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ling0909 wrote:以塔綠班的思維這一定...(恕刪) 你的觀念有所不清楚,防空由外而內,由高而低構成體系,有打彈道導道,有打飛機,有打反輻射和巡弋飛彈,有打直升機,有打自殺無人機,每一層負責不同工作,相互掩護.若敵軍用自殺無人機來打天弓飛彈陣地,用陸劍二來攔截就超級划不來,用一發100元的雷射就剛好.反輻射飛彈用天弓來攔就大虧,用陸劍二來攔勉強還可, 用35快炮則適合.所以是飛彈食物鏈的概念,而不是生產一種萬能武器.,
.立陶宛---------台灣的雷射產業並不強,但未來有兩個突破口。一個是 把低功率雷射朝向超高功率的技術突破走。高功率雷射的波長,高率夠強,也可以成為軍工產業,目前中科院正在研發10KW雷射,未來將朝50到100K發展,將來用高功率雷射就可以打下無人機。另一個是 台灣與立陶宛的關係.立陶宛的雷射技術地位為全球首屈一指,在工業雷射的發展上越來越具有戰略地位.
stever2018 wrote:感覺功率不足,首先50kw...(恕刪) 第一個史崔克裝甲排將由導能機動短程防空(DE M-SHORAD)史崔克裝甲車組成,並配備50kW(千瓦)功率雷射武器「衛士」首批有4輛將送往中東接受考驗!
雷射武器在先進國家仍然是屬於實驗性質,連初步導入部隊的階段都還沒有達到,台灣是否適合花時間、資源在這類型的武器上,老實說這個問號很大,如果只是為了反制無人機,槍砲型式、導引火箭之類的武器或許更適合台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