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F-35A戰機的價格利潤是6000萬美元?


lab2010 wrote:
J20是F22之外唯一一個無框風擋的戰機,都已經細緻到這個地步,完全可以想象到隱匿能力之高。

原來無框座艙罩就可以證明隱匿能力之優劣?

原來這才是世界上匿蹤最強的機種
I come from the Republic of China,ROC Army AirBorne Paratroops 忠義驃悍 勇猛頑強
pw5stf wrote:
開F-104對J-1...(恕刪)


我想應該是指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

從大型飛機的製造(戰略轟炸機 預警機 反潛機 戰略運輸機 戰術戰鬥機 戰術戰鬥機 戰轟機 強擊機全都自己造)

這需要有有大量的完整的風洞群從超音速 極音速 或亞音速 超級電腦

養一整個航太產業人員 和多家公司在一個國家的內部的競爭

核潛艇(巡航導彈潛艇 彈道導彈潛艇 攻擊型核潛艇 和常規潛艇) 彈道導彈多種類的 巡航導彈

導航人造衛星 預警人造衛星 真查人造衛星 和完整的太空偵察體系

從長程的超視距雷達(天波雷達) 從軍用電子 造船 導彈工業 飛機工業 太空事業 考驗一國綜合國力

--------------

其實台灣就是在非對稱作戰 以弱博強

中國國防預算大約是1500億美元 台灣國防預算不到100億美元 兩者差距15倍

中國物價還比較便宜 台灣100億美元常常什麼都買不到

這麼多的錢光是人材 研發 市場規模經濟性 還有什麼武器是不能研發出來的?

人口來說也差了56倍 領土大小差約300倍 台灣缺乏戰略縱身 一被登島就沒退路了
abc003 wrote:
其實台灣就是在非對稱作戰 以弱博強

中國國防預算大約是1500億美元 台灣國防預算不到100億美元 兩者差距15倍

中國物價還比較便宜 台灣100億美元常常什麼都買不到

這麼多的錢光是人材 研發 市場規模經濟性 還有什麼武器是不能研發出來的?

人口來說也差了56倍 領土大小差約300倍 台灣缺乏戰略縱身 一被登島就沒退路了



戰爭過程及結果沒有標準答案,沒有絕對
台灣本島缺乏縱深,所以沒退路是一種看法
換個角度,登島後的敵人在缺乏縱深的地形中也沒退路
在台海作戰中各軍種的作戰限制太多,能登陸不代表能推進,已登陸的也沒船可撤退或轉進其他戰區,加上天候、海象、潮汐、戰損等因素,要退更困難,還要在不熟悉的地形作戰,情況不會好到哪去

抱歉,離題了!


越是自卑就越戰狼,越是戰狼就更顯得自卑!

abc003 wrote:
F-35推重比小於1...(恕刪)


只有C型作戰推重比小於1,B型是垂直起降型,推重比小於1如何垂直起飛?
iantsai74 wrote:
只有C型作戰推重比小...(恕刪)


F-35B只有起降階段下的垂直起降推重比大於1 當然是在講飛行狀態下的推重比

F-35在滿油的情況下推重比只有0.87 裝40%油推重比才能超過1 而F-22推重比在同樣條件下超過1.46

遠遠低於 F-15C 的 1.12 和蘇-27 的 1.07

爬升率和推重比 F-35比F-16還差

推重比和爬升率對於戰機在中距空戰中很重要

如果戰機在中距空戰不能搶佔高位光有主動彈AAM也沒用

導彈在越高的高度和速度上發射射程可以提高20%已上

利用高度的優勢 把位能轉換成動能

同一款導彈在不同的戰機上發射射程是不同的

例如F-22 以1.82馬嚇超音速巡航速度下和從最大升限19000公尺上發射AIM-120 射程能提高20%~25%

和F-35上發射AIM-120 光速度和高度就失去優勢 導彈射程因此會縮短

因為F-35是單引擎而且負重大的飛機 主要性能強調來做對地攻擊 空戰性能並非是最初設計的主要目標

而推重比除了影響垂直機動性能 能夠提高導彈射程 先敵開火 先打掉敵機以外還影響甩開敵方導彈的能力

如果敵方早於你發射主動AAM導彈(例如R-77 PL-10等主動彈) 你要躲開他的主動彈就要靠垂直機動

當敵方導彈向你發射 而且是在很接近最大動力射程的距離發射

必須做垂直機動動作往下俯衝在往上爬升等一連串機動動作

當導彈到達目標追著敵機垂直機動上下跑的時後已經耗光了燃料 就可以讓導彈脫靶甩開導彈

敵機也是如此 因為雙方都有主動彈



在導彈燃料耗盡後靠慣性滑翔的時候,能量是一路遞減的,追殺敵機的能力也一路遞減。
導彈追上敵機,歸根到底是靠能量差。 從能量機動的角度來說,只有導彈的單位剩餘能量高於敵機,才有把握追上敵機,而單位剩餘能量和推力與阻力之差成正比(導彈的火箭發動機關機後,可用維持當前速度所需的等效推力計算),還和速度成正比,和重量成反比。 顯然,空空導彈的單位剩餘能量是時變的,開始時隨燃料的消耗而增加,發動機關機後隨時間而降低。 而戰鬥機在這段時間裡的燃料消耗相對於飛機總重來說變化不大,單位剩餘能量大體不變。 導彈和敵機之間的單位剩餘能量差不僅取決於導彈,還取決於載機在發射時的能量狀態,導彈的火箭發動機關機時刻的能量狀態(由動力飛行階段的飛行軌跡和機動動作決定) ,還取決於敵機的能量狀態。 這就是F-22 和F-35 根本不同的地方了。 F-22 是按照1.6 倍音速巡航設計的,也就是說,在戰鬥狀態時,可以長時間以1.6 倍音速飛行。 但F-35 的最大速度才是1.6 倍音速,巡航速度是高亞音速。 就中距離對射而言,F-35 的逃逸能量不足,導彈發射能量不足,這一進一出,和F-22 就天差地遠,而和第三代戰鬥機同一個層次了。
http://www.afwing.com/intro/f35/air_combat2/f35-2.htm
我想說一句,殲-20 最多只能和F-35 比,殲-20 隱身能力會在F-35 之下,航電更遠遠在F-35 之下。而且,內地壓根就沒說過是要在隱身上超越美製F-22 F-35 ,航電更沒說過。內地只需要設計出在機動,視距等方面都能與美製抗衡的戰機已經足夠。別太抬高殲-20 了。

a750828 wrote:
原來無框座艙罩就可以...(恕刪)



當然可以說明了。你能說俄羅斯的T-50座艙蓋隱匿效果能比J-20的更好?而且這還證實了J-20的技術水準更高(和F-22一個檔次),因為座艙蓋無框要求很高的製造水準。

森仔.. wrote:
我想說一句,殲-20...(恕刪)


航電怎麼在F-35之下了?F-22都沒有EODAS,J-20就有,1800單元的有源相位雷達,怎麼落後於F-35了?推重比首先就完勝F-35了。隱匿水平二者都差不多,機動能力F-35也比不上J-20,航程和作戰半徑F-22都比不上J-20。不是你不了解,而是你沒自信,太小看對岸的航空工業水平。現在全世界能同時開發2款第五代戰機的只有美中兩國,你要明白。
lab2010 wrote:
當然可以說明了。你能...(恕刪)

那想必F-16的匿蹤性能更勝於用了兩種甚至三重框衍的Rafle跟EF-2000囉?原來用作強化作用的框衍有如此強大功用!想必你也不曉得美軍F-16飛官曾發生過飛鳥直接撞擊座艙罩,導致抬頭顯示器鏡面全往飛行員臉部砸的意外了

無框衍座艙罩這麼了不起,那洛馬一樣可以在F-35A/B/C上採用

阿六仔就阿六仔,非要冒充瑞士人
I come from the Republic of China,ROC Army AirBorne Paratroops 忠義驃悍 勇猛頑強
abc003 wrote:
F-35B只有起降階...(恕刪)

F-35A的最大後燃推力 是18181.8公斤
但是空重+50%內載燃油+2枚AIM-9X 飛彈 +2枚AIM-120飛彈+機炮炮彈 +駕駛員重量

依然小於18000公斤
F-35的雖然翼負荷高了點

但是翼負荷之高低對戰機機動性的影響的比較要放在機翼結構強度相同的前提下才有意義

而以目前F-35的模擬機對外開放操作的情況來看(F-35的模擬機已經能夠完全取代雙座型進行換訓,所以F-35戰機沒有雙座型)F-35戰機較高的翼負荷並未對機動性產生顯著影響,F-35戰機的機動性依然很高
可以推論F-35戰機有在機翼結構上特別加強 讓F-35戰機可以在較高翼負荷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較高的機動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