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覺得M4/3不見得一定輸給APS

elitekuo wrote:
dpreview的樣...(恕刪)

適度縮光圈還是不錯的
但有幾張光圈全開的就打槍了
meridian wrote:
所以說若M4/3聯盟把鏡頭畫質弄的像NEX kit鏡一樣爛, 那體積可以做到多小呢?...(恕刪)


我不知道耶~可能要問M43的RD了...

SONY NEX 機身體積的小...讓我有點意外...但是也犧牲了操控性與美感...頭重腳輕...

相對的重點還是在價位...價位高一點...相信一堆人就冷掉了...

有時候鏡頭換來換去也麻煩...一顆鏡頭配一台機身方便多了...

可用ISO+這個價位...多補一台吧~~

若我身上有24mm 50mm

配上NEX、M4/3

就能變化出36 48 75 100

這是在另一篇文看到達叔講的概念

借來現一下

symbian_powered wrote:
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於...(恕刪)


來看一些光學影像參數討論

1.短鏡後距,對於光學短焦設計部粉較容易設計好鏡頭,但對感光元件特性來說,面積越大感光元件邊緣聚光微鏡必須改變方向,否則可能整個黑掉或是其他影像劣化部份。

2.APS片幅,在同畫素密度或著同畫素下,片幅大者在影像解析度或著影像品質都有較好優勢!

3.APS成像圈,成像圈越小鏡頭越易做成高解析,中心邊緣問題會比較容易處理好,所以像DC的解析力都是大於這些大片幅鏡頭。

4.繞射問題,在越小片幅或成像圈中,繞射效應會使得最佳光圈往大光圈移動,因此,在小片幅或小成像圈,開放光圈就很好,但光圈開始下滑位置也是比較早就發生!

在差不多鏡後距下,片幅影響是大於成像圈影響,所以135不如APS,但最後加總就會倒過來,大片幅還是比較佔有優勢!


比較開放光圈或者入門鏡頭,M4/3是有相當優勢,可以在開放光圈與入門鏡就得到相當高水準,但NEX就會像在APS和FF世界一樣,開方光圈不錯鏡頭需要小朋友支援,否則就是要縮光圈來用,就像120世界光圈不會做那麼大一樣,這是光學上一些影響造成!

所以才會有O家這種14-35 F2、35-100 F2等在開放光圈就有很好水準!
腦袋再有東西 跟購買欲也沒關係,如果人人口袋滿滿,m43,NEX都會買的
行銷講的是包裝,外型,規格都是包裝,配合價格的宣傳,S先聲奪人的氣勢不算低

雖然我還是繼續使用我得GF-1,也沒有打算買s家的evil
但我還是很想知道這台相機的評比如何,在真正實測出來前,還是很讓人期待的

不過我的期待是,S逼壓op的市場,逼得OP不得不端更好的料出來,而且價格也落到一個合理的價位
這次還滿開心sony推這兩台的,廠商的良性競爭永遠是消費者的好朋友
大家好 一起交流吧
靈光 wrote:
在那邊等效來等效去的 ... 自我感覺良好罷了
無論是4/3或M43,鏡頭的標示都是135系統的實體焦長
若要比等效焦長, 一般薄型dc的鏡頭不就是最小的, M43是要比什麼


首先,沒有 135 系統這種東東啦~
你可以說有 EOS 系統、4/3 系統、OM系統、Pen系統
但是 135 只有片幅,沒有系統....

第二,等效來等效去,是為了怕 135片幅使用者不知道該怎麼用這鏡頭,才這樣描述的
對於 4/3 系統的使用者而言
9-18 就是長那樣,根本不用換算

第三
實體焦長就是實體焦長,沒有 135的實體焦長這件事
135 不過就是個 kodak 的名稱代號而已
實體焦長可是有光學(望遠鏡)的時代就有這種概念了
symbian_powered wrote:
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於...(恕刪)


拍攝是要看腦袋~

但是價格~才是震撼彈~類單眼全被打趴~

入門單眼~完全被擠壓到市場~

最後比的就是價格~
Hzy115 wrote:

最重要的還是鏡頭後面的腦袋


腦袋來腦袋去的! 真的看的很煩

電影用手機或小DC來拍,你要看嗎?



https://www.instagram.com/izzychiang/
meridian wrote:
適度縮光圈還是不錯的...(恕刪)


同感+1

這的樣畫質真的和高階DC差不了多遠,還好價格也是很接近DC,還能考慮一下。
草先生明 wrote:
FF的EVIL我想是別鬧了...APS-C的鏡頭都小不下來了...FF大鏡頭搭小機身...(恕刪)



也不是沒可能,傳統底片機也是FF阿,機身也不大,不過廠商應該不會現在放出來~因為他要賺錢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