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 10與Mate 10 Pro台灣都會引進、Mate 10保時捷設計未定,全球第一波上市時間分別是10月底與11月中,而台灣則是預計年底前,容量、版本與售價到時才會公佈。至於Mate 10系列全球市場的佈局,Mate 10將於10月下旬在西班牙、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等15個地區陸續上市,歐洲售價為699歐元(約合新台幣24800元)。Mate 10 Pro和Mate 10保時捷設計將於11月中旬起在德國、法國、意大利、阿聯酋、泰國等全球27個地區陸續上市。Mate 10 Pro歐洲售價為799歐元(約合新台幣28400元),Mate 10保時捷設計歐洲售價為1395歐元(約合新台幣50000元)。

Mate 10系列主要差異在於螢幕、記憶體與儲存容量,Mate 10的螢幕是5.9吋2560 x 1440 IPS(比例為16:9),而Mate 10 Pro是6吋2160 x 1080 OLED(比例為18:9)。Mate 10是4GB RAM+64GB容量,Mate 10 Pro是6GB RAM+128GB容量, Mate 10保時捷設計則是最大的6GB RAM+256GB容量。Mate 10維持舊有的16:9螢幕比例,螢幕下方保留實體Home鍵,而Mate 10 Pro將Home鍵取消,指紋辨識區也移到背面。在規格上還有三點很重要的差異,Mate 10 Pro拿掉3.5mm耳機孔(盒裝內附贈3.5mm轉Type-C)且不支援記憶卡擴充,Mate 10上述兩項都有,而Mate 10 Pro的防水等級是IP67,Mate 10只有IP53。
相機採用Leica認證雙鏡頭,主相機為1200萬畫素彩色RGB+2000萬畫素黑白,兩個光圈都是F/1.6,但只有主相機鏡頭有OIS,並支援兩倍雙鏡頭無損變焦,以及雙ISP與AI人工智慧引擎。對焦系統支援相位對焦、混合對焦、雷射對焦、深度對焦四種,前鏡頭則是F/2.0光圈、800萬畫素。

Mate 10系列採用全新的Kirin 970處理器,採用了台積電的10nm工藝製程,在指甲大小的晶片上,集成了55億個晶體管,其中包含8核CPU、12核GPU、雙ISP以及創新的HiAI移動計算架構,集成NPU(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專用硬體處理單元,AI運算能力相比四個Cortex-A73核心有大約25倍性能和50倍能效的優勢,可以大幅提升手機在圖像辨識、語音、拍照等方面的能力。此外,CPU和GPU也有提升,其中CPU效能提升20%,率先商用Mali G72 12核GPU,與上一代Kirin 960相比,GPU效能提升20%、功耗降低50%,可以讓3D大型遊戲的流暢運作,並為AR/VR帶來更好的體驗。

官方提供的三款手機型號規格表:

◆發表會重點
在螢幕方面,目前主流的全螢幕手機比例為18:9、18.5:9、19.5:9等,Mate 10 Pro採用較多廠商使用的18:9,而Mate 10仍維持在16:9。Mate 10的RGBW Display亮度最高達到710 nits,螢幕亮度相較Mate 9提升了30%,比前一代省電14%。Mate 10 Pro的螢幕對比達到70000:1、色彩飽和度達到NTSC 112%。Mate 10系列都支援HDR 10標準,帶來更寬的亮度範圍,以及更多圖像細節。

(左Mate 10 Pro、右Mate 10)
在可視面積上,Mate 10 > Mate 10 Pro > iPhone X,雖然Mate 10 Pro的螢幕是6吋比Mate 10大(5.9吋),但18:9的比例使得實際可視面積較小。

螢幕佔比的官方數據,Mate 10是81.79%、Mate 10 Pro是81.61%、iPhone X是81.36%,這三款差異不大。

Mate 10系列的電池容量皆為4000mAh,iPhone X只有2716mAh。

Mate 10系列都比Galaxy Note 8更薄,而且塞進了更大的電池。

華為這次連額頭與下巴的寬度都拿出來比較,可以看出來額頭與下巴都比iPhone 8 Plus短,但我覺得應該也要拿iPhone X列出來比較,發表會通常只會列出對自家有利的數據。

在講到整體外觀的同時,順便調侃了三星Galaxy S8與Note 8的缺點,就是指紋辨識區太靠近鏡頭了,很容易誤按讓鏡頭沾滿指紋。

Mate 10系列採用了雙面玻璃機身,有別於以往的金屬機背,背面的流動光影在不同光線下,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而機身線條則從Mate 9的直角,變為柔和圓潤的曲線並加入圓弧倒角,也更易於握持。

背面最外層的玻璃採用康寧大猩猩,但沒有提到是第幾代,若有問到再補充上來。

Mate 10 Pro有支援IP67防水,是華為雙旗艦系列(P/Mate)首度支援防水設計,總算是跟上了三星與蘋果的腳步。

Mate 10就只有IP53,頂多生活防潑水而已,對於有興趣買這兩款手機的人而言,差異都是非常關鍵性的(螢幕比例、防水、3.5mm耳機孔、記憶卡擴充),實在是很難抉擇...

透過4x4 MIMO + 256 QAM + 3CC CA,上網下載最快速度可達1.2Gbps,是目前全世界最快的4.5G手機。若是FDD LTE支援3CA,加上TDD LTE則最多支援達到5CA。

Mate 10系列是全球首款實際可雙4G、雙VoLTE的雙卡手機,比高通與聯發科搶先一步推出。

我在德國剛好有買兩張不同電信業者的SIM卡,分別是O2與Ortel,實測可以支援雙4G待機,VoLTE通話時也可以4G高速上網。但右上角的訊號區不會顯示為雙4G,只有使用上網中的號碼會顯示4G圖示。



Mate 10系列的續航力比Mate 9提升30%,重度使用者可以一整天不用充電,一般使用者能用上兩天。

Mate 10系列是首款獲得德國TÜV萊茵權威認證的智慧型手機,支援4.5V/5A低壓快充,10分鐘即可充電約20%、前30分鐘充電可充滿約58%電量,經過TÜV萊茵認證的安全快充技術也覆蓋整個充電環節,確保充電安全。

AI的軟硬體結合,EMUI 8.0上的AI翻譯可利用NPU加速,支援即時文字交互翻譯和圖片翻譯,也可方便的進行面對面的語音翻譯。華為還將推出HiAI移動計算平台,開放給更多開發者與合作夥伴,打造AI應用生態,讓開發者可以開發更多支援AI的App。

Mate 10系列還支援「手機投影」,僅使用一條轉接線即可實現,讓手機一秒變成電腦、遊戲機和電影院,接上大螢幕後Mate 10變成觸控面板,自由切換工作與生活模式。


除了Mate 10系列手機,華為還發佈了三款新品配件:華為體脂秤,可一次測量9項身體數據,同步輸出專業身體報告。華為SuperCharge快充行動電源,讓Mate 10系列使用4.5V/5A低壓快充;華為全景相機,可拍攝5K畫質360度照片與2K畫質360度影片。
↓華為體脂秤

↓SuperCharge快充行動電源,跟手機一樣的配色,上面寫了超大的「10」。


↓華為全景相機,體積小巧,利用Type-C與手機連接。


◆Mate 10 vs Mate 10 Pro外觀比較
以下是大量的實機照,首先來比較Mate 10與Mate 10 Pro的差異。
從正面來看,左邊是18:9螢幕的Mate 10 Pro、右邊有實體Home鍵為16:9螢幕的Mate 10。Mate 10 Pro的尺寸是154.2 x 74.5 x 7.9mm,明顯比Mate 10還長,Mate 10的尺寸是150.5 x 77.8 x 8.2mm。雖然Mate 10沒有跟上18:9的潮流,但邊框極窄、額頭與下巴都比前一代的Mate 9更小。

Mate 10系列剛好與Mate 9系列顛倒,Mate 10 Pro完全是虛擬鍵、Mate 10是虛擬鍵搭配實體Home鍵(但虛擬鍵可以隱藏)。很多廠商為了讓全螢幕手機的佔比更好看,將指紋辨識區移到背面,在螢幕下指紋辨識技術可量產且普及前,全螢幕手機將指紋移到背面仍是常態。


機身頂部的比較,有3.5mm耳機孔的是Mate 10,而Mate 10 Pro反而拿掉了,在盒裝中會附贈Type-C耳機與轉接線。

背面有指紋辨識的是Mate 10 Pro,Mate 10的指紋辨識在正面Home鍵上。Mate 10系列背面改為玻璃材質,現場已經反覆擦拭過,但毛絮還是很容易黏在手機上。

◆Mate 10 Pro
Mate 10 Pro有午夜藍、鈦灰、摩卡棕、粉金四種顏色。
↓午夜藍,現場直覺聯想到HTC U11的炫藍銀,在室內白光照射下呈現藍色,但大部份的角度比較偏向銀色。


↓粉金色,是四款顏色中最不易沾染指紋的顏色,實機其實比較接近白色。

↓鈦灰色,實機看起來是深黑色,質感非常棒。


我有取得Mate 10 Pro摩卡棕實機,後面有開箱照,在會場內就沒單拍。
◆Mate 10
Mate 10有摩卡棕、黑、香檳金、粉金四款顏色。
↓香檳金,個人最喜歡這款,實機看起來接近銀灰色。



↓黑色,Mate 10的黑色比較接近鋼琴烤漆,而Mate 10 Pro的鈦灰色金屬感比較強。


↓粉金色,與Mate 10 Pro的粉金色相同。

↓摩卡棕,其實從Mate 8開始就有摩卡棕色,但玻璃與金屬的質感在視覺上有明顯的不同。

◆Mate 10保時捷設計
身價高達5萬台幣的Mate 10保時捷設計,與Mate 9保時捷設計一樣,都是由Porsche Design負責操刀,質感比前一代更好。在操作介面上,同樣內建Porsche主題。



◆Mate 10 Pro第一手開箱
在發表會結束後取得Mate 10 Pro歐洲市售版,立即到奧林匹克公園旁的草皮開箱。Mate 10系列的盒裝與Mate 9相似,都標上了Leica Dual Camera。

因為是歐版的關係,內附雙圓孔的超級快充變壓器,支援5V/4.5A以及4.5V/5A的快充。由於Mate 10 Pro拿掉3.5mm耳機孔,所以會附贈Type-C耳機,以及3.5mm轉Type-C的短線。


盒裝內有附贈透明清水套,四個角都有包覆,在買到喜歡的手機殼/套之前,可以暫時保護避免摔機。



◆Mate 10 Pro相機速測
華為從2016年的P9開始,與徠卡展開深度戰略合作,目前已經有P9系列、Mate 9系列、P10系列、Mate 10系列採用徠卡認證鏡頭。Mate 10系列搭載了與徠卡聯合設計的新一代雙鏡頭,採用1200萬畫素彩色+2000萬像素黑白雙鏡頭,配合徠卡SUMMILUX-H雙鏡頭模組,同時更搭載雙F/1.6大光圈,進光量大幅提升,夜景拍照更加明亮,前一代Mate 9的光圈只有F/2.2。
跟之前的機種一樣,支援標準、鮮豔、柔和三種模式,初步測試覺得標準模式的發色較Mate 9更濃。

橫向操作時,左側選單還有動態相片、人像模式、大光圈模式、閃光燈等功能。




利用雙鏡頭來執行兩倍無損變焦,Mate 9系列與P10系列也有。


從下方往上滑叫出專業模式,在進階設定內可開啟儲存為Raw格式。


雖然最高輸出可達2000萬畫素,但最理想的畫質跟之前一樣是1200萬畫素,先前主打的夜景模式與光影模式都有保留下來。


AI應用於相機上,在於可以辨識拍攝物體,左下角會即時秀出拍攝物的圖示,像是下圖的小花與食物,還可以辨識文字、舞台、藍天、雪景、海灘、狗、貓、夜景、日落、植物、人像,一共13大類。


昨天隨手試拍一些實測照,除了發色比Mate 9鮮豔以外,我覺得畫質也比Mate 9更好。在低光源下拍照時,也比歷代的華為手機更穩,很容易抓拍到想要的畫面。今天會再出去慕尼黑市區走走,順便跟我的iPhone 8 Plus、Note 8、小米MIX 2一起比較。















◆Mate 10 Pro效能速測
Mate 10 Pro跑安兔兔V6.2.7測得164490分,有接近高通Snapdragon 835的機種,像是Xperia XZ Premium,但跟6GB RAM的S835旗艦機比起來,還是有一段差距,像是小米6有170225分、一加5更達到181410分。



利用PCmark 2.0測試得到超高的8011分,大勝許多高通S835的旗艦機。


Andro Bench測試讀取速度為665.37MB/s、寫入速度為228.16MB/s,確認採用UFS架構,應該不至於像P10系列有混料的情形。

◆熱門全螢幕手機比較
各家下半年旗艦機主打的幾乎都是18:9以及全螢幕設計,我把自己的小米MIX 2、Galaxy Note 8帶來德國與Mate 10 Pro比較,以下由左到右順序皆為小米MIX 2、Mate 10 Pro、Galaxy Note 8,螢幕由小到大來排列。

小米MIX 2:5.99吋2160 x 1080 IPS(18:9),螢幕佔比82.63%,機身尺寸151.8 x 75.5 x 7.7 mm。
Mate 10 Pro:6吋2160 x 1080 AMOLED(18:9),螢幕佔比81.61%,機身尺寸154.2 x 74.5 x 7.9mm。
Galaxy Note 8:6.3吋2960 x 1440 Super AMOLED(18.5:9),螢幕佔比83.3%,機身尺寸162.5 x 74.8 x 8.6 mm。
小米MIX 2是三面窄邊框,Mate 10 Pro與Galaxy Note 8是左右窄邊框,上下盡量縮減。正面比較時,Note 8看起來邊框最窄(將邊框彎曲到兩側)、Mate 10 Pro其次,而小米MIX 2相較之下兩側的黑框明顯較粗。另外,Mate 10 Pro預設的色溫偏紅,甚至比Galaxy Note 8還要紅。


背面比較,小米MIX是陶瓷材質,Mate 10與Note 8都是玻璃材質。其中只有Mate 10與Galaxy Note 8有雙鏡頭設計,小米MIX 2只有單鏡頭。



Mate 10系列發表會直播過程回顧:
Mate 10系列介紹:
Porsche Design版介紹:
另外,要跟大家說明,由於個人生涯規劃,我在9月底已經從服務六年多的01離職,Mate 10發表會將是最後一系列文章,未來也請大家繼續支持01編輯群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