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o-TF2 邂逅 V747W《倚天屠龍記》


hortin wrote:
Frank兄~~~台...(恕刪)


只好年底車展幫frank大大拍些SG了......


其實到農曆年Frank所說的三類還是會持續發生
-------------------------------------------------------------------------------
Frank對"特約寫手"的定義非常明確,僅指三類作者:

1. 偽初心者 ─ 別有用心,偽裝成新手發文求推薦,濫用熱心版友們回覆推薦,達致增加產品曝光度與知名度。

2. 假消費者 ─ 佯稱競爭對手產品使用者,不斷發佈該機器有問題又不找相關售後維修,達致抹黑競爭對手產品目的。

3. 冒牌專家 ─ 喜歡故弄玄虛,隨口批評競爭對手的產品功能是〝假的〞或〝只是軟體功能〞,喜歡用誇張口吻形容競爭對手產品的特性,例如TF2[高感光+A5S DSP CPU]近距離停車車燈強光之下,為防止過曝畫面會調暗;現在冒牌專家們口沫橫飛,大肆批評.. 日後他們支持的品牌產品放棄舊款A2S DSP CPU,改用A5S出現類似變暗情況時,估計他們又會“集體失憶”,力吹A5S DSP CPU很先進、很智能!
怎麼感覺跟直銷手法依樣呢......
-------------------------------------------------------------------------------
也見怪不怪


買行車紀錄器還是依照自己的車況、使用狀況下去做挑選
廠商講的天花亂墜
但是你使用起來卻是一臉樣也是白搭




Frank_HK wrote:
hortin兄,台灣...(恕刪)


FRANK哥


你和M兄講話好好笑~真的有點A呢!!

說到TF2的"深夜果凍現象"而已~是真的手純粹碰到嗎?
KOKO姊,小弟跟FRANK大的對話,純屬自然流露……對於只有聲沒景象,那就要看KOKO姊的想象空間了

其他事項,還是留待FRANK大說明吧,哈哈

koko329 wrote:
FRANK哥


你...(恕刪)
hortin wrote:
Frank兄~~~台...(恕刪)


招牌過曝,所以車牌鐵定過曝? 招牌光線抑制得宜,車牌肯定不過曝? ---> 非絕對, 但我認為是正相關.

WDR技術僅用來輔助原本不足的明暗效果部分,若要將他以[攝影學]角度來論定畫質真實與否,.......................可以再想想
[感受]方面的標準是很難拿捏的,青菜蘿蔔各有喜號,端看自己愛的是抑光好or明亮好,且這也僅是[目前階段]的選擇罷了! ---> 同意, 抑光好or明亮好 現階段真的只能自選, 要是有一家能用WDR CIS + HW noise reduction, 或許能解決吧 ? 有出的話我應該會跟進. 至於WDR, 說真格的我根本是懶得鳥(我也不玩攝影), 反正抑光強這個實用的效果我是愛死了...

至於多鏡頭或整合GPS, 我應該是不會跟進, 我自己覺得 前擋+後擋 各裝一台強力機種就很實用了, 照得很遠我覺得已經離實際面稍遠了一點, 想不太到用處/目的了.
AMDer wrote:
招牌過曝,所以車牌鐵...(恕刪)

能否請教A大愛死抑光的原因?
因為處理多次事故,短淺的經驗也真的想不到抑光的好處?虛心求教,或許是在下目光短淺了!
((如果是跟目前還不錯的機種比較的話,而非跟2K以內的山寨機比))

至於望遠,因為側撞或是用來追肇逃時,能抓到車牌的機率大增!
hortin wrote:
能否請教A大愛死抑光的原因?
因為處理多次事故,短淺的經驗也真的想不到抑光的好處?虛心求教,或許是在下目光短淺了!
((如果是跟目前還不錯的機種比較的話,而非跟2K以內的山寨機比))

至於望遠,因為側撞或是用來追肇逃時,能抓到車牌的機率大增!



我是A小....
超愛抑光喔, 哪有什麼經驗, 就只是自己事後再看影片的時候, 覺得市區光源真的超級混亂, 沒有抑光的能力真的是一團亂, 包括你最最最最最在意的車牌, 我的同步影片就有一堆例子, 我自己懶得找了,借用下面連結 202F 網友的舉例給你看 :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21&t=3056905&p=21

我當然知道抑光不是一切也不是100%, 但就是有派上用場的機會呀(我認為上場機率還不低喔), 那我當然要這個優點呀, 你會嫌優點太多嗎 ?? 明亮度也是優點呀, 有這個優點我也會要呀...


望遠,因為側撞或是用來追肇逃時,能抓到車牌的機率大增! --> 我自己是覺得實用度太低了, 感覺很像要把自己的車子變成 "行動監視器" 一樣...

真的要注意側撞, 那我看乾脆發展 360度環景算了
AMDer wrote:
我是A小....超愛...(恕刪)

那篇的觀點,請容我用圖/影片說明吧!
圖片上半部,是明亮市區比較,正是i大所指出影片中秒數所擷取
圖片下半部,是無光源高速公路比較,下方附上影片連結
此圖片主要用來說明[抑光]與[提高亮度]產生的差異與影像[效果]

另外需特別說明的是..這樣的比較並不是非常客觀
1.) 上半部兩部影片,應該都還不是該機器的最佳設定
2.) 下半部,因暫時找不到無光源高速公路同步拍攝,所以僅能以兩片不同但環境較接近來示意,影片內皆有環境參數說明!
圖片連結


影片連結如下:
前兩部由A大拍攝
左上角影片
右上角影片
左下角影片
右下角影片

補充說明,左下角影片由Youtube搜尋取得,作者為imax0962

在下結論前,我先提醒個常見問題
許多使用者,因為僅有一台機器的情況下,或是只看單台機器錄影,會去算大燈照到車牌,仍可辨識車牌字體的次數!
但卻忽視,大燈未直射角度時可識別的程度,更何況換成其他機器也並不一定完全沒有機會在不同角度下[辨識出車牌]
同步錄影的多部影片,老實說我還真無聊去算過,抑光可多辨識出車牌的差異數量,我就不講數字了,無聊的人也可自行算算! 至於去辨識招牌.........這真的很..........

結論:
市區明亮環境,抑光的確有加分效果,但車牌辨識度在其他機種,經車輛移動產生的不同角度,並非[完全]無法識別!但的確抑光能讓視覺感受優一些,but清晰度也會產生非常些微的影響!

無光源處,亮度優勢會高於抑光效果

可能還是回到之前觀點,現階段仍只能二擇一,無法同時滿足
與其說哪台好,不如思考哪台較[適合]使用者行駛環境!

至於某技術的...官方硬體說法...是唯一...硬體晶片...,其他都是模擬........
是否可以考慮將旗下上一代無W機種,也拿來模擬一下?? 成本低,賣價勢必也能降低,說不定有爆點!但做得出來嗎?

以上除了分享觀點外,更希望供各家廠商思考,如果因Cost受限,短時間內仍只能二擇一
將成本放在哪一方,結果產生的效益較大??並且更貼近[事故還原目的]??
(上述並非指WDR技術,而是針對[抑光]與[提升亮度]兩種方向,此兩種方式不僅有WDR一途而已!)


PS: 側撞的意思是.....後照鏡被撞,角度再廣都拍不到,但如果有望遠鏡頭,可藉此補拍肇逃車種的車牌!

HORTIN大,左下角V747W無光源的實在太恐怖了
用那個片子,一定會把所有V747W用家嚇跑的,幾乎完全看不見東西呢
不過,無光源的情況,確是攝影的一大惡夢,因為這個考驗實在太大了~~
多謝HORTIN大的解釋呢

hortin wrote:
那篇的觀點,請容我用...(恕刪)

hortin wrote:
1.
上半部兩部影片,應該都還不是該機器的最佳設定

2.
市區明亮環境,抑光的確有加分效果,但車牌辨識度在其他機種,經車輛移動產生的不同角度,並非[完全]無法識別!但的確抑光能讓視覺感受優一些,but清晰度也會產生非常些微的影響!

3.
無光源處,亮度優勢會高於抑光效果
可能還是回到之前觀點,現階段仍只能二擇一,無法同時滿足
與其說哪台好,不如思考哪台較[適合]使用者行駛環境!


1. 那這我就沒辦法了, TF2的設定我都是參考官方+Frank而來的, WDR standard是因為看了Frank WDR/standard/high的差異後決定採用standard的. EV-0.5則是官方建議, 拍出來的效果我個人也覺得不錯. V747W則是自己喜歡的設定.

2. 我壓根沒有想這麼多, 反正邏輯就很簡單呀, 我總覺得你想得很複雜. 抑光就是多一個 "在強光照射/反射下壓低過曝發生" 的效果, 我自己看不出來有什麼副作用, 所以我要了. 相比沒有的機種, 我覺得很多時候容易一片死白, 我知道移動後有可能辨識, 但要是我能從頭到尾盡量看清楚, 這不是更好嗎 ? 這跟你 "很在意車牌, 但又能容忍在某個角度/移動/光線下" 才能看到沒過曝的車牌, 我總覺得有違背...

我不認為是視覺感受好, 呀就真的太亮會看不到呀...老實說我真的覺得這種簡單的邏輯還能有分歧, 我覺得我們換下一題好了.

3. 完全同意, 希望2013 Q2可以有相關機種推出, 我總覺得加一個HW noise reduction應該很簡單才對. V747W現階段也只能提高 "夜間亮度" 去彌補...這點肯定輸了, 就看下一階段有沒有2合1的機種囉, 我就可以跟進了...哈哈
AMDer wrote:
2. 我壓根沒有想這麼多, 反正邏輯就很簡單呀, 我總覺得你想得很複雜. 抑光就是多一個 "在強光照射/反射下壓低過曝發生" 的效果, 我自己看不出來有什麼副作用, 所以我要了. 相比沒有的機種, 我覺得很多時候容易一片死白, 我知道移動後有可能辨識, 但要是我能從頭到尾儘量看清楚, 這不是更好嗎 ? 這跟你 "很在意車牌, 但又能容忍在某個角度/移動/光線下" 才能看到沒過曝的車牌, 我總覺得有違背...

我不認為是視覺感受好, 呀就真的太亮會看不到呀...老實說我真的覺得這種簡單的邏輯還能有分歧, 我覺得我們換下一題好了.



我也覺得邏輯很簡單
重點在於,現在是僅能2擇1不是嗎?
更簡單直接的選擇---> 為了[[[偶而]]]的死白,放棄了[[[所有]]]低光源的車牌???甚至不提車牌,連鄰近車道前方的車都快看不見了!
圖中的左下角影片內,右邊是一台[遊覽車],有人注意到嗎?
所以[太亮會看不到] 或者是 [太暗會看不到]? 何者出現機率高? 是我決定2擇1的主要參考點

道理是一樣的,如果可以從頭到尾抑光增加車牌辨識率,我也想要阿,牛奶白倒也不覺得是嚴重的問題
[但現階段是2擇1]

嗯! 每個人有各自的想法,我想點出的問題,大致上就這樣了!
只能期待兩者都有了,但時間上.....似乎.............有得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