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當地都五門小車主流


蔥油餅大叔 wrote:
其實台灣更適合K CAR的車種存活 只是廠商跟法規兩方面都還不夠進步


日本人面對空間不足的解決方式可能是先加強內部空間規劃與使用效率

我們則是一直想換大車 占用公共停車空間 增加停車成本

車不是問題 大腦才是關鍵


aquaeuro wrote:
日本人面對空間不足的...(恕刪)


應該說 台灣人總覺得大車就是安全

aquaeuro wrote:
日本人面對空間不足的...(恕刪)


不 我的意思是 KCAR這種小動力低價格的車子比較適合 反正台灣移動距離並不遠

現在的小車其實動力一點都不小

660cc應該也會比1500cc容易做出漂亮的油耗表現吧?

wesho wrote:
應該說 台灣人總覺得大車就是安全


或者說 臺灣人覺得有尾巴的車就是安全 看看VIOS的熱銷就知道

然而鑽牛角尖陷入單一思考模式的結果就會掛一漏萬

想想有尾巴的車或大車裡面有什麼東東?

主被動安全配備水準?
材質?
製程?
車體剛性?
公平公正公開的撞擊測試?

不考慮上述因素 只會誘惑無良車商繼續偷工減料

反正車大就是美 出事後就是你的技術差 運氣壞 跟我賣的車無關
josephyen wrote:
別再說路平。難道其他...(恕刪)


52樓寫得相當完整。

在日本真的就是道路一個平整到不行的地方!即使有補過,坐在車上也沒有一點感覺(和朋友前年去京.阪.神自助旅行),他們的道路其實非常厚實,往下挖30公分還不見得看的到泥土!道路重新鋪設時不是用刨路機上場,而是用挖土機一塊塊的打卸下來,再用卡車運走,回鋪時~是一遍又一遍的鋪+壓實完成的路面與高度。

紐西蘭資源匱乏,我看到的是不停的噴水+壓實+刮平路面,直到路基穩固時,才會灑上砂石級配又壓平,之後才會噴上均勻柏油瀝青,再灑上一層粗沙後扎實的壓平,就完成厚度不足三公分的全國省道,2007年12月在紐西蘭南島自助旅行開車環島十個白晝,發現真的是勤能補拙。

日本人心思真的比較細膩也比較不浪費,人行道平常是給行人與單車共用的,外加行道樹的好住所!您想的到的管線與未來想挖的管線都會在人行道上發生(歐洲是靠下水道),拉起警戒線後!請用手把人行地磚往旁邊一堆堆的堆放,挖土機隨後上場,管線安置後回填及灌水,地磚組回去後打掃沖水後又回復原來樣貌。

在台灣是一路多挖(所有管線輪流上場),路平根本就不平,路基不實,不用三個月就變成海波浪!又喜歡在道路分隔道上設計花草樹木種植地方!藏汙又納垢,常常害清潔工被車撞死,修剪時阻礙交通,噴出來的砂石打到車輛是我最最生氣的(掉漆或板金凹了、擋風玻璃碎裂),行人闖越時不易發現!樹種沒挑好與預留地不足,十年後水溝與道路又壞了...生氣。





























這位大大觀念完全正確
精準點出問題核心!
josephyen wrote:
一般禁摩有幾個理由1...(恕刪)

蔥油餅大叔 wrote:
660cc應該也會比1500cc容易做出漂亮的油耗表現吧?...(恕刪)

真的進來就會有人哭妖排氣量多了60cc
怎麼不是599cc
去過日本幾次 就會感覺這是一個左腦至上 重視乾淨秩序細節的集體主義國家

連警察大人都裝可愛開著迷你K-CAR執勤...日本車很多都是裝著鐵圈就上路了 許多公務車連鐵圈蓋都省了 還真是跟歐洲人一樣務實 台灣好像沒有鋁圈就遜了...還是那句話 羊毛出在羊身上


日本遊覽車司機休息時擦拭著閃bling的引擎室! 一個國家的基本面強 再多的天災也不怕


烏黑亮麗 閃閃動人...的輪胎鋁圈 遊覽車搵將大哥守規矩 半路上不會隨便停車讓遊客尿尿 所以在日本不要憋尿

meridian wrote:
真的進來就會有人哭妖...(恕刪)


這...有道理!

不過修法前低於600cc的車種是禁止上國道的吧?
鋪一次就可使用20年...
下次擴大內需時就沒理由...
舖太好害到後面的人...

BJ4
「独裁者は出現させる側により多くの責任がある。積極的に支持しなくても、黙って見ていれば同罪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