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選擇M43系統單眼相機的心得


450 wrote:
覺得大家都離題了樓主...(恕刪)


謝謝指正 是景深
lifaung,
且讓小弟來突破你的盲腸...
您一直說M4/3進光量只有135FF的1/4或APS-C的1/2,所以單位面積的受光量只有人家135FF的1/4或APS-C的1/2.
同光圈值下M4/3鏡頭的"總進光量"是135FF的1/4或APS-C的1/2沒錯,但是你忘了4/3片幅的"總感光面積"也是135FF的1/4或APS-C的1/2!
所以1/4或1/2的總進光量分配在1/4或1/2的總感光面積上,這樣單位面積的感光量不就還是一樣嗎?
這是最基本的數學希望您能看得懂....
以上

collective wrote:
lifaung,且...(恕刪)

熊熊想起多年人也有人自創等效光圈的一套理論,結果說了老半天沒能提出有具體的科學證據或文獻來佐證
這麼多年過去了,沒想到還有人繼續重蹈覆轍中

lifaung wrote:
一定要說到這樣的話...(恕刪)

講得頭頭是道,ISO灌水的證據卻只有DXO?
怎麼不說A7sⅡ ISO也有灌水,在DXO實測分數比A7sⅠ還低呢?
而且兩台都是FF欸,同片幅下為什麼兩台表現會有差?
現在是2018年9月,樓主曾說M43的缺點已可說不存在了。

我路過看到這舊文章,很看出M43的優勢

我由入門FF 6D加配一兩支中下等價位的鏡頭,轉會,改為使用Olympus E-M1 mark 2, 配原廠的高等鏡(例如 25mm 1.2,12-100mm f4,300mm f4,8mm f1. 8,panansonic 8-18mm ,60mm f2.8)

所有段焦齊備,出門帶一機兩支鏡也不算沉重。

計計花在M43這個價錢,怎也無法在FF 攻到頂
文章分享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