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注研發準系統已有30年經驗的浩鑫Shuttle,在今年Computex 2015推出了全新XPC Nano 商品線,以0.5公升的超迷你體積,再度寫下迷你電腦的歷史新頁。這對於喜好迷你型電腦的玩家來說,絕對是今年最值得入手的產品。全新的XPC nano外型幾乎跟一部外接式燒錄機面積相當,但卻能提供更優異的效能表現。
Marco第一台準系統正是浩鑫Shuttle SS51G,也是首款搭載AGP擴充介面XPC,推出後廣受效能玩家喜愛。另一方面也因為浩鑫獨家水冷式熱導管散熱模組、ICE Bridge超水冷技術、無風扇機構設計技術,才能使得XPC散熱表現完全不輸傳統電腦,更從此奠定浩鑫Shuttle在準系統上的地位。
XPC nano系列 超迷你主機 展現Shuttle極致工藝
Shuttle XPC旗下產品分為為XPC Cube(準系統)、 XPC slim (薄型桌機)、XPC AIO (一體成型機)、Biometric Solution(生物辨識系統),XPC accessories(XPC周邊配件),這次要各位分享的是XPC nano(超迷你電腦)。
XPC nano準系統可說是顛覆過去對於迷你電腦的概念,一般來說體積越小的電腦,通常空間的配置也會受到影響,也就是說升級能力也會因此下降,但是XPC nano做到可以同時兼具效能及擴充能力,Marco就來為各位分析XPC nano特點及魅力。
採用環保材質的紙箱,提供握把便於攜帶使用。

箱子的側邊會貼上產品相關規格,圖為NC01U3

另一款則為入門型NC01U

主機會另外用泡棉固定,至於左邊為配件盒。

盒裝內容物,這其中包含了電源線、變壓器、底座、螺絲、SATA硬碟安裝套件、VESA標準懸掛支架套件、XPC nano主機、驅動程式光碟、安裝說明書。

因為機身體積,變壓器採用外接型。

第一次上手的玩家,建議按照使用手冊進行組裝動作。

在Computex 2015亮相時,還有展出繽紛色彩的外殼,但初期只有推出黑色,上蓋採用鏡面烤漆處理,中間為金色XPC Logo十分精美。


至於機身前端則配置了電源鍵、SD讀卡機、USB 3.0x2。

後端部分,電源輸入、miniDP、HDMI、RJ45網路孔、USB 2.0x2、耳機輸出/麥克風輸入二合一孔。

左側提供RS232 Port

善用空間,化不可能為可能
這邊跟各位說明一下,XPC nano雖然體積看起來很小台,但其實可安裝兩組記憶體,一顆2.5吋SATA硬碟(薄度須為7mm),並可加裝一片M.2 2242的SSD。

任何人都可以上手,前提是要細心。要取下XPC nano背蓋不難。

將兩個墊片取下,然後將裡面的螺絲一併取出。這時候用一字起子或是指甲往黑色凹槽處扳開。

就像這樣,一點難度都沒有。

打開後,就可以看到一組SO-DIMM記憶體插槽(1.35V低電壓版),接下來取下固定主機板上的螺絲(紅色圈起來的地方,共三顆),

然後也要把無線網路卡的天線取下。

機殼與主機板分離

超小塊的主機板

採用國內協禧電機ADDA散熱器,許多知名大廠如SONY、HP、IBM都有長期合作。

採用單根熱導管

處理器無法自行更換

M.2 2242 SSD 安裝模具

第二組SO-DIMM所在位置

同樣安裝一條8GB

目前M.2 2242 SSD 能選擇的品牌不多,除了威剛、創見、還有老字號PLEXTOR。


接下來將主機板固定至機殼,並安裝SATA硬碟模具。


硬碟僅支援7mm薄度款,看你要選擇傳統硬碟或是固態硬碟都可以。

將隨附的SATA硬碟架鎖在硬碟上方


組裝完成後,接下來只剩安裝系統及應用程式。

開機後,先按下鍵盤DEL鍵,進入BIOS查看相關資訊。
可以清楚看到記憶體部分最大顯示為16GB

硬碟部分也能同時抓到500GB HDD和128GB SSD

處理器轉速部分,選擇智慧型風扇模式即可

測試配備
準系統:Shuttle XPC nano NC01U、NC01U3
處理器:Intel Celeron-3205U 1.5GHz (2MB L3快取)、Core i3-5005U 2.0GHz ( 3MB L3快取)
顯示卡:處理器內建Intel HD Graphics、5500繪圖核心
網路卡:內建之Intel I218-LM Gigabit乙太有線網路
無線網路:Realtek 8821AE Wi-Fi 802.11ac與藍牙無線網路 迷你PCI-e卡
變壓器:隨附之65W變壓器
記憶體:創見 DDR3L 1600 16GBGB (8GB×2)
系統碟:PLEXTOR M.2 2242 128GB SSD、Seagate Laotop Thin SSHD 500GB
作業系統:Windows 10 專業版 64位元



安裝系統後,遇到一個問題就是盒裝隨附的驅動光碟,並未提供Windwos 10驅動程式,所以請手動到浩鑫 Shuttle官方網頁下載。

看完以上的開箱後,NC01U、NC01U3怎麼選呢 ?
如果只從從價格來看 XPC nano NC01U售價為5800元、NC01U3為12500元,中間就差了6700元,差價都可以用來額外選購記憶體和硬碟了。

主機板部分,左為NC01U3,右為 NC01U,除了處理器規格不同外,用料及晶片幾乎是相同。


差異在於4K解析度的支援
連結Sony BRAVIA 55X9000A,NC01U3可支援2560x1920顯示。

但NC01U最高上限只到1920x1080

另外在4K影片的播放能力部分
NC01U3可以順暢的播放線上4K影片,影像和聲音同步,處理器資源顯示約落在10%上下

1080P 處理器使用率落在7%左右跳動

至於NC01U受限顯示晶片組編碼因素,影像聲音不同步,處理器使用率高達64%

1080P 處理器使用率約12%,但可以順暢播放。

接下來找了幾套過去慣用測試的軟體比較兩者數據
首先透過CPU-Z及GPU-Z可以得知以下資訊
NC01U3
Core i3 5005U L3快取為3MB,處理器時脈最高為2.0Ghz。

記憶體支援單片8GB,最高上限為16GB。

NC01U
Celeron 3205U L3快取為2MB,處理器時脈最高為1.5Ghz


CPUmark及Super PI測試
NC01U3

NC01U

Nuclearus Multi Core 就可以發現處理器運算上有比較大的差異性
NC01U3

NC01U

CINEBENCH部分測試
NC01U3

NC01U

硬碟讀寫部分的數據參考
不會因為處理器效能而影響硬碟讀寫,以下是系統碟PLEXTOR PX-M6G 128GB M.2 2242 SSD讀寫表現。
NC01U3

NC01U

綜合上述的效能交叉測試,如果家中沒有4K顯示器或是觀看4K影片的需求,其實NC01U很夠用啦,把和NC01U3的差價6700元,挪去選購固態硬碟和記憶體更實在點,因為將能換取更快的讀寫速度,預算夠的話,也可以像文章那樣組合,買顆小容量的SSD當系統碟,D碟就安裝傳統硬碟,如此就能兼具速度快容量大的特性。

浩鑫將會針對NC系列推出獨立顯示卡外接盒(Graphics discrete box),不僅可完美結合NC系列主機,還提供AMD Radeon R7 M350及AMD Radeon R7 M365兩種擴充方案,對於時下熱門的線上遊戲或是一般家庭高畫質影音娛樂,都能輕鬆駕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