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陸軍在2022年6月宣布通用動力地面系統公司贏得價值 11.4 億美元合約,負責開發「機動防護火力」輕型戰車計畫,這也是美軍繼1969~1997年服役的M551 謝里登輕戰車之後,睽違53年全新設計的輕型戰車,而主武裝則選擇105公釐主砲,非先前預測的120公釐主砲。
BAE M8 MPF 構型雖然重量較輕有助於美軍進行全球部署,但由於M8底盤本身已是30多年前的設計,已到達可升級的上限,因此未來升級彈性較大可能是「獅鷲」(Griffen)獲選的主要原因之一。[8]
美軍已計劃採購337輛 M10 布克戰鬥車,首批預計將在2024~2025年成立第一個營。
這個造型基本就是坦克不是裝甲車,裝甲斜度是為了正面戰鬥而設計並非是裝甲車為了載運人員犧牲防彈能力,姑且與雲豹甲車裝甲厚度是同一等級,但是斜度設計絕對影響生存能力
儘管MPF多被稱為「輕戰車」,美國陸軍卻避免使用這個詞彙稱呼它。這是因為MPF的定位並非如M1A2般,憑藉其高速、重甲與強力戰車砲,與敵裝甲部隊進行決戰,而是更有效地為步兵等單位,提供高效的火力支援,以及快速部署在M1戰車難以運用的地區。
換言之,這種新式履帶作戰車輛是用以填補M1戰車的不足,讓整體作戰能力更為完整,而非只是「輕一點的M1戰車」;也因為這樣,美軍不用「輕戰車」這個名詞,是為了避免部隊在其定位與概念上有所混淆,而造成實戰運用上的問題。儘管MPF的105mm戰車砲,實際上也能有效對抗大多數敵人甲車,更能有效對抗「同級」對手,如中共新式「15式輕戰車」。
lkk77 wrote:
【韜略談兵】數位化先...(恕刪)
用美軍來看台灣需要的砲車只是片面...
美軍是好野人,全世界最強最齊全軍種,
這類輕型戰車主要用在特戰,海陸,突擊軍種
海陸都有自己空軍,陸戰要出去前早被空軍掃蕩,
再來是遠程砲兵及飛彈,無人機,在威脅性低,
海陸陸軍才去撿漏,而陸軍都還有自己戰斧導彈
台灣面對的是軍工比台灣不論質與量都比國軍更強的共軍,
用這薄殼短程105輪砲去拼命,實在是很蠢..
共軍要打這105口徑的武器一定是用比它更遠射程武器來打,
用雲豹120迫砲車打灘岸,射程更遠還能躲掩蔽都比交戰距離1km左右的直射砲更安全
台灣是守備方不是渡海攻擊,需要遠程精準火力,打漏網突圍的薄殼裝甲,現役鍊砲就夠了
國防經費要花也應發展射程遠的155輪砲或把cm11汰換M1A2這105輪砲對陸軍就是不好用
如台灣有無限國防預算,有105輪砲無話可說,在有限預算就不應這樣做!
----------

迫砲可打5km以上,,砲塔式能打直射..這些也都比105砲更好用,為什麼要執意105輪砲...!
台灣需要的是比共軍更強的武器..不是落後的105輪砲
2007年就有 AMOS迫砲...現在2024..台灣竟然要研發落後的105輪砲..
我們對手是威脅到美軍的共軍...不是拿弓箭的土著,
現在要添購的武器至少要比共軍強才行

-----------------
揭密雲豹120公厘迫砲車構型 性能類似芬蘭瑞典AMOS系統...(建案中)
該期待的是這台能量產不是105輪砲
個人積分:12916分
文章編號:89202331
小惡魔新聞台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