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off wrote:
每隻手機的發射點不同, 差一點就差很多.
而且用手拿, 怎麼會專業?
推這句.
正好有看到,
這群人的測試方式並不嚴謹,
拿著一個電磁波偵測器靠著手機就要測,
實驗數據也是像喊價一樣亂喊一通,
老實說,會當真的人真的理盲又濫情.
--------------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arieslu20060331181005
環保聯盟最近常常派出志工,手上拿著一部檢測儀四處告訴大家,你現在身處的環境是否有電磁波的危害,不過今天有學者指出,環保人士用的檢測儀不夠專業,誤差值過大,測出來的結果只能當作參考,在他們的眼中,這樣的機器,只能說是玩具。
對此環保聯盟表示,礙於經費的緣故,他們也隻到這機器的精確度不足,但是最少能夠提醒民眾,你現在正處於電磁波的危害當中。
comman wrote:
沒看到節目內容, 怎麼測試的並不瞭解, 但是之前在別的文章看到NCC有網站放出送測手機的電磁波強度, 記得三星的都是偏低, 不知道為何兩邊差這麼多, 或許有達人可以解惑. 附上NCC相關網址, 可以下載送測手機資訊.
http://memf.ncc.gov.tw/site_node.aspx?sn=81
只能跟你說
送測的機器不等於出貨的機器..
這是3C產業裡不能說的秘密
有待過EMI實驗室的人就會知道這裡面的秘密了
因為為了外銷到世界各國,就必需符合各個國家的安規標準
有的國家有規定沒有拿到安規認證報告時,是不允許進口的
所以有的公司為了拿到安規的報告,就會將送測的機器的EMI/EMC抑制的非常低
這也就是為什麼NCC所測出的機器會特別低的原因
但是問題就來了
太過於抑制EMI/EMC會造成機器的功能不穩定或是相容性變差
因為也同時抑制了正常的訊號輸出與輸入
列如以手機來說,就有可能會造成3G或是Wifi接收不良,或是通話品質不良...等等
所以抑制EMI/EMC是一把雙面刃,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成本過高
為了COST DOWN,因此出貨時會選擇拿掉一些單價較高或是無必要性的零件
這時候抑制EMI的零件就是首選了
再來是一個重點
有人會提到測試的機器是否有校驗,是否準確?
測試地點妥當的問題
一般民眾必竟不像專業的實驗室
有資金可以買到一台上千萬的測試機器,可以花機百萬蓋一間密閉無干擾源的室驗室
所以便宜又大碗,隨時隨地可以測試的手持式測試機器就是首選
因為科技的進步,手持式的機器誤差值可以降在5%以下
一般來說在密閉室驗室測試出的數據會比在外界開放環境的數據大
所以如果在開放的環境所測試出來的值如果很大的話
就算移到標準實驗室去測試,它的數據也不會好看到哪裡去
而不管是外國或是本國針對EMI的報告是採取信任制
也就是說,只要你是在合格的任證單位取得測試通過的報告
他們基本上是相信你所販售的手機全部都是合格的
這時候消費者的手上所拿到的手機是否是合格,就要看廠商的良心了.
所以才會看到為何市面上有人拿正在銷售的手機測試
所測出來的報告會與測試單位的數據落差這麼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