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止觀錄
作者:吳應箕 明.
卷四.
呂獻可嘗言:「讀書不須多,讀得一字,行取一字。」程伊川亦嘗言:「讀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讀書者當作此觀。
倪文節公云:「鬆聲、澗聲,山禽聲,夜蟲聲,鶴聲,琴聲,棋子落聲,雨滴階聲,雪灑窗聲,煎茶聲,皆聲之至清者也。而讀書聲為最。聞他人讀書聲,已極可喜;更聞子弟讀書聲,則喜不可勝言矣。」又云:「天下之事,利害常相半,有全利而無少害者,惟書。不問貴賤、貧富、老少,觀書一卷則有一卷之益;觀書一日,則有一日之益。故有全利無少害也。」讀書者當作此觀。吳生曰:此謂讀書者不以利為利,以書為利也。
范質自從事未嘗釋卷。曰:「嘗有異人言吾當大用,苟如星士言,無學術何以處之?」讀書者當作此觀。
沈攸之晚好典冊,常曰:「早知窮達有命,恨不十年讀書。」葉石林云:「後人但令不斷書種,為鄉黨善人,足矣。若夫成否則天也。」讀書者當作此觀。
孫蔚家世積書,遠近來讀書恒有百餘人。蔚為辦衣食。讀書者當作此觀。
東坡《與王郎書》云:「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書富如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聖賢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餘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跡、文物之類,亦如之也。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讀書者當作此觀。
董遇挾經書,投閑習誦,人從學者,不肯教之。云:「先讀百遍,而義自見。」欒城云:「看書如服藥,藥多力自行。」讀書者當作此觀。
江祿讀書未竟,雖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齊,然後得起,故無損敗。人不厭其假求焉。齊王攸就人借書,手刊其謬,然後返之。讀書者當作此觀。
劉顯時稱「學府」,每共孔奐討論,深相歎服。乃執奐手曰:「伯喈墳索,悉與仲宣。吾當希彼蔡君,足下無愧王氏。所保書籍,尋以相付。」讀書者當作此觀。
蘇子美客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讀書,以酒一斗為率。密覘之,子美讀《漢書·張良傳》,至良與客椎擊秦皇帝,撫掌曰:「惜乎,擊之不中!」遂滿飲一大白。又讀,至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於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撫案曰:「君臣相遇,其難如此!」復舉一大白。公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足多也。」讀書者當作此觀。
黃涪翁云:「擘書覆瓿,裂史粘窗,誰不惜之!士厄窮途,陷落冤阱,聞者不憐,遇者不顧,聽其死生。是賢紙上之字而仇腹中之文,哀哉!」讀書者當作此觀。
吳生曰:窮生寒士,自振不暇。安能及人?此為讀書而冠進賢者發也。然今之驅高車,擁大蓋者,誰非讀書之人?力可顧盼成飾,咳唾為恩,而於素交貧識,反成掩面,又安望其聞即憐,遇而顧乎?三覆斯言,良可慨歎!
蔡君謨嘗作小吳箋云:「李及知杭州日,市白集一部,乃為終身之恨。」郎基清慎無所營,嘗曰:「任官之所,木枕亦不須作,況重於此乎?」唯頗令人寫書。樊宗孟遺之書曰:「在官寫書,亦是風流罪過。」基答曰:「觀過知仁,斯亦可矣。」讀書者當作此觀。
朱晦翁云:「漢吳恢欲殺青以寫《漢書》。晁以道嘗欲得《公》、《穀》傳,遍求無之。後得一本,方傳寫得。今人連寫也自厭憎,所以讀書苟簡。」讀書者當作此觀。
陳子兼云:「讀竇、灌、田蚡傳,想其使酒罵座,口語歷歷,如在目前。便是靈山一會,儼然未散。」讀書者當作此觀。
趙季仁謂羅景綸曰:「某生平有三願:一願識盡世間好人,二願讀盡世間好書,三願看盡世間好山水。」羅曰:「盡則安能?但身到處莫放過耳。」讀書者當作是觀。
顏之推云:「吾每讀聖賢之書,未嘗不肅衣對之。其故紙有五經辭義及賢達姓名,不敢穢用也。」溫公謂其子曰:「賈豎藏貨貝,儒家惟此計,然當知寶惜。今釋子老氏,猶知尊敬其書,豈以吾儒反不如乎?」趙子昂書跋云:「聚書藏書,良匪易事。善觀書者,澄神端虛,淨幾焚香,勿卷腦,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勿以作枕,勿以夾刺,隨損隨修,隨開隨掩。質之得吾書者,並奉贈此法。」讀書者當作此觀。
昔人嗜古書,上梯層崖,下縋窮淵,凡碑版錡釜之文,皆為搜而傳之。薰以芸蕙,襲以縹緗,其典籍之癖如此。予也鄙,少秉攸好,頗藏異冊,每欣然指謂子弟曰:「吾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見已讀書,如逢故人。吾性樂賓客而憚悔尤,庶幾仗此,其可老而閉戶乎!」乃於竹窗之下,抽憶舊聞,纂《讀書十六觀》,蓋浮屠之修淨土有《十六觀經》而觀止矣。華亭陳繼儒撰。戊午冬盡吳應箕書。
卷五.
《清賞錄》云:「昔人云,過名山如讀異書,倦則數行,健則千里。言不論程途,以洞心快目而止。」讀書者觀此。
李琰之曰:「吾好讀書,非求後日之名,但異見異聞,心之所願,是以孜孜搜討,欲罷不能,豈為聲名勞七尺也?」讀書者觀此。
顏之推曰:「古人勤學,有握錐、投斧、照雪、聚螢。鋤則帶經,牧則編簡,亦為勤篤。」又曰:「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於瞑目而無見也。」唐文宗《帝京篇序》云:「以萬幾之暇,遊息藝文。追蹤百王,馳心千載。慷慨懷古,想彼哲人。」又曰:「若不甲夜視事,乙夜觀書,何以為人君耶?」嘗召學士於內殿,校量文章。蘇子瞻以《論語解》寄文潞公云:「就使無取,亦足以見其窮不忘道。」吳美子曰:「讀書須養得心事靜帖帖地安穩快樂,以我為王書為役,方有入處。不然,馳騖於書與馳騖於聲色、貨利無差別。」讀書者觀此。
顏之推曰:「凡有一言一行取於人者,皆顯稱之。不可竊人之業以為己力,雖輕雖賤者必歸功焉。竊人之財,刑辟所加;竊人之美,鬼神所責。」張洎素與徐鉉厚善,因議事不協,遂絕。然手寫鉉文章,訪求其劄,藏之笥篋,甚於珍玩。讀書者觀此。
顏之推曰:「校定書籍,亦不容易。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或彼以為非,此以為是,或本同末異,或兩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徐鍇處集賢,朱黃不去手,非暮不出。嘗詣其家曰:「吾直寄此耳!」少精小學,故所讎書尤審諦。朱晦庵答楊元範書曰:「字書音韻,是經中一事,先儒多不留意。然不知此處不理會,卻枉費了無限亂說,牽補而卒不得其意,甚害事也。但恨早衰,無精力整頓耳。」讀書者觀此。
顏之推云:「《書》云『好問則裕』,《禮》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蓋須切磋相起明也。見有閉門讀書,私心自是,稠人廣坐,謬誤差失者多矣。」又曰:「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於書。」又曰:「人有坎壈,失於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也。」皇甫子循曰:「世之膚淺不學則曰何必讀書。鄙樸無聞,乃言恥為小技,是嫫母毀黛,丐兒銷金也。」讀書者觀此。
《解頤新語》曰:「元微之每公私感憤,道義激揚,朋友切磨,古今成敗,日月遷逝,光景舒慘,山川勝概,風雲氣色,當花對酒,樂罷哀餘,通滯屈伸,悲歡合散,至於疾患其心,悼懷昔遊,凡所遇異於常者,則欲賦詩。」讀書者觀此。
王微之曰:「讀書每得一義,如獲一真珠船。」陳仲醇曰:「吾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見已讀書,如逢故人。」又曰:「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又曰:「讀書要耐訛字,如登山耐仄路,踏雪耐危橋,閑居耐俗漢。」讀書者觀此。
嚴滄浪曰:「詩有別材,非關理也。詩有別趣,非關學也。然非多讀書,多窮理,則不能極其至。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也。」讀書者觀此。
陸遊《上執政書》曰:「每考觀文詞之變,見其雅正,如纓冠肅衽,如對王侯大人,得其奇怪,則脫帽大叫,如魚龍之陳前,嫋廬之方勝也。」讀書者觀此。
晏元獻公平居書簡及公家文牘,未嘗費一紙,皆積以待書,雖封皮亦十百為遝。暇時,自持熨斗,貯火,如傍灸香匙親熨之,以鐵界尺鎮案上。每讀書得一事,則書一封皮,後批門類,授吏傳錄。讀書者觀此。
黃魯直曰:「尺璧之陰,當以三分之一治公家,以其一讀書,一為棋酒。公私皆辦矣。」《梁谿漫志》曰:「老者更事既熟,見理自明。開卷之際,如行舊路而逢故人也。」讀書者觀此。
蘇子容聞人說故事,必令檢出處。司馬君實聞人言新事,便抄錄,且必記所言之人。故當時謂「古事莫語子容,新事莫告君實。」讀書者觀此。
孫莘老喜讀書。晚年病目,乃擇卒伍中識字稍解事者二人,使其子端取兩漢、左氏諸書,授以句讀,暝目危坐,命二人更讀於旁。終一策則易一人,飲之酒使退。卒亦自喜,不為難。讀書者觀此。
《太平清話》云:「書畫為柔翰,故開卷張冊,從容為上。陶弘景借人書,隨誤治定。米襄陽借書畫,親為臨摹,題跋、印記,裝潢往往亂真,後並以真偽本同送歸之。」陳仲醇曰:「雖遊戲翰墨,雅有隱德。」讀書者觀此。
抱樸子曰:「積學如拾薪,見一芥焉,則掇之。」包彥平曰:「餘惟杜門,一編自命。床上之書既盡,則借之族屬親知。凡有會心,欣然執筆。要之韻人墨客,林壑衡門,為政在是。閑錄豪華諧謔之事,亦堪吾黨擊節也。書不雲乎:『日抄古書,饑以當肉,寒以當衣,孤寂以當朋友,殷憂以當琴瑟。』予有合焉。」陳眉公曰:「幽居之中,修竹名香,清福已具。如無福者,定生他想;更有福者,佐以讀書。」江保若曰:「心無機事,案有好書,飽食晏眠,時清體健,此是上界真人。所以,法當知足。」讀書者觀此。
陳仲醇讀書,準釋氏《十六觀經》,讀書者喜觀焉。善乎黃太史之言曰:「夫書患不能觀耳,觀則萬卷非多,隻字非寡。口耳盡喪,書於何有?」不佞讀書者,今老矣,其何能觀?徒弄柔翰於糠秕,味古人之糟粕已夫。觀仲醇之所以觀,而觀吾之所為觀,是故謂之《演讀書十六觀》,甬上屠本畯識。
貴池吳應箕書,時戊午臘月二十五日立春。
註:[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於公有领域.因作者逝世已遠遠超过100年]。
(以上古文作品出處.來自{維基文庫}轉貼分享.特此致謝!)
週日上午觀賞大陸影片.片名未登錄.
只約略簡介故事起頭的大概重點提示.
這是屬於時代愛情喜劇.說富婆買包包.
愛上店長帥哥.相處之後.品性相投交往.
接下來的多次約會聚餐.交遊.探視女父.
巧妙的經歷.終於二人合意踏上婚姻之路.
片中也不忘一些浪漫的情愫.華麗的外景.
含穿插一些歌曲.也不忘來一首古代詩詞.
那就是:[寂寂春塘烟晚時.兩心和影共依依].
一查是唐代詩人崔珏作品[和友人鴛鴦之什].
原文如下:
和友人鴛鴦之什.
其一
翠鬣紅毛舞夕暉,水禽情似此禽稀。
暫分煙島猶回首,只渡寒塘亦並飛。
映霧盡迷珠殿瓦,逐梭齊上玉人機。
採蓮無限蘭橈女,笑指中流羨爾歸。
其二
寂寂春塘煙晚時,兩心和影共依依。
溪頭日暖眠沙穩,渡口風寒浴浪稀。
翡翠莫夸饒彩飾,鸊鵜須羨好毛衣。
蘭深芷密無人見,相逐相呼何處歸。
其三
舞鶴翔鸞俱別離,可憐生死兩相隨。
紅絲毳落眠汀處,白雪花成蹙浪時。
琴上只聞交頸語,窗前空展共飛詩。
何如相見長相對,肯羨人間多所思。
崔珏這首詩很有特色.作者竟因此被後人譽為[崔鴛鴦].
這組詩意境優美.獨具特色.其中第一首詩最為人所稱道.
[以上資料來自中文百科].
老照片沾黏處理問題.[舊文整理].
1.
泡水一定會有一些傷損的問題發生.
以前我個人的舊相片發生沾黏問題.
事先取出來.放在乾燥的空氣中多日.
然後慢慢試著拉開.不行就再放幾天.
繼續讓空氣流通.把照片扭一扭搖動.
經過許久的時日.相片終於可以分開.
運用笨方法.讓沾黏的相片一一拉開.
需要有耐心.一張一張的慢慢拉開來.
2.
網友說的情況.跟我當初的保存方式一樣.
也是放在信封當中.照片整疊黏在一起了.
因為以前有上過黑白沖洗放大的攝影課.
知道泡水有可能發生不可預知的後遺症.
想說放在信封當中的照片整疊黏在一起.
可能因堆積物品重壓.所造成的物理現象.
並非如郵票用膠水黏貼的狀況.不應泡水.
才使用土方法.事先接觸乾燥的空氣減緩.
再動動手先嘗試拉開一下.不可以用蠻力.
照片整疊黏在一起.試著扭一扭.搖動幾下.
讓黏在一起的照片鬆動.範圍會慢慢縮小.
如此慢功做細活.一點一點鬆動沾黏地方.
最後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可以如願以償.
3.
最好是單張分別裝入相簿保存.自黏型相簿也行.
以前有一種黑色的卡紙相簿.每一頁有蠟紙分隔.
相片是用三角黏紙固定那種.現在可能很少看到.
網路資料圖片搜尋分享轉貼如下:[類似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