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稍早前在針對 2023 年 Android 輕巧旗艦的集評後,緊接著則是目前手機相對「黑科技」的範疇,也就是可在不同螢幕大小與延伸應用的大摺疊旗艦了。這次挑選的產品為 OPPO Find N3、三星 Galaxy Z Fold5,以及台灣沒有引入的小米 MIX Fold 3 三款。理論上應該還有有 vivo X Fold 2 等類似產品,但我沒有用到手.....就以目前這三款為主軸了,還請見諒。

而這三款產品皆是小變大的摺疊方式之餘,位處旗艦自然配置的也都是高通 S8 Gen 2 處理器,不過三款則各有不同特色。
Find N3 主攻目前認證最耐用的轉軸機構,在多工上也有特殊的無邊應用顯示操作之餘,相機更是用了旗艦等級的感光元件助攻三星 Z Fold5 則是目前同級中唯一有 IPX8 防水的機種,也有獨家的 S Pen 輔助來提升多工操作時的「商務」感;小米 MIX Fold 3 則主攻競品中最薄的體積設計,並有 3.2x / 5x 雙望遠鏡頭來提升拍攝實力。
本篇除了基本外型介紹,並會複習一下三款針對小變大時的多工操作之餘,最大重點自然就屬相機的對照差異,如果你想要與眾不同一點,拿款吸睛度高的「黑科技」摺疊機,希望這篇文章多少有點幫助囉。
這邊也附上精華影片給大家做個參考。
▌外型解析

三機外觀相信不用在一一做介紹,從比對圖可以看到 Find N3 體積最矮、Z Fold5 則是最窄,小米 MIX Fold3 則是最龐大的機種,機身尺寸與重量數據也列在下表給大家參考。其中 Find N3 兩個版本都是最輕的機種,小米 MIX Fold3 則是最薄,Z Fold5 體積最窄,不過是三機中最厚的。
OPPO Find N3
・香檳金
展開:153.4 x 143.1 x 5.8mm
摺疊:153.4 x 73.3 x 11.7mm
重量:245g
・經典黑
展開:153.4 x 143.1 x 5.9mm
摺疊:153.4 x 73.3 x 11.9mm
重量:239g
三星 Galaxy Z Fold5
摺疊:154.9 x 67.1 x 13.4mm
展開:154.9 x 129.9 x 6.1mm
重量:253g
小米 MIX Fold 3
摺疊:161.2 x 73.5 x 10.96 / 10.86mm(龍麟纖維版)
展開:161.2 x 143.28 x 5.26mm
重量:259g / 255g(龍麟纖維版)

這邊也以機底摺疊時的厚度給大家做個參考,可以發現小米 MIX Fold3 的薄度真的相當驚人.....
- 相機蹺蹺板
- 相機蹺蹺板
雖說稍晚才會介紹到相機模組,但以外觀來看的話 Z Fold5 與小米 MIX Fold3 鏡頭模組相對 Find N3 來說厚度來的更低,雖說還是有點蹺蹺板的感覺,但跟 Find N3 比橫放的傾斜狀況真的是有蠻大的差別


體積設計關乎的除了握持舒適度,當然與螢幕尺寸、比例息息相關。三機放在一起做對照的話,小米 MIX Fold3 外螢幕算是最為貼近一般手機,Find N3 稍微矮了一些,但也蠻接近的,Z Fold5 則明顯偏窄,往好處想就是適合單手操作了。
以下也直接附上三機的外螢幕相關規格,其中僅 Find N3 與 Z Fold5 有 LTPO 功能,小米 MIX Fold3 僅單純的 120Hz。就峰值亮度來說 Z Fold5 稍微弱勢一些,但還有「額外亮度」這個大殺器。而 Find N3 還有 ProXDR 的顯示技術支援。
OPPO Find N3
・6.31 吋 2,484 x 1,116 OLED 面板
・支援 10-120Hz 更新率
・10.7bit 色、支援 ProXDR / 杜比視界
・預設亮度 600nits / HBM 亮度 1,400nits / 最大峰值亮度 2,800nits
・超薄奈米微晶玻璃保護
三星 Galaxy Z Fold5
・6.2 吋 Dynamic AMOLED 2x 面板
・2,316 x 904 解析度
・48-120Hz LTPO 可變更新率
・1,200nits HBM 亮度,峰值亮度 1,750nits
・康寧大猩猩 Victus 2 玻璃
小米 MIX Fold3
・6.56 吋 FHD+ 解析度 21:9 AMOLED E6 面板
・120Hz 更新率
・8,000,000:1 對比度 / 1,300nits 亮度 / 2,600nits 峰值亮度
・支援杜比視界、HDR10+
・康寧大猩猩 Victus 2 玻璃
- FindN3內螢幕
- ZFold5內螢幕
- mixfold3內螢幕
內螢幕三機基本上都具備 1-120Hz 的可變更新率,其中 Find N3 亮度數據最優,小米 MIX Fold3 則是有最大的內螢幕尺寸,相對之下 Z Fold5 則是稍微中規中矩一些,這也不算壞事啦.....
OPPO Find N3
・7.82 吋 2,440 x 2,268 柔性 OLED 面板
・支援 1-120Hz 更新率
・10.7bit 色、支援 ProXDR / 杜比視界
・預設亮度 600nits / HBM 亮度 1,400nits / 最大峰值亮度 2,800nits
・UTG 超薄可摺式玻璃保護
三星 Galaxy Z Fold5
・7.6 吋 Dynamic AMOLED 2x 面板
・QXGA 2,176 x 1,812 解析度
・1-120Hz LTPO 可變更新率
・1,200nits HBM 亮度,峰值亮度 1,750nits
・耐用度提升 25% 的 UTG 超薄可摺式玻璃
・螢幕底下的背側阻尼設計,提升抗震效果
小米 MIX Fold3
・8.03 吋 2K+ 解析度 Pol-less Plus E6 面板
・1-120Hz LTPO 可變更新率
・8,000,000:1 對比度 / 1,300nits 亮度 / 2,600nits 峰值亮度
・支援杜比視界、HDR10+
・UTG 超薄可摺式玻璃
- 外螢幕亮度
- 內螢幕亮度
- HDR影片比較
這邊直接以網頁瀏覽、HDR 影片來看一下亮度。最右邊的 Z Fold5 我有開啟額外亮度,所以亮度明顯是較高的,Find N3 與小米 MIX Fold3 老實說亮度差異不大,主要不同在於前者色調偏冷一些;HDR 表現部分,小米 MIX Fold3 在陰影的亮度最高、Z Fold5 次之,Find N3 則是最暗的。

三機在轉軸基本上都是用了目前主流的水滴型結構,不過技術上就不太一樣。這邊我也不詳細講原理,直接以可提供的表現做為比較基礎。
・摺疊次數
OPPO Find N3:100 萬次(萊茵摺疊無憂認證)
三星 Galaxy Z Fold5:20 萬次(官方自行公布)
小米 MIX Fold3:50 萬次(萊茵摺疊無憂認證)
・防水性能
OPPO Find N3:IPX4
三星 Galaxy Z Fold5:IPX8
小米 MIX Fold3:IPX4
- 摺痕比較
- 摺痕比較
基本上三款機型在螢幕點亮並正面觀看時,摺痕幾乎都是不可見的。這邊則是以關閉螢幕的狀態,以正面和側面做的對照,表現最好的是最左方的 Find N3,摺痕幾乎是不可見的狀態,小米 MIX Fold3 在正面時摺痕會比 Z Fold5 好,換成側面則是差不多。但 Z Fold5 表面的 UTG 可摺式玻璃,反光的「塑料感」會是三機中最重的。

核心規格部分,三機皆配置高通 S8 Gen 2 處理器,其他重點的數據則列於下方:可以看到 Ram 的部分 Find N3 與小米 MIX Fold3 有 16GB 的選擇,同時 67W 有線快充也高於三星的 25W。不過 Find N3 不支援無線充電,其餘兩機則都具備。
OPPO Find N3
・高通 S8 Gen 2 處理器
・16 LPDDR5X + 512GB UFS 4.0 Rom
・4,805mAh 電量,支援 67W 有線快充(不支援無線)
三星 Galaxy Z Fold5:
・高通 S8 Gen 2 For Galaxy 處理器
・12GB Ram + 256 / 512GB / 1TB(規格沒說)
・4,400mAh 電量 / 25W 有線 / 15W 無線充電
小米 MIX Fold 3:
・高通 S8 Gen 2 處理器
・12 / 16GB LPDDR5X Ram + 256 / 512GB / 1TB UFS4.0 容量
・4,800mAh 電量支援 67W 有線快充 / 50W 無線快充 / QC 4 協定與無線反向充電
- FindN3安兔兔
- ZFold5安兔兔
- mixfold3安兔兔
這邊實際以安兔兔 V10.1.5 進行跑分,這邊我跑了兩次(中間隔十分鐘)並取分數高的。表現最好的是小米 MIX Fold3,Z Fold5 僅差一些些而已,Find N3 則大概差了快十萬分,但其實三機硬體放到目前就是旗艦了。
- FindN3 3DMark壓力測試
- ZFold5 3DMark壓力測試
- mixfold3 3DMark壓力測試
再來是 3DMark 的 Wild Life Extreme 壓力測試,方便閱讀就以列表方式呈現。就數據看起來小米 MIX Fold3 分數較高,穩定性也比較好,不過溫度就稍微偏高一些。
OPPO Find N3
分數區間 3,673-2,449
穩定性 66.7%
最高溫 41 度
消耗 14% 電量
三星 Galaxy Z Fold5
分數區間 3,867-2,392
穩定性 61.9%
最高溫 43 度
消耗 12% 電量
小米 MIX Fold3
分數區間 3,891-3,012
穩定性 77.4%
最高溫 49 度
消耗 14% 電量
最後是三機的 PCMark 3.0 續航與充電數據部分,由於時間關係,這邊我就以先前的測試結果為主。都是在冷氣房的公司做測試,並搭配 120Hz 更新率、連接 Wi-Fi 並關閉藍牙、定位。可以看到 Find N3 外螢幕表現較優、小米 MIX Fold3 則是內螢幕獲勝,三機其實續航表現差異不算大,比較有距離的就是充電速度了,Z Fold5 的 25W 就真的....明顯跟其他兩機有差距。
・外螢幕 / 內螢幕續航 / 充電時間(5%)
Find N3:13 時 54 分 / 11 時 30 分 / 48 分
Z Fold5:13 時 44 分 / 10 時 14 分 / 1 時 20 分
MIX Fold3:13 時 4 分 / 12 時 3 分 / 49 分
▌多工操作

多工操作可以說是大摺疊的醍醐味了。三款機型針對小變大的應用部分,則各有不同的特色,在介紹之前這邊先直接說結論。
Find N3 有著獨家的無邊顯示應用,以類似跨區的概念來提升多個視窗的閱讀體驗;Z Fold5 則是三機中多重視窗數量最高的機種,最大的賣點就是 S Pen 帶來的筆記以及相關操作,商務應用可說是無人能敵。
最後小米 MIX Fold3 就比較可惜,沒有 Find N3 那種特殊顯示版型,僅有分割與浮動共四個視窗,也沒有類似 S Pen 的應用。懸浮操作也不支援國際版的 APP,算是三機種應用最少的,有些浪費高達 8 吋的內螢幕。
- 無邊應用顯示
- 無邊應用顯示
Find N3 的無邊顯示應用主要是在觸發第三個分割視窗後,會以跨版面的方式來操作,也就是說不管怎麼滑都會是以雙重分割視窗為基礎,藉此可大幅增加顯示面積。
- 放大視窗
- 放大視窗
- 放大視窗
另外,還能藉由放大視窗的方式,回歸到大螢幕單純檢視 APP 的體驗,此時也能透過左右滑動直接在三個分割視窗中做切換。
- 全景使用
- 全景使用
- 全景使用
而無邊顯示應用還有一個大絕招,可以將三個分割視窗直接變為全螢幕大小,如此就能完整顯示 APP 原貌之餘,還能搭配剛剛提到的放大功能來做清晰的檢視。

不過 Find N3 僅能搭配三個分割畫面與一個浮動視窗,共四個 APP,但以無邊顯示應用的邏輯來看,浮動視窗說真的實用性就不是很高了。

還有一項可惜的地方在於,由於分割畫面幾乎是直向為主,這也表示摺疊到一半的懸浮顯示應用,Find N3 幾乎是完全不支援,僅有相機或是 Youtube 這種先天設計搭得上的應用程式才可達到類似操作。

Z Fold5 先不管內部的應用操作怎麼樣,能在大摺疊中獨走的除了 IP68 防水防塵,當然就是自家的驕傲 S Pen 應用了。搭配接近小平板的大螢幕,不僅可做基本筆記,繪畫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多工應用部分,Z Fold5 可在三個分割視窗中做基本選擇,還能再搭配高達五個浮動視窗,一次就能同步開啟八個 APP,只是應該不會有人會這樣用啦.....

S Pen 的應用部分相信這邊也不需的多做介紹,其中一項 Z Fold5 的新功能是能在多工視窗收納時,以懸浮方式預覽 APP 中的內容,實用性不高,但倒是蠻炫技的。

另外,Z Fold5 在收摺時的懸浮操作上,也能搭配獨有的 Flex Mode 觸控板來操作各式功能,包含 Youtube 的時間軸、甚至開啟其他 APP、截圖、調整音量與螢幕亮度等。

最後在小米 MIX Fold3 上,多工操作其實就分割視窗與最多兩個浮動視窗,就這樣而已,沒有其他的花俏功能,這點算是相對可惜。從另一個角度想,至少 8 吋的大螢幕對影音體驗來說也是足夠爽了。

小米 MIX Fold3 也具備收摺時的懸浮相關應用,但因應手機沒有國際版本,因此支援的大部分 APP 都是中國內部的 APP 為主,國際版的應用程式幾乎不支援。
▌相機規格

三款機型畢竟都是主攻旗艦定位,相機的配置自然也是相對高階的。詳細規格一樣附在下方給大家參考,其中 Find N3 重點就是廣角用上 Xperia 1 V / 5 V 相似規格的堆疊式感光元件;小米 MIX Fold3 則有 3.2x / 5x 兩個光學變焦鏡頭;比較可惜的是 Z Fold5 就硬體來看幾乎與前代相同,提升則是靠內部演算法。

・48MP( 原始 52MP) Sony LYT-T808 1/1.43"(原始 1/1.35")
堆疊式感光元件 f/1.7 廣角鏡頭(有 OIS)
・48MP Sony IMX581 ff2.2 3.5cm 近拍超廣角鏡頭
・64MP 1/2" 感光元件 f/2.6 3x 望遠鏡頭(有 OIS / 混合 6x)
・32MP f/2.4 等效 22mm 外螢幕自拍鏡頭
・20MP f/2.2 等效 20mm 內螢幕自拍鏡頭

・50MP f/1.8 1.0μm 單位畫素,85˚ 視野廣角鏡頭(支援 OIS 與 Dual Pixel)
・12MP f/2.2 1.12μm 單位畫素,123˚ 視野超廣角鏡頭
・10MP 3x f/2.4 1.0μm 單位畫素,望遠鏡頭(支援 OIS 與 PDAF)
・10MP 1.12um 單位畫素 f/2.2 85 度視野封面螢幕鏡頭
・4MP f/1.8 2.0μm 單位畫素內頁螢幕UDC 2.0 鏡頭

・50MP Sony IMX800 f/1.77 等效 23mm 廣角鏡頭
4 in 1 畫素融合可達 2.0um 單位畫素
支援 SMA OIS 光學防手震、PD 對焦
內含一片超高透玻璃鏡片
・12MP f/2.2 光圈 120 度視野超廣角鏡頭
・10MP 3.2x 等效 75mm f/2.0 望遠鏡頭(有 OIS)
・10MP 5x 等效 115mm f/2.92 望遠鏡頭(有 OIS、30cm 微距)
・20MP 畫素 f/2.2 光圈外螢幕自拍鏡頭
・20MP 畫素 f/2.2 光圈內螢幕自拍鏡頭
▌實拍
焦段一致性解析- FindN3超廣角
- ZFold5超廣角
- mixfold3超廣角
- FindN3廣角
- ZFold5廣角
- mixfold3廣角
- FindN3 2x
- ZFold5 2x
- mixfold3 2x
- FindN3 3x
- ZFold5 3x
- mixfold3 3.2x
首先來看在各焦段色調與曝光的協調,本組環境可以看到光線明顯是從照片左方射入,與右邊香比有些反差。而三機在色調與亮度的調整上,各焦段一致性都相當不俗,在色溫表現上,Find N3 與 MIX Fold3 偏冷調,而 Z Fold5 是較為偏暖,以太陽的色調來看,偏暖是比較接近真實環境,但色調這點可後期調整,原始調性如何喜愛與否就見仁見智了。
曝光可以看到 Find N3 整體反差較高,右方陰影處明顯沒有做調整;Z Fold5 與 MIX Fold3 則有做拉亮,其中也以 Z Fold5 最為積極,到了 2x 焦段以後三機的曝光才比較接近。
放大檢視畫質,超廣角與廣角三機我覺得算是同個等級,真的要說的話 Find N3 抹的兇了一點,MIX Fold3 則是介於中間,Z Fold5 銳化與雜訊最重,這也是近期三星的風格了,到了 2x 之後則是能看出差異,三機都有一定的畫質衰弱,而這組我覺得 Find N3 細節相對多了一點。
3x 望遠三機都是採光學焦段,這邊 Find N3 雖說塗抹感有,但細節是最清晰的,次之的是 Z Fold5,塗抹感其實比 Find N3 更好,但就是有些鬆散狀況,最後 MIX Fold3 細節則明顯最少。
- FindN3超廣角
- ZFold5超廣角
- mixfold3超廣角
- FindN3廣角
- ZFold5廣角
- mixfold3廣角
- FindN3 2x
- ZFold5 2x
- mixfold3 2x
下一組一致性的標準則是比較嚴苛的逆光情境,可以看到這邊三機都有一些差異。超廣角 Find N3 與 Z Fold5 亮度均勻一些,後者對亮部修正較多,MIX Fold3 則是以陰影為主,曝光最高但亮部就爆了。廣角端 Find N3 則是明顯偏暗,Z Fold5、MIX Fold3 表現較正常,後者陰影還是會亮一些,而且對比明顯較重。到了 2x 之後表現就相對接近一些,不過 Z Fold5 亮度會比較討喜。
色調表現這組三機其實差異不大,唯一有差的地方是 Z Fold5 在超廣角與廣角色調會更趨鮮豔一些,可從天空與紅色衣服看出。畫質部分超廣角三機差異不大,廣角亮度差異太多這邊先略過,不然加亮還是會影響細節的.....2x 這邊三機狀況也不算好,MIX Fold3 更是有些失焦。(應該是我的問題

- FindN3 3x
- ZFold5 3x
- mixfold3 3.2x
- FindN3 6x
- ZFold5 5x
- mixfold3 5x
再來是望遠兩個焦段的對照,這組三機在亮度上的差距就不算太多,主要是 MIX Fold3 對比較重,色調部分大致走向相同,但可以發現 Z Fold5 與 MIX Fold3 在膚色表現上,沒有 Find N3 來的白皙,是比較偏暖調的。
放大檢視畫質,3x 這邊表現一樣是 Find N3 最優、Z Fold5 差距很些微,但就是雜訊與鬆散感多了些,MIX Fold3 表現最為鬆散。
在高倍部分,Find N3 6x 與 Z Fold5 5x 是數位裁切,MIX Fold3 5x 是光學變焦,但可以看到在細節、雜訊抑制等指標檢視,Find N3 6x 表現比 MIX Fold3 5x 光學還要來得好,這點倒是令人意外,Z Fold5 就不用多說了,就是堪用程度。
超廣角 / 廣角
- FindN3超廣角
- ZFold5超廣角
- mixfold3超廣角
- FindN3廣角
- ZFold5廣角
- mixfold3廣角
接下來換成室內面光稍微均勻的環境,色調反而是 Find N3 比較暖一些,次之的是 MIX Fold3,Z Fold5 最冷調,同時對比也較低。超廣角曝光表現 Find N3 與 MIX Fold3 類似,但後者亮部修正較多,Z Fold5 一樣是三機中最亮的,廣角其實差不多,一樣是 Z Fold5 較亮,但 MIX Fold3 在這組的亮部曝光就比 Find N3 多了。
超廣角畫質三機還是伯仲之間,真的要說 Z Fold5 因亮度提升,原本的陰影處畫質就會受影響。廣角端差異倒不是很多,Z Fold5 銳化與雜訊相對較多,MIX Fold3 銳化就沒那麼重,至於 Find N3 則幾乎沒有銳化,細節呈現上感覺好像會差那麼一點,但就整體表現來看其實是有維持住的。
- FindN3超廣角
- ZFold5超廣角
- mixfold3超廣角
- FindN3廣角
- ZFold5廣角
- mixfold3廣角
換成亮度再稍微偏低的室內,超廣角可以看到 Find N3 色溫比其餘兩台較冷,廣角則是 Z Fold5 最暖調,曝光也能看到超廣角 Z Fold5 與 MIX Fold3 整體亮度還是較高,Find N3 修正的比較得宜。廣角端三機表現都不俗,可以看到 Z Fold5 與 MIX Fold3 整體曝光還是高一點,而且對比也較重。
放大檢視畫質,超廣角這邊 Find N3 表現比較好一些,Z Fold5 有明顯噪點與銳化感,MIX Fold3 則是偏糊了,廣角端我自己覺得差異不大,Z Fold5 的銳化感會是最高的,MIX Fold3 次之,Find N3 則幾乎沒什麼銳化。
- FindN3廣角
- ZFold5廣角
- mixfold3廣角
- FindN3 2x
- ZFold5 2x
- mixfold3 2x
接下來這組與上一組場景類似,但人像主體受光強度更低,焦段則是廣角與 2x。色溫調性三機差不多,MIX Fold3 廣角端整體亮度較高,2x Find N3 亮度則是沒有做修正。放大檢視畫質,可以看到 Find N3 與 MIX Fold3 廣角端幾乎是同級表現,Z Fold5 則沒有抹除雜訊,以及頗重的銳化感來撐細節。2x 這遍 Find N3 有點手震,Z Fold5 與 MIX Fold3 相比之下也相當接近,後者僅銳利一丟丟而已。
- FindN3超廣角
- ZFold5超廣角
- mixfold3超廣角
- FindN3廣角
- ZFold5廣角
- mixfold3廣角
- FindN3 2x
- ZFold5 2x
- mixfold3 2x
再來一樣來看逆光組別的表現,這組跟剛剛場地類似,表現上差異也不大。色調上 Find N3 膚色會比較冷調白皙,其餘兩機則稍稍暖了一些,而色溫的大方向除了 MIX Fold3 超廣角偏暖,其餘焦段三機都蠻接近的。
曝光部分,超廣角 MIX Fold3 整體亮度一樣偏高,我會覺得 Z Fold5 調整的比較剛好,Find N3 陰影就有點偏低了。廣角與 2x 三機就差異不大,主要還是 Find N3 對於陰影加亮相對不積極,而且這組對比也明顯較低,部分焦段有些淡化的樣貌出現。
畫質這邊因應亮度不同,最亮的 MIX Fold3 硬拉自然是會影響畫質,這組對比起來 Find N3 細節會比較豐富,Z Fold5 則稍微鬆散一些。廣角端三機表現真的很些微,說是同級也不爲過。2x 細節的表現上也類似,但 Find N3 雜訊的意志比 Z Fold5 與 MIX Fold3 來得好。
- FindN3超廣角
- ZFold5超廣角
- mixfold3超廣角
- FindN3廣角
- ZFold5廣角
- mixfold3廣角
- FindN3 2x
- ZFold5 2x
- mixfold3 2x
最後則是逆光程度更大的場景,這組三機色溫與亮度就有蠻大的不同了。超廣角與廣角 MIX Fold3 都偏暖,Find N3 次之,Z Fold5 這組幾乎都是偏冷調的,2x 這邊 MIX Fold3 甚至有點偏綠了,以還原度來說 Find N3 比較好。
曝光部分,可以看到 Find N3 三個焦段一樣都是對陰影不太調整,Z Fold5 對陰影則是調整的相當明顯,甚至有點 over,MIX Fold3 在這組亮度表現比較討喜,以現場來說其實 Find N3 主體偏暗比較接近。
放大檢視畫質,超廣角由於亮度調整不同,比較亮的 Z Fold5 與 MIX Fold3 自然細節會不如 Find N3,廣角端則是銳化與雜訊抑制的處理強度不同,細節其實三機水準差不多,Find N3 塗抹較多,Z Fold5 則是銳化與雜訊最重,MIX Fold3 對於細節處理較平均一些。
最後 2x 細節的差距就有拉開,以細節來看 Find N3 最好,MIX Fold3 差那麼一點而已,Z Fold5 則是最為鬆散。
望遠
- FindN3 3x
- ZFold5 3x
- mixfold3 3.2x
- FindN3 6x
- ZFold5 5x
- mixfold3 5x
望遠第一組先來看看些許逆光環境的表現,這組 Z Fold5 對於陰影調整還是最為積極,Find N3 與 MIX Fold3 在陰影差異不大,不同的是後者對於亮部修正有點太積極,讓整體照片看起來比較平了。色調部分 Find N3 算是最居中,Z Fold5 偏冷,MIX Fold3 則明顯偏暖了(尤其膚色.....)。
3x 的望遠表現上,Z Fold5 跟 MIX Fold3 這組有點手震,整體畫質就沒了先不論,但 Find N3 的表現還是屬上乘的。換成 5x Z Fold5 這邊明顯就撐不住了,而光學變焦的 MIX Fold3 與預設數位的 Find N3 6x,表現幾乎同級,甚至後者在雜訊抑制來的更好,銳化也來得自然,可見 OPPO 要做個 6x 不是沒有原因.....
- FindN3 3x
- ZFold5 3x
- mixfold3 3.2x
- FindN3 6x
- ZFold5 5x
- mixfold3 5x
這組長焦場景在剛剛介紹時有出現過類似場景,色調與曝光表現也相對接近。Find N3 對於陰影調整真的較少,MIX Fold3 表現則相對接近,Z Fold5 整體亮度最高。色調部分三機大體來看差異不大,膚色上也都偏暖一些,但 MIX Fold3 有點濃重了。
這組光線其實相對充足,3x 焦段這邊一樣是 FInd N3 佔優,Z Fold5 細節差不多,但雜訊多了一點,MIX Fold3 則明顯有鬆散與結塊感。Find N3 在 6x 這邊一樣也有優勢,與 5x 光學變焦的 MIX Fold3 相比,髮絲細節也明顯較好。
- FindN3 6x
- ZFold5 5x
- mixfold3 5x
最後就直接以理論畫質最接近的望遠端做比較,可以看到 Find N3 在亮度與色調上,也是相對討喜的。Z Fold5 亮度稍弱一些,不過膚色偏暖調,MIX Fold3 這組反而明顯偏暗,膚色一樣也沒有 Find N3 白皙。
畫質表現部分,Z Fold5 數位裁切相信就不用多說了。Find N3 6x 與 MIX Fold3 5x 光學相比真的毫不遜色,甚至在銳化與鬆散感的表現上來的要更好。
人像 / 自拍
- FindN3廣角人像
- ZFold5廣角人像
- mixfold3廣角人像
- FindN3 2x人像
- ZFold5 2x人像
- mixfold3 35mm人像
- FindN3 3x人像
- ZFold5 3x人像
- mixfold3 3.2x人像
人像模式部分,三機都可支援多焦段的人像拍攝,2x 這邊 MIX Fold3 不小心按到 35mm,就將就一下....。整體風格可以看到 Find N3 對於陰影的調整不算多,以氛圍與色調來看的話,這組我會喜歡 Z Fold5 的表現,陰影有做不錯的調整,同時風格不會有 MIX Fold3 有點濃重的感覺。
景深摳邊三機基本上都沒什麼大問題,就是旗艦級的表現了。畫質部分廣角端三機都是可用的水準,差距也不算大,不過 3x 端還是能看到 MIX Fold3 與其他兩機相比還是有差距存在。
- FindN3廣角人像
- ZFold5廣角人像
- mixfold3廣角人像
- FindN3廣角人像
- ZFold5廣角人像
- mixfold3廣角人像
這兩組廣角一樣可以看到 Find N3 陰影亮度偏低的樣貌,Z Fold5 與 MIX Fold3 整體亮度就相對比較好,其中 Z Fold5 在第一組膚色比較討喜,MIX Fold3 則是第二組膚色比較白皙。
- FindN3廣角人像
- ZFold5廣角人像
- mixfold3廣角人像
再來一樣是廣角人像,不過換成剛剛的逆光環境,可以看到 Find N3 在陰影的亮度表現還是比較不如其他兩機,Z Fold5 與 MIX Fold3 的差別則是在色調上,後者就比較偏暖,這點就端看自己喜歡怎樣的風格。
- FindN3 2x人像
- ZFold5 2x人像
- mixfold3 2x人像
- FindN3 3x人像
- ZFold5 3x人像
- mixfold3 3.2x人像
這組 Find N3 的陰影拉高幅度就相對比較正常一些,而景深表現三機其實表現都還不錯,主要就是看自己喜歡哪種色調的呈現,至於Find N3 的加分項則是在美顏還有畫質表現上,但美顏開太高也是會稍微不自然些。
- FindN3 3x人像
- ZFold5 3x人像
- mixfold3 3.2x人像
- FindN3 3x人像
- ZFold5 3x人像
- mixfold3 3.2x人像
- FindN3 3x人像
- ZFold5 3x人像
- mixfold3 3.2x人像
最後三組都是以 3x 或接近焦段拍攝的,再搭配演算法與高倍的壓縮感,就能充分營造出不俗的景深效果。可以發現 Find N3 與 Z Fold5 對於膚色的詮釋不太相同,一個偏暖一個就會偏冷,但整體呈現其實都蠻自然的,甚至 Z Fold5 似乎有對人像模式做特別調整,跟剛剛一般模式相比色調表現會更適合膚色。
另外,Z Fold5 對於陰影的修正也會比 Find N3 明顯。至於 MIX Fold3 大部分都是偏暖調,部分會偏綠.....,而且亮部有時會修正太多,看起來就有點不自然。而對於望遠端來說,畫質差異上幾乎還是以 Find N3 佔優,畢竟色調亮度可以調整,畫質這點就不能輕易靠後製更動了。
- FindN3人像自拍
- ZFold5人像自拍
- mixfold3人像自拍
- FindN3人像自拍
- ZFold5人像自拍
- mixfold3人像自拍
自拍這邊先挑順光組別,三機表現其實都蠻不錯的。對於膚色的呈現與整體曝光都算上乘,主要差異是內建的美顏模式不同,可以看到 Find N3 下手最重,MIX Fold3 有但相對自然,而 Z Fold5 可以說是美顏效果最低的....
畫質部分雖說不是自拍首重的,這裡放大看一下可以發現 Z Fold5 雜訊還是蠻多的,其餘兩機則是細節與雜訊抑制皆有維持。
- FindN3人像自拍
- ZFold5人像自拍
- mixfold3人像自拍
- FindN3人像自拍
- ZFold5人像自拍
- mixfold3人像自拍
最後是逆光搭配相對複雜背景(百葉窗)的自拍人像模式,這組 MIX Fold3 亮部完全沒做修正,就整個爆掉了,以自然度來說我會喜歡 Z Fold5 修正的方式,比較沒有 Find N3 來得重手,第一組窗戶外的持續燈就能看出差別。
景深摳邊部份,第一組刻意做的誤區可以發現 Find N3 與 Z Fold5 都有些瑕疵出現,MIX Fold3 倒是有成功模糊。
夜景
- FindN3超廣角夜景
- ZFold5超廣角夜景
- mixfold3超廣角夜景
- FindN3廣角夜景
- ZFold5廣角夜景
- mixfold3廣角夜景
- FindN3 2x夜景
- ZFold5 2x夜景
- mixfold3 2x夜景
夜景第一組一樣是敝司後方的建築群,超廣角可以看到 Z Fold5 色調偏暖、其餘兩機偏冷,廣角與 2x 三機差異不大。亮度部分就有蠻大的差別了,Z Fold5 整體亮度較高,間接影響天空黑夜的壓光,MIX Fold3 則是亮部有點過曝,Find N3 整體呈現上會比較自然。不過 Z Fold5 到了 2x 焦段的曝光呈現就比較均衡,Find N3 陰影有點太黑、MIX Fold3 則是亮部一樣沒怎麼修。
放大檢視畫質,超廣角與廣角幾乎都是同級表現,到了 2x 則是 Find N3 細節明顯較多,其餘兩機則是相對鬆散一些。
- FindN3 3x夜景
- ZFold5 3x夜景
- mixfold3 3.2x夜景
- FindN3 6x夜景
- ZFold5 5x夜景
- mixfold3 5x夜景
望遠端三機在測光的差別則是相對接近,但 MIX Fold3 還是有亮部幾乎沒修正的狀況。畫質部分 Z Fold5 一樣是相對模糊的,而 Find N3 在 6x 與 5.2x 光學的 MIX Fold3 相較之下還是有優勢,到了 10x 後雙機表現有拉近,但說真的還是 Find N3 在細節紮實與雜訊抑制上還是會比較優秀,真的很讓人意外。
- FindN3超廣角夜景
- ZFold5超廣角夜景
- mixfold3超廣角夜景
- FindN3廣角夜景
- ZFold5廣角夜景
- mixfold3廣角夜景
- FindN3 2x夜景
- ZFold5 2x夜景
- mixfold3 2x夜景
再來是整體反差也相對大的國家音樂廳,色調上 Find N3 與 MIX Fold3 類似,Z Fold5 則是偏暖之餘,整體飽和度也較高。亮度部分,Z Fold5 反而在陰影壓得比較多,MIX Fold3 一樣對於亮部相當奔放.....Find N3 則是介於兩機之間。
放大檢視畫質,超廣角三機表現差不多糊,要以國家音樂廳匾額判定的話,Find N3 與 Z Fold5 勉強能辨識,廣角與 2x 表現也是相對接近,真的要說的話 MIX Fold3 在 2x 的建築細節會來的多一些些,但就是些微。
- FindN3 3x夜景
- ZFold5 3x夜景
- mixfold3 3.2x夜景
- FindN3 6x夜景
- ZFold5 5x夜景
- mixfold3 5x夜景
相對望遠端的部分,Find N3 還是在陰影的調整幅度不如其他兩機。而 Z Fold5 與 MIX Fold3 針對陰影都有做加亮,但後者亮部依然是沒做什麼修正,甚至在 3.2x 鏡頭還出現鬼影了。3x 三機畫質表現差異一樣不是很大,而 Find N3 一樣在 6x 焦段完勝其餘兩台。
- FindN3超廣角夜景
- ZFold5超廣角夜景
- mixfold3超廣角夜景
- FindN3廣角夜景
- ZFold5廣角夜景
- mixfold3廣角夜景
- FindN3 2x夜景
- ZFold5 2x夜景
- mixfold3 2x夜景
- FindN3 3x夜景
- ZFold5 3x夜景
- mixfold3 3.2x夜景
再來是色溫不好呈現的自由廣場牌坊,超廣角三機其實表現都不俗,MIX Fold3 亮部反而正常起來,Find N3 陰影也是相對較亮;廣角端這邊 Find N3 色溫就明顯校正了,不過其餘兩機呈現出的暖調也有點不自然,MIX Fold3 更是有些偏綠,讓我想到自助餐的螢光咖哩......
2x 與 3x 部分,Find N3 色溫也做了校正,而 MIX Fold3 在 3.2x 也忍不住調整了,能維持暖調到底的只有 Z Fold5。
- FindN3超廣角夜景
- ZFold5超廣角夜景
- mixfold3超廣角夜景
- FindN3廣角夜景
- ZFold5廣角夜景
- mixfold3廣角夜景
- FindN3 2x夜景
- ZFold5 2x夜景
- mixfold3 2x夜景
接下來是亮度最低的中正紀念堂本體,可以看到 Z Fold5 在超廣角、廣角端的色調還是相對飽和,Find N3 與 MIX Fold3 則是差距不大,亮度部分 Z Fold5 在整個焦段都是整體亮度較高的,Find N3 與 MIX Fold3 類似,但後者亮部一樣沒做什麼修正。
放大檢視畫質,老實說在相對低光的環境下,三機的表現其實都劣化到幾乎同級,跟細節有差的幾乎只有銳化程度差異了,像 Z Fold5 銳化調的頗重,整體輪廓好像就清晰一些,但其實沒有

- FindN3 3x夜景
- ZFold5 3x夜景
- mixfold3 3.2x夜景
- FindN3 6x夜景
- ZFold5 5x夜景
- mixfold3 5x夜景
- FindN3 10x夜景
- ZFold5 10x夜景
- mixfold3 10x夜景
望遠端部分 Find N3 6x 感覺像是沒對到焦,而在 3x 部分也是比兩機細節更清晰,同時雜訊抑制也更好,MIX Fold3 在 3x 表現也沒有 Z Fold5 好,不過 5.2x 就拉回來了。最後 10x 的比較上,三機細節也是同級,只是 Z Fold5 銳化感來的更高。
- FindN3 3x
- ZFold5 3x
- mixfold3 3.2x
- FindN3 6x
- ZFold5 5x
- mixfold3 5x
最後是以一般模式搭配兩個望遠焦段拍攝貓咪,主要的光源都是來自 LED 的路燈。Z Fold5 在整體亮度還是比較偏高的,三機色調則是差異不大。畫質表現部分,3x 這邊 MIX Fold3 表現就有拉起來,只略遜 Find N3 一些,而 Z Fold5 這組或許亮度太高,就影響整體細節。而在下一個焦段來看,一樣是 Find N3 的 6x 焦段最為銳利。
這邊也附上三機拍攝 4K 60fps 的範例,可以看到 Z Fold5 與 MIX Fold3 對比較高,Find N3 整體對比較低。亮度部分 Z Fold5 有針對過曝的地方做調整,其餘兩機相較起來曝光值就高了一些,就端看自己喜歡哪種風格吧。
三機其實都能錄製到 120fps 的慢動作,而且畫質也都能到 FHD,這邊就分別錄製並調整速度為原本、放慢 0.5x 與 0.25x 的樣貌給大家做參考。可以看到就影片的呈現來說,MIX Fold3 的亮度最高,甚至有點太高了,Find N3 與 Z Fold5 曝光比較適中,相較起來前者會再亮一些,但我想應該沒人會在意這個吧

▌小結

大致看到這邊,相信對這三台大摺疊都有一些想法了,在外觀上雖說都是小變大,但三款機型倒是有些細微差距。MIX Fold3 體積最大,但內外螢幕的尺寸也是相對大的,而 Z Fold5 則是有方便單手操作的外螢幕設計,只是面積上就比較不像一般手機。Find N3 則是取其中間,讓外螢幕的面積貼近一般手機,也不會像 MIX Fold3 體積那麼大。
不過說到體積,MIX Fold3 在厚度上是壓倒性的勝出,就算不拿其他機型比,光單機看也會被其薄度驚喜,Find N3 則是目前最輕巧的大摺,長時間握時也會有感。Z Fold5 在體積就相對討不太到便宜,重量則是比 MIX Fold3 輕巧一些,但亮點就是由大摺獨有的 IPX8 防水,遇到需要的時候,就會很有感.....
效能部分三機都是配置 S8 Gen 2 處理器,說真的就多工與遊戲的角度來說,或許會有些微差別,但使用上絕對都是前段班的表現,差異比較大的地方在於充電,Z Fold5 的快充相較其他兩台還是慢了一些,而 Find N3 沒有無線充電,這點就比較可惜。


至於多工性能部分,Find N3 以相當「聰明」的方式設計出無邊顯示應用,讓內螢幕尺寸不會有多重視窗分割而大幅度犧牲面積,畢竟螢幕大歸大,但跟平板、筆電比還是有一定差距,這樣的設計說真的很聰明,可以在分割視窗中求取最大顯示面積。只是懸浮功能幾乎是完全不支援,這點就相對可惜。

可以說是大摺先鋒延續下來的 Z Fold5,有著目前最多的分割與浮動視窗組合,雖說礙於內螢幕大小,幾乎三個分割搭配一個浮動視窗就足夠了。不過 Z Fold5 在多工應用上的大殺器,就屬幾乎是三星驕傲的 S Pen 了,這也讓 Z Fold5 幾乎能當作一台繪圖、基礎商務與筆記的多工「小」平板。

小米 MIX Fold3 雖說相較前代改進不少,但這次對於多工操作上就僅有雙分割與浮動視窗,沒有其他關於商務或是操作上的應用,而且懸停功能礙於沒有國際版本,幾乎只有中國的應用程式可完整支援,對比其他兩台機型,MIX Fold3 在內螢幕的應用就真的相對匱乏,這點真的很可惜。

最後是本篇重點的相機表現上,以畫質表現來說,三機在超廣角、廣角端其實都是同級表現,不太需要擔心,到了 2x 之後的焦段則是有微妙的差異。首先 Find N3 在本次測試中,畫質幾乎是全勝的狀態,不僅 3x 光學佔優,甚至裁切的 6x 也比 Z Fold5、MIX Fold3 的 5x 光學變焦還好,真的讓人很驚艷。
而就色調與曝光表現上,Find N3 與 Z Fold5 色調上雖說不太相同,但都是走討喜路線。後者針對人像模式還會特別調整膚色,一般狀況下則是偏暖或是加豔,Find N3 就是基本還原;MIX Fold3 大部分樣張幾乎都偏暖調,或是有極端的色溫校正狀況,膚色大部分會偏暖,甚至偶爾會偏綠,是相對可惜的地方。
不過測光表現上,Find N3 在陰影的調整幾乎很少,這點對於逆光的情境來說,拍出來的討喜程度可能就沒有其他兩機好,需要花些時間做後製。但這還是不減本次 Find N3 整體相機的優勢,也真的能看出官方要把其也歸在影像旗艦,真的不是說說而已,就看後續 Find N3 與其他影像旗艦的廝殺,能否維持住好表現了。
延伸閱讀:
OPPO Find N3|旗艦攝錄規格、摺疊多工新思維!feat.Xperia 1 V三星Galaxy Z Fold5 5G體驗│效能、轉軸有感升級!
小米MIX Fold 3體驗|Leica加持的享樂大摺疊!feat.三星Z Fol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