ ◡◡ ◕) wrote:
中華電信只好搞 Transpart Proxy 來快取 Youtube 的影片

本來 Google 要免費提供機房的,而且是同步他們本公司資料庫,非快取。

中華電信就不要,愛錢耍大牌,搞到最後,還不是自己花錢架快取代理伺服器。有效還好說,最糟糕的是還不穩定....

squid 這個 proxy 第一首選軟體,預設就沒有提供對視訊流的快取,因為對視訊流快取,會有一些技術上的問題難以解決。

主要是視訊不像檔案是完整順序下載的,有些人看視訊會跳著看,而這會使該份快取資料不全,下次再有人看同一份影片,調出來的瑕疵快取資料就會發生觀看上的問題。


源頭不加大,掛快取有屁用?這就像用1M/64k拼命QoS讓100台電腦用一樣蠢

建議測試時開啟Windows7 工作管理員=>效能頁面=>右下角的"資源監視器"=>網路頁面=>看你用什麼瀏覽器,就可以知道是誰傳給你的了(流量最大的會在最上方如影片)

203.66.48.193是HiNet YouTube快取的IP,影片已進入YouTube快取,還不能跑全速真的很廢(已經是HiNet內網了),而且播放途中還會LAG,廢中之廢

直連HiNet YouTube快取慢就算了(內網還會慢?),還會停頓
http://www.youtube.com/embed/KXUsPUdFEZ4


透過HiNet IPv6連接YouTube官方測試影片 ※沒有與Google直接互連※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HiNet_antb_IPv6_240p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IzRdFwZxT8
HiNet_antb_IPv6_480p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R2EQbPQySs
HiNet_antb_IPv6_720p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nmZcWRnaro

HiNet IPv6真的不知道要講什麼...全世界最大的ISP

或許IPv6才是真正的速度,IPv4是連到中華自架的快取...簡單的來說就是假的速度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花了15分鐘只看1分鐘真是厲害,不愧是全世界最大的電信公司


追蹤 ipv6.l.google.com [2404:6800:8005::68] 的路由:

1 9 ms 11 ms 9 ms 2001:b020:0:71::9c
2 10 ms 9 ms 54 ms 2001:b020:0:24::254
3 10 ms 9 ms 10 ms 2001:b000::20e:84ff:fe81:d28d
4 10 ms 11 ms 10 ms 2001:b000:80:4:3305:97:1:2
5 11 ms 12 ms 12 ms 2001:b000:80:4:1:22:1:2
6 11 ms 10 ms 11 ms 2001:b000:80:4:1:5:1:1
7 10 ms 11 ms 10 ms 2001:b000:80:4:5:25:1:1
8 134 ms 134 ms 134 ms 2001:b000:80:3:80:91:1:1 HiNet
9 160 ms 135 ms 135 ms 2001:1890:c00:1a02::eea0:6dcd AT&T
10 * * * 要求等候逾時。
11 134 ms 160 ms 135 ms la2ca407me3.ip.att.net [2001:1890:ff:ffff:12:122:127:48]
12 137 ms 137 ms 137 ms 2001:1890:c00:4b00::115e:e307
13 138 ms 137 ms 138 ms 2001:4860::1:0:29b3 Google
14 138 ms 137 ms 138 ms 2001:4860::8:0:2996
15 139 ms 137 ms 138 ms 2001:4860::1:0:47
16 166 ms 166 ms 166 ms 2001:4860::1:0:1063
17 166 ms 163 ms 168 ms 2001:4860::2:0:119c
18 174 ms 165 ms 174 ms 2001:4860:0:1::df
19 166 ms 174 ms 164 ms 2404:6800:8005::68

追蹤完成。

追蹤實際影片路由

在上限 30 個躍點上追蹤 2607:f8b0:4000:2::19 的路由

1 9 ms 9 ms 9 ms 2001:b020:0:71::38
2 10 ms 10 ms 10 ms 2001:b020:0:24::254
3 10 ms 10 ms 10 ms 2001:b000::20e:84ff:fe81:d28d
4 11 ms 11 ms 10 ms 2001:b000:80:4:3305:97:1:2
5 33 ms 12 ms 12 ms 2001:b000:80:4:1:22:1:2
6 29 ms 10 ms 11 ms 2001:b000:80:4:1:5:1:1
7 20 ms 10 ms 10 ms 2001:b000:80:4:5:25:1:1
8 142 ms 134 ms 134 ms 2001:b000:80:3:80:91:1:1 HiNet
9 134 ms 135 ms 135 ms 2001:1890:c00:1a02::eea0:6dcd AT&T
10 * * * 要求等候逾時。
11 149 ms 135 ms 135 ms la2ca407me3.ip.att.net [2001:1890:ff:ffff:12:122:127:48]
12 138 ms 185 ms 141 ms 2001:1890:c00:4b00::115e:e307
13 138 ms 138 ms 149 ms 2001:4860::1:0:29b3 Google
14 138 ms 137 ms 139 ms 2001:4860::8:0:2996
15 172 ms 173 ms 172 ms 2001:4860::8:0:2c9d
16 172 ms 172 ms 172 ms 2001:4860::1:0:57f
17 172 ms 172 ms 173 ms 2001:4860::3:0:dd8
18 172 ms 172 ms 172 ms 2001:4860:0:1::487
19 172 ms 174 ms 172 ms 2607:f8b0:4000:2::19

追蹤完成。


透過APOL走EBIX在台灣內部連接YouTube官方測試影片 ※EBIX有與Google直接互連3G※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透過APOL IPv6 Tunnel Broker全程滿載,反應速度很快

HiNet+APOL_tb_IPv6_YouTube(走EBIX亞太交換中心連接Google)
http://www.youtube.com/embed/SyxAJAkaRgE


實際1080P影片測試(走EBIX亞太交換中心連接Google)
http://www.youtube.com/embed/slF18uWcPmA


在上限 30 個躍點上
追蹤 ipv6.l.google.com [2404:6800:8005::93] 的路由:

1 9 ms 9 ms 9 ms 2001:f10:5001:946a::1
2 10 ms 10 ms 10 ms 2001:f10:2:1::ffff
3 10 ms 10 ms 10 ms 2404:0:10ff::4:162
4 10 ms 14 ms 10 ms 2404:0:10ff::5:61 APOL
5 10 ms 10 ms 10 ms 2001:4860:1:1:0:452d:0:2 Google
6 21 ms 49 ms 36 ms 2001:4860::1:0:794
7 32 ms 32 ms 32 ms 2001:4860::1:0:1063
8 31 ms 31 ms 32 ms 2001:4860::2:0:119b
9 43 ms 35 ms 34 ms 2001:4860:0:1::df
10 30 ms 31 ms 32 ms 2404:6800:8005::93

追蹤完成。

追蹤實際影片路由

在上限 30 個躍點上追蹤 2607:f8b0:4000:2::19 的路由

1 10 ms 9 ms 9 ms 2001:f10:5001:93be::1
2 10 ms 9 ms 10 ms 2001:f10:2:1::ffff
3 18 ms 10 ms 10 ms 2404:0:10ff::4:161 APOL
4 18 ms 11 ms 10 ms 2001:4860:1:1:0:452d:0:2 Google
5 10 ms 10 ms 11 ms 2001:4860::1:0:890
6 40 ms 40 ms 43 ms 2001:4860::1:0:47
7 135 ms 136 ms 135 ms 2001:4860::8:0:2996
8 170 ms 170 ms 170 ms 2001:4860::8:0:2c9d
9 170 ms 169 ms 170 ms 2001:4860::1:0:57f
10 169 ms 170 ms 169 ms 2001:4860::3:0:dd8
11 170 ms 171 ms 170 ms 2001:4860:0:1::487
12 169 ms 170 ms 169 ms 2607:f8b0:4000:2::19

追蹤完成。

1 router (203.79.224.254) 0.759 ms 0.743 ms 0.533 ms
2 192.168.150.252 (192.168.150.252) 2.959 ms 1.164 ms 0.817 ms
3 203.79.255.66 (203.79.255.66) 0.527 ms 0.494 ms 0.501 ms
4 211.76.96.161 (211.76.96.161) 0.521 ms 0.543 ms 0.560 ms
5 72.14.212.59 (72.14.212.59) 1.214 ms 1.165 ms
72.14.196.13 (72.14.196.13) 0.742 ms
6 209.85.249.19 (209.85.249.19) 2.420 ms 2.320 ms 2.386 ms
7 74.125.101.42 (74.125.101.42) 1.890 ms 2.119 ms 2.052 ms


TFN台灣大寬頻,kbro ※有與Google直接互連,但TWNIC沒有資料※


追蹤實際影片路由
在上限 30 個躍點上追蹤 74.125.101.42 的路由

1 5 ms 9 ms 4 ms 10.248.192.1
2 9 ms 7 ms * 211-76-122-33.static.kbronet.com.tw [211.76.122.33]
3 * 13 ms 9 ms 211-76-122-250.static.kbronet.com.tw [211.76.122.250]
4 14 ms 13 ms 9 ms 219-80-240-253.static.tfn.net.tw [219.80.240.253]
5 10 ms 10 ms 10 ms 60-199-4-102.static.tfn.net.tw [60.199.4.102]
6 11 ms 10 ms 14 ms 60-199-16-114.static.tfn.net.tw [60.199.16.114]
7 14 ms 12 ms 11 ms 72.14.212.145
8 15 ms 11 ms 18 ms 209.85.249.19
9 16 ms 13 ms 16 ms 74.125.101.42

追蹤完成。


SeedNet ※有與Google直接互連,但TWNIC沒有資料※


追蹤實際影片路由
traceroute to 74.125.101.42 (74.125.101.42), 25 hops max, 44 byte packets
1 139.175.55.3 (139.175.55.3) 0.525 ms 0.520 ms 0.375 ms
2 R56-202 (139.175.56.202) 0.272 ms 0.272 ms 0.245 ms
3 R58-201 (139.175.58.201) 0.401 ms 0.306 ms R58-157 (139.175.58.157) 0.291 ms
4 R59-194 (139.175.59.194) 0.412 ms R58-18 (139.175.58.18) 0.435 ms R59-194 (139.175.59.194) 0.430 ms
5 h33-192-72-123 (192.72.123.33) 0.475 ms 72.14.215.117 (72.14.215.117) 0.466 ms 0.484 ms
6 209.85.249.19 (209.85.249.19) 1.892 ms 1.843 ms 1.890 ms
7 74.125.101.42 (74.125.101.42) 1.652 ms 1.501 ms 1.530 ms


BB寬頻 ※有與Google直接互連10G※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50M連YouTube看720的影片還會頓.有時連480P也會頓..比BB寬頻6M還差....真爛....唯一好處就只是多mod能看...


So-Net ※有與Google直接互連2G※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So-net連Youtube

pettter wrote:
來個So-net 50M....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接近全速!!



威達 ※有與Google直接互連2G※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7&t=2621451#34345971
nhiteo wrote:
上網的速度方面,連GOOGLE非常快,下載檔案幾乎是全速(似乎是有直連)



是方電訊 ※有與Google直接互連1G※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威寶電信 ※有與Google直接互連2G※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相關反應


有人最近跑YOUTUBE很慢的嗎?
YouTube平臺伺服器或中華電信二者其中一個有問題,我們在上傳已經因為斷線問題中斷十幾次,每次只要一上傳到一個段落就會斷線、一切又得重頭來過
CEO在反應看youtube很慢的問題
HINET 連 YOUTUBE好慢......................幾百年前用ADSL都沒這麼慢
請問中華電信還要幾百年連YOUTUBE才會變快 廢話少來 給我實際需要幾百年 自己說
搞毛 看個youtube 4分鐘影片跑20分多鐘,而且還斷斷續續
你們是怎樣啦?我要傳東西到Google 不給我傳?
Gmail & google 怎麼了??
為什麼我50m 看youtube連選480p都會lag
中華電信真的很慢欸 都用到50mb了 看個youtube都會噸 = =" 花大錢享受不到好服務 趕快跟google機房互連好嗎!
請問Q博士,為何我已經用50M了,看youtube的高畫質影片還是會卡?
貴公司對Youtube在routing設定為何要繞到美國去再回來呢??50M簡直跟撥接沒兩樣...
中華電信客服Q博士:您好,Youtube影音內容派送是由Google依影音內容熱門程度等因素,並考慮其派送效益決定派送方式,故客戶瀏覽某個影音內容由台灣本地伺服器直接派送,或者由美國遠端伺服器派送都有可能,若有使用Youtube速度慢的情況,建議您可洽客服0800-080-412提供該影音內容完整之URL,由專人後續查詢了解,謝謝

真是夠了,都不更新訊息的嗎?我這篇出來多久了

HiNet用戶連YouTube影音內容絕對不會連到台灣Google機房,一定是走HiNet買的美國第三方Transit(轉訊)

只會鬼扯人人都可以當博士

[問題] YouTube很卡
Q是阿Q的那種Q嗎?請不要再裝死了,快點跟台灣的google建立互連以維護自己Hinet客戶的權益!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連光世代50M都看不了YOUTUBE~ 請問是要用超光速嗎? 你們有想過要解決嗎
HINET 連 YOUTUBE好慢......................幾百年前用ADSL都沒這麼慢,換50M慢的跟鬼一樣
為什麼就你們的網路連youtube特別的頓!!!連跑360p也會,為什麼別家就不會!!!
看youtube真的很慢 我們是繳冥紙給你們嗎
話說台灣公平交易法都白設的嗎? 企業可以這樣壟斷市場政府都不用管的嗎? Youtube連線速度這麼慢還會卡住大概也是世界奇觀之一吧...
不要丟給我一句「請找客服或服務信箱」!!
看YouTube網頁、緩衝跑很慢!
你們連youtube好慢

播放YouTube影片緩慢問題分析
教你如何大幅增加Youtube的影片讀取速度!

我家看個Youtube也慢,50M跟50K一樣慢是怎樣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從YouTube開張到現在反應的資料還不夠多嗎?HiNet從以前到現在就是能拖就拖,能敷衍就敷衍,拖久了你沒耐性也忘了差不多了,路由是你們在控制的,你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

HiNet不會告訴你真正的原因,只會鬼打牆

光世代 FTTH 50M 看YOUTUBE 有夠慢...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網路50m看youtube你給我跑那什麼龜速度? 掛proxy換固ip,你們還有其他說法嗎?龜博士?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為什麼我看個youtube 2分多鐘的影片,跑25秒就停了?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中華電信連youtube果然比較慢
50M無法直接開啟YOUTOBE
光世代50妹 Youtube很慢
我真受不了YOUTUBE看一半就中斷
[問卦] youtube 慢的可以
[問卦] 有沒有youtube擋舊瀏覽器的八卦?
Re: [Tube] YouTube撥放器有時候怪怪的
[問題] Youtube發生錯誤,跟中華ADSL有關嗎?
【問題】為什麼用中華電信光世代12M 很多Youtube不能看
youtube的影片讀取都快一小時= =(360p)
不知道是Youtube還是我的問題,影片常常放一半就自己停住了..
YouTube網站很慢
最近youtube緩衝好慢
Youtube速度很慢
[問題] 無法連上google相關網站
最近晚上連 YouTube 也太慢了吧
瀏覽youtube速度只有13M水準的100M???
有人 50M 瀏覽 YouTube 只有 13M 的水準嗎
華信與google
HINET光世代連接youtube速度變慢?
中華電信光世代12M 開youtube好慢
使用中華的網路的人你們都可以正常看youtube嗎
5/14晚上 google慢到炸...
[求助..]我的光纖看YOUTUBE超慢...
有大大最近看youtobe會常常緩衝lag嗎??(小弟使用中華電信光世代)
【問題】YOUTUB都怪怪的~ 讀取結束??
最近youtube讀取很容易遇到讀個4.5秒停住,然後爆衝到底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Youtube影片卡住(緩衝條已經跑完)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14&t=1662326&p=4#21720520
Nimbus wrote:
這個問題其實發生在Hinet為了減輕國外流量, 所以會偷偷把來源轉向到自己國內的分流主機上,
而偏偏這些主機運作效能不彰, 吐資料吐得不甘不脆, 而新版flash player(9,10)偵測到資料流停住,
緩衝條就會爆衝, 且分流主機常常一停住就不會再接續了, 變成大家遇到的麻煩情況...


我的實測是發現如果用flash player 7就不會有暴衝的情況, 不過這會造成某些較新版的youtube影片無法播放.
因此初步可以採用以下方式來避開被重新導向到分流主機的問題:

1. 開啟編輯windows本地的hosts檔 (hostname<->ip的本地端對應檔)
(Windows XP 為例是放在 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

2. 在檔案尾端貼上Hinet國內分流主機的主機名稱, 並將其ip直接對應到youtube的主機ip,
讓youtube依據當下load balancing給予他們自己的cache server(而不是Hinet自己的分流主機).

209.85.229.99 203-66-48-190.HINET-IP.hinet.net
~
209.85.229.99 203-66-48-230.HINET-IP.hinet.net

在無dns cache, browser cache的影響下, 我發現其實這樣子youtube的播放就很正常了,
雖然下載的速度比不上國內分流主機, 但是至少這是直接來自youtube的資料, 也不會卡住或爆衝了.

--

ps1: 在家自己架設gateway或有防火牆者也可以直接指定上述ip範圍的重新對應(redirect), 管理上會比較方便.
ps2: 另外這份分流主機清單可能還不完全, 有興趣者可以幫忙trace Hinet連Youtube的連線歷程, 找出更多主機.

爲什麼hinet連youtube那麼慢?
youtube讀取很慢~~
都升級8m了,youtube卻還是跑不動
連youtube變慢了
【討論】HINET晚上上YOUTUBE看影片會很慢嗎?
【討論】Youtube vs. Hinet ADSL
HiNet用戶有在使用YouTube上傳影片的請幫忙跟客服反應上傳龜速的問題
[問]有人今天連youtube很慢嗎?
使用Hinet 8M 看Youtube影片緩慢
大家有發現最近google變很慢嗎?
[光纖] hinet光世代最近"晚上"去youtube慢到爆炸..
網路連youtube很慢,設proxy能解決嗎?
大家最近用hinet看youtube會特別慢嗎?
HINET 10M/2M 看YOUTUBE時快時慢的問題
我有一個疑問
youtube讀取速度好慢
Hinet看Youtube很卡
大家不會覺得YouTube速度變得很慢嗎?
我家是中華電信 YOUTUBE沒辦法上傳
HiNet VDSL(光纖10M/2M)連YouTube超慢,大家都怎解決
Hinet看YouTube慢怎麼辦?
(求助) 看youtube跑很慢卡卡的
google是不是跟Hinet不合啊?
有人種花光纖的晚上看youtube也很慢嗎?
[問題] 在YouTube 看影片 都會延遲
網路速度要多少看YOUTUBE才不會LAG?
Hinet看You Tube速率慢,怎麼辦?
光纖從 Hinet 跳槽 Seednet 的感想.(中華電信讓人小失望)
hinet 50m 的特異功能
剛裝好中華電信Hinet光纖12M 連線測試好像不穩定???(非抱怨文)
[問題] Youtube 是不是怪怪的?
分享心得:解決Hinet ADSL (光世代)上網(youtube)速度慢的問題
gmail pop 傳輸過慢及會斷線問題
網路哪一家 好又便宜?
升級了確變慢..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7&t=2647165&p=4#34645531
pk881pk881 wrote:
中華的網路比澳洲好很多~我只住過澳洲一陣子只能拿澳洲來比較
但是說實在的我在台灣看YOUTUBE比在澳洲看慢


sheep~956 wrote:
我之前還想說怎麼我用黑NET 10M的網路速度 看YOUTUBE影片
比用台灣大寬頻3M還要頓...原來問題在這


YouTube Speed History


YouTube speed history 顯示 Hinet 仍慢

全世界最大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全世界最大歷史紀錄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kbro-TFN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7&t=2612039&p=31#35542601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香港HKBN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香港HGC
中華電信人為障礙系列-中華電信HiNet連YouTube慢的真相-人為互連障礙
If you do not go within, you go without.

kysf wrote:
環境HiNet非固定...(恕刪)


猜想是否可能為亞太的DNS導向不同的IP所至
這幾天突然想到有一個100%解決HiNet這樣亂搞的方法

需要Google總公司以及世界各地的分公司配合

HiNet能夠這樣長期亂搞用戶也是Google放任的結果,台灣Google不能說沒有任何責任

如果台灣Google再不認真處理這件事情,一樣是罔顧使用者權益,一樣是HiNet的共犯,HiNet沒有你們的默許能夠搞繞到日本,美國去嗎?

尤其是當初台灣Google與HiNet洽談的那批人,HiNet擺爛,你們也跟著擺爛,讓台灣用戶長期處在非常緩慢的連線品質之下,那當初設立台灣Google的意義何在?HiNet不接,你們不會想辦法讓他接嗎?要搞清楚,HiNet出了台灣什麼都不是,國際地位比香港PCCW還要低,相反的Google在全世界的網路地位需要"屈服"於HiNet嗎?結果來台灣卻變成小孬孬,什麼跟什麼?Google的Content讓HiNet捧著現金來買也只是剛好而已(現在就有買美國第三方transit),台灣Google孬就算了,重點是影響使用者還不做任何處理,你們這些台灣Google員工在家都不看YouTube的嗎?典型的台灣人,連吭個聲都不敢...卻不知道Google才是握有主導權的一方

1.除了台灣Google以外,其餘Google擋掉所有HiNet的IP,這就讓HiNet無法再繞來繞去

2.只開放台灣Google機房為唯一交貨地點,"只收"Peering的那一條

3.HiNet嫌"免費"的不夠潮,那就收費吧!反正這家公司預算無上限,收其他ISP,自家IDC(ICP),以及423萬寬頻用戶已經收到手抽筋了(三頭賺)


費率怎麼訂?反正Google又不是靠這賺錢的,收點"小錢"就好了

HiNet怎麼收別人,Google就怎麼收HiNet
http://www.cht.com.tw/enterprise/iib-rate.html

雙方互連(Private Peering) 600/Mbps,就算多一個0也只是剛好而已

順便體驗一下(HiNet天天在做的)什麼叫做"被別人墊高成本",當其他人都不用花錢就你要花錢的時候是什麼滋味

4.台灣的電信業者未與台灣Google互連者不得販售搭載Android系統的任何裝置

5.Google:"不爽不要接",除非HiNet想要客服中心24小時滿線

HiNet有那個膽讓賣的Android手機連不上Google Play嗎?
HiNet有那個膽讓所有用戶連不上Gmail嗎?

這帖藥,服下去立即見效

要""HiNet,只需要"致敬"HiNet

irs wrote:
中華電信的洗腦文, 真的是很白痴.

Tier 1 之間的 peering 基本上是都是 settlement-free.

當然也是有例外, 但是在 settlement-free 的基礎上為了獲得某些優勢才會做 paid peering.

中華電信的模式可不是這樣, 不管你是要輸入還是要輸出, 你都得付錢給中華電信. 這本質上就只是挾持用戶跟ISP/ICP搶錢, 叫它正常一點, 它當然跳腳.

原本開出來的互連條件本來就得改, 例如IP比例, 現在v4位置光了, 要怎麼變IP出來. 而v6的配置用比例根本沒什麼意義. (一個site的配置單位都比整個v4的空間還要大) 稍微懂一點點, 隨便看也知道這種條件沒有可行性. 除了當土匪之外, 只能拿去騙傻子跟白癡.

推動互連免費當然對中華電信會造成衝擊. 如果他們賺錢的方法是真的提供比較好的服務來吸引客戶進駐, 那麼即使互連免費對中華電信不會太大. 如果這些客戶是他們"爭取"來的, 那麼他們應該有能力繼續爭取到這些客戶.

但事實是, 中華電信並不是因為提供比較好的服務而獲得客戶, 而是利用繼承的規模優勢迫使ISP/ICP付出不正常的價格, 那麼推動互連免費對他們影響會很大, 因為推下去會讓客戶會從"沒有選擇"變成"可以選擇", 土匪電信當然要跳腳. 因為這碰到他們的根了.

irs wrote:
Hinet 那個 ping 應該是刻意調整的. 現在的接取網路體質還是不足以支撐他們宣稱的流量.
我這邊一條Hinet固定制(vdsl), 剛弄起來測試平均是 6.x 後來被調成 8.x. modem的參數沒變.

那原因也很簡單, 因為後端容量不足, 如果讓FTTH正常跑接近0ms, 那其他VDSL線路的頻寬會很容易被擠壓, 本來就慢了, 一被擠壓會更慢. 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快的變慢, 一起平均慢就不會哇哇叫了. (很白癡)

中華電信對外頻寬過低其實已經是常態了, 不僅香港, 對中國更嚴重.

雖然說中華在 HKIX 有 10G public peering 很久了, 但是主要都是輸入, 之前 peering 的問題知道這事情的都覺得很荒謬, 買 transit 到香港跟中華電信 peering 成本跟在 TWIX 跟中華做 private peering 比較, 成本還只要大概 1/5, 比扯鈴還扯.


中華的優勢基本上只是建立在壓榨別人而已, 這包括其他ISP, ICP和一般用戶.

因為內容/加值服務有相當大的區域集中度. 繁體中文內容基本上八成以上的流量只在島內. 即使是P2P應用, 其互相連結性也是有相當高的區域集中度(距離近/反應快, 如果有積分或比例制度會更強化這種效果).

把別人的連接成本抬高, 降低連結性, 只是讓別人的網路"在島內"看起來好像比較爛, 因為ICP和用戶都被掐在中華電信手上, 但是真的一出去就是一整個冏到不行. 台固那塊你已經看到了, 遠傳現在也跟 aspen cloud 合作, 選台灣的話, 點在遠傳. 別人都能走出去了, 就中華電信在那邊搞自閉.

想到這個就想到一個好笑的事情, 之前寫了一篇"我要貴十倍", 現在大概變成"只貴兩三倍"了...

中華電信現在CaaS頻寬"體驗價"兩折 - 從15塊變成3塊. 但是 CaaS 口號的吸引力顯然遠低於 CAS 標章. 跟 aspen 比一下, 人家的頻寬還不要錢哩(選遠傳的也是), 中華電信那套搞法, 只知道怎麼"榨"財, 給他打折就算打到骨折也沒用啊...

irs wrote:
這事情打從一開始就沒太大興趣, 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場秀. 基本都還在劇本裡.
對中華電信這邊, 如果最後一哩不讓步的話, peering 的部分應該要讓一點出來.

不過演一場下來, 應該會有更多人看懂問題的結構, 中華電信工會的政治實力和臍帶關係. 當然小白還是小白, 紅衛兵還是紅衛兵. 懶得理. 去看張緒中在公聽會上面說什麼就好了, 還是那套據山為王的論調. (有機會可以去問張緒中, 現在還有哪些國家在鼓吹電信產業應該獨占經營? 連中國共產黨都沒這樣惡搞了... 是要效法北韓嗎? 那現在應該讓中華電信工會或是台灣通信網路產業工會投入核武研究啊! )

不過話說回來, 中華電信的反應也實在是有夠差. 去北京為人民幣服務也就罷了, 還把五毛黨那套假輿論都搬回來用. 本來中華電信持有管道的狀況下, 抽換線路是很麻煩, 但是總成本和所需時間都會比重新挖路起碼差一個數量級(10倍). 但是從光世代以來, 整個進度其實是慢到不行, 到今年中 FTTH 比重據知還不到1%. 這是再提管道開放的一個主要原因. 但是這整個占著茅坑不拉屎的現象, 都被中華電信網評員用"其他業者如何如何"給河蟹掉了.

問題是, 不論是香港日本或韓國能夠產生新的商業平衡, 都實施過高強度的不對稱管制. 但是這種管制在台灣是一天都沒實行過. (e.g.用戶迴路公告為瓶頸設施 => 中華電信虛報共置成本+Backhaul connection fee => 無效, 且為時已晚) 過去企圖"改革開放"的措施, 大體上都是被一群打著中華電信工會的大旗, 以"為人民服務"為口號的人給鬥掉了. 中華電信連抽線都懶, 裝機也都外包, 自個不想做事搞出來的結果, 跟其他業者有多大關係? 就算把其他業者都給鬥倒了, 頂多贏到一個躺著收錢很舒服的位置, 對用戶並沒有什麼幫助(還得倒霉).

把人家鬥倒了, 錢也不見得能直接進這幫人的口袋, 所以張緒中那邊一直都在強調應該要獨占經營"且"賦予公務人員身分. 加上現在手上持股, 那才真的叫舒服. 我說這反應差, 是說雖然提到管道問題對他們很敏感, 一急下去這反應也真的是太露骨了.

張善政這手其實下的不錯, Peering或是Last mile , 無論開哪一邊都會影響到中華電信的"榨"財模式, 就算都被搞掉, 也可以讓問題結構浮現. 現在連不急部長毛治國都開腔, 後面壓力(哪來的?)肯定很大. 總之, 這事看的懂的看著笑笑就好.


irs wrote:
kelumaso wrote:
有點水準好嗎,

有點水準好嗎?
kelumaso wrote:
FTTx在ITU G.983~987
FTTH在ITU-T SG15裡面
irs wrote:
G.983 - Broadband optical access systems based 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PON)
G.984 - 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GPON)
G.985 - 100 Mbit/s point-to-point Ethernet based optical access system
G.986 - 1 Gbit/s point-to-point Ethernet-based optical access system
G.987 - 10-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XG-PON)

ITU-T SG15 是一個 Study Group , 不是文件.

SG15 是 Study Group. 所以你的定義是刻在人皮上面嗎?
kelumaso wrote:
Less familiar, but equally important, are SG15 standards (ITU-T Recommendations) relating to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PONs). PONs are an effective way of implementing fibre-to-the-home/building, etc., and a crucial step towards all-optical networks. By eliminating the dependence on expensive active network elements, the use of PONs enables carriers to make significant savings.
kelumaso wrote:
上面是回你FTTx,你中文還好嗎?
我有說這是FTTH定義?

就是因為你根本不知道G.XXX和SG15是什麼就在亂噴, 所以才搞成這樣.

現在大家都能清楚知道 G.983-987 是 PON 的規格定義, 而不是 FTTx 的定義.
SG15 是 Study Group, 而不是對 FTTH 的定義文件.

所以很清楚的, 你的確就是在完全不知道哪是什麼的狀況下亂噴.

你現在重複我告訴你的這些東西有什麼用?


Victor0907 wrote:
歐盟的官方研究報就是把管道建設成本和市內配線(in-house wiring),列為FTTH/FTTB推動的水平與垂直障礙,這兩項也是目前歐盟在推動光纖接取網路(NGA)管制的重點之一,有興趣的自己去看報告:ERG Opinion

至於國內,不說別的,去問凱擘、中嘉就好。毛治國部長在面對監委約談時不是說,最後一哩的問題要加入有線電視才有競爭力?但我們的有線廣播電視法和電信法,對路權和建物內部進線的規定是同等待遇嗎?他們遭遇什麼樣的困難去問過就知道,像大樓管委會拒絕進入和空間不足之類的問題(特別是老建築),和歐盟報告裡所指出的沒什麼兩樣。至於新進固網業者,連管道路權都沒搞定前,就不用談怎麼進大樓了。


杜鴻國 wrote:
大家好像把最後一哩理想得太簡單了, 除了縣市政府的限制外(如台北市的路平專案等), 另外一個難處是即使將光纜拉到大樓前, 也會因為管委會的問題而進不去(如部分大樓就將引進管部分與垂直線部分以高價出租), 如此才算是完整的最後一里. 但事實是過去各大樓在申請建照時需要中華電信審核電信室與引進管的部分, 因此在大樓端確實是中華電信占盡便宜, 直到幾年前才將建照申請有關電信室是及引進管的審核納進民營固網, 但似乎時機有點晚! 另外目前大家的電信資費其實是聯合寡斷的市場機制下的產物, 我們的資費時在高得離譜, 但是各位別忘了明年政府要開放心的電信頻譜, 但是能引進新的競爭嗎? 如果沒有的話, 沒有人會放棄到口的肥肉吧!


Peter Huang wrote:
這只能說明蔡正元一點都不懂得中華電信最後一哩的歷史問題.
又是一個高舉公平正義的民粹政客.

方便的時候就說中華電信是人民當股東,
不方便的時候就說中華電信已經是民營化....

當年民營化時, 最後一哩一起打包賣出, 不是圖利財團?? (中華電的民股)
不是佔全台灣的人民的便宜??

最後一哩以成本釋出, 不可能讓其固網多賺, 只會讓中華電信少賺.
三大固網 + 其他民營 ISP 在相同成本之下, 加大市場競爭.
ADSL 寬頻價格 會再一次下殺, 這才是真正的圖利全民.

而不是只有圖利中華電信的公股 (+其他民股), 讓人民看得到, 吃不到....!!

不要中華電被誤導了, 最後一哩開放包括管線,大樓機房等等.
中華電老說人家不願意花錢建設, 但是實際上業者是想花錢也沒法建設.
以大樓電信機房 & 線路垂直天井 為例, 那是屬於中華電的最後一哩,
中華電不開放, 要不就是要收高額租金, 在技術性卡位之下,
哪家固網能進的了大樓?? 一個舊大樓也不可能挪出第二個機房??


杜鴻國 wrote:
又是政治人物的口號"技術創新、鼓勵數位匯流、加速異質平台競爭,包括無線、有線、公有管道設施等,才是治本之道,這並非緩不濟急,唯有將餅做大,才能共享其力。" 這其中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 尤其發言的人是交通部的次長更顯得我國政治人物處事的方法還是以頭過身就過的態度處事, 這非國民之福.
1. 創新技術: 請問在台灣的電信產業除了終端設備代工與製造之外, 我們還有甚麼?
2. 鼓勵數位匯流:請問數位匯流要能進行收先就要修電信法, 納電信法躺在那裏?
3. 加速異質平台的競爭: 我們這是對的, 但是請問目前連同質網路都無法公平競爭了, 怎可能會有公平的異質網路競爭呢? 事想中華電信提供的MOD服務不是想要進軍有線電視的視訊內容服務的明證? 而有線電視想要提供語音服務請因為POI的問題一直沒有辦法實現, 這就是異質網路的公平競爭嗎?

其實大家都把無法釋出最後一里歸罪給中華電信, 而中華電信唯一的理由就是如此修法會影響公司治理, 我想以法的位階而言, 這說不通的. 中華敢如此說無法是因為交通部是其最大股東, 可是交通部應該是中華民國的交通部吧! 而中華電信只是電信產業的一員, 而非電信產業的全部, 三大電信有樣學樣進行聯合寡斷, 受罪的人是老百姓, 我們的官員如果還是如此故步自封, 我們外資的投資排名很快的會變成全球最後一名.(目前是全球倒數第二名).

電信網路事與建築業一樣有火車頭的動力, 問一下三大電信業者投資在基礎網路的比例為何逐年降呢? 但是EPS卻逐步上升? 所以台灣網路品質不佳不是無法解決而是不解決吧! 令文中有提到是國家安全云云, 這種說法更是可笑, 在三家電信中的弊端還算少嗎? 交換機中客戶資料的外流還算少嗎? 其屬如果國家資訊安全最妥當的方法就是與商業網路切離, 如國防部有自已的海龍計畫等大型網路其安全性稍高.

我要說的是當時中華電信的民營化過程中固定資產的嚴重低估已是電信總局的嚴重失職, 而中華電信拿了這些資產後不思造福國民, 卻與其他電信業者進行聯合寡斷荼毒國民, 這不是任何人可以原諒的.


Peter Huang wrote:
你有一個地方說錯了....!!

三大電信的 EPS 逐步上升, 主要來自於手機網路的收益.
你如果光看台灣固網, 而不看台哥大,
只看速博固網, 不看遠傳
你會發現固網業務的利潤少得可憐, 根本不可能負擔建置網路的龐大開銷.
而且當初還付了一大筆執照費給政府, 也根本還沒賺回來...!!


更何況, 現在的固網市場已經逐步萎縮, 市場成長的方向是手機和光纖網路
當初各家固網的確有簽約保證建置門號的數量.
但是那是當初一個錯誤的開放政策, 碰到投資市場的一頭熱,的可憐產物.
現在再去批評固網業者不建置門號, 未免太強人所難.
遠傳現在去建個100萬個固網門號, 有人會買嗎??



Robert Wang wrote:
當電信業落入追求營利的階段時,政府又無為亂治時, 目前這種現像就會發生,現有業者的投資就能生財, 何必去突破現有的服務.而政府的作為就如杜兄說的天馬行空畫畫大餅,現有的經營環境亦不利新進業者的法規制度下, 我們如何期待現有業者良心發現來提升整體產業.


Peter Huang wrote:
有這種程度的次長, 真是讓人搖頭...!!

建立第二條固網來加大增加競爭、解決問題??
台灣只有區區兩千多萬人口, 建設第一條銅纜固網都花了台灣五十年...!!
遑論第二條固網

固網業務開放了十幾年來除了有限的都會區, 與商務業務外, 第二條建設了啥??
你政府沒錢, 沒本事做, 當年又只會大收固網執照費, 現在固網賺不了錢,
哪個業者會白癡到花大錢去跟你建第二條固網...??

一個家庭只需要一條寬頻, 因而照道理一個國家只需要一套固網就行了.
所以電訊最後一哩本來就應該是公共財...!!
試問一個家庭需要兩套自來水 or 電力系統, 來增加競爭嗎??



Peter Huang wrote:
所以你還是沒搞清楚最後一哩是甚麼??

中華電信霸佔的最後一哩,除了銅纜之外, 包括了管線通道, 和社區大樓機房.
所有光纖普及的國家裡, 都有立法強制管線通道, 與大樓機房為公共共享財.


現再不是遠傳, 速博, 不建置光纖.
試問中華電信霸著管線通道, 和大樓機房不讓人用
任何人要在台北是鋪光纖, 都得把全台北市的馬路挖一遍, 鋪管線通道.
遠傳挖一次, 台固要不要再挖一次??
它兩家就算白癡願意, 郝龍斌也不願意...!! 台北市的路都已經這麼不平了!!

就算管線光纖都鋪好了, 怎麼進大廈公寓. 所有舊大廈機房幾乎都是中華電信的.
讓所有大廈都另外騰出空間讓遠傳,台固擺設備根本就不可能.
也沒有大廈願意, 與其這麼麻煩, 還是用中華電信好了...!!

(這還沒提光纖上下天井通道又是另一個問題.)

功能分離, 有很多分法, 不一定全要照英國...!!
可惜台灣制訂政策者, 根本沒這能力與遠見....!!


Peter Huang wrote:
來抬槓前, 先去了解一下產業如何運作!!
電訊最後一哩, 等於水管管線, 輸電系統...

在一些電力市場開放的國家, 賣電的可以有好幾家公司,
但是輸電網路只會有一個, 比的是服務, 經營成本控管.
產業競爭的很. 利害一點的還會自己蓋高效電廠, 降低成本.

電信最後一哩, 同樣的, 只是最後一哩的銅線到你家.
上游的伺服器, 主幹頻寬品質, 乃自於客戶服務等,
才是競爭的要點...

中華電信就是因為沒效率, 死抓著最後一哩不放.
要不然以其他固網的經營成本優勢, 同樣的寬頻速度,
零售價格一定把中華電信打的死死的...!!



杜鴻國 wrote:
次長的說法完全不正確, 中華不是跑得最快的, 他只是最先跑很久, 所以不是將跑得快的打斷腿, 這個比喻完全錯誤, 應該是中華阻止了電信的進步, 各位想想, 行動電話業務開放, 由於完全沒有牽涉最後一里的問題, 沒有幾年就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這就是自由化的成果. 沒想到行動業者最後自甘墮落形成聯合寡斷. 我國學學新加坡將最後一里獨立成為獨立事業體, 由於該獨立事業體本身就有生存的壓力, 就可以打破目前被壟斷的現象, 同時站在國家資源的角度而言, 也不需要重覆投資在最後一里的網路上, 也許可以在此刻國家應想想公眾安全的網路是否要開始進行建設, 此網路易可將國家的NII, 台電/自來水/瓦斯等公共事業的智慧電表也是有賴於此一網路提供便宜的收費才有可能成功, 另外政府正在大力推各種雲端服務, 如果使用者的資費太高, 那又有可能成為失敗的案例, 所以大家應該靜心慎思.


杜鴻國 wrote:
其實我真的不同意這種看法, 在業界大家真的是想要投入建設, 因為大家都知道那是未來決勝的關鍵, 但是後來都放棄, 但原因呢? 其實筆者在電信業界服務超過二十年, 如果站在國家與社會資源使用效率的角度而言, 目前要求所有的業者投入最後一哩的建設是不符合成本與效率的, 因為每個家戶所擁有的最後一哩不只一路(台電, 自來水公司, 瓦斯公司, 電信與有線電視), 問題是這些最後一哩的擁有者除了電信與有線電視是歷經自由化的洗禮(雖然仍然是寡占市場)外,其他的仍然是獨占型的, 試想現在大樓的引進孔的使用狀態中最空閒與最不符合效率的就是這些未經自由化洗禮的業者, 所以也許政府可以學學歐盟先將網路與服務平台拆開, 接著未來開放服務時發放執照不以服務類別發放業務執照, 而是發放頻率執照.如此不但可以減輕針對同類型的服務硬體大量重複的投資, 至少可以解決最後一哩吵了幾十年的可笑狀態.


日本寬頻成功關鍵:最後一哩完全開放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7&t=1689895&p=3#21535464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7&t=1727451&p=19#22262397

看Youtube 1080P會lag

kbro-TFN YouTube Speed History


ako wrote:
中華每年的獲利有多高 就可知 好賺
這還是扣掉一些浪費的設備整合研究案
如國這些小額的研究案能有效整合 獲利還會更高
由獲利可以得知 是否暴利 是否有回饋給消費者
中華電信 固網 絕對還有降價的空間

要治中華電信也不是沒辦法
線路全部收歸國有
負責線路的不做電信
做電信的不負責線路
其他業者也是需要付費給政府 作為線路的維護費
線路為公有財 就如同馬路


讓中華電信和其他業者立於平等的競爭條件
就會有人開始投資固網競爭 並降價

ako wrote:
目前市容上,線路最亂的就是第四台 cable
還亂釘別人的牆壁在未經許可下,
簡直是流氓兩字可以形容。
我一直好奇,政府部門怎不取締?
cable的建制,也是在電信開放之前。
只要黨政關係良好,就可為所欲為。
目前幾乎都掌握在某黨。壟斷。
現在要像以前這樣,.....難。
壓幾十億有何用?按法規,台北市佈一下線,就燒光了。幾十億誰出,可以如中華電,要納稅人出?(不用利息)
如果不行,那根本就是不平等。
這還沒到,中南部,更別談偏遠地方。
cable 在偏遠的鄉下也到不了。

ako wrote:
可能幫中華講話的人還不懂這是為何不合理,
以 ADSL而言,
台固有對外連線的設備,
中華也有,只是台固客源少,規模小,對外(國外)沒有像中華那樣寬。
事實上,幾家ISP也都有自己對國外的通道,畢竟很多海底電纜是國外的公司拉的,國內的ISP業者只要和國外談好條件,就可以取得使用權。
現在中華電信和每戶ADSL用戶收了電路費,電路進了他的機房,從他的機房,網路轉到其他業者,這個費用他要向其他業者收,問題是網路IP區段的分配並不歸中華電信管,理論上ISP業者只要網路線接到 中華電信機房就可以通
在學術網路上,開明宗義就講。這個網路的銜接是免費的。但施工線材必須自行負擔。台灣學術網路,連到國外,最主要也是負擔海底電纜使用的錢,國外的學術機構,並沒有因為連線費跟台灣收費。那個網路口是可以自由銜接的,作為資料交換。只是你要 route 出去必須是合法的 IP。
當然台固 route 到國外都走自己的。只是用戶端那頭,受限中華電信。
中華電信用 mobile的概念再收費。只是不對稱而已。
簡單說:
hinet 用戶連到 tfn的相關網站 , 中華要向 tfn 收費,tfn 連到 hinet 相關網站,中華也要向 tfn 收費。
問題是中華對台固 ADSL 用戶已經收了電路費了。他就應該無償提供網路阜,讓別的業者的設備可以銜接。連到用戶端。

ako wrote:
你恐怕搞錯,台固並沒有上 hinet,
他只是由用戶租用電路到機房的網路,
機房ASDL線路 gateway 上台固時,中華電 要向台固收費。
各有各的設備。只是中華兩頭收。向戶用收,也向台固收

ako wrote:
以托辣司法,這個普世價值,中華電應該要拆,
電路事業部門不得經營網路,網路事業不得經營電路。
台鐵被人吃垮(人事成本),高鐵被利息吃垮(房貸才1.x%,高鐵還要 5%)
如果政府可以無息或低利貸款給業者,並且法令上立法支持,另建電路。就會有業者敢佈線。
例如台北路平專案,弄好後,可以讓業者馬上挖馬路?有多少的法令障礙,讓業者裹足不前。
挖馬路有政治力干擾,如果真有心要幫其他業者,也需政府全力支援,破除障礙。
況且中華電路建制是用納稅人的錢。等於無息貸款。
民間業者貸款,都是要利息的。光這點就貿易不平等了。
消基會曾計算,日本的8M電路月租費只要 90 元台幣。
我們卻要 日本的6倍價,
我們的國民所得是日本的六倍?工人的薪資是日本的六倍?還是我們的土地比日本貴六倍?
光是日本 國土比我們大,偏僻的地方比我們多,電路的建制成本,就應該比我們高,不論國民所得,可是收費只有 90.-
中華電信只派出一個小主管來應付民間業者,可見得多瞧不起。
中華電信,根本不理一般消費者,光是營業場所就夠他賺了。降價,別談了
平民百姓,還是用你那神聖的一票,逼政府要求中華電降價,會比較有效。
只要政府發現他的版圖變小,他就會趕快端出牛肉來。
畢竟中華電的老闆,必須要政府同意,他!不可能不鳥政府的。

以日本電路費的收費標準,中華電 8M 收 30 塊 都還有賺。
結果中華電,把網路使用費降,讓別的業者死路,用電路費賺的,來擴充,等於剝奪別的業者生存的權力。

我是對 其他ISP業者感到同情,但如果大家不聯合起來對政府施壓,不合理的收費,還是會繼續存在。
你可以繼續使用 hinet(不要跟自己過不去),但用選票給政府壓力吧!

ako wrote:
抱歉 消基費:波羅麵包的材料成本是 5.- ,這是有可能的,
我買過10.- 的波羅麵包,也買過大潤發6個 55.-
麵包材料成本 5.-,再加 請師傅,店面租金,恐怕,就是目前坊間的那個賣價。
尤其是台北市大安區一樓的店租,一天得賣多少麵包,一個要賺多少,才付得了那個店租。這恐怕一個麵包的支出,材料只佔小部分,大部分 是人事還有店租吃掉了。
而消基會直接引用 日本電信資料:8M的電路費租金 90.- ,頂多只有匯率運算,不需要再算什麼了吧!


birdy590:
已經說明過的一點就是, 外籍業者可以選擇不買 不進台灣
反正現在就是國外見 中華也沒那個種去封國外業者
但是台籍業者不買就是斷網
斷網的結果前幾年有人示範過了
主管機關只會出來摸摸頭要你多少付點錢 價錢可以再商量
不要傷了皇城內的和氣(本來有和氣可言嗎? 都吵了十幾年)

講 youtube 就好笑了, google 可是很有誠意的送到台灣來
現在好像只有最大的那一家因為想收沒有接
另外請解釋"Hinet 內部頻寬"比"連往全世界在台灣交貨"
還要貴上好多倍的合理解釋? 就"我壟斷 我要賺錢"嘛


看不懂是吧? google 有自己的網路, 只要拉條線去他的POP
youtube 就送到你家來了
... 如果你在同一個 IDC 剛好有點
那就更省, 只是機房內拉條線這麼簡單
另外照新聞報導的價格算, 台固付 Hinet 每 M 約 USD60+
買 global transit 包海纜送到你家交貨都夠了
類似的收費方式只有一個地方就是中國, 我們要向中國學習?
就 google 這個 case, Hinet 想跟他們收錢所以大家國外見

只要有 Yahoo/PCHome 這兩隻肥羊在, 狀況不太可能會改變

Google 當然不願意付錢, 所以大家就只有國外見
然後中華在國外也不敢 P, 就只有付錢找第三家買 transit
最後再嫌付的錢太貴再花一筆錢建 cache, 好爛的故事

再怎麼用力 cache 的效果也絕對不可能比專用的 CDN 好


這叫營運面嗎? 日韓港哪家業者會嫌 google 成本太高的
而且還只是一家而已 別人不用錢取得的你每家都要花錢
做生意的第一課不就是 "進貨成本高 利潤就一定比別人少"
這點也講過了 這種玩法的結果是國內所有業者成本都墊高
你當然可以說我選中華就好 但是中華也有其極限
有些人一直以為互連只對國內業者有影響 這錯的可大了
跟國外業者有關的部份影響很大 而且中華自己也會身受其害

不然你先解釋一下嫌 google 頻寬貴是在演哪齣

國內和國外業者可以視為兩件獨立的事情 但不能打迷糊仗
或是看到"互連"就把"建設 last mile"搬出來
嫌 google 頻寬貴也就罷 更可笑的是這個"貴"還是自己造成
有種就國外見然後全部買足嘛 這跟國內其它業者面對的狀況
根本一樣 怎麼主角變成中華自己 要求就要轉彎了?


ISP 不算什麼高科技產業 只涉及簡單的進銷(頻寬沒辦法存)
(笑) 在各集團裡的 ISP 部門都是賠錢貨 哪家大賺來著
固網靠的是電話 第四台靠收視戶, ISP 部門能打平就偷笑了
是很有可能啊, 已經收掉多少家了看不到是吧?
還能打平的當然就會繼續留著 不然過去的投資當場就全賠了
存活就是賺? 你嘛幫幫忙 懂不懂什麼叫攤提?
能打平的應該只有現金流, 連設備攤提都算進去根本就是賠
不過設備的好處就是它可以一直用到報廢為止, 年限也能改
所以呢? seednet 因為賺很大所以賣給遠傳?
但是因為最終售價和頻寬平均單價絕對相關, 無可避免的
懶得理瞎子, seednet 不是晨星 那一年獨立 ISP 算倒光了
國內/國際的頻寬價格 對於專業人士來說其實不算是秘密
現在檯面上ISP多得很? 連 seednet 是賺錢才賣都敢鬼扯了

講一個最簡單的親身經歷: 併入遠傳後沒多久 有需要加一個
GE port... 結果得到的回覆是... 設備全滿 採購無期
當你看到 ISP 沒預算花在卡板的時候, 代表問題已經很嚴重

中華電信現在應該是爽翻天了吧!其他業者奄奄一息,HiNet永遠最大了

asdfghjklasd:
SeedNet 剛賣給速博那時候,剛好打平還有賺一點點
當時剛好很好玩APOL+APTG,Seednet+Sparq,TWN+TTN
TTN併入TWN時,在併網時也出了包..SeedNet跟Sparq 也是

birdy590:
另外還是會面臨同樣的問題"我們的頻寬成本硬是比鄰國高"
頻寬成本是多種來源平均得到, 如果人家免費你卻要花錢
自然就會拉高平均 台灣的狀況很糟糕 內容業者是能閃則閃
上的了檯面的不管從頭數還是從尾數就只有一家 google
我們的交換中心成員連人家一成都沒有 拿什麼來壓低成本


這不就是 n 年前 GIGA 大戰 Hinet 的戲碼? 結果直接擋掉
很多的假設都把中華當死人完全沒反應, 但這是不可能的
當年 Hinet 的解決方法就是直接在國外封了讓它連不到
UO 會集體自殺 並且造成 server 直接搬走也是同樣的道理

從用戶收進來的月租費裡 轉手付給 Hinet 的不會低於 25%
這你就錯大了, Hinet 對 ISP 是一口價 大家都同一張表
ICP 是有一些些的談判空間 但是沒有任何的規則可言
25% 只是保守估計而已... 因為Hinet 是頻寬裡面第二貴的
如果是 2008 年, 印象中價格應該在 40~50 USD per Mbps
一個家用戶一個月大概也就收五六百 要多少人才能養一條線

如果可以的話應該會有很多人選擇在香港見 XD Hinet 會擋
很抱歉 除了 TWIX 以外想在哪裡見都不行 不只路由上擋

買來的頻寬數量就這麼多 能分給多少人差不多是固定的
再怎麼算也不可能低過 20%, 否則網路的品質堪慮
現實就是 你口中來自家用戶的營收根本少的可憐
投資大 開銷大 獲利低 這樣的服務不叫賠錢貨要叫啥?
惟一的好處就是可以把量衝大再靠交叉補貼 不然哪養的起
Hinet 還只是第一項 把國際頻寬也算進來 就吃掉一大半了
營收一進來先被吃掉超過 20%, 這能叫爽爽賺我就輸給你

所以這點沒說錯 當然很不爽 誰毛利能有 20%?

Hinet 的國際頻寬與此何干? 我就說是墊高"大家的成本"
國內業者的成本被直接墊高, 環境惡劣造成自己成本也墊高
當然民營業者會痛很多(廢話, 動輒抽走兩三成能不痛嗎?)
對中華自己的影響是慢性的, 但是認為沒有影響就太天真了

有誰能不拉國際嗎? 再怎麼說都比 Hinet 便宜至少一半咧

第二名: Hinet... 過去幾年單價一直維持在美國全段海纜
加上全世界轉訊服務(美國交貨)的兩倍以上

第三名: 美國... 台灣業者通常不拉去歐洲, 從美國買轉訊
服務效果差不多價格低很多, 需求量大, 均價已跌破 USD10
"不收互連費的話 能降多少網路費?" 把成本第二高的去掉
頻寬均價不會大幅降低才有鬼咧... 這連國中生都會算

有人拿總營收想混水摸魚 這條路是經不過嚴格檢驗的
拿這個算 ARPU 保證當場破功, 總營收裡一堆與家用戶無關
都已經摻在一起打成泥狀了 誰有辦法算出原來的成份比例
張善政就這點最正確, 這筆收入對中華電信來說只是小數字
但是對繳出這筆費用的用戶來說, 佔成本比例是相當高的
再怎麼想盡辦法扭曲數字, 也無法改變"它是第二貴"的事實
簡單的說 因為美國的需求量會比 Hinet 需求量約大一倍
但是單價卻是一半弱, 兩者乘起來金額應該會很接近
把這筆開銷拿去改買美國香港, 頻寬可以比現在大一倍以上

張善政:中華電信少賺5%,民怨可少90%
這部份對中華來說在收益上的價值不高 重要的是市場控制權
另外 中華即使對比它大的外商 開價都不可能低於 USD20
這種價格對外國人來說是 ridiculous, 不可能有人買

這跟立場無關 這部份費用對民營業者來說佔成本比例很高
但是對中華電信來說佔收益比重很低, 但不可能輕易放手
一旦放手也就意味著操縱市場的能力會大幅削弱
現在沒有人能主動開始競爭的局面也會改變
這牆一旦推倒 就沒有任何阻擋中華電信降價的理由了

對中華來說這筆收入只是小錢, 但可以控制市場
互連障礙是十幾年前就埋下的, 現在是包括種花自己在內
全民受害... 蓋了一堵高牆以為擋了外敵, 其實是關住自己
如果希望台灣能夠有辦法追的上鄰國, 這條路是不得不走

互連問題或許沒人想關心, 但是如果會影響到費用呢?
互連費只是控制市場的方法而已 可以保證絕對沒人長的大
但是可能出現的方案、費率早就通通經過計算了
例如說較大的上行頻寬 甚至對稱頻寬 在控制下不可能出現
"變大後反而是控制"是什麼意思? 這控制就是保證你長不大


中華的定價當然是離譜的可以, 國外業者的動作就很明顯
講到交換中心, 又要搬出 MLPA/BLPA, 看懂這個就懂一大半
"TWIX"的互連費用不算高 但它的問題是"裡面根本是空的"
交換中心的最基本費用不外乎機櫃電力/界面的月租費
只比較這個是搞錯方向了, 這些支出相對於流量簡直是渣
就拿美國來講, 有些 IDC 進場要付保全費用(USD200/h)
覺得很貴嗎? 夜間/假日還要加成 可能就一個歐巴桑坐旁邊
但是裡面擠爆了 因為裡面要錢和不要錢的選擇都齊全

paid-peer 收這種鬼價格是跟對岸學的, 想搞大型區網?
報導裡所說"全世界的IP Peering訂價策略"根本就是狗屎
這條路線走了十幾年已經不知道輸到哪去了, 還要繼續嗎?
應該有的結果是幫 ICP 拿回主控權, 基礎建設就像貨運業
貨運業覺得 Apple 很好賺, 幫 Apple 運東西就可以貴一點?
互連跟建設費用根本就無關 你要 Yahoo google 建設什麼?
本來就無關 互連費只是用來控制市場的工具罷了
之前的控制方式是買的愈多就愈貴, 可以保證沒人長的大

很多人好像沒聽說過"專做 ICP 生意的 ISP"?
這不但有而且已經長大到一個程度了 只是台灣被綁住起不來
市場本來就應該是活的 而不是從下到上每個層面都包山包海
手上有很多 IDC 串起來 這樣算不算建設?
做的愈大成本就愈高 這就是你們所謂的用心嗎?

然後呢?問題是把市場搞成這樣是有代價的 還是全國分著扛
可以回收當然敢投資 最近的消息中華不是在消毒了?
因為自己快要撞上自己蓋的牆了
全國所有業者的成本都墊高
雖然中華自己墊高的程度比較低, 但是要跟鄰國比馬上完蛋

中華跟的上 100/100 甚至更高嗎? 我的答案是 no

因為就台灣這個市場環境如果不做根本改變, 再往上就是賠
現在這種半調子會比中國還糟糕, 中國連外是不付錢的

不但不付錢還開天價 天價當然小水管 爆了就擺著讓它爛
NCC 快要擋不下來了啦, 鄰國免費的中華卻要花錢買
這還不用別人擋 自己不停也不行

這個也都講爛了 被擋的原因是"差別性定價"
簡單說就是"買愈多單價一定要愈便宜" 沒道理批發比零售貴

現在的問題是 "努力的人"本身才是最大的問題
不然你告訴我最近在放"高速網路沒有需求"是為什麼
絕對不會是沒有需求, 而是大量供裝會有問題

請問一下"日本香港韓國的IP Peering訂價策略"是這樣做嗎

中華的問題是 "他滿腦子都想宰外商 但根本宰不到"
因為這麼一搞非必要的根本就不來, 反正擺在鄰國便宜多多
免費送你你不要 那就花錢賣給你好了


原來用整個環境搞爛讓中華電信賺錢 主管機關可以接受啊
問題的關鍵是"交換中心要能真正發揮作用" 這樣環境才健康
鬼扯淡 請問一下外商跳過不進來也是其它業者造成的?
狀況外的又來了 "一開始就是完全不平等" 沒有一天不是

開放初期需求量當然不大, 但是單價也是現在的十倍
看起來每年收的錢並不多, 但這裡最重要的原因是長不大
sonet 是中華入股呢 XD 外商當然不進來 這還需要說明嗎
拿一個被中華整倒的來當例子啊 XD
去做能賺錢的事情啊... 現在的 sonet 跟一開始沒啥關係了
寬頻版出一個 seednet 賺大錢所以賣掉 這裡又來一個?

只要算出來建設無法回收 就不會有人建設 燒了錢才是背信
拿了幾千億沒做 last mile 也是股東的問題啊 XD
又是這種討論常常出現的角色錯亂 你是股東會願意這樣投嗎
拿了幾千億拿去丟在水溝裡 會被股東怎麼個罵法?
集資一開始就說好 不代表環境變了什麼都不能做
連本來正在推 CM 打 ADSL, 都能在短期間丟掉 CM 做 ADSL
這"理由"只要對股東交代的過去就好了 批評者的角色是?

先想一想 別人免費中華要花錢買 要如何便宜法
這種流量在日韓港大的不像話 但是台灣完全被跳過
請問兩位 "鄰國免費取得 中華要花錢買 要如何便宜法"
即使從香港拉回來 海纜成本最低大概也要個每 M 200 左右
現在的狀況就是 這些做 ICP 為主的 carrier 完全不鳥台灣
來 survey 完看到中華報價 肯定被當北七轉頭走人

當然有關係 成本結構都類似 平均成本拉高就是不利因素
Google 送到台灣給你不要, 那就自己花錢去美國買吧
還不是只有 Google 一家, 只想要方案費率比照鄰國
最基本的平均成本怎麼算都比人家高, 怎麼可能做的出來?

控制國內市場對這些外商來說一點用也沒有 人家大可以不來

台灣網路不會怎麼樣啊 永遠別想看到鄰國的車尾燈
種種跡象都顯示 環境不變 再怎麼鞭打也不可能追上鄰國
當然 市場讓大咖把持十幾年 造成環境落後要誰來扛?

強迫市場重新洗牌是一招, 但是會不會有效要看手段

如果結果外商還是沒有進來 交換中心還是形同虛設那就完了
有人能否認 "交換中心形同虛設"不是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嗎


當然沒責任 因為一部份外商不是沒進來 只是沒接中華
"如果今天市佔比中華高" 請問一下趕上中華前一年會怎麼樣
這點大概試算過 每個月要繳給中華的費用會變成上億級的

如果"買的愈多有愈便宜" 或許還有可能那麼一丁點可能追上
以過去很多年的狀況是買愈多愈貴 換句話說佔總營收比例
會隨著規模成長愈來愈高, 這樣就可以保證絕對長不大
這藥其實開放初期就應該下了 或許交換中心還有機會做起來

我講的東西一直沒變過 環境問題是"中華設法墊高大家成本
相對之下中華自己的成本會比民營業者低 但跟鄰國比就完了
流量的算法哪裡是雙方扣掉的 /_\
如果台塑賣每公升油都要被中油抽 還能這樣賺法嗎?
ISP 哪有這選擇...當年中華倒是有喊這種口號
規模不夠大在國外吃虧之類... 結果國內一條龍國外一條蟲

日本就是解決了這個問題啊 /_\ 自己不懂自己在寫啥嗎
那倒好 根本問題就擺在那 "如何把人拉抬上來"?
日本的"生態出來了"也是強制的結果 只是人家執行時間早
香港則是一開始就是開放...不瞭解國際狀況絕對判斷錯誤
如果想要追上的對象是鄰國 當然就只能去比環境的差異處
為什麼別人的成本可以比我們低, 供應我們賣不出的方案
而且就常識頻寬單價是逐年下降 我們連他們前兩年都跟不上


這面牆掉掉以後 根本不必再去煩惱 last mile 開放的問題
我相信很快就會看到遍地都是建設 因為獲利變成可行了
只有你的"流量"可以免費用 我用多少當然我得投資基礎建設
不然流量在我自己家裡是無本生意 會自動飛到目的地是吧
以中華而言 第一個該擔心的是 ICP 多年不爽很快的跑光光
沒道理我的 IDC 讓你的客戶用是我付錢 你的 IDC 讓我的
客戶用還是我付錢... 其它無關的講一堆也都是假的


目前看到的報導是調整公式沒錯 不會是免費開放
但是目標應該是國內大型業者間不應該有障礙
頻寬管理器/cache 之類的東西裝在國內本來就是世界奇觀
"促成電信三雄網路互連免費" 底下小型 ISP 還是得付錢
多大才叫做"小型" 本身也是需要再定義過 不用公式行嗎
這只是確定電信三雄都會在公式之上 就這樣而已

當然沒有 so? 現在就是要設法讓他們長大 就這麼簡單
看起來有人非常不希望民營業者長大呢 XD
很抱歉喔 中華電信會因為一年幾億就被"掐死"? 少來了
這費用相對於民營業者的營收比例是不低 但是對中華
如果一年幾億會掐死中華 不是更會掐死"小型業者"嗎?

當然要 你以為流量進來以後會自動飛到目的地嗎?
規模大一倍 網路容量就得長一倍 還不算被"管理"掉的部份
現在就是這樣啊 XD 我的用戶看你的內容是我要付錢
我的內容要給你的用戶看 還是我要付錢
當然不管用戶或內跑到我這邊來, 都得對應的擴充網路

這在中華也是一模一樣的狀況 怎麼客戶換邊想法就不同了
很多鄉民都以為國內業者靠中華出國...國際分公司算是啦
但那是花錢買的(而且還有外商可比價),與 Hinet 完全無關
"成本租用"本身就是笑話 中華的說法現在賣價就是"成本"
問題是"在美國買可以連到全世界也不用它幾成的價格"
這個好笑 自己說"成本租用" 也講不出"成本"是多少


如果可以的話 應該會有很多人去香港見 但很可惜不行
當然 基本觀念都沒有的人絕對不會懂在這裡講啥
當然搞不定 抽頭就抽死了 頻寬往上長就不會是一年幾億
重點是 % 而不是金額, 對民營業者來說比例是很高
第四台的上網業務只是網路數位化以後的加值服務而已
這點 yesonline 是狀況外, 現在的 HFC 網路跟幾年前的
根本已經完全砍掉重練過至少兩次了 早搞網路應該會被燙到
另外 "吃掉中華的骨幹網路" 也是完全狀況外腦補
標準答案 "除了名稱以外沒剩下什麼是一樣的"
從 DOCSIS 1.1 到 3.0 是巨大的昇級, 當年建的雙向網路

freeunixer:
奇怪,中華電信明明就是阻礙台灣網路進步的兇手
怎麼到了理盲、濫情光嘴炮的鄉民眼前就變台灣網路救星?
果然有些事是不能跟愛湊熱鬧一窩蜂的網民認真的

birdy590:
現在中華最怕的是之前掐了很多年的 ICP 不爽瞬間大失血
是被"自己"擋住 他們送案前不知道會不會過"才怪"
有些案子誰來看都知道一定駁回, 就是拿來讓某些人殺球的
很抱歉 沒有人想要中華的基礎建設 互連不是這麼回事
送案前會不會過 明眼人一看心裡便有數 唬唬笨蛋倒是可以
"其他兩家毀滅又怎樣"? 主管機關面子可掛不住啊
問題是"瞬間大失血"主因是失去壟斷市場的控制力
如果要靠壟斷才能維持競爭力 由政府來保護就是可笑的事情

freeunixer:
中華電信是民皮官股耶,真以為他是民營公司?你吃素的?

birdy590:
"應該會變快"? 請問一下如何超韓趕港
可能我還不夠專業 怎麼算我們的成本就是會比人家高
(這裡的"我們"指的是在台灣環境下能取得的價格)
中華的玩法最多只能讓民營業者比它辛苦 對外就沒辦法了
我敢賭 Hinet 無法大量供裝 100M, 再往上就更不用說
當然現在民營業者同樣供不出來, 因為台灣已經落後太多
即使國內全面開放也只是跟上人家幾年前的進度 輸的可遠了

"中華賺錢=政府賺錢" 結果是拿台灣的網路環境賠葬 好樣的
賺錢沒什麼不對 但是如果已經開始有落後的跡象就不對了
真奇怪 怎麼都是些對網路環境完全沒觀念的人講話特別大聲
1. 流量從哪裡來、往哪裡去 2. 所謂的"建設"服務誰
現在的狀況跟你們講的剛好相反, 開網站的要付錢給中華
讓中華的用戶看, 另一方面別家的用戶要付錢看中華的網站
最後是再跟自己的用戶收頻寬費用, 怎麼傳都有錢賺
"偏遠地區網路建設靠誰" 這應該是政策問題 不應該是"誰"
不管明定是誰都不對 現狀更是不對

sshsshssh:
CHT的建設並不是它想建設 而是它在電信局時代的義務
為何中華可以霸占全民油水吃全民豆腐圖利自己股東員工
那就用公股贖回舊有線路! 公司分割只是簡單技術問題
本來全民對舊有線路本來百分之百權益的 現在被稀釋掉
中華那麼多財產就不是財團? 而且別講得CHT是全公股一樣
民營化後的機房和光纖 沒有用到舊有管道、線路嗎?
當年ADSL在吵這個問題時 一堆人還傻傻的為CHT護航
人家要用線路會付租金或使用費吧? 說吃免錢的有抹黑嫌疑
是CHT騙人的詭辯 想讓人以為都是新的 不一樣的東西
本來就該成本價強制出租 因為那本來就不該屬CHT
正本清源之道 還是該把CHT分割掉
不是說政府是最大股東 不能提案分割或成立分公司嗎?
偏偏要A錢的時候就說是全民的 好像其他股東都不存在一樣

freeunixer:
政府腦殘才會全部打包給中華電信啊.不然就跟美國對 AT&T 一樣切三刀分開賣,不就沒事了.公共建設哪有打包轉賣給私人企業的事,最多也不過bot或者議定外包年度約..

birdy590:
舉一堆不倫不類的比喻 還很 high 的推來推去 真無言
互連才是真正的障礙, 最後一哩就不需要再碰了
先搞清楚 從來都不是"中華電出錢" 真正出錢的是使用者
last mile 就像貨運業, 單靠它本來就不應該賺大錢
請問一下 如果是 ICP 出走 為什麼還叫"沒發展" "吸血"?
這些 ICP 才是真正被吸血吸的最慘的 被當隱形裝沒看到?
"我付錢給遠傳" 很抱歉 電路費從來不是這樣收法
就算講的是遠傳好了 它只是轉交而已 根本一毛錢沒進口袋
"成本價"都是一張嘴在說 互連費用是現在一倍也是成本
所以現在的重點是互連費而非電路費啊 /_\

kininan:
重點是互連費好嗎 IP PEERING是業者無論如何都得給cht錢
其它ISP連CHT CHT哪來有給過互連費?
連個IP PEERING都不知是啥情況就大聲成這樣...悲哀
正常互連費是業者和HINET都要互給 結果市場是HINET不用給
其它業者要上繳CHT的喔?

birdy590:
我的用戶看你家網站是我付錢 你的用戶看我家網站還是我付
外商有得選國外見就好 國內業者沒這選擇 總不能斷網吧
"如果真壓下來,另外兩家會做建設嗎" 有賺頭幹嘛不做?
我講的東西從來沒變過 "互連費是控制市場的方式"
不是它搬走就自動解決了, 關鍵在交換中心是否能有效運作
freeunixer:
交換中心會自己生出頻寬讓你們從別家連到 HINET 喔?
birdy590:
這個好笑 就好像有人會拿 TWIX public 跟 Hinet 混在一起
freeunixer:
鄉民只要理盲濫情加嘴炮就好都不需要應有的常識喔?
為啥有IP peering價格問題,你們都不知道也可以嘴炮喔?

birdy590:
我敢這樣講 如果三年內起不來 台灣網路就有大麻煩了
那代表的是已經落後到難以追趕的程度

如果是中國電信那勉強成立 可惜這裡是台灣
已經是幾乎全部人都連中華電信了 但是對外根本弱的可以
看到這裡就笑了 請問一下 100M 以上方案有能力推嗎
最近中華放的一些業配新聞就是指標 之前講過的狀況不遠了

就是"國內大家成本都墊高 只有中華有能力稍低一點"
沒錯, CT/CU 都收很大 但是 Hinet 想學這套根本沒人鳥
"假設"國內都沒有問題 那對外怎麼辦? Hinet 開了價誰付
中國已經夠爛了 台灣根本學不起 墊高的成本你付嗎?
不勞您, 這件事 Hinet 已經在做了 別人免費的我們花錢買
然後再想辦法洗腦 台灣網路最便宜 香港韓國能賣我們都行


現在最大的問題"外國業者不來" 哪來什麼狗屁牽線權
問題是 香港韓國日本一堆外國業者 流量送到你門口 免費
你牽條線牽到美國的交換中心再找上游買頻寬 免費嗎?
ask google :)
絕對不只一家 有興趣先去數數香港韓國日本有多少外商再說

台灣只有幾家賣 IP transit 的擠在內湖某 IDC 裡
請問外商到香港設點 要付高額費用買香港頻寬嗎?
最壞的就是這個 免費送上門的不要 再花錢去美國找人買
接去香港就不用錢是吧? 搞不懂怎麼有人這麼愛付錢
免費送你你不要 就是要付錢買 還沒發覺這些錢消費者得攤

搞清楚 上面的問題是"鄰國免費台灣得花錢買 尤其是中華"

台灣沒有中立的 IDC, 要找便宜空間應該是不容易
只把國內業者的成本墊的比自己高有啥用, 管的到鄰國嗎
1. 中國的網路環境很好嗎? 2. 中國收的到 中華有收到嗎
3. 中國的國內頻寬並不貴 否則那些搞串流的早燒光了

freeunixer:
主要是我想要買包月流量制.這些 IDC 都怕大欺小
對補破網這種還可以算平均月結制,然後欺負我這種小戶
中國國內貴是空間貴,這些白爛的 426 根本不會搞機房
中國 IDC 網路服務搞不好比台灣還好,直接 Gb port都有
只是進得去,出又不見得出得去,實在很搞笑


Riya520:
我只知道網路現在又貴又慢,才不管網路設備的恩怨情仇
birdy590:
為什麼不准降價? http://0rz.tw/hfd52 看懂了再說
簡單說挑特定對象降價就是 "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EPS 跟網路一點狗屁關係也沒有 家用上網市場根本爛翻了
直接把網路價格砍超低 然後貴貴的賣給同業?
看起來還是很多人不懂為什麼台灣的網路快不起來
對照後來的配套降價 會很難懂嗎? 擋下來的原因根本一樣
那種黃鼠狼式的降價 只能用來騙騙什麼都不懂的老百姓
有些根本是降價消息剛出來 一看就知道是準備被踢回去的


kutkin:
鳥大你出來了 很多人就是只看到民間業者欺負中華電 貴森森的互連費都不提呀
birdy590:
比較起來 網路方面的營業額根本是渣好嗎 再賺也只是零頭
電話部份才是最賺的 現在一個月繳四位數電話費的人一大堆
別忘了電話業務開台初期也玩過限制通話門數的把戲
是"被殺到見骨"吧 :p 家用戶收進來起碼繳給 Hinet 1/4
頻寬愈高也就用的愈凶 等比例昇到四五成財報就要見紅了
營業額是渣是相對於電話業務 問題是還是有純的網路業者

你要不要連 Hinet? 要就乖乖繳錢吧 營業額 1/4 跑不掉
Hinet 也不會在國外跟你見 連不到中華的網路你用不用?
如果電話初期就懂事的人 應該還記得打不通市話的歷史

對 然後營業額的一半要先拿去交給 Hinet, 還能營運才是神
只要對數字有點常識, 隨便開個 Excel 就有辦法計算
Hinet 1Mbps 是 800 元, 請問一個用戶收 500 能買多少?
這就是對經營完全沒概念的人才會問的蠢問題
答案是:在你還沒到一百萬用戶之前 就會先撐不住舉白旗了
不然前幾年台固鬧那麼大是在爭什麼? 還不就是成長太快
kutkin:
就算你線路都拉好了 你還沒搶到中華電的客戶之前
你連過去HINET就會被收費 而這費用會讓你根本長不大
birdy590:
而且現行財務結構裡 上行頻寬賣給 IDC 客戶也是重要收入
多個一兩 G 很好賣, 多個 8G 10G 業務就會來哭賣不掉了
線鋪下去百萬用戶就會長出來了 灑豆成兵是吧?
一個月能成長個一兩萬戶, 客服部門就已經要翻掉了
kutkin:
嘴巴講講就會有百萬用戶 是你們沒想過互連費這個問題 所以都覺得線路拉下去就解決問題
birdy590:
請問一下 裝機不需要時間嗎? 你一個月能裝幾戶
這還完全不考慮錢(事實上錢才是真正的問題)
市場環境從來就是這樣 十年前繳的更多 比例還減少了一點
十年前就有人在打仗了 還有人記得 UO 集體自殺事件嗎
並不是這麼回事, ADSL 是意外 但即使沒有 ADSL 也不會變
UO 集體自殺事件就是當時對 Hinet 戰敗的結果
不是每個人都跟那些笨蛋一樣只看到 last mile, 但有用嗎

asdfghjklasd:
HINET PEERING 除了貴的很外,還收別ISP錢,IDC用戶錢
還收自己用戶錢,更不用說線路也CHT.

birdy590:
基礎建設不等於賺錢 <- 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當每一家評估結果都一樣 "投資下去保證血本無歸"
有問題的是環境, 還是要像某些人講的一樣"蓋下去就對了"
什麼叫本末倒置? 該檢討的是為什麼滿街都是丐幫

asdfghjklasd:
現在就算有最後一哩,Hinet Peering 現在還是貴
以前還用愈多愈貴,天底下只有中華幹的出來
講的沒錯 以前還有"用愈多愈貴"這個大絕招
kutkin:
互連費這東西 就是很多人都不想去搞懂呀 你們連過來中華電 用越多 越貴
birdy590:
誰規定集資標了就非投資不可? 問題是政府沒把環境搞好
換句話說 規模成長到一個地步 就會面臨獲利變虧損的局面
誰回來要線路來著? 這幾年來只有吵連線費的 誰還爭電路
搞 xDSL 的倒的倒賣的賣併的併... 真是好產業 XD

asdfghjklasd:
所以就會有台固拆成一堆系統台跟中華買頻寬
最近又因為買愈多有打折,又合併買頻寬了..

birdy590:
asdfghjklasd 講的事情在業界應該是人人都知道的笑話

kutkin:
會覺得別人跳針是因為他根本不懂互連費的問題 只會著眼於鋪迴路的問題
asdfghjklasd:
就算中華給你最後一哩也沒用,我卡你Peering,你就死了
看不懂的先去看Peering Hinet 賣多少錢,還不含電路跟機櫃

birdy590:
講過很多次 最後一哩從來就不是問題 問題是自有用戶廻路無法變成經營的武器...
大投資無法得到益處就沒人會做
讓自有用戶迴路有益處 不用做任何事情建設自然就會開始

asdfghjklasd:
固網建是要建,問題是互連費用問題沒解愈多死愈快
要是我是ISP主管,我就把流量都倒出去外面
Hinet 有膽去跟CT/UT-CNC收錢啊

kutkin:
線拉越長 結果用越多越貴 越賠本

birdy590:
買愈多愈貴 -> 一家公司網路拆成 n 家名義去買
asdfghjklasd:
然後請一堆IP/ASN....最後又合併
birdy590:
現在變成買的多略有折扣, 再盡可能的把能併的都併回來
甚至想跟同業一起合購... 這招被中華破解了(直接不賣)
這點不需要懷疑... 現在用於國內連線的成本不比國外少
而台灣的現狀... 是連對國內都有頻寬管理器卡著
kutkin:
如果先入為主的認為是財團欺負中華電,那就沒有好談了

asdfghjklasd:
不是取消,是要看對沖後還要誰付給誰
現在是中華不管台灣那家ISP只要接就要收錢,不管是不
是他去跟別人要資料的,也要收錢,也就是開愈大付愈多

HINET TRANSIT 1000M/700000 含雙電路路由的不知道
有沒有破盤.在中華還沒低於現在1M List Price前拿的

birdy590:
營業額的兩成以上叫做"一點費用"? 連外起碼可以加一半
現在這樣都能活 可以花的支出多一大截還不躺著幹
一開始一堆籌碼? 籌碼在哪裡 嘴巴喊喊就當做有是吧
再補充一點 到香港每 M 大概是台幣兩百多 (送到台灣來)
Hinet 收的比到美國(Full Transit全世界)全段還要貴一點
我是中華也覺得賺的心安理得 政府准許的玩法 吵什麼
但是這樣的話就得容忍一切的現況 因為都是刻意操縱的結果

asdfghjklasd:
只要能跟香港韓國日本一樣搞,那就好了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HKIX KIX JPIX...再比比TWIX
中華電信搞房地產了,還搞一堆投資,算不算財團?
Peering 是現實面問題,你到底懂不啊.???

kutkin:
不想懂的人也只要繼續嚷嚷財團欺負中華電的主旋律就好
asdfghjklasd:
http://www.cht.com.tw/enterprise/iib-rate.html
不知道的看一下他Peering 會收什麼錢,怎算錢
簡單去算一下1G/1G用戶,中華算20% 10000個使用者
你要付給中華多少錢
就算是50M 100M 的也可以算一下
中華用戶到其它ISP不夠,是中華要其它ISP加
其它ISP到中華不夠,就要跟中華買付給中華.


birdy590:
of course... 基本上的局面十年來沒有變過 只有金額調整
我同意有些人的說法 受害最大的是 ICP, 但是敢怒不敢言
上面說過 UO 自殺事件 有興趣去查查是哪年的事情
"Last Mile的梗被玩爛"? 十年前互連就是很大的火藥庫
只是十年來大概只有 GIGA 打過一大仗 台固打過一小仗

asdfghjklasd:
ICP沒本事讓用戶叫中華買單.
台灣唯一一家ICP業者能收別人錢的,就橘子
使用者最大,尤其來自Hinet的使用者....
現在不是要中華成本價租.中華Peering 是0成本
根本是零,你看到我之前寫的嗎,他收他自己IDC,別家ISP
又收自己Hinet用戶的上網費用.是要什麼成本

台灣內的價格比國際T1的Full Transit貴很多倍

birdy590:
也講過很次了 問題從來就不在最後一哩 這是放出來的假餌
現在用戶廻路完全自有一點用也沒有, 為什麼放出來就有效?
如果法令許可的話 中華應該會選擇完全不跟國內業者互連
但是這很顯然會被抓來打屁股 所以只有訂個天價再牢牢抓住
peering 的成本就算有也非常低 國際上能收錢的都是 Tier1
自己佈建"什麼東西" 麻煩狀況外不要亂入好嗎
asdfghjklasd:
Hinet Peering 能自建?你是懂那是什麼東西?
birdy590:
講白了 Hinet 這招是跟 CT 學的, 後來 CU 也開始搞這套
但是這有一個很糟糕的後果 國外業者要進入也是超高成本
asdfghjklasd:
最扯的是CT跟CU只有在北京對接,所有的交換在北京
birdy590:
所以國際性 Tier-1 的 ISP 香港日本韓國新加坡都到齊
好文 google 都找的到 但是我打賭那些人不會看
例如這個 http://blog.urdada.net/2009/03/24/197

asdfghjklasd:
中華的成本就是接ISP SWITCH PORT 那一Port才多少錢
有人連CT CU也不會知道是誰啦..呵呵
birdy590:
講到 switch port... TWIX 是最好的例子... 營運初期
業者在吵要求降價的時候有人算過 每個月收的錢扣除薪水
可以把所有設備更新一次... 十幾年下來根本是削翻

asdfghjklasd:
他一個月就能把設備每個月換一顆76/65以上全插滿卡板
跟所有都上了GBIC都還有剩

一個月不做什麼事可以月入千萬以上..好公司不去嗎?

kutkin:
有些人就是堅持財團萬惡,你跟他說說的清楚嗎?
很多人都懂,不是這有這兩位 互連費一直是很多人研究的東西
birdy590:
想到張善政講的一句話 其實對中華電信來說只是小錢而已
但是市場支配地位不是用錢可以換來的 也不會那麼容易鬆口
有個諭六懂的人在行政院啊 但是我好像一點期待也沒有
因為現在的台灣網路環境 根本是直接跟他相關
即使當時官位不大, 但是連路線走錯了這件事都不敢承認

asdfghjklasd:
ISP不拉線的好嗎...天啊
ISP不拉線但要跟固網租Trunk跟其它國外ISP租頻寬
ISP除了不拉線要出的錢也不少,你以為Router/Switch
server/AAA 都不用錢嗎
一開始是小於500M 1M/1500大於500M 1M/3000的時代
用戶於多,往中華頻寬愈大,錢付愈多
有人知道中華怎收錢的嗎?
若能網路到了3大或者4大行動業者局面,那價格就好多了
只要Hinet Peering 回到台灣行動跟市話拆帳方式
台灣的網路一年就會比以前20年成長的快

birdy590:
當年中華可也是死守著市話不想讓民營業者撥打
那不是拆帳的問題 所以我說"如果不會被揍他們會選擇斷線"
因為完全不賣才保證能維持市場支配地位, 不行就只能控制
asdfghjklasd:
所以要政府介入強制...對拆方法才能解了
完全不賣也是好方法,因為最後使用者都用肛式代

birdy590:
完全除去國內的網路壁壘 日本/韓國/香港早就已經做了
等到 Tier-1 開始進來 也才追上這幾個國家幾年前的進度
giga失敗? 主管機關只會來摸頭要雙方趕快談出個價錢來

asdfghjklasd:
其它ISP若有ICP也是很慘,只能養然後期待用戶都連自己 少去中華網路,減少成本
TWIX是被中華拿走當金雞母的
應該有一個中立單位管理,不夠的就開電路來
不要跟中華一樣拿2G到TWIX其它又在賣..沒有用
TWIX放出來是少了一個擋別家ISP的工具 但少不了Hinet Peering 那段
另外一個機車問題,就是中華標GSN把GSN放在TWIX後面
IX來說是要替所有ISP省錢用的,但中華拿來賺錢 十多年來賺的錢實在太多了
TWIX 有100G要做什麼TWIX又沒content
今年的三家固網策略一致,都是發展行動,固網暫停
TWIX就算有替代電路也沒用,因為他不會加線路加設備
一句沒管道沒電力,就把你踢回去了
..然後自IDC用戶一直加...

birdy590:
反正 Hinet 不怕斷線, 幾年前對台固不是又示範一次了?
"釋出TWIX"是十幾年前就該做的事情 現在想再做也難了
現在TWIX 根本是空殼...二線業者"沒有一對在裡面交換"
惟一的用途是 Hinet 的賣場... 替代電路吵了好多年才有
當初交換中心根本應該公辦 強制每家都要進線+要求SLA
沒有封死啊 只是藉由控制費率和供應量就能控制對手的規模

早期也發生過有業者成長了想擴頻 結果答案是"請等半年"
替代電路的用途是: 買 Hinet 不需要搭中華專線
中華的專線品質是很好 但是只有姓潘的才會買
asdfghjklasd:
專線品質好是以前啦,現在喔...哈哈很好笑的啦
birdy590:
品質還是不錯啦 但是再好也好不過兩家固網互做備援吧
asdfghjklasd:
呵呵.我還好已經不在電信業了,不然都替中華打工
所以我說700/M 含中華1GNG-SDH雙路由,很殺
但還是很貴....因為User 50M也收不到700

birdy590:
大概有 70% 的上傳頻寬可以賣給企業和 IDC 客戶補貼一下
但是需求量並沒有那麼大, 所以無限成長一樣是空話
而且只要 Hinet 一調價或是有人嚷嚷要搞對稱頻寬就吃灰了
of course! 各家業者(Hinet除外)連國外頻寬起碼增加 50%
這還沒算到可能有 Tier-1 業者會從國外帶進免費流量
但是這對 Hinet 完全只有壞處 所以可以理解一定會擋到底]
今年從TWIX那邊聽到的消息是 現在有幾十 G 在 public
但是如何分配/如何使用完全未知
asdfghjklasd:
TWIX水管大?什麼大.中華拉個2G 4G到TWIX
品質是會好到那裡去 拿到TWIX 中華會拉多少電路過去提供IX?
http://www.twix.net.tw/all.html 這看起來象什麼?
birdy590:
那只是你"以為"沒有爭取而已 媒體不會報這個啦
只是十年來 TWNIC 開會的內容沒什麼改變(這幾年我沒去了)
TWIX 屬於"中華電信", TWNIC 只是上級指導機關
asdfghjklasd:
開會中華就是假死啊,我也很久沒去
都叫TWIX的了,,不是應該要公家就是要財團法人了
我看TWIX流量不是假的就是有問題


birdy590:
上面有人轉過張善政的談話... 基本上他TWIX的推手
本來以為張政委沒有承認過錯誤... 原來在業界的時候有
基本上 TWNIC 只有建議權, 十年來也陸續爭取一些蠅頭小利
但是如前所述 "上級指導機關"通常扮演的是摸頭的和事佬
之前有幾次動用"不開放TWNIC就另外設" 中華電信才讓步
這樣等於打以前官員的臉耶 那些人可都還沒退休哪
www.twnic.net.tw/mdarchive/178.pdf
"通過TWIX、TWNAP、TPIX 認可案"
只要 Hinet 不進就一定失敗 就這麼簡單

asdfghjklasd:
另設要強制中華把電路拉足也才有用
TWNIC也在裝死啦..都說他們建議,不管IX怎做
http://ppt.cc/gZNQ 可以看一下人家HKIX的流量怎成長
成立IX也沒用,最後中華Hinet不拉他的頻寬進IX
http://www.jpix.ad.jp/en/technical/traffic.html
日本的,人家都100G以上在交換..你看看台灣以前是多少

birdy590:
跟香港朋友聊天的時候他有提過 香港的前幾大業者關係不錯
曾經有兩家玩過一次把戲, HKIX 流量瞬間少掉 1/3
後來連港府都來問了(當然是有商業目的 只是沒有影響用戶)
TWNIC 有一件不錯的事情就是十幾年來會議都有紀錄可查
台灣網路的現狀 很多從裡面都找的到痕跡

TWIX peak 15G :p 賣錢的是這好多倍但沒有畫在裡面

asdfghjklasd:
所以很多國外ISP業者或ICP都不想進台灣
光台固的我就知道買超過20G,別家的可以估算一下
以900/M來算,中華一個月收Peering 可以有多少
birdy590:
也不過幾千萬而已 所以我一開始就說"相對話務不是大錢"
但是控制市場的地位如果丟掉 就算再砸錢也沒辦法買回來
asdfghjklasd:
所以貴到連大陸的ICP也不敢來台灣放
birdy590:
大陸的 ICP 幹嘛來? 放在中國 Hinet 還會花錢來買咧
asdfghjklasd:
為什麼要來我不知道.youku還是土豆要來台灣 現在放香港
中華買CT CT 人家也不給他加...哈哈

birdy590:
我押最後版本一定是個無關痛癢有跟沒有一樣的規則
最好也是應有的結果會是把對國內的頻寬管理器拆光光
在這件事情發生以前 不要想說台灣的網路環境有什麼進步

asdfghjklasd:
不是中華要收多少錢或者其它ISP建多少錢而是沒有對等

birdy590:
正常的 business model 下, 裝維費用根本就是渣
每個月從用戶身上收的線路費根本足足有餘, 不夠才有鬼
完全弄錯方向了, 誰會想靠最後一哩這些電路本身賺錢?
再怎麼講也只是載具, 載具的價值不可能超過運送的東西
沒有人願意投資最關鍵的原因:"建好了也無法變成生財工具
"
手上自有電路的不是沒有, 但是對於競爭完全沒有幫助可言
這種想法很奇怪 因為"分割業務"現在哪裡還有人認真在提
主管機關隨便演演猴戲, 底下的人就當真全信了?
主流媒體著眼點都在電路本身而不是裡面傳的東西 註定沒救
都看了十幾年了 主管機關的名字會變 學者專家來來去去
但是他們會做什麼、不會做什麼並不是很難猜

這動作十年前做威力強大 現在就算做了也不會有啥效果
影響真這麼大的話, 上百萬的有線電視上網用戶早該賣翻了

"有線電視玩爛自己"? 這些應該是鄉民口中的標竿耶
在大區域搞 DOCSIS 3.0 起碼也得投個幾十億, 這不算建設
從目前的市場狀況來看, 想在攤提期限內回收是完全沒可能
我一再重覆的"投資建設完全沒有好處" 這就是最直接的證明
有線電視願意搞是因為 HFC 網路昇級的部份和數位化有關


周大川0334 wrote:
所以才說包含妳,很多人都不懂...
IP peering 只有電路二端跑BGP就搞定至於能不能不用錢還是什麼條件下就不一定...
一般來說要求跟另一家Peering 的人付電路的錢.對方要Free peering 或者部份 Free Peering 一部份收費,就看怎麼談.
用戶到ISP還沒出去前都跟另一家ISP不相干.
很多人不懂裝懂,這裡有些人是在ISP搞不好都管過BGP的人.

最簡單的例子...HINET到CNC 跟CT 有多少頻寬是Free Peering ,有多少是付費的 Transit,你們知道不知道?
基本上Hinet 出了台灣,沒人要理他


http://www.ptt.cc/bbs/Broad_Band/M.1239365152.A.886.html
當時設立 TWIX 的時候犯了一個重大的錯誤, 就是選擇設在中華電信的機房
並且委由中華電信代管. 多年來中華一直死守不讓其它人進線, 意思就是你
不管是向 Hinet 買頻寬(Hinet 會指定在 TWIX 交貨), 或者是進 TWIX 和
別人做 free peering, 都得連堪稱天價的市內電路一起買, 外加同樣相當
昂貴的其它費用(機櫃、port、crossconnect 等).


ISP 是聯合起來爭取了將近十年, 中華也是一路加大折扣"特價"一直死撐,
終於爭取到替代電路開放. 但是不要誤會了, 開放以後最主要的效果還是
降低 Hinet 的成本, 台灣的民營 ISP 沒有一家真的在裡面交換.

雙方直接一人出一條互連, 成本只要 1/3 甚至更低(民營固網內部成本).
這也是台灣的交換中心一直做不大甚至愈做愈小的最重要原因. 交換中心
本來的最大好處是大家只要擴充一個地方的電路就好, 有問題的時候還可
以互相支援, 但是這一點在台灣完全不存在.

台灣除 Hinet 以外的 ISP 還需要交換中心嗎? TWIX 早就名存實亡了

→ birdy590:會搞到沒有人在交換中心做交換, 不會是這麼單純的原因 04/10 21:38
→ birdy590:為什麼在別的地方都可以省錢的交換中心搬到台灣就變很貴? 04/10 22:02
→ birdy590:這樣講好了, 為什麼 A-B 要交換資料要付高價給 C? 04/11 00:05
→ birdy590:答案是 C 要賺錢而且是躺著賺 :p 那代表交給他管是錯誤的 04/11 00:06
→ birdy590:把交換中心交給最討厭交換中心的人手上, 本身就是件怪事 04/11 00:07
推 whogotme:http://ppt.cc/6tu3 這篇感覺不錯,來龍去脈我還很模糊 XD 04/11 01:33
→ birdy590:TWIX 並不是中華電信附屬單位, 也不屬於 Hinet 04/11 02:01
→ birdy590:對當時 Hinet 來說 TWIX 就已經是阻礙它賺錢的東西 04/11 02:02
→ birdy590:事實也證明, 多年代管下來 TWIX 的確變成中華想要的樣子 04/11 02:03
→ birdy590:樓上不知道現在 TWIX 最重要的功能是什麼嗎? 04/11 02:03
→ birdy590:TWIX 根本不屬於中華電信, 換句話說就是請鬼拿藥單 04/11 02:10
→ birdy590:以當時政府的政策面, "我不跟交換中心接"是不可能的 04/11 02:10
→ birdy590:所以中華最好的作法就是把交換中心搶來控制住並且做爛] 04/11 02:11
→ birdy590:你以為嘴巴說"我不跟交換中心接"就有用嗎? 保證被打槍 04/11 02:11
→ birdy590:這也是實際上發生的事情, TWIX 剩下的功能->Hinet 交貨處 04/11 02:12
→ birdy590:Hinet 接 TWIX 一點也不少啊~ 只是付錢才給你而已 04/11 02:16
→ birdy590:你不會真以為 TWIX 還有 public peering 的功能吧? 04/11 02:17
→ bestpika:2Gbps不少? 那TFN 12Gbps, SEEDNet 9Gbps不就叫超多了? 04/11 02:17
→ birdy590:你以為 TFN/Seednet 接進去的另一頭是啥? Hinet 啊 04/11 02:18
→ birdy590:先看一下 public switch 總共流量才多少, 主要還都是某家 04/11 02:18
→ birdy590:後來才進去的民營固網根本沒有加入, 規定要接但可以不用 04/11 02:19
推 bestpika:twix機房在hinet跟連hinet是兩回事謝謝 04/11 02:19
→ birdy590:TWIX 機房正是 Hinet paid-peer 的交貨地點啊 04/11 02:20
→ birdy590:所以根本就是一回事, 不然 TFN 拉 12G 跟阿飄接是吧 04/11 02:22
推 bestpika:找一篇給你看 http://blog.urdada.net/2009/03/24/197/ 04/11 02:23
→ birdy590:我跟 dada 蠻熟的, 這篇在還沒貼出來之前就已經看過了 04/11 02:25
→ birdy590:他文中講的"TWIX"指是 public peering, 但這是不完整的 04/11 02:26
推 bestpika:看過還說出這樣的結論,真令人感到寒心。 04/11 02:26
→ birdy590:只能說你解讀錯誤, 或者是 dada 可能不知道交貨的詳情 04/11 02:27
→ birdy590:TWIX 的 public 部份顯然也沒起來, 而且是長期故意的 04/11 02:29
→ birdy590:想想民營業者都接大水管進來, Hinet 只意思接一點會怎樣 04/11 02:30
→ birdy590:錯了, 不管是 PAIX/JPIX/HKIX, private 的部份都更重要 04/11 02:30
→ birdy590:大致上可分成三部份, public/private/paid 04/11 02:31
→ birdy590:public 的品質難控制, 所以有一定流量的都會另外做 X-con 04/11 02:31
→ birdy590:paid 不一定是 peering, transit 也包括在內 04/11 02:32
→ birdy590:現在台固在爭的重要其實是中華的定價, 超出國際級 Tier-1 04/11 02:32
→ birdy590:這點是很不合理的, Hinet 的成本比人家連到全世界還貴?04/11 02:35
→ birdy590:濫用壟斷, anti-trust 不就是用來處理這種狀況的嗎?
04/11 02:36
→ birdy590:另外這篇的起頭是在講台灣民營 ISP 互連的方式04/11 02:36
→ birdy590:在乎 TWIX 幹嘛, 除了 Hinet 之外根本沒有大咖在那裡04/11 02:37
→ birdy590:只講錢一個字未免也太淺了, 犧牲台灣的發展讓他賺錢?04/11 02:38
→ birdy590:其實 TWNIC 的頭也有講過, 如果當時 TWIX 沒有搶快委辦04/11 02:41
→ birdy590:現在的狀況可能不會那麼糟糕
04/11 02:42
→ bestpika:那叫推卸責任 04/11 02:42
→ birdy590:當時的狀況的確如此啊... TWIX 的推手是我以前系上教授 04/11 02:43
→ birdy590:他們當時是很熱心的, 只是被呼攏了所託非人 04/11 02:43

→ birdy590:觀察的重點應該在於交換中心是否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 09/10 10:15
→ birdy590:如果還是沒有那只是半套而已, 而且剩下那一半會更難搞 09/10 10:17
→ birdy590:最直接影響的是 IDC 客戶, 這跟建設有什麼關係? 09/10 11:12
→ birdy590:如果真的全面開放, ICP 市場會有什麼變動才是觀察的重點 09/10 11:12
http://www.ptt.cc/bbs/Broad_Band/M.1337566219.A.175.html
這是環境的問題, 成本會高是自找的

日韓港跟台灣最大的差別在交換中心, 它們的交換中心裡都有大量的國際
業者進駐
(裡面也包含台灣業者). 台灣用戶可以連到該國, 該國用戶同樣
也可以連到台灣. 對連線的三方來說各取其利

TWIX 裡面有幾家國際業者? 印象是半家. 條件拱的比天高結果就是沒人來

單價高就一定不會有量, 這是不變的真理



asdfghjklasd:
說再多中華還是不會把twix 放出來,更不用說GSN躲後面
birdy590:
但是看到很多服務寧願設在香港韓國日本也不願意設在台灣
大概也可以猜的出原因在哪裡

中華已經儘量讓家用戶跟商用戶脫勾, 但不可能完全沒關係
上游成本就貴了下游能怎麼個便宜法?

你不知道到中華的單價比美國海纜含 transit 還貴一倍以上
這部份成本如果移到國外, 能買到的頻寬起碼是兩三倍
上面講的很清楚了 市場上能存在的方案一直都在掌握中
主管機關沒有強制介入以前 狀況是不可能改變的


把空餘 Hinet 上行頻寬轉賣給商用戶, 是生態裡重要的一環
這部份有 Hinet 批發價的問題, 賣的比中華貴沒有人會買
賣不出去的結果就是上行頻寬空著一堆, 平均頻寬成本上昇
有點概念的應該想的到, 這樣得到的市場平衡非常脆弱
大家都在昇速頻寬一直擴單價一直降, 但是上傳會愈空愈多
一年前可能有 10G 可賣而且賣光光, 現在變成 20G 要賣
台灣哪來這麼多企業用戶? 規模大的早就已經直接進 Hinet

GOGOBOX 就是很好的例子, 就我所知它至少就搬過兩次家
一開始 1G->2G 很 happy, 沒多久 2G->4G 就出現問題了
4G 也爆了怎麼辦? 沒辦法再擴就只有搬家(最大的民營業者)
繼續長大到某天又撐不住的時候, 你說還有其它選擇嗎?

反正不管怎麼說 總會有些人選擇矇著眼睛相信自己所想的
數字騙不了人 自從電信業開放以來 控制就沒有停過一秒鐘


birdy590 wrote:
: 為什麼拿TWIX流量 就可以得證?
: ISP互連是最快 品質最能保證 為什麼一定要先走TWIX?
: 就像你和你同學家都住附近 沒幾分鐘就到的路不走..
: 卻被要求走一條 需要先上高速公路再下交流道才能到的路?
這種觀念是大錯特錯

在交換中心一樣是互連, 為什麼在台北市的兩個不同地點做交換品質會有
差異先解釋的通再說吧

"正常環境下"的交換中心有節省成本、提高可靠性的功能, 因為只要增加
一個地方的頻寬就可以照顧到不只一家業者
, 而且頻寬增加業者也會被迫
使用更高等級的設備, 這絕對是好事.

只是這點在台灣完全看不到, 因為在 TWIX 交換的成本比起自己專門拉線
不但高還高很多
, 所以只剩 Hinet 自己用的最高興.

→ birdy590:這點我在寬頻版有說明過, 只是標註方式不同而已 04/11 22:32
→ birdy590:Seednet/TFN 是把向 Hinet 買頻寬的也算在 TWIX 裡面 04/11 22:32
→ birdy590:不然神經病才會拉那麼大的線進一個流量那麼小的 IX 04/11 22:33
→ birdy590:Hinet "用"TWIX的方式跟別人不一樣, 它是當做交貨地點 04/11 22:34
→ birdy590:這就是我在別版說過的, 把交換中心交給最討厭交換中心的 04/11 22:56
→ birdy590:管理, 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不用想也知道04/11 22:56
→ birdy590:還不能讓它死(別人接去怎麼辦), 現在這樣半死不活最好 04/11 22:57
→ birdy590:當時的氣氛是要推動強制進線的, 而且滿了就要加04/11 22:57
→ birdy590:所以 Hinet 不會還有 2G 接在那(這還是後來加過的)04/11 22:58
→ birdy590:Hinet 再跩也不可能拉下臉抵制, 否則一定被公幹04/11 23:02
→ birdy590:現在這樣不但維持控制權, 還可以從中賺一筆不是更好?04/11 23:02

推 nkfcc:現在這樣是對大家都好。而且我還覺得 Hinet沒什麼錯的。呵04/11 23:05
→ nkfcc:台固如果不遵守合約,等我約滿就跳槽..我不想變人質。04/11 23:05
→ birdy590:都快活不下去了哪來的對大家都好?04/11 23:12
→ birdy590:現在的環境, 想要提供合理的連線品質並且不賠錢是不可能04/11 23:13
→ birdy590:對 ISP 來說一個月 1700 萬可以非常巨量的國際頻寬
04/11 23:13
→ birdy590:如果搞到只剩一家的話, 保證很不好 XD 04/11 23:15
→ nkfcc:是嗎?進入市場前他們什麼都不知道?是誤入叢林的小白兔? 04/11 23:16
→ nkfcc:最好有這麼清純。賣股條早就撈過一筆了。 04/11 23:16
→ birdy590:我可沒這樣講 可能是撐了幾年才發現不對勁 04/11 23:17
→ birdy590:但是沒有出來跟著把事情鬧大的業者不代表沒有意見 04/11 23:17
→ birdy590:只剩一家你就沒得砍也沒得殺了, 以前大哥大一隻多少錢? 04/11 23:21
→ birdy590:民營固網剛開台的時候, 對於拆帳問題也有過類似爭議 04/11 23:21
→ birdy590:不然照什麼? 流量比例也是可以控制, 認為是垃圾可以濾掉 04/11 23:41
→ birdy590:如果真的大降價甚至全面開放, 可以預期的是 ICP 馬上會跑 04/11 23:41
→ birdy590:現在誰不是滿手頻寬管理器 你看的出來才有鬼咧04/11 23:42
→ birdy590:進出比例在容許範圍內而且流量爆了, 當然是管制或是加線04/11 23:44
→ birdy590:頻寬充足使用者為什麼會抱怨? 線路和設備本來就不值錢04/11 23:45
→ birdy590:ICP 不跑的原因之一也是沒人收的下, 拼價拼的贏 Hinet?04/11 23:46
→ birdy590:這是 NCC 可以做的, 他們之前也推過國內連線品質監測04/11 23:47
→ birdy590:責任歸屬騙的了老百姓騙不了技術人員, 一看就知道04/11 23:47
→ birdy590:why not? 這本來就是國家政策可以決定的04/11 23:51
→ birdy590:讓大家在合理的基礎上競爭有什麼問題嗎?04/11 23:52
→ birdy590:還是要繼續現狀, 犧牲整個產業的發展讓一家公司躺著賺?04/11 23:55
→ birdy590:現在環境不改變, 舊的業者倒完哪裡會有笨蛋還肯進來?04/12 00:21
→ birdy590:現在糟糕的是外商還有 ICP 的發展, 這方面被限制的才嚴重 04/12 00:22
→ birdy590:google 是指路明燈啊, 黑net 可是偉大到連它都不放在眼裡
04/12 00:22
→ birdy590:到時候 market share 比現在更極端 還開放啥?04/12 00:23
→ birdy590:我相信台固當年是雄心壯志認為能打平, 才會一次買這麼多04/12 00:23
→ birdy590:有人以為一個月 1700 萬是小錢? 整個 ISP 的預算也沒多少04/12 00:24
→ birdy590:靠著高昂不合理的定價一年賺進上百億 這樣不叫躺著賺 04/12 00:24
→ birdy590:上面提到最嚴重的是台灣的網路發展, 竟然還有人指望hinet 04/12 00:26
→ birdy590:怎麼又來了, 合併只是死的更快而已, 目標愈大賣的愈貴 04/12 00:27
→ birdy590:那已經是整併後的結果, 因為已經證明獨立的 ISP 難以生存 04/12 00:28
→ birdy590:現在電信業不是嗎? 跟中華獨佔的時期簡直是天和地的差別 04/12 00:29
→ birdy590:到目前為止還沒人敢正面接招, 就是"定價到底合不合理" 04/12 00:30
→ birdy590:錯了 中華不賺馬上就是降價 還有可能增加國外頻寬 04/12 00:32
→ birdy590:我沒說他不能賺 但是藉由操作定價獲益已經有濫用的嫌疑 04/12 00:33
→ birdy590:例如說賣ISP 1500 賣ICP 1000, 這就是不平等競爭的開始 04/12 00:33
→ birdy590:實際上賣 300 還賺很多, 就算其它 ISP 賠錢賣他也不會痛 04/12 00:34

birdy590 wrote:
: 節省成本提高可靠性這點我還是認為是對的
: 如果 TFN , NCIC 之間要交換 traffic , 在 TWIX 做是好的
: 不過這就是 peering 的觀念 , TFN , NCIC 彼此之間的頻寬分享
: 就是差不多的 , 所以到 TWIX 做 peering
TWIX 在開放替代線路之前成本至少是自己來的十倍以上, 現在"稍微"好一點,
但是還是有一筆可以省下的開銷在. 尤其是固網, 專線是內部成本不算花錢,
一個月能省個幾萬塊也是好的.

也因為如此, 沒有人會在 TWIX 擺多餘的頻寬, 除非是凱子他爹在經營

香港/日本/韓國的 IXP 為什麼流量這麼大? 因為先有量之後集中才有效益


: 現在我們在談的是, hinet 根本不認為 TFN , NCIC 有資格跟他做 peering
: birdy 你上面提了那麼多文件 , 康'r 的文件裡面就有提到國外的ISP做peering
: 的條件是甚麼對吧 ? 裡面有一條訊務量都大約比例在 1.5:1 , or 2:1
拿這些 Tier-1 來比有點不倫不類, 人家有橫跨整塊大陸甚至洲際的需求
所以可能會分成 global/continent/regional 三個層級分別設立標準
七拼八湊之後再加進自己想要的, 就會變成這種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規定

乾脆直接明說"我就是要學 CT, 不管誰來都是隨我開價" 這樣不是比較省事?

: 意思就是當兩邊的互相需求是 1.5:1 or 2:1 的時候,這些 ISP 才允許你跟他做 peering
: 那 TFN 跟 hinet 的需求 , 我想一定遠遠高於 1.5:1 ,
: 那 hinet 何必要跟你跑 peering?你原本就應該要跟他買 hinet transit 的頻寬吧 ?
實際上並不會, 進出流量比根本就不是問題, 而且還不能用"垃圾流量"帶過

因為民營業者的 IDC 生意搶的很凶, 只要不賠錢的生意都接, 對於具有
代表性的網站甚至賠錢也在所不惜, 這也是為什麼 Hinet 非繼續擋不可
國內很多 ICP 都積怨已久, 頻寬徹底開放不跑掉一大半才奇怪

至於什麼是關鍵 content... 連 google 都被當空氣了, 擺他家的才算關鍵吧


: 你提到 TWIX 交換的成本比自己專門拉線高這點,應該是要說成 TWIX 根本沒有辦法滿足
: 你對 hinet 頻寬的需求 , 因為 hinet 就是只有拉那麼一點點線路進去 TWIX 給別的
: ISP 使用 , 你要期待用這個頻寬滿足用戶對 hinet 的需求一定會先被打到死的
TWIX public switch 總流量也就那麼一丁點, 國內的民營 ISP 再怎麼遜,
隨便挑個兩三家加起來也比它多

會造成這種現狀沒有別的原因, 就是第一段講的"成本太高"

--
推 CustomWu:大推 "我就是要學 CT, 不管誰來都是隨我開價" 04/12 08:30
推 everest:這篇才是正解 前面都扯到不相干的事 04/12 23:07

http://www.ptt.cc/bbs/Broad_Band/M.1348734189.A.1EC.html
birdy590 wrote:
過去十幾年的現實狀況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擠壓國內小ICP業者發展空間"
最重要的因素, 正是高昂的國內頻寬成本. 就以併入 Yahoo 前的無名為例,
不是死撐到最後一刻, 用不著幾個月就被吸乾了, 哪裡活的到併購的時候.

另一個方面來看, Hinet 對像 Yahoo 之類大咖的售價會比給小型客戶便宜.
國內小 ICP 業者在起步階段要想活命, 惟一的方法是跟國內其它 ISP 合作,
以取得較低的頻寬成本. 這個模式跟寄居蟹很類似, 身體長到殼裝不下就得
找一個更大的殼來換.

而國外大型 ICP 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直接跳過台灣, 流量不管從美國或香港
倒進來的成本都很低, 不但照樣可以"無償使用中華電信網路資源", 錢還是
由中華來付. 即使像 Yahoo 這樣有在台灣市場做生意, 還是能取得小型業者
連想都不用想的折扣.

這種論述最吊詭的地方, 就是中華什麼時候變成國內 ICP 的代表了 @@

http://www.ptt.cc/bbs/Broad_Band/M.1338210823.A.278.html
birdy590 wrote:
: 先承認我是外行
: 之前也是看板上有鄉民提到 在網路公司的世界 是花錢"買"資訊量的
: 那應該是進來的資訊越多越虧 而上傳越多越賺才對不是嗎?
: 那為何ISP反而都頃向封上傳只給下載呢?
: 另外 像是MU和Youtube這樣的公司 在網路量上不就是賺爆的嗎?
以國外的狀況, 是否能取得免費互連的重要因素是雙方的上下傳頻寬"比例"

Google/Youtube 是自建網路就不用多解釋, 像 MU 之類的網站則多半是
跟特定 ISP 合作, 低價取得頻寬也間接協助該 ISP 取得免費互連

: 為何ISP沒有打算提高上傳來平衡逆差?
: 請問是我理解錯誤 還是這其中真的有甚麼八卦呢?
舉個例子

假設某 H 網對接流量收取每月每 Mbps 800 元

某業者依需求購買 8Gbps 頻寬, 成本支出就是每月 6400000 元
用戶下行最大 50M 如果要達到滿速, 8G 也只夠供應 160 份而已
即使用 16000 戶來計算每戶也得分攤 400 元
(這數字是無法經營下去的虧本生意, 連線品質這裡也先暫且不管)

開始運作以後必然會發現電路上跟用戶方案的流量比例接近, 尖峰
時間可能是個 8G/1G 之類的流量, 上傳的 7G 沒用到全浪費了

這時候"如果可以找到"需要上傳頻寬的客戶, 把這 7G 上傳頻寬用
每 Mbps 600 元的單價賣掉, 每個月就可以回收 4200000 元
扣掉空間機電等等, 這 8G 頻寬的成本可能可以拿個 1/3 回來
(現實沒那麼美好, 這類客戶數量不多而且每家民營業者都在搶)

現階段非對稱是市場平衡的關鍵因素, 所以主動提高上傳無異於自殺
因為生存空間掐的非常緊, 有昇速或是降價, 批發價也得一併調降




推 didjerama:推~實際情況差不多就這樣 05/28 17:37
推 kysf:http://digitv.twbbs.org/download/cht_peering.pdf 05/28 18:35

→ birdy590:白話概要: 進貨花費 6400000, 只靠家用戶只夠 cover 一半 05/28 21:48
→ birdy590:所以靠著把空下的上傳另外賣, 組合起來剛好補貼這個缺口 05/28 21:49
→ pojicoffee:kysf大提供的那個pdf檔裡面寫的"轉訊服務的單位成本"有 05/28 21:50
→ birdy590:結論: 主動提高上傳無異於自殺... 這是回答原 po 的問題 05/28 21:50
→ pojicoffee:問題 不應該是用用戶的 價格/頻寬 應該Edge-Router的骨 05/28 21:51
→ pojicoffee:幹頻寬來算 一條10G的骨幹 不可能只容納100個100M用戶 05/28 21:52
→ birdy590:轉訊服務=IP transit... 你用戶在用的要別人幫忙分攤? 05/28 21:53
→ birdy590:這種算法的意思是"零售 6.99/Mbps 有獲利, 必然大於成本" 05/28 21:54
→ pojicoffee:零售的是以薄量多銷來累積獲利 成本是平均分攤出去的 05/28 22:14
→ birdy590:這對每一家業者而言條件是一致的 中華人多還佔便宜咧 05/28 22:15
→ pojicoffee:舉例來說 一條10G的骨幹成本如果是一百萬 租給五千個 05/28 22:15
→ birdy590:所以你也同意這部份成本應該是由中華的用戶自行支出嘛 05/28 22:16
→ birdy590:而且照你的論點繼續下去 應該無可避免會踩到公平交易法 05/28 22:17
→ pojicoffee:用戶 每個用戶的成本就是200元 但在骨幹上每M的成本是 05/28 22:17
→ birdy590:對呀 但這部份成本是中華的用戶自行分攤過了 沒道理再賣 05/28 22:18
→ pojicoffee:100元。如果這五千個用戶都是100M的,從用戶端來除的話 05/28 22:19
→ birdy590:所以它前面要特別把"交叉補貼"和"掠奪性訂價"提出來 05/28 22:19
→ birdy590:因為你不能從別人的用戶那邊搬錢來補貼自己的用戶 05/28 22:19
→ pojicoffee:每M的成本豈不是變成了2元 05/28 22:19
→ pojicoffee:100元的成本跟2元的成本 不同的算法 價差很大 05/28 22:20
→ birdy590:就算有集縮也不會是 100 倍以上的數量級 這數字差太遠了 05/28 22:20
→ pojicoffee:所以我說那篇文章寫得很有問題 05/28 22:20
→ birdy590:他算的是"IP Transit 的成本" 骨幹之類早就包含在內了 05/28 22:20
→ birdy590:全世界的算法都一樣 這個所謂"問題"根本不是問題 05/28 22:21
→ birdy590:因為他算的是"套餐"的成本 你不能說盤子很貴要另外加錢 05/28 22:22
→ birdy590:中間服務費也很貴也要另外加錢... 因為已經包含在內了 05/28 22:22
→ birdy590:而且你沒發現一件事嗎? 照你的說法算下去 成本還要再降低 05/28 22:23
→ birdy590:否則會發生"賣的愈多成本反而愈高" 這種不合邏輯的情形 05/28 22:23
→ pojicoffee:但很不幸地 民營業很吝於擴充到Edge的頻寬 導致於用戶 05/28 22:31
→ pojicoffee:塞車 才會一個又一個轉到H業者去 造成今天的局面 05/28 22:31
→ birdy590:你推論的原因根據在哪裡? 我敢打賭你拿不出來 05/28 22:40
→ birdy590:我看你連"到Edge的頻寬"指的是什麼都不知道吧 /_\ 05/28 22:41
→ birdy590:如果指的是對外頻寬, Hinet 正是成本結構裡單價第二高的 05/28 22:42
→ birdy590:買到美國整段包 transit 也只要它的一半, 亞洲就更不用說 05/28 22:43
→ birdy590:單價最貴的是中國... 正是中華學習的對象 /_\ 05/28 22:43
→ birdy590:但是依照你上面的文路來講, "到Edge的頻寬"不應該是對外 05/28 22:44
→ birdy590:因為 Hinet 用戶連外使用的頻寬 完全沒道理要別人來買單 05/28 22:44
→ pojicoffee:想要根據 請從歷年來網路上的文章爬文去找 看看有多少 05/28 23:17
→ pojicoffee:Hinet之外的用戶的抱怨文 05/28 23:18
→ pojicoffee:Edge理所當然指的就是核心網路跟接取網路間的邊界網路 05/28 23:19
→ pojicoffee:最早Seednet隸屬於資策會的時候 規模名聲都勝過Hinet 05/28 23:21
→ pojicoffee:是何因故讓他每況愈下的? 甚至慘到被嫌貴不要買的企業 05/28 23:22
→ pojicoffee:給收購走 05/28 23:22
→ pojicoffee:純ISP業者中間隔著一道中華電信最後一哩路的防火牆 05/28 23:25
→ pojicoffee:就常把問題丟給中華電信去 自己的問題卻沒好好處理 05/28 23:26
→ birdy590:你上面這段正好又再次印證了論點無誤, 是被吸血吸倒的 05/28 23:26
→ pojicoffee:才會走到這種地步 還不知覺悟嗎? 05/28 23:26
→ birdy590:6M ADSL 導致一波倒閉合併潮就是最好的例證 05/28 23:27
→ birdy590:你的論點根本是倒果為因 領先市場必然賠錢 又有誰願意做 05/28 23:28
→ pojicoffee:用戶因為塞車網路慢 申告障礙到ISP去 ISP卻常自我感覺 05/28 23:28
→ pojicoffee:良好 一再地推托問題給中華電信 這時候不爽的用戶只好 05/28 23:29
→ birdy590:還是在倒果為因 你不知道每個月收進來會先被抽去 1/3 05/28 23:29
→ birdy590:是實際的數字
論點與數字不符該修改的是論點還是數字? 05/28 23:30
→ pojicoffee:跳到Hinet去 尋求問題的解決 也就是這樣用戶才會慢慢流 05/28 23:30
→ birdy590:很遺憾的事情是 數字沒辦法改 任憑再怎麼掰還是這個價 05/28 23:30
→ birdy590:這個"用戶才會慢慢流失"其實只是錯覺 現在整併後的用戶數 05/28 23:31
→ pojicoffee:失的 血是一滴一滴在流 所以沒感覺吧! 等到會痛的時候 05/28 23:31
→ birdy590:每一家的規模都比當年大 問題是被整倒跑掉的那些用戶 05/28 23:31
→ pojicoffee:才說人家在吸血 05/28 23:31
→ birdy590:吸血不是因為用戶跑掉好嗎 你以為用戶多就有得多賺喔? 05/28 23:32
→ birdy590:現在台固速博對 Hinet 的容量可都是當年難以想像的 05/28 23:33
→ birdy590:事實上論文中的"掠奪性定價"已經是活生生在發生了 05/28 23:33
→ birdy590:資費本來就低一截, 然後再先被吸血吸走至少 1/4 05/28 23:34
→ birdy590:之前也概算過, Hinet 單價如果降價一半國外可多買一倍 05/28 23:35
→ birdy590:如果國內完全免費, 國外可以多買三倍(前提皆為資費不變)
05/28 23:35
→ birdy590:就算會塞車會根本是果你倒說它是因 真有一套 05/28 23:36
→ birdy590:這點和之前"為什麼韓國香港日本可以那麼便宜"是同一回事 05/28 23:39


http://disp.cc/b/163-2CFF
birdy590 wrote:
在專版講過很多次, 要想走出現在根本是一家壟斷市場行情的局面,
惟一的方法就是製造讓完全自有 last mile 的業者定價不受干擾的環境

這十幾年來中華都是同一套玩法, 就是藉由操縱國內互連的費用來限制
民營業者的規模. 隨著用戶數的成長, 這部份佔總成本的比例也會愈來
愈高. 不管你用哪一家業者、哪一種型態的 last mile, 最後繳出月費
都會有 1/4~1/3 進到中華口袋, 這些業者最後賣給終端用戶的價格也會
在控制範圍內.


大魚吃中魚、中魚自然就得學著吃小魚, 台灣的網路環境裡, 你是小魚
就一輩子只有被吃定的份, 大魚要吃你中魚更要吃你. 弱肉強食的結果,
就是交換中心形同虛設, 以及 IDC 的頻寬成本居高不下, 一些內容業者
要做台灣生意, 最後都選擇把網站設在香港甚至美國, 成本實在差太多.

台灣最大的業者一直努力的維持頻寬愈貴愈好的方向, 指望在這種環境
下搞雲端產業, 可能會成功才有鬼.



→ birdy590:"製造讓完全自有 last mile 的業者定價不受干擾的環境" 11/17 01:46
→ birdy590:重點只有這一句, 現在中華壟斷了制訂市場行情的能力 11/17 01:46
→ birdy590:換句話說 你在市場上單價能賣多少不是由自己決定的
11/17 01:47
→ birdy590:有項固定支出會固定耗用你 1/3 的成本, 當然會影響售價 11/17 01:48
→ birdy590:你以為民營固網的訂價是怎麼來的? 裡面都包含這個部份 11/17 01:49
→ birdy590:這部份佔總支出大概超過 1/3, 營運大概就會開始出現困難 11/17 01:49
→ birdy590:這幾年中華一直在降價, 就是因為昇速讓總成本上昇太多 11/17 01:50
→ birdy590:我說的是所謂的"批發價" 連這個都看不懂還是別進來討論 11/17 01:50
→ birdy590:中華的零售價一直比批發價便宜"非常多" 藉此控制市場 11/17 01:51
→ birdy590:不管你是要賣給一般用戶或是內容產業, 都逃不掉這個影響
11/17 01:52
→ QF2200DA:整個產業結構都有問題,會只有最後一哩有問題嗎? 11/17 01:53
→ birdy590:自己去舖一點用也沒有, 自己舖的結果就是虧更大 11/17 01:53
→ birdy590:當年為什麼連原本搞 cable modem 的業者都投入 ADSL? 11/17 01:54
→ birdy590:花幾十億得到的結果跟花幾千萬沒有差別 會選哪邊是廢話 11/17 01:54
推 kutkin:http://www.pczone.com.tw/vbb3/thread/59/146301/ 11/17 01:55
→ birdy590:當年 GIGA 為什麼要透過美國到 Hinet? 因為比較便宜! 11/17 01:55
→ kutkin:你可以想成今天如果台灣銀行佔75%的帳戶 11/17 01:56
→ kutkin:結果台灣銀行說 你們其他銀行匯進來的我都要抽10塊 11/17 01:56
→ kutkin:那其他銀行怎麼跟台灣銀行競爭? 11/17 01:56
→ birdy590:還有聽說過某業者碰過的狀況: 業績成長 Hinet 頻寬不夠用 11/17 01:57
→ birdy590:願意花錢買, 結果是... 今年沒有設備, 請明年再來 11/17 01:58
→ birdy590:接下來半年怎麼做生意? 跑掉的用戶又要算誰的 11/17 01:58
→ birdy590:那時候就有人提交換中心強制互連, 並且要保障連線品質
11/17 01:59
→ venom:ok,那簡單 最後一哩收歸國有 大家都付錢跟國家租 夠簡單吧 11/17 01:59
→ birdy590:這種論調在 TWNIC 會議裡週期性的出現, 當然是不會有下文 11/17 01:59
→ birdy590:簡單什麼? last mile 完全自有並沒有比較好 收歸國有做啥 11/17 02:00
推 kutkin:鳥大根本就不是講最後一哩的問題 是互連費的問題 11/17 02:00
→ birdy590:在台灣做島內互連比 full transit 還貴, 是很可笑的事情 11/17 02:01
→ birdy590:真的要選擇 如果 Hinet 願意收 從香港繞回來大概是 1/3 11/17 02:01
→ birdy590:從美國繞回來大概是 1/2
... (過太平洋畢竟是貴一點) 11/17 02:02
→ birdy590:但是在國外見不是可能的選擇, 這點已經有兩家業者試過了 11/17 02:03
推 apflake:一般使用者覺得NCC擋中華電信降價不應該,但這種降價不是善 11/17 02:10
→ apflake:意,而是操縱市場一種手法
11/17 02:11
→ birdy590:樓上正解... 幾年下來同一套劇本都已經演爛了 11/17 02:16
→ birdy590:提案降零售價/昇速 -> 民營業者成本超過警戒線 -> 抗議 11/17 02:17
→ birdy590:-> NCC 擋下 -> 同步調降批發價 -> 過關/市場一起降價 11/17 02:17
→ birdy590:為什麼每次都能跟進? 廢話, 因為整個資費結構根本被綁住
11/17 02:20


http://www.ptt.cc/bbs/Stock/M.1343572767.A.0FB.html
無名小站吳緯凱wkwu wrote:
說說個人經驗, 至於CHT這樣對台灣的網路創業者及用戶是好是壞大家自己評斷

CHT 的 Last Mile 真的不是重點

Peering 的可怕費用才是其他固網業者不敢投入大量金錢的重要原因

當初我們的網站約需要3~5Gbps的對外頻寬

和CHT談好幾次, 都是處長級的, 但處長也明說每一 Mbps 就是要多少錢

不然上面的稽核不會過

換算下來一個月約需要300~500萬的現金付給CHT

不然CHT就不會讓它的用戶順利的連到我們的網站

一個月300~500萬當然不可能付給CHT, 一年要5000萬的現金給CHT, 這樣公司早就倒了

所以造成了大量的用戶連網很慢

舉另外一個例子說明: 前陣子CHT用戶連youtube很慢, 也是因為peering談不攏
CHT要和google拿peering的錢(CHT真了不起)

所以呢, 在台灣的網站創業者最頭大的就是準備一大筆的頻寬費用
不是直接付給CHT就是間接付給CHT, 不然CHT的用戶就不用想連到你的網站
(不要說有TWIX, CHT只會開放一點點的小水管讓其他ISP去塞那根小水管, 超慢的)

就算是 last mile 是自己拉的, 但 CHT 不和你互連(peering)
你last mile再多, 用戶再多都沒有用
(你的用戶遲早都會換到cht的last mile, 因為沒有peering,
連不到yahoo/pchome等各大網站)


以上都是實際發生過的事, 無意和大家戰, 也不會再回文, 給大家自己去公評囉


innominate:實際有玩過這個遊戲的人才會知道真正的狀況 一堆人只會無限跳針說固網業者都不鋪線
假如今天捷運公司說每個公車要停靠捷運站,每人收3元 你看哪個客運公司會願意砸錢買車提高運量?


http://anntw.com/awakening/Fm967/broadcast/101/Fm967.html
問:以韓國的經驗來看台灣,你覺得有什麼建議。

段曉雷:談到這個,我的前一家公司「網上網」在美國上市沒多久,有一個很意外的造訪
者,他打電話給我,他說「我是韓國的交通部長,我就在你樓下,我可以拜訪你。」 這
讓我非常驚訝,因為他是在前一個會議聽到我們公司,他就說要來拜訪我一下。我就請他
上來,韓國那時候正遭遇金融危機什麼的,他問就我有什麼建議。

我說:「ok,我給你一個簡單的建議:你去找一個建築物,把所有的內容都集中在裡面,
然後把所有做網路服務的公司,就像hinet這類的公司,把他的設備也搬到同一個建築裡
面,讓所有的內容到所有的用戶中間,沒有繞來繞去,一跳就可以到達。只要你可以做到
這點,就行了。


過了四五個月,他打電話跟我說,請你來韓國參觀一下。他做到了!就在韓國一切低迷的
時候,他做到了第一步基礎建設,但只是基礎建設做到了。那時候大部份的韓國人連
e-mail都沒有,也沒有上網,他問我有沒有其他的建議。我說ok,想一些應用,讓所有的
人不得不上網。

他想了一想說:我有一個想法,就是學生都有一個聯絡簿,就規定所有學校的學生和老師
的聯絡簿通通上網,用發e-mail的方式,學生家長只有用e-mail才看得到學生的聯絡簿,
就這麼簡單。

即使你沒有裝寬頻,也能使用網咖等這類方法。動用政府的力量下去,整個就網路發展就
起飛了。接下來的發展,也就是第一個基本建設的基礎已經奠定了。

當時韓國的ISP類似Hinet這種公司,有7家,競爭很激烈的,所以價錢一下子就下來,應
用一下子就普及。因為市場廣大,然後就養的出像大長今這一類的節目。我看到韓國的網
路市場,由基礎建設、到應用、到最後雨後春筍,真是歷歷在目。

問:他們跟台灣最大的差別是,他們能以一條鞭,從政府一路下去,政府跟企業是一氣呵
成並肩作戰。在台灣就不容易這樣,那我們要不要看看韓國、想想自己,我們是由中華電
信壟斷,而它的費用那麼高,所以我們到現在不管是上網,各種頻寬都是非常昂貴,你怎
麼看?

段曉雷:沒有辦法,我覺得以現在的政治環境,政黨惡鬥使得這些想要有做為的措施,都
變成不可能、遙遙不可及。但是我從一個科技人,慢慢變成一個媒體平台的人,所謂媒體
平台就像有線電視網這一類的。

忽然覺得這也許是我可以貢獻的部分,讓媒體跟政治之間的互動,或跟老百姓的互動,可
以不要那麼侷限,讓理性能夠慢慢進入整個社會裡,而不是只有這種激情、這種假議題在
流竄。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我覺得從一個科技人走入社會,也是一個可能的貢獻。

台灣現況:網路資源內容壟斷

問:段先生剛剛談到說,他如何給韓國交通部長幾個建議,他們也都做到了,很快的他們
就在網路科技跟內容產業上突飛猛進。台灣現在感覺上受政治因素干涉很多,我們現在全
台灣可以說都是中華電信,雖然已經民營化,但還是相當程度的壟斷,上網的費用也非常
高,怎麼解決呢?

段曉雷:以中華電信來講,他把所有的內容現在都集中在他的數據中心裡面,占他的總體
業務一千九百多億的年預算裡面,大概只有不到百分之一。可是這卻足以掐住所有人的咽
喉,就是其他的所有人,包括其他人的網路業者,如果想要提供內容,必須透過中華電信
,這個不大合理。

譬如說剛剛講韓國他可以把所有的網路業者和內容業者放在同一棟建築物裡面,無距離連
接,這一點中華電信是阻止的,它不讓這個事情發生。它有兩個手段,一個是你的線路不
能進來,第二個是收費高到你沒有辦法接受。中華電信早期是國營企業,雖然民營了,但
是形成的壟斷已經無法逆轉。

我認為把數據中心這一件事情,從電信法拿出來,放到文化部裡面去,然後數據中心讓所
有人都能零距離接受。收不收費,或怎樣收費,只要公平就好,做一點就夠了。


問:透過電信法把整個數據中心的業務拿到文化部?

段曉雷:那是內容,把內容歸文化部管,它就像中央圖書館一樣,有如中央數位圖書館或
國家的數位圖書館,全國的所有的數位內容全放在那裏,由文化部來管。

我們今天到中華電信的數據中心拿東西,擺放內容的人的要付錢的,為什麼,壟斷嘛。連
給你解釋的理由也沒有。真的大的內容,在美國放數據中心裡面,是不用付錢的。
而我們的內容業者,例如壹電視,不管你喜不喜歡壹電視。你看壹電視現在要付多少錢給
中華電信?付到它根本沒有辦法在網路上賺錢。好像是你來跟我拿東西,我也要收你錢,
兩邊都要跟你收錢,這是不合理的。

段曉雷:這件事情我再講一點,這只占中華電信百分之一不到的營業額,不會影響它。但
是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
If you do not go within, you go without.
93123211 wrote:
猜想是否可能為亞太的DNS導向不同的IP所至

應該不是DNS的問題, 而是中華電信老是想跟Google A錢吧.

你可以量測看看, 74.125.31.91 和 173.194.72.190 正常來說都會是本地的回應.
hxxX54yPZ5HH5VHP\hmpX5gTPh99X5J4Ph00X5YBPjjhexX5exHPDX52JP555554P5ZZ5rr

kysf wrote:
伺服器: goog...(恕刪)


了解了,感謝解答,令前兩天跑一趟忠誠路口的小黃車隊

可能要到三月中之後P880才可能進客網,還有ARDROID系統的新MOD在3/7號確定可以供裝

新功能為IPAD平板電腦可以收看MOD,這樣家裡就不會搶電視了XD
真的耶

原本都跑200多KB/S

我改用用APOL IPv6 Tunnel Broker

跑測速都滿載

怎會這樣???

剛剛又測了一下

我現在跑YOUTUBE任何影片

都能下載滿載

太爽了 呵呵
fisher wrote:
很久以前,Hinet說因為它有內容,所以向與它連線的ISP要收費.
當台灣其它ISP與網站有內容後,Hinet說,因為我有客戶,和我連線要收費.

10多年前吧,台灣成立TWIX,台灣網路交換中心,Hinet被推選為管理者,(TWIX.net)
包含Hinet在內的業者們約定:所有的網路業者,或是網站都可以透過交換中心,無償的交換資料.
所以大家自費(線路要向中華電信租)拉線進交換中心(位於Hinet機房內,並繳交管理費給Hinet),
然而不久之後,Hinet就耍賤了,它故意讓交換中心的頻寬不足,
使得所有交換中心的成員與Hinet的連線都會掉資料,最高峰曾是10個封包掉4個.
(根據NCC規定,電信業的訊號妥善率不該低於99.9999%)
當成員向Hinet反應資料遺失率過高時,Hinet的業務經理的回答是:"沒錢買設備".
(一個router僅約幾十到數百萬)業務人員則表明:"向我買頻寬就不會掉資料了".
同樣的手法也出現在有線電話上,許多租用中華電信線路或公司,
尖峰時段時從中華電信打電話是忙線中,但是實際上是根本空線一大堆.
因為中華電信把電話撥出與電話撥入弄成不同路由,使得可以撥入,不能撥出(因為撥出頻寬不足).
這狀況一直持續了十年,後來因為ADSL淘汰撥接才沒了這種既忙線又無人上線的情形.

Hinet說的"國外ICP業者可以借助國內小的ISP業者無償使用中華電信網路資源",更扯了.
所有人都"自費"連進HInet機房,Hinet有何損失?(線路還得向中華電信買)
ICP業者其實就是網站管理者,它代管網站,國內用戶去外國看網站,Hinet有損失?
只會讓國內用戶去外國網站更快而已.唯一的損失是Hinet的骯髒收入而已,
(看看美日韓,幾時交換資料會收錢--除了低廉管理費)

根據國際資料交換慣例,兩個ISP間交換資料,線路的費用分攤是以資料輸入比例分配.
輸入資料越多,分攤費用越高.
Hinet則違反這原則,你有客戶連去它那裡,它向你收費.
你有資料給他的客戶用,它也要向你收費.(無論怎樣連,線路費都要你負擔)
而它連去別的國家則是依國際資料交換慣例只分攤線路費用(美國越洋線路例外)
在此叫囂"國外ICP業者可以借助國內小的ISP業者無償使用中華電信網路資源"之餘.
不知有沒想過它連去外國時,外國業者是否也會說."台灣ICP業者無償使用網路資源"?
更何況國外ICP業者想借助國內ISP業者,也必須先拉一條線進台灣來,或者在台灣設機房.便利了誰?
如果外國ICP都拉線或弄個機房來台灣,台灣用戶吃虧了嗎?(起碼下載影片變快了)
為了本身犧牲台灣人民的利益,還大言不慚,說謊不知會不會臉紅?

大家也別看見NCC都倒足味口,這課題是對大家有利的,對中華電信也未必不利,
因為如果外國ICP也來台灣設機房,意味中華電信聯外頻寬需求降低,成本也降低.
只有一點後果HInet沒敢說出來,那就是:
"中華電信再也掐不住所有人的咽喉,網路資訊供應從此自由化".

ps.在唾棄之餘,大家該想一想,這課題誰是真正的受益者?


http://www.ptt.cc/bbs/Broad_Band/M.1348734189.A.1EC.html
birdy590 wrote:
過去十幾年的現實狀況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擠壓國內小ICP業者發展空間"
最重要的因素, 正是高昂的國內頻寬成本. 就以併入 Yahoo 前的無名為例,
不是死撐到最後一刻, 用不著幾個月就被吸乾了, 哪裡活的到併購的時候.

另一個方面來看, Hinet 對像 Yahoo 之類大咖的售價會比給小型客戶便宜.
國內小 ICP 業者在起步階段要想活命, 惟一的方法是跟國內其它 ISP 合作,
以取得較低的頻寬成本. 這個模式跟寄居蟹很類似, 身體長到殼裝不下就得
找一個更大的殼來換.

而國外大型 ICP 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直接跳過台灣, 流量不管從美國或香港
倒進來的成本都很低, 不但照樣可以"無償使用中華電信網路資源", 錢還是
由中華來付. 即使像 Yahoo 這樣有在台灣市場做生意, 還是能取得小型業者
連想都不用想的折扣.

這種論述最吊詭的地方, 就是中華什麼時候變成國內 ICP 的代表了 @@


http://www.ptt.cc/bbs/Broad_Band/M.1313851509.A.F0D.html
除了比較多人知道的Hinet會跟其它ISP收取peering的費用之外,中華電信其實也
會跟其它ISP收取trunk介接費,而且這筆費用算起來也實在是一點都不便宜。

(中華電信也會跟消費者再收一筆電路月租費,再加上ISP國內部份骨幹也要跟中華租,中華真的是四頭賺)

ISP trunk介接費多貴呢?
以900Mb的ge來看,一個月大概要收16萬。(以0~3級距來計算)
以STM1來看,一個月大概要收6萬5。(以0~3級距來計算)

再以某ISP來看,它在某縣市向中華電信申請了10路900Mb的ge和15條STM1。
這樣一個月就要付給中華電信240萬,一年就要接近3000萬 (光只是ISP接取費用)
再加上昂貴的國內骨幹的月租金、貴到讓人翻臉的BRAS設備、貴鬆鬆的卡板
(一塊卡片200萬,平均一年要買兩塊,一年要租四路900Mb的ge,一年要多燒一千多萬)。

其實ISP經營家用的這一塊,是不太可能會賺錢的。事實上,這也是許多小ISP陸續倒閉或者被併購的原因。

我算出來給大家看,並不是要跟大家說:『ISP經營很困難,請多包涵』。站在使用者
的立場來說,我付錢就是要上網上到爽,你ISP做不下去就倒一倒,關我屁事。
只是要分享給大家比較少知道的資訊而已。

題外話,如果Hinet被中華電信踢出去的話(租取的線路不免費提供,而是要付月租費),
以他們的規模而言,只會賠的更多。

那有沒有其它賺錢的方法呢?其實ISP們還是有在動腦筋的,例如MOD、KOD之類的都是,
不過以目前而言,似乎還沒有找到賺錢的營運模式。

另外,最後一哩雖然目前的VDSL還是用的到。但我猜除了中華之外的固網業者也無力經
營吧,整併之後人裁了一大堆。而且看起來不會馬上賺錢的東西,他們是不會有興趣的。


http://phorum.com.tw/ShowPost.aspx?PostID=10824
這個本來就是 twnic 的工作, 一直擺濫...

可以處理的方式...


Case1: Peering_Center 的公共化...

Case2: 三小電信合併, 對抗 cht

Case3: 以反托拉斯, 要求 cht 分成三個到五個分公司...

Case4: NCC 解散算了, 成為 cht 與 twnic 的收錢單位...


有些觀念很單純...但是到台灣來了就會有...利益分贓不均...

舉個例子....無名小站...這個 BSP 在外國是各大 ISP 搶的 ICP 網站,
甚至還可以自己拿 AS_no, IP_Address, 賣起流量, 應為這個是優質的 content...

如果是認為不重要的 Data 才會入 Peering_Center 來交換資料, 優質的流量是要花錢買的
全世界都是 Last_Mile 的業者是要花錢 買content 的... 台灣卻倒者走...那誰敢架站燒錢...

Hinet 對國外的線路是對半分的, 但是 bandwith 是進 peering_center 不花一毛錢的...
漫天說謊, 真的是騙人的資料...記者也照登...orz...

無名可能讓台灣第一大站輪替, 真的是死在 twnic 的瞎眼, 跟 cht 的不要臉...
這沒有...利益分贓... 個人真的不太相信... ncc / twnic 一定都是沒眼睛的單位...orz...

這篇應該是...業內人士...寫的
ref: http://blog.urdada.net/2009/03/24/197/
還算精準...

其中的 twix 解釋就錯誤了...

twix 的機房在哪裡, 去問一下他的老闆是誰...

台灣人別呆了...

如果 Last_Mile 壟斷不打破, Peering_Center 給 CHT 這樣玩, 台灣網路絕對只有死路一條...

twnic 放爛十幾年, 真的有夠爛...orz...

最重要的是...cht...不只兩頭賺, 還是對同業這頭牛扒了四層皮...

每一家固網都有能力牽光纖了吧, 也都有第一類電信執照, 馬路開挖沒問題吧...不是宜蘭縣政府的肉雞被告了吧...

就說一條 T1 的線路好了, 進入 twix 費用多少...
case1: 一次性費用...
挖馬路埋光纖, 這個每個業者當然都有能力與權力, 但是 twix 的機房在 cht , 只能用他的管線間, cht這筆費用自己賺
case2: 固定月費...這部分有三筆費用...
a. 線路費用了 cht 的管線間與配線, 所以 cht 每月向...同業...收取全額費用不是對半的公平原則...
b. (bandwidth_頻寬) 的費用包含 DSU租金, 這個也非對半的公平原則, cht 每月向...同業...收取全額費用...
c. Peering 費用, 也是一面倒的, cht 每月向...同業...收取全額費用...

以上的四筆費用, 還沒算到對 ICP 業者的...養...套...殺...
更沒算到 Last_Mile 向台灣人民的收費...

CHT 的不要臉, 只少扒了台灣人六層皮, 同業的四層皮, ICP 的養套殺...更讓台灣網路死掉兩個第一大站, 無數ISP ...

台灣人口是香港的 2300/700 = 3.3 倍 , hkix 與 twix 的流量比是 53.7 / 3.01 = 17.9 倍

3.3x17.9 = 59.1 台灣網路的建設率是香港的不到 1.7%

這真的是台灣人的恥辱...這個 twnic 不是瞎眼十幾年不然就是利益分贓

NCC 舔為 twnic 的主管, 台灣人可能忘了 twnic 還有一個主管...電信總局, 第一類電信就是他發的...


這兩個單位 twnic / 電信總局 根本就是 cht 的分贓中心, 這二十年來真的都沒變...

橘子事件, 我在開計程車不太清楚...先致歉一下...

但是當時網路的發展還是很發達...根本不是網路泡沫...那是網路基本功...

AS_No 與 IP_Address 是一個網路公有財, 根本不用甚麼成本...要多少有多少...只要管理就好...

TWNIC 一直把這些東東神話了...

尼只要有一台 BGP 的 router 就搞定, 成本真的不高, 高的是 ... 台灣的專線費用 ...

台灣的政府胡搞, 神麼要第一類電信, 神麼要 ...電信總局.... 發照

又是第二類電信執照, 又是機房審照, 真的是夠了...orz...

這些都是圖利...既得利益者..., 砍掉後來的競爭者, 不管尼多努力

...seednet 不是倒 / giga 的 adsl 不是賣... 一堆 ISP / ICP 再怎麼努力都是幫人抬轎...

這就是 twnic 圖利...電信總局/cht...

Content 可以賣錢的, 當時的 wreth 被搞時我就說過了 ...

只是看者台灣有機會首站輪替的機會又不見了, 真替台灣人悲哀...orz...

TWNIC 真的濫了十年以上, 這個我可以做見證...

台灣網路的狀況是出在...政府貪污...尤其是 (電信總局) 圖利 ==) CHT

十年前的一條 T1 專線, 泰國只要兩周, 新加坡一周, 香港一周, 韓國只要三天,

台灣多久, 大家猜一下.....台灣至少一個月, 兩個月算正常...

當時的背景是...電信總局只開出一張...第一類電信執照...orz...

好不容易有了....三小電信投入台灣網路的建設...T1 的戰場已經轉變為 ADSL ...

大家可以看一下...這三小電信何時倒店...這個關鍵...轉到了...Last_Mile的壟斷...

就看著好了...TWNIC/電信總局/NCC 如何自圓其說, 如何圖利其...twnic 董事...

一堆...台灣貪官...只因既得利益放不下... ==) ...害死台灣網路...

這個...養...套...殺...在網路世界是一定會發生的...

這就是要讓 peering_center 公眾化 的主要觀念...

internet 一個簡單的觀念, 到台灣來就是會走調...

AS_Number 那要錢, ipv4沒了, ipv6 不是出來了...

電信總局/TWNIC 真的是神, 把台灣網民當愚民...orz...


萬歲...TWNIC...萬...萬...歲....olo...

看著這些...台灣官員...交相利...台灣網路應該還是死...不管十年二十年內...

這兩篇討論應該算是台灣最精采的討論吧...

ref1: http://www.pczone.com.tw/vbb3/thread/59/146301/
ref2: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t=987115

我還是認為...台灣網路...會死在...台灣政府的貪污...

用幾個簡單的例子說明...

Case1: 何謂電話自由化...何謂電信自由化...
現在我要牽一個電話, 我只要準備一個電話機, 打個電話給電話公司, 他們說一天後線路就通, 不再是二十年前的一萬五押金, 還要租用電話機...
電信自由化是, 我只要準備一個 ADSL_DSU , 打個電話給電信公司, 他們說一天後線路就通, 不是現在的綁一年約變相加錢...

台灣多少沒家的人不敢遷ADSL_FDDI, 多少台灣旅外工作的人家裡沒有 ADSL 還到網咖上網...
台灣的電信自由化絕對是死在...台灣政府的貪污...

Case2: ISP / ICP/架網站 的人更須電信自由化...
我已經燒錢架網站了, 我還要去想線路用哪條, 客戶哪裡上網比較順嗎...這是電信自由化否...
我的選擇應該是...哪個ISP客服找的到人, 哪邊斷線率比較低, 說換就換...這才是電信自由化...

Peering_Center 沒有公共化, ISP/ICP/網站 ...在台灣絕對是被...養...套...殺...
台灣網路...保證還是會死在...台灣政府的貪污...

Case3: ISP/ICP/網站 如果有個機會或是認為自己夠格就買個 BGP_Router 直接上 peering_center 就根本不用去想
我要跟哪個 ISP 牽線, 我要使用哪個機房, 我要去找 twnic 當他的會員, 我要去...電信總局搞個機房證明搞個第二類電信執照...
這樣網路才是我的戰場, 根本不是跟這些...台灣貪官...玩遊戲...

我還是認為...台灣網路...會死在...台灣政府的貪污...

管線間跟道路一樣本屬全民所有, 或是地方政府所有, 電信總局以通訊管制白色恐怖了五十多年...
連宜蘭縣政府都被一個...既得利益者 cht 提告, 乞丐趕廟公, 這個是十幾年前的真實案例...

台灣網路十幾年前的競爭力就已經輸給亞洲的相近國家; 政黨兩次輪替了, 還不見改善, 這就是...政府貪污...


irs wrote:
那個問題也沒什麼好羅生門的, 一面不願意做正常的介接, 另一面又派一堆五毛黨呼弄用戶而已.

中華電信流氓條款移掉之後, NetIndex 排名是上升, 結果一看台灣十幾個測點沒有一個在Hinet. 慷他人之慨, 還特地發個新聞稿胡扯一通. 後面繼續被修理也是很正常不過的事情.



YouTube 慢那個問題, 別說台灣其他的ISP比較正常. 在同一時間跟其他國家比會像這樣:

美國:


英國:


... 俄羅斯:


........... 台灣-中華電信:


當然這是可以說是個別ISP事情, 但是東西一翻出來, 就完全不是一句"羅生門"可以帶的掉的.


irs wrote:
billese10 wrote:
這不是不必要爭,身為龍頭中華電信,其他業者可以做得到,中華電卻做不到

你看他們員工在搞什麼就知道了啊... 三不五時就跳出來喊: "這不關我的事..."

這樣當然是該辦的都辦不到. 不該辦的倒是都很積極. 最近那個 Akamai 的例行統計出來, 中華電信又給鬧笑話. 人家CDN傳送的內容到鬼島慢就是慢了, 消毒稿還在拼命講測速. 消毒的方向整個錯誤不說, 就算是講測速... NetIndex 的台灣測點, 中華電信這邊還是連一個都沒有啊!


irs wrote:
Kao0911 wrote:
我不知道你是真不明白還是裝傻,若是後者,你鬼打牆的功力實在了得

很正常啦, 中華五毛黨大體上都是這樣的... 不然可以問問他大"濕"會寫自己的名字了沒?

(此"濕"非彼"師", 請勿搞錯!)

無線通信用佈纜密度跟實體線路佈纜密度起碼差兩個數量級, 真的要拿來比的話, 還真的可以說"不用挖". 變不出把戲就只能用挑的, 那是本身程度如此, 沒辦法的.

真的會關心的, 去算一下算術, 那些五毛黨的手腳沒兩下就被看破...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7&t=2154310&p=55#39421162

透一下氣, 繼續潛水...


irs wrote:
是真的會喔, 不過還是要看程度啦.

中華電信那個IX流氓條款拿掉, 速度/排名就跟著上來. 這怎麼回事?
(不過這是罵了好幾年之後才"稍微"正常一點.)

不然看看現在五毛黨們有沒有辦法把中華電信那個流氓條款加回去.


btw, 台灣獨有的是"缺乏"有效的不對稱管制, 港日韓都已經經歷過了. 哪一國? WTO 會員有多少有簽訂電信附則的, 最起碼就有那麼多. 歐盟則是全體成員.

當然這是原則性的東西, 五毛黨們基本上不會理會的.


irs wrote:
asdzxc485263 wrote:
你好像忘記他還有其他股東這件事,交通部只是最大股東,但是還有其他握有外國股東

那完全是幌子, ADR 持有人對發行公司並沒有直接的權力, 除非比例超過51%且持有者皆有相同意向且存託機構願意進行國際訴訟才有可能產生影響. 否則存託就只是存託.

另外一點是這家公司在中華民國境內, 不是美國. 僅有因發行ADR而須盡揭露資訊義務, 而非接受管轄.
asdzxc485263 wrote:
GOOLGE事件夠奇怪了,還是請張大人自行說清楚比較重要

慢就是慢, 沒什麼好奇怪的. 比較其他ISP與YouTube播放速度平均值的差異, 已經再清楚不過了.
asdzxc485263 wrote:
另外我映像中開放時候有邀其他業者建設,但次好像才建不到1千多條線路就沒了,後面就換中華自己建設
所以到底是誰錯了!?

中華電信搞這種手段(通傳訴決字第09600065200號), 就算手上有千萬條線也沒用啊! 醫病要尋病根, 只是這病根確實不好治而已.


irs wrote:
chrisintaipei wrote:
我也不太喜歡 hinet 做事慢吞吞(最近領教過),但若用這樣的理由,我覺得實在不厚道。希望大家不要這樣啦 ><!

慢也就罷了, 根本是懶又愛騙. 現在放五毛黨出來洗, 也洗的太誇張了.

即使只投入80Gbps, 也差不多要讓台灣<->大陸總頻寬倍增了.

對其他ISP說實在的, 影響沒有那麼大, 只有對中華電信現在對大陸頻寬嚴重不足的狀況, 會得到一點緩解. 但是如果中華電信繼續搞那套山寨思惟, 到時候搞成島內流量到對岸交換, 塞車問題還是會繼續出現. 牛牽到北京還是牛, 就算投入DWDM也沒辦法讓它變成千里馬. 那是思惟的問題.

當然有新的資源優先投入高利潤的部份這是合理的, 但是中華電信的實際上是前期投入本來就是嚴重不足, 現在靠洗腦洗出來的形象也漸漸被看穿. 彌補不足和前瞻發展在程度上還是有差異, 是沒必要當成是什麼功德. 看看中華電信的查修工成天上網打屁, 還拿一些荒腔走板的事情出來叫用戶不要報修, 就知道這種思惟模式從何而來了.

固六放個視頻放不動, 是要說中華電信的企客網路屬於"不堪用"的等級嗎? 是可以不用這麼說, 但是很不幸的, 這是事實. 但是真正好玩的是同樣用固六, 去速博轉一圈或是自己過港, 就順了. 當然那些五毛黨不可能搞得懂這是什麼問題... 或是說白一點, 就是要把這問題搞糊了, 搞得像是羅生門. 這跟文化大革命有多少差異...

(要放的動的時段還是有啦, 就是那種三更半夜, 小貓都回家休息的時段會動... )


irs wrote:
asdzxc485263 wrote:
另外這種東西本來影響層面廣大,如果擴充海纜能解決問題,那幹麻還是跟ISP間簽定流量契約來購買流量= =!?

因為真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中華電信對大陸頻寬嚴重不足,根據網友計算, 中華電信每用戶能獲得的大陸戶連頻寬只有台固的38%.

這條海纜的確有可能舒緩中華電信對大陸頻寬嚴重不足的狀況. 但是商業用戶一樣在頻寬嚴重不足的狀況, 所以用戶會關心有多少頻寬能分給一般用戶本來就很正常.

這些事情的確是會互相影響, 但是整個矇頭說這影響那, 那影響這, 隨便亂串是行不通的.

中國政府干涉peering比台灣還早, 頻寬是貴的要死, 但是結構是流量互抵, 所以人家都是拼命增加服務和用戶數, 因為作越多賺越多. 台灣咧? 做越多付越多.

連共產主義國家都不這麼搞了, 這樣下去遲早會被搞死.

原來中華電信在吹噓只有中華電信在搞海纜, 結果主導的是中國廠商, 而且台灣這邊是每家各得兩對. 所以這條海纜投入使用之後, 很多人等著看戲, 看那一家中國廠商願意做transit, 就是照Asia-Transit的收費標準幫你transit"幾公尺"就好, 到時候可能又要繼續演島內流量, 出國交換這種爛戲了.
asdzxc485263 wrote:
上次你都的IP圖 你是用一般網路還是固定等級的!?

你自己查看看啊, e家浮動用光纖的就是0ms了, 而且那小區還不能不換, 因為銅線比較貴

asdzxc485263 wrote:
我比較好奇的是路由圖三個路由IP後就直接上網頁IP,如果非內陸網路的話 大多台灣網路路由沒辦法這樣.看過最短的也要5個路由,加上MS值異常的低,所以該網路是台灣企客等級還是大陸內網的業者!?

就已經說了, e家光纖進來就是這樣了, 有什麼好繞口令的...


說白一點, 中華電信的用戶播這些視頻會卡住並不是因為對方網站頻寬不足, 而是中華電信這邊互連的頻寬根本不夠, 還沒上陸就卡住了. 人家本地用戶就算是尿管頻寬一樣順到爆, 這要說有什麼其他的鬼理論可以解釋, 是非常困難的.

從台灣走台固或速博系統的基本上都還播的動, 不需要是企客.

中華電信就算是企客固定IP的仍然是卡. 另外買IPVPN或更貴的方案直接跨過去才有可能保持順暢.

想看嗎? 中華電信所謂高優先權放到最後就像是這樣... (同一片放著給它跑而已)


irs wrote:
操弄一下數字和計算原則, 覆蓋率給多少都可以.

最難搞的部份, 對中華電信不存在的. 因為管道是現成的, 抽線而已. 成本不用別人的1/10.

即使現在配出去的設備, 大概都是兩年前開的標, 今年被鞭子抽了一下才開始動作. 不然到現在應該還是卡在裡面. 不過其實最荒謬可笑的地方是, 挖馬路這些事情是"其他業者"遇到的難處, 現在轉一轉竟然還能拿來幫中華電信護航... 只能說... "世界真奇妙".

不過對小五毛和中華冗員來說, 可以唬弄人就好, 是不是跟現實世界相容, 則一點都不重要吧.


irs wrote:
因為現在講這覆蓋率基本上也是空談, 別人有路權問題, 中華電信只要抽線, 而現在現在你請不到的原因就是中華電信連抽線都懶. 現在被鞭子抽了一下才開始去抽線... 當然還是慢慢來.

前陣子會提管道開放的事情, 就是因為中華電信這種佔著毛坑不拉屎的樣態, 才會被抓出來鞭. 若非底下懶到不行, 起碼五年前就該抽了. 但是實際狀況是更加荒謬的. 看看那些不會查修的查修和成天上網『噴糞』的冗員, 大慨可以略窺一二.

(附註: 『噴糞』兩字是指實際案例. )

所以這種詰問法本來就是很白癡的且自相矛盾的. 除了小五毛和專門放煙霧彈的之外, 應該不會有人這樣問吧.


irs wrote:
前面就說了, 這種詰問法唯一的作用是暴露詰問者的無知.

還看不出來嗎?

對於五毛黨來說, 要用挖馬路困難來幫中華電信辯護, 最後會陷入"必須同時肯定與否定"路權的確是障礙這個命題, 因為這是其他業者遇到的問題.

當然某些人能夠持續否定到可以大辣辣的說出人類沒有反射是正常的, 如果您在這個水準, 請自便. (附註: 此為真實案例)

再者, 舉威達是一個五毛黨常見的問題, 但是你的問題顯然比一般的小五毛來的嚴重. 從"但是小小的威逹可以自己拉線... 路上只看的到有線電視的工程車到處拉線"這種論述的對比, 顯示的是你對於威達的背景顯然一無所知.

如果威達雲端放到對照組, 那麼你要把"午陽建設"和"威達有線電視"放到哪裡去? 當然, 這只是語意分析而已, 你必須在忽略威達雲端有建設公司和有線電視的背景, 才能讓你的論述成為有力的抗辯手段, 但是一但揭露之後, 這種詰問方式作用, 實際上只是顯示出詰問者的無知而已.

即使你想辦法把這個問題矇混過去, 那還得再解釋為何幾乎每個縣市都有雨水下水道暫掛纜線管理辦法? 為何M-Taiwan之前, "其他業者"就有遠高於市佔率的光纖佈建比例? 為何其他業者的網路經過你家附近, 但是進不了你家?

很簡單啊, 因為路權問題. 而中華電信在電信自由化之前就在你家了, 路權/管道這些事情對中華電信本來就不是問題, 現在你請不到的原因就只是中華電信連抽線都懶. 當然, 小五毛或是那種沒反射才正常的人一定會說, 哎呀, 這是怎樣怎樣的...

當然啦, 在連抽線都懶的狀況下, 如同前面所說的, 去說覆蓋率如何如何意義不大, 有現成管道的狀況下, 你要中華電信去抽換線, 遇到某些真的懶到不行的, 就會冒出一大堆藉口. 結果就是即使你在覆蓋範圍, 仍然請不到. 這跟"其他業者"其實是完全無關的. 中華電信"號稱"幾年幾千億的建設, 本來有效性就不高了, 還要被這些混吃等死, 成天在說"不關我的事"的冗員們給浪費掉.才會有產生這種覆蓋率有, 但是卻請不到的問題.
If you do not go within, you go without.
kysf wrote:
100M/10M固定...(恕刪)


是阿 我從辦到現在YOTUBE除非跑熱門的影片下載才多

跑我自己上傳的都只有200~300K

http://youtu.be/MZgA5bpRUys

這我自己傳的

現在能跑到滿載超爽的
中華電信笑話


中華最大問題是,整個都要我親自去串起來。不同部門,若要點計畫,要點效率,我須自己一個一個聯繫 (是怎樣,我領 hinet 薪水嗎 = =!)

這個網頁一樣如同虛構似乎沒在回覆用戶問題的,果然有龍頭風範虛假架設

為什麼別的電信I5都有現貨 唯獨中華電信要排隊排這麼久
你們真的很慢耶!為什麼別的電信速度這麼快就可以拿到手機 我們I5要等這麼久??預購假的嗎!!!
我是2012-12-06 22:46:52預約成功的...但依現在你們的梯次速度以秒計算安排來講 我推算過了 我要到明年底了= =
一直回復I5是熱門機款 蘋果公司給你們的量有限 那請問別家電信為什麼有現貨??
現在不是花錢的是大爺 現在是公布梯次的人是大爺 真的是造反了!!!!!!!
台灣大哥大遠傳 比我還慢預約的朋友們 都拿到手機了!!中華電信你們到底是怎麼辦事的?覺得這筆錢穩拿所以動作這麼慢這麼沒辦法嗎?打去客服一直回我不知道不知道 那你到底知道什麼?
中華電信真的效率爛到爆,我今天不信邪的跑到附近的台灣大哥大問i5店員說明天可拿~靠~頓時我覺的自己在忠誠個什麼鬼~預購,等到i5s出來了才拿到吧~極度令人想攜碼到其他家電信公司~~~太扯
iphone5三分鐘就一梯次,到底還要多久第2天預購才等的到....?????真誇張....
I5真的讓我等到要起笑了!!再這樣等下去 叫我情何以堪啊!!!

飽受貴公司服務台人員陳坤洲先生再三刁難,而且出言惡略大聲,本是坐在服務台確因而站起來大聲嗆我
電玩大賽會贏的原因
100M我由年初掛單申請到現在申訴反應到經理才派工來佈管線,佈完線後 快4個月 不布光纖打電話去問說我們區域太小沒經費布線,火大了 再申訴 一星期後來布光纜了.. 重點來了 光纜沒我家的份直接掠過說"管路滿了"
為何靠近東湖地區無法享受 50M/100M 光纖上網?
已二次詢問可否申請光纖,每次去都說可以,然後過幾天又說不能裝
自從換了50M 這一年多來 維修了不少5次 但是連線品質一直沒有改善 不知道是數據機當機還是貴公司線路太穩 常常不定時斷線,每次都要重開數據機
剛剛轉到MOD想看跨年節目,畫面卻是一片黑.......好失望啊!
服務人員說打0800080128申請就可以了,我打電話去申請,服務人員卻說要臨櫃申請才行,我又再跑了一趟,到我家附近的龍安服務中心提出申請,結果服務人員說換新平台必須要先拆再裝(一拆一裝),而且不能延續之前舊平台的黃金套餐,這麼麻煩
林杯為著要裝50m網路等三冬 等嘎歸懶趴火 恁中華電信詐騙集團 要擱給林杯等外故
親愛的客服,您好!貴司行動上網在鄉下的速度實在很慢,一直斷斷斷斷,慢到我都要斷腦筋!
手機在南投縣草屯鎮南埔里都收不到信號也不能上網
已逾兩星期手機訊號飄疑不定,甚至常出現沒有服務字眼,每每講電話甚至會中斷
怎麼會一個月過去了還是一樣的理由(偏遠地區),障礙申告也沒用,難道住山上就要受這樣的待遇.........而且並不是只有一戶
到底是有沒有在搶修,我家都已經中斷通訊快2個星期了啊!!!
請問一下3G網路在我家訊號超差
從我去年入伍當兵到我現在退伍了還沒改善
當初的客服跟我說有改善的計畫
你們中華電信的效率怎麼那麼鳥??


93123211 wrote:
猜想是否可能為亞太的DNS導向不同的IP所至

伺服器: google-public-dns-a.google.com
Address: 2001:4860:4860::8888

未經授權的回答:
名稱: youtube-ui.l.google.com
Addresses: 173.194.72.190
173.194.72.136
173.194.72.93
173.194.72.91
Aliases: www.youtube.com


伺服器: dns.hinet.net
Address: 168.95.1.1

未經授權的回答:
名稱: youtube-ui.l.google.com
Addresses: 74.125.71.190
74.125.71.91
74.125.71.93
74.125.71.136
Aliases: www.youtube.com



台灣各業者解析出來的都是這幾組IP

APOL不是只有測試影片這樣跑而已,YouTube上的720P,1080P都很快滿速載完

HiNet的都是要死不活,要跑不跑的,差距非常大....



我換過香港PCCW和HKBN的DNS,韓國電信的DNS...基本上解析出來的IP和台灣確實不同

但是表現沒有什麼差距,只有略好而已

香港對外線路(Gbps)
http://www.ofta.gov.hk/zh/tele-lic/operator-licensees/iplc-connections_092011.html
http://www.ofta.gov.hk/en/datastat/capacity-of-ext-tf-plus.html
誠實的肉團 wrote:
真的耶
原本都跑200多KB/S
我改用用APOL IPv6 Tunnel Broker
跑測速都滿載
怎會這樣???

100M/10M固定制連YouTube也這麼差?
誠實的肉團 wrote:
現在能跑到滿載超爽的

傳張速率圖做個認證吧


考古







TWIX莫名流量上升,Public Peering只有15G


















2012/5/13






2012/8/4 TWIX流量增為40G(也就是Public Peering增為20G,流量圖=所有人的上傳/下載之和,你的上傳=別人的下載),但一句之後的觀察發現只是暴衝而已







2012/9/7流量回復原本的30G







獨特IP數


全世界>10Mbps排名


全世界>4Mbps排名


亞洲>10Mbps排名


亞洲>4Mbps排名


美國>10Mbps排名


美國>4Mbps排名


EMEA>10Mbps排名


EMEA>4Mbps排名


http://zh.wikipedia.org/wiki/EMEA
If you do not go within, you go without.
誠實的肉團 wrote:
是阿 我從辦到現在Y...(恕刪)

有變快嗎? 我的是20M/4M .使用IPV6免帳號的登錄;要帳號的卻連不行.

開YOUTUB我怎麼覺得當使用IPV6時速度變慢.
IPV6看YOUTUBE HD(1080P)不時的載緩衝,更不用說4K2K的HIGH HD...根本LAG到不能看.

1080P


4K2K (3840x2160與4096x2160請至YOUTUBE撥放,視窗最多只能內定以1080P觀看)

3840x2160

4096x2160


另外YOUTUBE真的可以用IPV6嗎?
HINET IPV6網站檢測YOUTUBE根本不是IPV6的網站,選IPV6真的是用IPV6上YOUTUBE嗎?
應該還是IPV4為真吧...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