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看法大致都對的:

國軍的軍官將領比過高是事實

這是過去大陸軍時代的遺毒 既然沒辦法砍掉重練
只能慢慢"處理" 事實上李登輝當選民選總統後
國軍就開始進行一波又一波裁減

很明顯的 軍隊也是個"利益集團" 國軍既然不打仗
當然整個運作上 就會非常像公務員體系
誰都不會否認改革必要 但也要能滿足這個集團的利益...

這個問題陸軍最嚴重 但海空軍就沒有嗎?
看看咱們海空軍使用的人力 好像也不算少...

有人才有職位 有職位才有官可當 有官可當才有正常的升遷能鼓勵基層向上
這對整個組織長遠運作是有意義的 加上國軍(尤其是陸軍)又是不打仗且相對守舊的集團
如此調和下來的結果 就是大家都喜歡擴編人力(或保留) 買高大上的正規武器
因為才有官帽能戴....
再說 若想學西方先進國家 人力裁減 火力加強且整個技術進化 那又是個變革且需要不少金錢
甚至你有沒這麼多新世代幹部與技術人員 又是另一回事...

像俄烏戰爭及幾次本世紀戰爭裡 大家都看到無人機的效果與精準火力 觀察通訊指揮重要性
但國軍有沒在這方面同步改善? 有想也有做 但速度真的太慢了...
因為我們的人事成本及維護費 就佔掉大量軍費 想要改變整個作戰體系
幾乎等於打掉重做 同樣要大量軍費與人才 國軍有這個氣魄進行改變嗎?

老實說 國軍不要說戰力 本身的戰術思維 還沒超過30年前美軍在波斯灣戰爭的水平
很可能只有韓越戰那級的土法煉鋼 拼火力兵力的"標準戰術"(其實武器也很多是那一級數的)
這點只要看看國軍基層野戰部隊的個人裝備就知道了
有裝備未必打得出好仗 但沒裝備 想打出好仗的機率幾乎是零 除非
你把部隊當成中東 阿富汗那種消耗性的民兵使用

否則以國軍的裝備及戰術水平 一旦發生地面中大規模戰事 就算跟烏克蘭一樣敢拼敢戰
甚至最後打敗萬惡共匪 恐怕自己也是血流成河 父母妻兒等不到親人回家了...

我認為國軍很清楚這個現實 所以這個世紀以來 已經把作戰想定與防禦重任
轉交到海空軍阻擊及境外/重點灘頭反登陸作戰身上
簡單講就是: 發生大規模陸戰 國軍就完了 因為國軍幾乎沒有能打硬仗的地面部隊

當然國軍還是有地面部隊動員作戰計畫 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這個計畫只有有限度的可行性
戰前動員 國軍可以讓地面部隊達到20甚至30萬水平
可是這裡面真正能打的有多少人? 可能沒5萬人
因為國軍的一線武器先進武器(如M1 多管火箭 完整戰鬥裝備等) 連裝備這樣人數的
都未必辦得到 剩下十幾萬人 不是操作阿公級的火砲 戰車
就是一支槍加兩條腿 配上少量66火箭作戰 不說訓練 光看這樣的武器
也推得出戰力如何?
很顯然的 這是越戰甚至比中東民兵略強點的水平而已....

所以我一直強調 匪軍只要能登陸台灣2個裝備齊全 有美軍一半戰力的野戰師
約5,6萬人 加上一些後勤與輔助佔領部隊全軍約10萬人
就足以橫掃全台灣地面部隊 幸好這件事並不簡單 否則台灣早就掛了...

我是覺得不用講說要分配多少"人"給什麼地方 單位
台灣是個2350萬人口的中大規模國家 比澳洲還多得多
動員令一下 根本不用擔心不夠人 百萬大軍可能都撐得出來
問題在於我們的GDP與軍費規模 就是這麼大
我們不可能做到保持一支燒錢的海空大軍 與反登陸各式火力(如魚叉 雄三)
又要把十幾萬總數的地面部隊(含動員兵)都裝備起來 這是不現實的事
沒有裝備又沒錢訓練 30萬人也是廢物 連塔利班都不如
人家塔利班就算裝備比國軍更差 戰鬥經驗及意志 以及源源不斷的兵源
還能拖死美軍 台灣能嗎?

沒錯 軍費從GDP 2%~3%是必要的
但這樣水平也無法"治本" 讓台灣可以滿足單挑匪國的條件....
比較合理的作法 應該是把地面部隊精兵化(求精不求多 標準向美軍與先進國家看齊)
民兵化(有槍有基本訓練 能擔任後方與住民地守備任務)雙線進行
我認為多出來的軍費 除了部分協助海陸空正規軍的改善外
應撥出一部份 開始建立地方上的民兵制度

國軍"養很多人" 很多是屬於有官無兵 或有官少兵(動員單位)
這樣的效率當然不彰 可是要裁也要看狀況 因為有些組織
平時你不做 戰時可能連搞出個樣子都來不及
動員營你平時沒讓幹部及一些後勤裝備就位 戰時才開始找人從零開始
給你半年可能都還來不及...

總之 軍隊就是養來"準備打仗"的 別像烏克蘭一樣 得過且過幾十年
直到國土丟了一大塊(克里米亞) 才開始振作力爭上游
事實上他們這次戰爭的表現 完全讓人刮目相看 但人家有大量國土可以敗
還有翻身本錢 小小台灣發生克里米亞事件 還能撐得住共匪滅國
應該很難的事...
就就現實來看 若不發生戰爭 國軍很難靠自己完成整套軍事改革
不過 以老美現在態度 應該也開始急了...
很明顯然 不能戰甚至不可靠的台灣 並不是它的利益
甚至還會是嚴重的威脅.... 即便國軍不願或怠惰 老美也會認真督促國軍改進的
或許還可能提供台灣部份經費軍援 現在的台灣很需要...
terrylaw
國軍的軍官將領比過高是事實? 哈哈哈..如果都沒官做, 一個軍官當到20年還是上尉, 這可以吸引更多人從軍?
66JOE
說得好[拇指向上]
甚麼叫軍士官太多?

你要國軍朝向 科技 技術

人力卻只能給 一兵 二兵 ,像話嗎 ?

要買新飛機 新飛彈 新戰車,給一兵二兵開 這對的起操作新武器的人嗎?

操作新武器的只能給 一兵二兵的頭銜?

大部分的人 都是軍士官退伍 自己幹甚麼不知道 ?


高階將領太多這我不否認

小兵人數最少,那就是真沒有那麼多的技術職缺

門口衛兵、司機 廚房 福利社........那些人力還是要保持


如果步兵能夠像美軍那樣,裝備到牙齒.. 那也該給個士官軍官,

專業到狙擊 爆破 反坦 ... 怎麼會是兵?

只作4個月,稱他是兵 也很剛好啊 這樣的人數也沒毛病啊


沒有明確用途 但又是需要的人力,兵人數不比士官多,這才對吧

時代在變,不要這麼孔固力
YC_Jiang wrote:
大家的看法大致都對的(恕刪)


給您拍拍手, 重點式意見回應如下:
1. 軍費常年作不到基本3%GDP, 台灣不是沒這國力, 而是執政者怠惰又喜討好一般人民僅顧想往福利國方向, 好減稅卻不願適度加稅特別是針對如資產稅以及疑有避稅為主的法人課徵基本稅, 加上稅制還有許多漏洞, 提過多次, 國人租稅擔負GDP百分比, 僅有12-13%不到, 還先進國家裏最低, 歐美大多在18-20%上下, 總額預算餅不高分到軍費自然也低, 當然常年被老美噹, 窮擔心敵人入侵但防衛投資訓練卻增速緩慢, 沒多錢卻又好大玩具, 現代化科技軍武到精實訓練都是錢砸出來, 台灣只偏好"勤儉建軍"那套, 搞到老美受不了插手建軍

2. 再三說, 因常年軍費目前僅有2%GDP, 除了讓人事費看來高外, 其實維護費已較過去還有徵兵時期要低, 因維護包括損耗與訓練, 版上有鄉民提過, 還有徵兵時期軍方作業維護費較現在要多些, 故常年軍費若提高到3%GDP, 人事費比例看來至多僅佔3-4成, 維護費與軍備採購費等還能適度增加, 而不是靠舉債式特別預算幫忙, 且特別預算僅用來買裝備與裝備相關配套, 即便採購許多裝備看起來威武, 但吝於訓練開銷=因為要省錢, 若省錢便能打造戰力強軍隊, 那最笨的就是美軍每年花錢如流水, 但會有人說美軍戰力差?

3. 今年強化後備動員訓練恐只是應對常備補充兵員, 且只講究陸軍, 海空兵員補充強化這塊沒涉及, 形同偏食, 且後備這塊仍屬軍方管轄, 即軍方應只管自己管得到的, 與所謂民兵民防隊無涉, 覺得比較好方式建議在政院底下成立本土巡防總署, 基本預算由內政, 交通到經濟部預算支應, 用來成立包括民兵, 戰時後勤支援如協助警消, 以及組建民防團搶修基礎設施定期演練, 不過以當前生態, 要一言貫之--全民國防基本上還是國防部之事, 與其他行政單位無涉, 說白了領頭的官僚體系大多只願幹太平官....
66JOE wrote:
國軍是不是養太多人了?

今天台灣在備戰中,人員該乘3倍以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