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雨的台灣, 為何不開發或引進這一類包覆型機車呢?(2輪、3輪都好)

一台機車加上兩邊輔助輪再加上雨遮蓋其實也沒增加多少錢,結構好的話以後還不用戴安全帽(變成要綁安全帶)...
個人認為開發可拆裝式的雨遮給機車使用
代替騎士雨衣
這樣市場應該很大
且價格不用很貴
如果只要有殼三輪機車是很簡單,也可以造的很便宜,只是

1. 車子安全性差,無防撞安全設計
2. 車子幅寬窄重心高容易翻覆 (機車有騎士自身的平衡的功用,有殼三輪車坐在座艙內,及乘坐姿勢較難平衡)
3. 側風問題
4. 無隔音,也沒有車廂震動,共振抑制設計,騎乘品質差
5. 基本上無冷氣,台灣夏天騎乘會很辛苦
6. 運動性,機動性差,除了車寬較寬無法鑽車縫外,如同上述第2點所說的,如果你要做S型閃避(像汽車繞錐測試)是不可能像二輪機車那樣靈活

如果要改善上面的缺點,就是加入一些科技裝置,結果價格就是現在看到各大車廠的價格。

在中國大陸這類車大多只是為了抗嚴寒之用(與二輪車相比),是一種低速的郊區交通工具,也常常在馬路上看到此類車翻倒。

目前較簡易的解決之道就是穿著專業的騎士服裝配備,全罩安全帽,皮衣,皮褲,皮手套,皮靴,防水透氣雨衣...算是目前兼具機車的機動性與防風雨以及價格的平衡選擇。
meowmew5 wrote:
最近10度以下低溫,...(恕刪)

我覺得這車很好,雖然介於機車與汽車之間的產品,但真正的客戶群是汽車主,主推都市交通,可以降低汽車體積與停車空間。政府應該規劃一些專用停車空間給這類車及重機使用。推廣這種車其實有助於都市交通改善。當然一定要是電動車,不能上國道,但會是都市交通好伴侶。價錢最好能壓在三四十萬元內。
我覺得樓主只是要一台合法的可遮風避雨的機車(不是轎車)不要扯性能...台灣用排氣量來決定是不是紅黃牌...這不用討論,一台市區代步速度50公里就很快了,講安全肉包鐵能上路,這還全車包覆著不是更安全嗎?騎機車全身穿皮衣,戴安全帽就不熱嗎?基本上能接受騎機車的人,多了全包覆只會更好不會更差...只是台灣法規問題,這和電動滑板車不能上路意思一樣。(其實平衡車也是,用來當作大眾運輸接駁使用不是很好嗎?)

tjptw wrote:
我覺得這車很好,雖...(恕刪)

對岸一台不用5萬的就很好好用了!一台超過10萬以上就不是代步車了!一台125機車加個輔助輪,再加上車殼我都不覺會貴到哪裡,目前殘障用車都是這麼改的,只差加個車蓋。
Tang543 wrote:


對岸一台不用5萬...(恕刪)

你的需求不能代表多數人的需求,你要的品質也未必符合多數人的要求。三四十萬比較能做出在安全、質感、空調、性能等各方面達標的車子,再加上一些稅金。其實也合理。別忘了還有昂貴的電池。五萬的就別提了。
Tang543 wrote:
我覺得樓主只是要一...(恕刪)


所謂性能差已經是降到最低標準了,和現在主流125機車相比那種加外殼的三輪車真的差很多。

想想看一輛輪車加上外殼的重量,風阻,風切,三輪轉彎時內外輪差,重心改變...車子性能怎會好?

理論上多一個外殼有保護是沒錯,那有考慮重擊後起火怎麼逃生?擠壓後無法開車門怎麼辦?(機車撞擊時人車會先分離,不用考慮此問題)。


還有車殼如果是簡易車殼設計,那實際對駕駛的保護有限,搞不好撞擊時車體的鐵桿斷裂變成鐵叉,或塑膠殼裂開變成塑膠刺刀,那就更危險了。

全包覆式的二輪車我不敢騎.新竹風大,過橋時會有被風吹到橋下的恐懼.
Tang543 wrote:
騎機車全身穿皮衣,戴安全帽就不熱嗎?...(恕刪)


這裡講的是冬天騎乘,當然越保暖越好。夏天騎乘可以改用半罩式,較簡便服裝(為了安全建議購買較通風式防摔衣)

當然它不是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只是在現有情況下的折衷方案。(貴的,安全的全罩三輪車沒在賣,也買不起,便宜的拼裝的不能騎,也不想騎)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