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僵持著 睿能不妨考慮... ( 還要跳針批的可以選其他樓 )

fishfather wrote:
一開始就把公司設海外避稅.....就沒打算當正經的生意人

你覺得等他大賺, 就會乖乖繳稅嗎???

決策者心術不正可見一斑....... 網管不要再刪了, 這裡是一言堂? 還是這公司給了妳們多少好處?

啥真話都不能講.



這邊只能講吹捧的話???

跟粉飾太平的話???

我覺得你這篇被砍的機會很大。先幫你按個讚!

能夠騙一次,就一定會騙第二次、第三次。

尤其當他騙你時還理直氣壯大聲說又不止我這樣,以後保証會當著你的面吃你。

七七三 wrote:
如果你覺得國內廠商購買時必須把cp值考慮在內的話,那自然只製造CP值廠商存活....(恕刪)


國產商本來就不會把c/p值考量進來啊!
明明就有ARTC跟50%關稅兩把巨傘罩著,不向國人海撈一票怎行?
市售國產250檔車,國內售價15萬,外銷日本八萬八!這有C/P值可言嗎?從日本把該檔車買回,加計稅金運費都還比國內直購便宜!大家說國產商不長進!也不是空穴來風吧!

別的產業如何,我沒在關心,就台灣的國產車商而言,我想競爭力恐怕是每況愈下!
「弱者」是需要被保護的!愈弱的就需要愈多層的保護傘!而我國政府對車商的保護程度,大概已是世界之冠!能進到島內的進口車,售價也是世界最貴!在毫無競爭的安逸市場,車商當然肆無忌憚漫天喊價!受虧的還是消費者!

我是覺得以目前這麼安逸溫暖的市場如果都還無法打下一片天,得到民眾的肯定,哪天廢了ARTC跟50%關稅,真的很多人要失業的!雖然有更多的消費者被造福~
xboy200 wrote:
國產商本來就不會把c...(恕刪)

不好意思這是台灣人自己選的啊。
上面不就很清楚了,假設有人覺得小牛N1Cp值高啊,把gogoro做掉留下來就是小牛這種產品啊,這種廠商就開始獨大,後來反正賣這種商品就能存活,若干年後他外銷到日本這台可能在日本賣一萬不到,這也台灣人養出來的,gogoro在借一筆錢在別的國家可能成功了價格也降下來了,回來賈台灣可以賣更貴因為一大堆關裞,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啊,你只有看到別國車多便宜別忘記剛開始有多貴經過多年努力才把東西技術量產,這種台灣廠商還在初期撐不到多久就掛了,就別抱怨啦。
大哥,才看第一行就讓人渾身不舒服

說實在的
也許是我在內科工作的原因 (科技相關產業比較敢嘗試新玩意)
我看見Gogoro的次數 (非車身有GO貼紙的官方試乘車) 比VESPA 還多上一點 ( 不比品牌,比一樣銷售小眾市場 )

這跟在哪工作毫無關係,有錢、有閒、有興趣都能嘗鮮,再者,你看到GOGORO比VESPA多

那就代表您應該多去看看馬路上真實的狀況,你就會發現大家說"它"難用在哪裡 以上

另外 針對您說的,

GGR現象 我也覺得奇妙?不喜歡,不買不觀察應該是自然的
就像我不抽菸,我也不會去查菸品用具,然後去相關論壇劈


老實說小弟本來也懶得理這產品,電動機車..光手機常要充電我就煩死了,本來也沒發文過

但前一陣子加上現在第二波洗版,打開01熱門全是這車的發文,把機車版的文全給洗了

洗了也就算了,小弟想看看真有那麼神於是開始看所謂分享文想瞭解一下東西是不是很好,

結果...幾乎一面倒的被提出許多質疑,總之,去扒扒其他機車版的文章吧,為何人家分享就不會被頻頻打臉吐槽










說實在的也許是我在...(恕刪)

魯拉拉拉 wrote:
租的話一個月要多少...(恕刪)



這個說法很奇怪喔,

不管是租是購,只要使用量增加,

這本來就是公司應該面對的課題。

用租的怕電池不夠,

用賣的就沒這問題?
我覺得出租做為一種體驗式行銷可以是個好方法, 但是長租現階段應該不用.
Gogoro又不缺錢, 也不缺市場.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 Gogoro為一家新創公司, 它的資金哪裏來?
靠賣車的營收? 那是傳統車廠的方式, 所以才會有一堆拼裝電動車, 亳無創新可言.
現成車架, 外購馬達, 驅動器, 電池, 用料能省則省, 只是為了應付環保綠能這個議題而已.
有沒業內的朋友願意出來說一下, 這些傳統車廠投入多少人力做電動機車?
開餐廳第一天就能賺錢嗎?
肯定是賠嘛, 只是多長時間可以打平然後開始獲利, 不想這些那千萬別自己做生意.
Gogoro成立於2011年, 光人事費用要賣多少車可以打平? 我亂猜200人*50KNTD* 12月*3年 = 360MNTD
不算還得了, 算了才發現要賣兩千八百台車才能打平人事費用, 還沒拿回車子成本咧.
很多人都覺得車子不值那個錢, 成本算四分之一3萬2吧, 大概要賣個四千台才會打平人事和車子成本.
12萬八能馬上賣4,000台嗎? 你認為不可能我也認為不可能, 那你覺得手拿150MUSD的Gogoro是傻子嗎? 還是我們是傻子?
我覺得是我, 不然我應該不是在這裏貼文而是在數鈔票.

Gogoro首先要證明它的理念與方向是正確可行的, 後續創投資金才會繼續投入
馬上要創造出藍海是不可能的, 像網友說的, 你要一台
- 跑的不用太快(啊到底不要那麼快是多快?)
- 續航力又強(回家充電就好, 半夜不需要臨時出去買鹹酥雞, 女友不會叫你立馬來抱抱)
- 重點要便宜, 三萬, 五萬, 七八萬?
- 電池自己來充來平衡, 壽命三年到了再換新電池
市場上已經有了差不多的產品, 或許要取捨一下(疑?這不是紅海市場嗎?),
不然先別看電動機車吧, 畢竟是不成熟的產業.
它怎麼去證明它的理念與方向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它又募到第二波100MUSD, 所以它不缺錢.

缺市場嗎? 為什麼它選擇CES為首發舞台, 一個是國際創投曝光度, 另一個就是開拓國際市場.
台灣是最好的實驗舞台, 台灣一年賣60萬台機車, 密度高, 對於能源網路而言, 很有展示的意味.
在不缺錢的情況下, 有沒有能力砸錢搶市佔?
一台賣八萬當然可以, 賣五萬都可以, 又不缺錢來賠, 市佔率上升創投不是投更多錢嗎?
但很明顯的, 這不是Gogoro的目標.
而且我不明白為什麼很多人一定認為經濟規模就是降低成本的手段, 這是台灣代工業的悲哀;
經濟規模可以達成降低成本, 但是一蹴可幾嗎? 一年60萬台機車一天要生產1644台,
一個新創公司你要它從沒有到有要多久, 要達到規模經濟要多久要投入多少資金?
我覺得背後的原因跟Tesla一樣, 別砲我又拿Tesla出來比, 我要講的是電池芯.
我覺得Panasonic做不出那麼多的特規電池芯給Tesla和Gogoro來撐市佔, 不然Tesla不會提Megafactory來做電池.
衝市佔這不是一個新創公司該做的事, 當它設定好那個價錢,
它早就知道它能賣多少台,或者是它早想好要賣多少台而定好了價錢.
有能力行銷自己募進150MUSD的不會不知道怎麼做Marketing啦,
我如果靠打幾個字就能募到錢, 我也不用在這裏寫個五四三.
所以Gogoro對於第一台車的市場定位應該很清楚, 只是我們只看到第一步, 還不知道後面有什麼招.
你覺得太貴不值得, 那就不要買, 買你需要的,
因為這是自由市場, 當然Gogoro會用些他們自以為的價值論述試著來溝通.

我來看Gogoro只會讓我反思自己, 是不是眼界太窄, 是不是目光不夠遠, 還有什麼沒想到的事.
我真心覺得Gogoro走向台灣車廠沒有走的方向, 從車子的設計到商業模式, 這是值得鼓勵的,
而且成功募到資金代表有專業的認同, 台灣車廠真的應該檢討自己.
Gogoro成功與否總之與我無關, 但是Gogoro對於產業的衝擊已經開始,
有競爭才會有進步, 希望對台灣的產業也能有所幫助.
如果能想到一個比Gogoro更好可以考慮到快速充電, 電池折損, 性能/續航力, 商業模式的最佳平衡方案,
那相信你也有機會募個幾十個MUSD來開創新事業, 不用找尹先生, 可以找施先生哦,
記得把公司註冊在台灣才不會被民族主義給吞了
Wireless All the Way

volant wrote:
我覺得出租做為一種...(恕刪)

沒人說一定得要把公司註冊在台灣,而是不要註冊在海外還跟人唬爛說這是台灣品牌。

七七三 wrote:
不好意思這是台灣人自己選的啊。...(恕刪)


國產車漫天喊價,原來是我自己選的…

但事實如此!我也無法辯什麼!
台灣層層的貿易障礙正是推升車價、降低車廠競爭力的主因!唯有廢了ARTC跟50%關稅,國內廠商才可能回歸自己的利基點,正視世界的競爭與挑戰!消費者也才有合理售價的商品能選擇~

但話說回來,這台GGR也是拜政府「德政」所賜,售價才有辦法定到12萬之譜,就這角度來看,GGR已經該感謝全民的支持了!希望能好好專心於本業的經營!雖然我壓根不屬於GGR的潛在客戶,但畢竟上流有錢人花錢雖不手軟,卻不代表他們不在乎品質和便利性。這台車的充電模式,或許是個明顯的罩門~

sheepyoung wrote:
說實在的也許是我在...(恕刪)


這提議不錯.每月3000元.連頭期款都不用
如果能加上連續租滿12萬元.那台GOGORO就是你的那就更完美了
雖然車子送你.接下來還有租電池的費用可賺.租電池299~899元可選

話說.何時南部會有試乘活動阿.活動都在北部
經驗告訴我,如果真的存在市場,總會有人競爭的...
倒了一個GGR,還有千千萬萬個 GGR.準備養活上萬個台灣人,不需要我們瞎操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