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腳阿喵 wrote:
我相信老共總是會做過...(恕刪)

我覺得潘星這軌跡說明二件事
一個是從 100-20公里回航無法藉由大氣摩擦減速
形成高速返回與黑障的問題
但就算黑障能解
但100-20公里之間的距離雷達探測距離有這麼大嗎
潘星會走這軌跡
可能就是黑障的問題
或是雷達探測距離有限
若直接返回地球音速8倍左右的話
可能來不急反應
所以必須在接近目標前做減速
獲得足夠反應時間
但用雷達校證的步驟已經在最後 20-30公里的高度
且經過減速本身又無推力
你要擊中目標還要有10倍音速那天方夜譚
況且還是固定目標
若是移動中你的落下軌跡不是垂直
還要有水平方向的移動追擊
那速度減更快.......搞不好只能有3倍音速
在高密度大氣飛行
速度越快阻力越大
阻力與速度和大氣密度成正比
也就是速度大到一個程度氣體密度夠
阻力將大於地心引力
若飛行時間夠久
蛋體將持續減速到阻力與地心引力相同
此時的等速運動要超過3倍音速應該是很困難
猛禽的引擎不開後燃氣不算大氣阻力能提供的加速度約 6-7.6 比地球 9.8還低
在大氣也只能約一倍多音速巡航
若是直直垂直落網地球中間沒經過故度減速
大氣阻力的作用時間還無法讓在距進入等速運動
或是說減的速度還不夠多
高空的雨滴會砸死人嗎
因為已經進入終端速度 接近等速運動
若在黑障過程落點離目標較遠那水平的位移將會更大
水平位移越大 月靠空氣浮力
但空氣浮力是與重力方向相反
水平位移月大速度減更多.........
-----------------------------------------------------
若從搜索過程來看
地貌雷達不用直接掃瞄到目標
只要掃瞄到目標附近的地形就能知道目標位置並校正
但海上你一定要掃瞄到目標才能知道目標方位
但速度過快落點有誤差的話你可能來不及捉到目標
所以勢必要減速到一定程度
讓尋標頭有時間做廣域掃瞄
可能拉起時速度比潘姓還要慢
要有更多水平位移的時間供搜索
所以萬一彈頭出黑障時的時候剛好錯過目標一些
或落點位置不佳
那還要轉頭搜索
拜託那可能嗎
況且搜索圓錐比水平搜索能涵蓋面積更小
且要搜索的範圍比水平還大很多很多
所以雄風21D其實更被看好

不過雄21D應該費很龐大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應對這個問題,蘇聯開發了超長距離的P-700,能夠從航母防禦外進行攻擊而在“理論上”攻擊到航母。
而中國的反航母彈道導彈則是從防禦力最弱的太空進入去航母編隊,也有“理論上”攻擊到航母的能力。
當然以上方式絕非是必然成功,但是只要有成功的可能,就會增大對方防禦的難度,增加嚇阻力。有的分析認為打得到,有的分析認為打不到,但只要有這種可能,你就不可能忽視這種打擊力量的存在!
而雄風三,卻並不具備攻擊航母的“理論可能”,發射載具會被航母戰鬥群先行摧毀,這件事情蘇聯在幾十年前已經想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