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F-35A戰機的價格利潤是6000萬美元?

hn1271n wrote:
實戰中N035雷達的強烈訊號源會讓T-50戰機成為啟動LPI雷達掃描模式的F-22戰機的活靶
別忘了F-22戰機強調的是絕對匿蹤 就連自己所發射的雷達訊號也有匿蹤模式可以使用(恕刪)



APG-77中的LPI模式波束集中射出時還有減少並抑制波束向外散訊被接受的能力!...
很奇妙的功能...再搭上ALR-94系統,成為敵機眼中的鬼魅!
日本F-2A算是被動偵測能力的高手,與其交手過的自衛隊飛官表示:F-22A鎖定我的僚機,
我才知道F-22A大約方向但訊號稍縱即逝,我的雷達掃向訊號來源想確認F-22A確實
位置時,僚機已經被判定擊落。

嗯!~~~~~~~~~~~~~開A/B塊陶呀!~~~~~~~~~~~~~`

oeda6565 wrote:
APG-77中的LP...(恕刪)


我樓上以說了

1.F-22的APG-77雷達在開LPI變頻模式後對RCS1平方米的探測距離是 193公里

用雷達公式計算得出 也就是對T-50 RCS 0.1 探測距離是109公里左右

2.而T-50的 E035 雪豹E 雷達 在對RCS是1平方米的物體探測距離是300公里

也就是說 對RCS是0.01平方米 的F-22 探測距離是90公里

誰先發現誰還不一定呢

abc003 wrote:
我樓上以說了1.F-...(恕刪)

假設T-50戰機和F-22戰機各自以1馬赫的速度對頭前進

從F-22戰機發現T-50戰機 到T-50戰機發現F-22戰機約28秒
以F-22戰機的高度自動化接戰能力來說 這28秒就足以將彈艙內的6枚AIM-120全部發射完畢擊落敵機
一架隱形戰鬥機的造價都可以
買一台大型的民航客機了.真是可怕!
就算美國肯賣F-35給台灣
兩光空軍三不五時就給你摔掉一架
那國防部不就哭死了...
沒錢只能當阿宅... wrote:
一架隱形戰鬥機的造價都可以
買一台大型的民航客機了.真是可怕!
就算美國肯賣F-35給台灣
兩光空軍三不五時就給你摔掉一架
那國防部不就哭死了...

這麼厲害不兩光,怎麼不來考空軍官校

人家可以掛飛鷹胸章,如果閣下拿不到代表..........
I come from the Republic of China,ROC Army AirBorne Paratroops 忠義驃悍 勇猛頑強
hn1271n wrote:
假設T-50戰機和F...(恕刪)


可見我之前樓上講的 戰機的垂直機動性為何重要你沒看完

90公里和109公里兩者相差19公里

F-22 巡航速度是1.6~1.8馬赫 T-50也可以超音速巡航

所以兩者的相對速度至少是3馬赫以上 也就是1秒鐘1公里 而且是不開後燃器的狀態下

說以說F-22只有19秒時間 F-22高昂的造價就壓寶在這早19秒先敵現先敵開火

而當F-22發現目標後不是馬上就能開火 因為探測距離比火控雷達鎖定敵機的距離還要長

而在F-22打開彈倉發射AIM120的那一瞬間 RCS會突然變大 T-50也能看見F-22而往同一方向發射R-77主動雷達導彈

而且也不是AIM-120一發射導彈就馬上到達目標(用光速也不可能)

AIM-120為音速4倍飛行109公里至少需要83秒的飛行時間

因為109公里以經接近AIM-120的最大動力射程 當AIM120飛了109公里 導彈燃料以經剩餘不多沒多少機動力

T-50仍然有機會可以進行機動配合放金屬箔條或熱焰彈甩開導彈

因此一般空戰是不可能在剛好接近導彈最大動力射程內發射導彈的 命中機率低到微乎其微

而在1/3射程發射 約30~40公里交戰距離 對同一個目標一次發射2枚AIM-120 命中率可以提高到80%以上

AIM120在最大射程的60% 距離上發射導彈 如果目標機動性能強有一半機率可以甩開導彈

AIM-120是主動雷達制導的中程空對空導彈 但是雷達的導引頭只有約10公里搜索半徑

受限於導彈本身的雷達體積重量只有100~200公斤 沒有F-22機載雷達性能強

如果要玩射後不裡 轉身就走 命中機率會很低(幾乎是浪費AIM120D一枚要數百萬美金)

因此F-22的APG-77火控雷達還是要持續照射目標往目標飛行 直到目標被擊殺 不能馬上轉身脫離

如果要玩射後不理 AIM120在缺乏中繼導引 T-50只要在83秒內飛行10公里就可脫離導彈的雷達導引頭收索範圍

如果在109公里外接近最大動力射程發射 T-50只要稍微機動一下 那麼AIM120一定脫靶

如果F-22打算開啟火控雷達往目標飛行 持續給導彈中繼制導指令持續修正導彈的航向

那樣又會給T-50接近並且也往自己發射導彈的機會

這也是為何澳大利亞專家以空戰兵棋推演F-35打SU-35

機動性能次一等的F-35閃電II會交換比輸慘給SU-35的原因

5代機打4代半戰機都是如此 更何況是T-50和F-35對戰

而T-50雖然在隱身方面輸F-22一些 但這並不是無法彌補的巨大差距 雙方還是有進距離交戰(鬥狗)的機會

這也是為什麼F-22要有2D向量推力 和推重比高的F119引擎 還上雙引擎的原因

而F35只有單引擎 推重比還遠輸給F-22和T-50

F-35不能超音速巡航 T-50和F-22都可以

F-35也沒有T-50的3D向量推力技術 或F-22的2D向量推利引擎

空戰能力來說T-50比F-35高太多了 而T-50 VS F-22還是有機會拼拼看的

因為當初T-50比拼的設計目標就是F-22 雖不是全部但至少有幾項性能參數是超過F-22的
abc003 wrote:
可見我之前樓上講的 ...(恕刪)

1馬赫=每秒前進340公尺
19公里的距離要花多少時間
因為是對頭前進
所以計算公式為19除以0.68 約28秒
還有BVR空戰中
是否能成功脫鎖
最重要的因素是雷達反射面積與電子干擾與欺騙能力
這兩個因素又會交互影響
以Su-37的雷達反射面積而言

要讓飛彈上的主動式雷達尋標器脫鎖絕非易事

然而對F-35來說 只要稍為干擾或欺騙一下 就足以讓
飛彈上的主動式雷達尋標器改為鎖定訊號反應更強烈的假目標

abc003 wrote:
可見我之前樓上講的 ...(恕刪)

AN/APG-77雷達的掃描角度為120度 ,還是可以一定程度的一邊進行機動一邊以資料鍊進行導引
而且F-22戰機 還有近乎作弊的一招:發射飛彈與提供飛彈導引資訊是兩架不同的F-22戰機

hn1271n wrote:
1馬赫=每秒前進34...(恕刪)


如果導彈用光了他的機動剩餘能量(導彈的燃料)

不管導彈和雷達是否有鎖定都無法命中(就算雷達鎖定了 也成功對抗電子反制或箔條干擾)

一般來講不可能在導彈接近最大動力射程時發射空對空導彈 例如AIM-120C 射程接近110公里

在109公里外發射 T-50甚至不需要大角度垂直機動 只要把航向偏轉個幾度AIM-120就會脫靶

AIM-120飛到109公里以經只剩下慣性滑翔 不管他的雷達有沒鎖定都絕對無法命中因為導彈以經沒有燃料進行機動



圖上縱軸Y 是導彈或雷達的探測範圍 圖上X橫軸是對不同的RCS目標(是對數1 10 100這樣表示)

同一線斷對應的X和Y軸座標表示對不同目標的探測範圍 如圖表示

圖中最上方白色線段是雪豹-E雷達在RCS=0.01(F-22的大小)對應的火控雷達鎖定距離是50公里
-----------------------------------------------------------------------

而R-77M的主動雷達導引頭對1平方米以下的目標有10~20公里收索半徑 如中的深紅色線斷

主動彈的導引頭 對F-22的雷達探測距離是數公里沒有火控雷達持續更新資料 導彈一定脫靶

而F-22對T-50一樣如此 所以才說實際空戰中的雷達不可能在最大雷達探測範圍開火

通常火控雷達追蹤和鎖定目標的距離是發現距離的0.75和0.5 實際開火距離是導彈射程的1/3~1/2

而AIM-120的實際性能數據如下 AIM-120C-7射程110公里 AIM-120D最大射程超過140公里

主動彈的雷達對戰鬥機大小目標收索半徑是20公里左右 但是對上T-50 RCS在0.1~0.3左右 只有數公里收索半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