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電子書殺手?!

iPad在昨天凌晨如眾人預期登場,一直不看好電子書市場,更看衰電子書閱讀器,理由很簡單:消費者總追求萬能的工具。無論哪一種手持工具,手機,數位相機,都從單一功能進化到無所不能,電子書閱讀器也是,只能看書的東西一定存活不久,接著就會有彩色螢幕,上網,聽音樂,看電影...等等,那不就是平板電腦嗎?
沒錯,電子書的終極進化早就出現在這個世界,而且還出現了好幾年,既然這樣,電子書閱讀器總有一天會進化成平板電腦,而iPad的出現就是加速這個進化的過程。iPad確實是個很創新的產品,因為他全身充滿了矛盾。或許連Apple都不太確定什麼是對的,例如在iPhone上單工是對螢幕大小與電池的妥協,但當螢幕到達9.7吋時,單工顯得格外的怪異。


iPad的定位是"閱讀",iPhone 的定位是"行動",Notebook的定位是"可攜"

iPad很接近NetBook,也很接近平板電腦,但不是電腦。他沒有USB也沒有檔案總管(Finder),而身為一臺電腦,一個檔案在各Apps間流通是相當重要的。Apple在研發這個產品時,在定位跟功能上做了切割,做了妥協。要讓iPad不致於打到自家的Macbook Air,但又要說服消費者"這不是台大台的iPod touch",Apple知道使用者需要如Kindle一樣的東西(因為Kindle賣很好),但不只是電子書,因此Apple必須推出一台很多功能又不能與平板電腦有所衝突的產品,因此在電力上,在效能上,Apple選擇的是iPhone OS,創造了iPad。當然,這個選擇也有更高一層的戰略目標。

iPad的推出,有其戰略目標,除了跨進行動閱讀領域,Apple想要延展App store的價值,在面對其他手機對手的強力攻擊以及其他手機軟體市集推出,Apple想讓App store不只限於手機,當對手花了一樣甚至更多的錢購買App卻只能在手機上使用(解析度的問題,機器效能的問題.....),而iPhone的使用者可以毫無成本的轉換在iPhone and iPad之間。其實,我一直有個想法,總有一天,Apple會讓App在Mac上運作,就像widget一樣。而讓App在iPad上使用,只是一個中繼站。
面對對手的攻擊,Apple完全不是膚淺的推出對手已有的功能正面肉搏,而是擴大自己的優勢,採用點,線,面的公司策略去迎戰,這也是過去iPod能成功的祕密。

電子書,炒股大於實際的科技產品

最後,想稍微提一下電子書,Amazon會賣電子書,是因為看到數位音樂市場的成功,但Mp3跟電子書有本質性的不同:
1.Mp3 player的發明,是因為Mp3這個格式的廣為流傳與興盛,當初在使用者已經擁有大量的mp3 music但市場上卻未有大容量的mp3 player
這與Amazon一邊推出Kindle,一邊創造電子書需求不同,電子書是一個大家都認同的未來,但"真正"的電子書是怎樣,有什麼功能,能幹麻,都沒有人可以說的明白,做得出來,電子書比數位音樂複雜太多了。

2.消費者可以輕易的把自己的CD轉成mp3,卻無法輕易的把書轉成電子書,mp3 player大部份的使用者mp3來源都是自己的音樂(不管取得管道),而電子書想當然爾也是,因此,沒有一個輕易的方式讓消費者將自己的書轉成電子書,電子書就不可能大規模取代實體書。

3.電子書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共通的格式,還是各唱各的調,這也讓消費者必須做出抉擇,而在這渾沌不明的初期,則讓消費者對購買這類產品卻步與躊躇。

電子書要能成功,至少要先解決上述的三個問題,否則電子書就會淪為"平板電腦"下的附屬功能。對我而言,iPad是一台80分的工具,但他身上的矛盾能不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還要等市場來驗證。



消費者可以輕易的把自己的CD轉成mp3,卻無法輕易的把書轉成電子書<====相當認同...雜誌跟書很多...掃描又太慢...這個問題必須先克服...
電子書市場一大
很快就有人會用掃瞄,辦識出電子書
問題不大。
以後誠品會不會一堆人拿著 iPad 看電子書
iFans 口中的新思維就是賈伯斯為了賺錢設下的種種限制,活在賈伯斯設定的世界裡還大力讚賞是創新,可憐
audio book 還真是少見,
有些書不見得要用看的吧.
呃這...買 CD 回來還要轉換才能帶著走,而如果書商賣的是電子檔,直接下載回來馬上就帶著看了,連轉都不用轉,何來「掃描」來庸人自擾?
現在的實體書籍、雜誌真的很難賣,
網路上有不少線上閱讀的軟體訂閱服務,卻始終不成氣候!
iPad 的書本販售模式我先大膽的預測會受歡迎,
且國內的書商會投入iBook store的銷售,
一本250元的雜誌,如果以線上版販售為80~100元(1/3售價),
關鍵在於一個好用的閱讀平台,與便宜的電子書價錢。
那麼或許就有機會可以成功...
iPad 不算是我認定的電子書吧,應該定位是多媒體播放機。
電子書應該是指 電子內容可顯示在機台上,且電持續航力至少在1 天以上。為了要看多內容的文字和圖片,濃縮成一個10"的行動機台。不會因為受到書本太重無法隨時帶著跑的限制。比方說,喜歡看漫畫,但要帶10本漫畫,就很吃力,如果透過電子書,10、20本甚至100本應該都沒有問題!電子書確實是個趨勢,看市場如何應用?
啊咕咕 wrote:
呃這...買 CD ...(恕刪)


您這句話說到重點了...
「出版商要先願意把電子檔拿出來」,使用者才有東西可下載。

過去個人一向不看好電子書。
電子書和 CD/MP3 不同的是,CD 還是可以從傳統的實體通路買到,
所以就算使用者的習慣不同,音樂出版商也不需要做任何的改變來迎合使用者。
但是書本的出版商必須先自己改變,才能有可能改變使用者的習慣。

雖然說追求利益這是商業的基本原則,
但是對於掌握智慧財產權、已經既有市場基礎的出版業來說,
要他們變革求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印刷出版品和音樂出版品在智慧財產權法的認定,基本上是相同的。
數位音樂引發的智財權問題,換到電子書上,只會多不會少。

不過這次 iPad 發表會中被人冷落的 iBooks 倒是引起我的興趣。
App Store 的成功就在於 Apple 提供了一個以個人身分就能參與的交易平台。
iBooks 會不會造成「個人出版」的出版界新遊戲規則?
甚至會產生僅需掌握智慧財產權的「虛擬出版社」這種新行業?

個人對於 iBooks 的後續發展遠比 iPad 更感興趣;
我承認之前沒想過朝向這種方向發展的可能性。
如果這個模式成功,對於出版界來說受到的衝擊遠比資訊業更大。

誰說 Apple 這次的發表會沒創意?
這次蘋果使用 ePub 電子書格式,符合多數人的期待,我覺得是好的開始。
撇開螢幕面板的材質問題,我對於瀏覽數位資料最挫敗的心得,大概是沒有出現一個好的瀏覽方式,我覺得需要新的閱讀方式出現來真正加速大眾對於數位資料的接受度。

譬如,CourseSmart 示範的 Tablet 概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SjXO7Odh9E
心若守正,何福不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