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86末日到來:ARM A72真小!Intel 14nm的四分之一

聯發科和三星打算推出八核和10核心這些玩全沒有用

聯發科開啟的誤導消費者的行銷方向 ,不是以單線程和IPC的高低來行銷CPU


誤導消費者以為數大變是美的錯覺,這種錯覺和實際的使用者體驗完全脫節


這就好比實際使用上10個螺旋槳飛機的引擎能夠比不上2個引擎的噴射機



不得不佩服蘋果的用心,一開始就不去強調核心有幾個而專注在單核心效能和IPC之上


因而不會把消費者導向錯誤的方向去,iOS的使用者體驗是建立在高單核效能的提升之上的


同時加上單執行緒軟體容易開發,所謂平行處理就是把1個大的任務切成好幾個不相依的部分


然後分別交給不同的內核或CPU去執行,但是平行處理有一個天然的限制,就是任務本身的相依性如果太高會給程式設計師和編程人員的開發增加困難,同時多執行緒(多線程)平行處理的程式同時發生執行緒(線程)死鎖,快取不同步的延遲,記憶體頻寬的需求等等複雜的問題。
之前看過一篇國外論文研究

這種軟體開發的困難不是說你投入多幾倍的時間就能增加幾倍的效率,

當一個核心增加到雙核心 優化多緒平行處理效能平均約可以增加80%
當雙核增加到四核心,效能只能增加40%
當四核心增加到八核心,效能增加不到20%
當八核心變成16核心每個核都在彼此競爭記憶體頻寬的資源同時執行緒死鎖等待資料彙整同部處理的延遲等等,反而效能減少是負的,也就是16核會比8核的情況更慢
當然這篇論文幾十年前的IT人員早就知道的


但是廠商和行銷人員管這些媽,只要宣傳8核12核比4核多猛,消費者就被誤導和買帳


這樣一來使用體驗和執行程式的效能增長完全和真正應該有的發展方向脫節了

abc003 wrote:
Geekbench 3測試軟件測試了什麼,測試成績有何意義,iOS流暢的根源在哪裡?...(恕刪)


你又貼別人的文章沒註明出處了
說到Intel好像不會進步一樣

abc003 wrote:
高大全的Intel CPU性能是不錯,但這些歷史包袱造成Intel的CPU不如ARM系CPU效率高也是事實。一旦Intel的CPU殺入安卓陣營,水土不服立現..(恕刪)

當年apple一再一再瞧不起x86,說自己的powerpc有多強多屌
但結果最後誰贏了? x86不是嗎?
X86有包袱,那也是歷史造成的,不信的話10年後來看arm一樣會感到一大包
然後apple繼續閉門造車,最後又被邊緣化,不得不又跟市場妥協
未來這個歷史 會再重演一次
abc003 wrote:
現實的情況是A9X...(恕刪)

也不是幻想啦
只是您老大似乎忘了,a9x也是會熱的
一直在說ARM有多節能,但實際呢?
Exynos 7420四顆big核心耗電5w
little核心1w,整顆全開也就是6w左右
但是intel 5y71幾瓦呢? 4.5不是嗎?Exynos 7420也沒有比較省電
A8x我找不到數據,但估計耗電只會比7420高或差不多,不然i6就不會只用a8而已
A9x改用finFET才能把效能提升那麼多,但我猜耗電量應該跟a8x差不多
性能大概跟m7-6y75差不多吧,這顆也是5w的咖不是嗎?
而我只看到你一直拿“桌面”cpu在跟行動裝置比耗電就覺得很詭異,桌面的能耗本來就不是第一重點啊
拿同樣能耗的cpu來比效能,比較能看出事情真相吧?
abc003 wrote:

下面4效測試遊戲效能幾乎沒增長

上面都是光線追蹤 貼圖 解壓縮 轉檔所等運算測試這類算法都可以優化多核

而且也沒到2倍增長

而且這是7年多的增長才100%,X86換算成年化增長率平均每年不到10%

ARM一年平均是40%的增長 年化增長率...

因為級距差太遠了
x86早就踩到thermal limit跟電晶體動作速度的問題, 所以成長非常緩慢, 所以早期靠拉時脈提高速度的Pentium 4才會那麼失敗
但是ARM是從行動裝置起家的, 本來的訴求就是低功耗, 如果有人拿它來做高性能CPU, 肯定一樣會踩到x86遇到的問題
我知道你現在看A9好像很強很厲害, 但如果繼續提升時脈, 發熱量也是等比級數增加, 2ghz變成3ghz, 能耗絕對不是增加50%而已, 增加三倍都是有可能的
拿你最喜歡講的Geekbench來看
Core M 5Y71, TDP4.5W, Geekbench single 2467, multi 4277
I7-5650U, TDP15W, Geekbench single 3053, multi 6406
速度增加50%, 能耗提升3倍

你覺得A9時脈若提升到媲美i7-5650U的程度, 耗電量會是什麼情況呢?
雖然我沒有A8/A9的能耗, 但你可以參考一下anandtech測的Exynos 7420 A57的能耗, 假設可以順利提升到3GHz, 那耗電量會是多少應該可以外插得出來吧?
meridian wrote:
因為級距差太遠了x86...(恕刪)


不是依靠提高時脈

是依靠提高IPC (時脈週期指令數) 也就是俗稱的同頻效能
在K8大戰英特爾P4的時代AMD用1.6的時脈就把英特爾3G的電下來
在Core 2維架構推出後 英特爾2Ghz時脈同核數就能打AMD 3G的K8
現在也是如此10年前CPU主頻已經達到3G 現在CPU是依靠提高IPC來提高效能而不是時脈

A7 1.4的主頻達到1400分單核
A8用 1.5頻率達到1600分單核
A9 的颱風架構 用1.8GHZ時脈GB3達到2500分單核 A9光單核心跑分2500就把高通S800四核揍下來了
三星的7420 目前雖然是安卓理性能最高的了 但是單核也才1500 IPC免強和2006初代的CORE2比一比 連頻果A7三年前的IPC都沒超過


X86 22nm haswell要達到2500至少需要2.8G
X86 14nm Skylake要達到A9的性能 主頻至少也要2.5Ghz

所以A9的IPC早就超越PC了

現在總效能還沒超過是被設備的功耗限制的

IPAD PRO設備體積大相對能程受比較高的功耗 在這樣大小的設備理已經能達到8000分左右的總分估計還是三核心

同樣是X86 的 Core M 5Y71MAC BOOK AIR 只有5000分左右的雙核效率 單核也不超過2500

手機理面的A9 單核就2500 雙核就4500 更別提A9X 肯定破8000以上

而且用過CORE M都知道降頻很嚴重 跑玩GB3之後他跑在1.1的時脈 例如常時間開遊戲和轉檔軟體就知道CORE M平板不能運作在2G以上幾分鐘

但是A9X卻可以支持10幾分鐘


GB3是跨平台的跑分軟體

同時支援 5~6種作業系統 包括WIN、 OS X、 LINUX 、 IOS、Android

GB3演算法和跑的項目我樓上也說了

問答Q&A

1.跨平台能不能比跑分?
當然能否擇超級計算機排行榜都是用不同的架構和作業系統啟不是不用比了
比如京是RISC 天河二號用龍芯和英特爾X86混搭 IBM Power8 英特爾等等架構的超算都不用比了
現代電腦是一台通用圖靈機,也是一台馮依諾曼架構的機器
所以跨平台當然能夠比了,比的是通用計算的任務性能

2.比了跑分有什麼意義?
硬體效能應該儘量貼近,執行應用程式的效能
所以這次頻果大會才在9月9號示範玩3D遊戲展示A9的效能

3.效能夠用就好?
你可以去看看IPhone5 如果拿去執行現在一些比較吃效能的3D遊戲還是會頓的

4.IOS跟自己比跑分嗎?
計算GB3分數的標準是執行辦公軟體常用的演算法的包括圖形 、壓縮檔案、光線追蹤 整數等力等等

5.這個跑分的意意代表什麼?
代表應用程式可以有更多資源能夠利用

abc003 wrote:
不是依靠提高時脈

是依靠提高IPC (時脈週期指令數) 也就是俗稱的同頻效能

X86 22nm haswell要達到2500至少需要2.8G
X86 14nm Skylake要達到A9的性能 主頻至少也要2.5Ghz
...(恕刪)

你這想法完全是偏頗的
就像車子會有人說扭力比馬力重要, 所以柴油車扭力大開起來很有力是不是?
但是汽油車馬力相對更大, 開極速就是比較快

CPU IPC高但頻率上不去, 效能也是不會出來
A9跑GB3看起來跟M 5Y51差不多(我前面列的5Y71是32bit, 要是跑64bit會多10%左右)
但是M7-6Y75 以時脈跟IPC與5Y51的差異來推算, 單核估計可以到3000左右, 而這顆CPU耗電也就5W而已, 估計比A9高一些(據說A8是2W)
A9要能追得上, 頻率要提高到2.2G才行, 但是這樣一來TDP還能壓在5W以內嗎?
其實,拿手機跟桌上型PC來比較是很無聊的事...

商用上,兩者都能達到一般消費者很順手的目的,這大家當然喜聞樂見。

但是您要用遊戲來比較,就是比較不智了,

手機遊戲就是小品打發時間,遊戲的畫質細膩度要求很低的。

手機上的大型3D遊戲??<===看到這句話我就呵呵了

什麼叫4K 60幀?

樓主真的有玩過PC上的重量級遊戲嗎??

您乾脆叫skylake,NVIDIA,AMD收一收打包算了 = ="

=============================================================



您說:



當一個核心增加到雙核心 優化多緒平行處理效能平均約可以增加80%
當雙核增加到四核心,效能只能增加40%
當四核心增加到八核心,效能增加不到20%
當八核心變成16核心每個核都在彼此競爭記憶體頻寬的資源同時執行緒死鎖等待資料彙整同部處理的延遲等等,反而效能減少是負的,也就是16核會比8核的情況更慢
當然這篇論文幾十年前的IT人員早就知道的





現在會相信這段話,就代表您的思維還活在十幾年前@@

現在十幾年都過去了,架構難道都一樣,製程難道都一樣??語法邏輯都一樣??硬體也都一樣??

多核多工的效果要超強,邏輯不是我們想像那麼簡單的,

光是一個指令的開發就嘔心瀝血了。

網路上很多文章,看看知道就好,他不一定正確。

就算是論文也是會有錯誤,疏漏的地方。

多核多工絕對是趨勢!應用上用不用的到而已。

現在大家在手機上能做的事,多核感覺當然不明顯啊!

===================


科技進步變化很大,但標題說 X86末日到來,

未免太狂妄,這標題下的真是不恰當!

===================

跑分是什麼?能吃嗎??

這麼會跑,裝在NASA的電腦跑一下來瞧瞧................XD





abc003 wrote:
聯發科和三星打算推...(恕刪)
沒那麼嚴重 wrote:
其實,拿手機跟桌上...(恕刪)


現在軟體開發和10幾年前剛推出多核心系統CMP的時候是一樣的

早在20~30年前SMP系統(多處理機系統)

軟體開發跟你說的這些都無關

就是演算法和編程這些是沒有甚麼大的改變的,現在人的多核CMP系統和和應用程式的演算法30年前早就應用在SMP系統上的了

光有多核軟體也很難利用,你玩全是外行人,也沒寫過程式或讀過資訊相關科系的書籍

(例如計算複雜度理論 計算機概論 作業系統概論 C++ 或JAVA這類書籍)

,不想跟你討論因為你可能聽不懂我在講什麼

有沒有聽過人月神化
人月神話

同步多執行緒平行處理的軟體很難編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