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台小主機廠牌寧域應該只是一個小工廠,整合拿的到手的迷你主機主機板,焊上CPU後,自行打造機殼機構,再組裝出售。所以需要擔心的品質問題來自其拿到的主機板與CPU品質。至於保固的問題,店家質保一年。不過這種看人品的事情因為機器太便宜,而且寄回去很麻煩,就先去不考慮。
主機外觀:
正面: type c * 1 (可以接顯示器),USB 3.0 *2

背面 : USB 2.0 * 4 , HDMI *1, DP*1, 2.5G RJ-45*1 1G RJ-45*1,音訊孔,WiFi Bluetooth 天線(黑色塊狀區)

側面: 散熱

整體做工我覺得是OK。
內部機構

它是底部四個螺絲轉開以後,上蓋和下蓋同時解鎖(一支螺絲同時固定上下蓋)。
上層有M.2 DRAM插槽*2 可以支援到64GB。旁邊有M.2 SSD插槽。左上是SATA接口。主板背面(下層)還有一個M.2 的SSD插槽。

另外上蓋可以鎖一顆2.5" Sata硬碟。

此外這個淘寶的賣場目前出貨有含intel WiFi 6 AX200 WiFi & Bluetooth網卡與100-240V 90W (19V, 4.74A) 小電源,買來裝下RAM和SSD就可以使用。


這個電源體積還蠻小的。賣家有提醒90W對於5900HX不見得夠用,不過我平常會鎖在35W使用,這點應該不用擔心。
接下來來驗明正身。我直接拿GeekBench6的資訊來用就可以了。

CPU是AMD的Eng Sample。所以賣家會標5900HXes而非5900HX。你也看不到5900HX的CPU代號,不過性能測試顯示是5900HX無誤。
主機板顯示MoreFine S500+。
對比國外MoreFine S500+的開箱文後,主板與接口的佈局完全相同。我確定用的是同一塊主機板無誤。
也就是說,這台就是摩方MoreFine S500+的馬甲機。
目前MoreFine S500+ 5900HX的空機價約1900人民幣。值不值得多花650RMB買正牌的就看個人吧!
接下來說說功耗。在限制35W功耗的狀況下,以AIDA64做CPU壓力測試,溫度約90度,整機功耗約56W

平常上網的話大多在10W以下。
BIOS設定,參考以下MoreFine S500+的 Bios設定即可。

驅動程式,裝了AMD顯示和晶片驅動還是會有驚嘆號。經過和客服的溝通後,使用大陸的驅動總裁後就完美解決。驅動總裁
不過驅動總裁是需要登入後才能使用,我是用微信登入,沒有微信帳號的話可能要使用其他方法登入或者使用其他驅動程式軟體。
性能測試部分,只跑了簡單的GeekBench6 和 3DMark TimeSpy
GeekBench6 單核 2032 多核8193

相比MoreFine的S500+ 5900HX,其實成績都差不多,只差功耗牆(PBO)有沒有打開而已。以這個90W的電源,還是穩定就好。

以這個成績而言,這顆ES CPU是5900HX無誤。
35W下的筆電版 5900HX 單核的能力約落在桌機版 CPU AMD 5800或者Intel 11700, 11900左右。

35W下的筆電版 5900HX 多核的能力約落在桌機版 CPU AMD 3700X或者Intel 11600左右。

GPU性能測試
GeekBench 6 - Vulkan

GeekBench 6 - Open CL

3DMark TimeSpy

就是標準Vega8的水準,大概對標NVIDIA GeForce GT 1030的水準。在意顯卡能效的人最好直上6000甚至7000系列等採用RDNA2或RDNA3內顯的APU。
噪音部分在於BIOS中調整了風扇與負載曲線後,也算是可以接受。平常文書機絕大多時候都在50度以下(夏天是冷氣房),基本上聽不到風扇聲音的。只有當風扇轉速大於2500 RPM以上才可以明顯地聽到風扇的噪音。
總體而言用了一個星期下來非常滿意。至於能夠撐多久不壞,就考驗個人的人品吧! 不過東西便宜的話這點也不用太在意就是了。只要能撐上一年,壞了後明年可以來玩6000或者7000系列了。

最後題外話
在台灣你也是能買到摩方S500+ 5900HX的平輸機子,不過肯定是要價不菲的。
(已遮蔽廠商資訊)

16G+1T大約要台幣19100,改為16T+2G應該就要兩萬以上了。機器與我花9000成本的性能完全相同(主板與CPU皆同),剩下差異就在於敢不敢賭人品的Guts了

-------------------------------------------------------------------------
以下整理與補充上述使用心得。
穩定性: 使用兩個星期後穩定性OK,沒有藍屏過。
功耗: 鎖在CPU Max 35W下使用,AIDA64顯示之CPU package 最大約35W, CPU VDD約55W以下。整機功率約等於CPU VDD的功率。也就是說平常使用是會在60W以下。上網文書絕大多時間整機功耗都在10W以下,偶爾會升到20-30W然後降回來。很少會到50W以上。對比我另外一台 華擎的Deskmini X300 - Ryzen 7 Pro 4750G,上網平均會在30W左右,整整少了20W,效能甚至更好。筆電用的CPU還真的很省電。
供電:淘寶的網頁有寫可以PD供電,不過我用綠聯65W GaN變壓器由Type C接口供電,開機不到3秒就停掉,應該是65W還不足以開機所需的電量或者這個GaN變壓器電流還不夠大。剛剛看了與賣家的對話,有提到Type C也可以供電,但需要100W以上(應該是100W PD供電)。
溫度: 這樣的使用在冷氣房底下(室溫27度),CPU約在40-55度之間。偶而跑到80度以上,又會很快降下來。
噪音: 風扇轉速在2500 RPM以下聽不到。高於3000以上會有明顯的風扇噪音出現(還可以接受)。於BIOS中適當的調整溫度風扇,基本上風扇的噪音可以忽略。
WiFi : 廠商內建的Wifi 與藍牙網卡是Intel WiFi6 AX200。Intel的網卡性能和相容性應該是不錯的。目前使用上沒問題。不過他的天線在屁股,接收方位可能要調整一下才能夠有好的訊號。我的WiFi 分享器在客廳,書房接收是沒問題的。不過我是用5G(802.11AC)沒問題,其他的頻段就沒試了。
藍牙: 不知道是否是天線的問題,藍牙的距離很短。配對搜尋要比較久,某些比較傳輸能力比較差的藍牙耳機可能不太適合連接到這台機器。
--------------------------------------------------------------------
2023/7/24 補充
因為其CPU風扇排氣口在平放的底部(有打散熱孔),平放因底部散熱困難導致CPU與內部溫度較高。直立放以後,散熱好非常多。以CPU 35W設定跑AIDA64 的CPU壓力測試,之前平躺有散熱孔與螺絲孔那面朝下(寧域的商標朝上),CPU最高溫度90度,SSD 40度 (應該是頂到CPU溫度牆,功耗被限制),整機功耗約56W。 直立以後,以CPU 35W設定跑AIDA64 的CPU壓力測試,CPU最高溫度83度,SSD 36度(冷氣房,室溫約27度),整機功耗約65W (沒有頂到溫度牆,最大CPU功耗)。直立之後平常使用風扇轉速都在2500 RPM以下,大多在1600 RPM左右,幾乎沒什麼機會聽到風扇的噪音了。
-----------------------------------------------------------------------
2023/7/30 補充 1
換外部天線的時候發現我底板鎖反了,腳墊鎖到機殼內去了,導致底部根本沒有散熱空間。

正確鎖好後,平放有腳墊高度的狀況下,以CPU 35W設定跑AIDA64 的CPU壓力測試,CPU最高溫度86度,SSD 40度(冷氣房,室溫約27度),整機功耗約63W (應該沒有頂到溫度牆)。雖然還是比直立溫度來的高,但是可以不撞溫度牆,整機功耗保持在63W上下。這個狀況下平放應該也是沒有問題的,文書上網作業時室溫27度下SSD溫度都約在36度而已。CPU則在39-50度間跳動,視CPU負載而定。整機功耗上網時常態在15W以下,10W以下居多。對比我另外一台Deskmini X300 Ryzen R7 Pro 4750G,上網時約在25-30W間,功耗少了非常多,算是意外的收穫。
--------------------------------------------------------------------------
2023/7/30 補充 2
試著將內建WiFi/藍牙天線改為外接天線,詳見18樓。
--------------------------------------------------------------------------
2023/8/18 補充 3
今天才有空測裝改完外接天線後的藍牙改善程度。結果是差超多的。原本使用內建天線時,連接我的1More EVO 藍牙耳機,就算人在小主機旁邊也會發生聲音斷斷續續。只好改用其他組沒問題的藍牙耳機連這台小主機。改了外接天線後,1More EVO由書房走到客廳,聲音都很完美,外接天線的藍牙收訊差超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