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鐵騎遇上日本武士 - 史大郎解說

烏都禾黑 wrote:
無需考古,千年科舉進...(恕刪)


人生只有勝利組與辛苦組
有人月薪9萬 有人苦等紓困金
任何一個朝代 都有貧富不均問題 換句話說
不同領導者 其實也代表資源的重新分配
07/30日 史大郎的網路節目解說:
明朝令李如松擔任總指揮 調動軍隊4.8萬救援


台灣向後退
不就是天橋下說書, 張飛也能大戰岳飛
朝鮮本身集結大軍約莫17萬 全力反擊

日軍也曾在朝鮮北方 與女真族部隊接觸

台灣向後退
日滿在發生兀良哈之戰後, 努爾哈赤出使說要幫朝鮮不是大明
日軍驍勇善戰 明軍長期北方作戰 雙方決戰平壤
但明朝部隊 攜帶大砲等兵器 讓日軍陷入苦戰

談到火器的使用
其實火槍在還沒從滑膛槍進化到使用來福槍管之前
雖然火槍的威力比弓箭還要大
但火槍由於彈丸射出後是完全不受控制的
所以只要目標距離太遠
是很難射到目標的
反觀弓箭卻能輕易射中比較遠的目標
所以在這個時期來說
弓箭手對上火槍兵是能取得不錯的戰績的
這也是為什麼滿人佔領中國後
仍然會對弓箭的使用充滿信心的原因
從以下的實際測試影片
就可以看出其當年日本雖然裝備比較多的火繩槍
其優勢其實並沒有比明朝大到哪裡去的
反而明朝裝備大量可以快速射擊的佛朗機炮
對日本來說反而威脅更大
所以日本當時對明朝來說其實並不存在什麼優勢的
小西行長勸秀吉徹兵算是明智之舉
可惜秀吉不聽勸硬要打
結果把整個親秀吉的勢力全打掉了
最終等到秀吉死了
德川趁機而起滅掉了豐臣家





火槍發展到了來福槍管後,這時才成為完全主導戰爭的唯一武器了
不過這時都已經到了清末時期了
而清朝這時還拿到弓箭和拿著來福槍的西方軍隊在打
結果下場就是相當慘的了。

七殺 wrote:
談到火器的使用其實火...(恕刪)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的形容
# 弓箭射程100公尺
# 槍砲射程200公尺
# 明軍攜帶大砲
對於"守城"的日軍(小西行長)壓力會非常大
對於明朝和日本發生戰爭
很多中國人都會把這戰爭視為日本對中國的侵略
但就文化來說
明朝和日本之間的戰爭應該把它視為中國的內戰才對
因為日本侵略中國並不是以消滅中國文化為目的
只是單純以物質上的佔領為目的
因為當時明朝有的文化和經濟都是深受日本人羨慕的
這也是秀吉想要入侵明朝的原因
而明朝滅亡後
明朝大量的文人外逃到日本
也深受日本當時的幕府依重
讓明朝的文化和思想可以繼續在日本得以延續
也說明了日本和明朝是沒有文化上的隔閡的
反觀中國在清朝統治之下
明朝文化和思想在滿人的打壓之下
早就消失的一乾二淨了
許多明朝很好的文化思想
像是王陽明創立的陽明學在中國就很少人在提了
反而在日本得到發揮
最終還成為日本革新的思想推手之一
所以我是覺得明朝和日本之間的戰爭歷史
應該算是日本人的歷史
不應該算是現在中國的歷史
畢竟現在的中國人和明朝人大概只有血統上比較有關係而已
但文化上是遠不是日本人和明朝來的近的....


朱之瑜(1600年11月17日-1682年5月24日),字魯璵,號舜水,浙江餘姚人,明朝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舜水是他在日本取的號,「舜水者,敝邑之水名也」,即餘姚江古稱,以示不忘故國故土之情。死後,德川光國私諡文恭。

朱舜水力圖反清復明,在清初曾參加抗清活動,也曾助鄭成功北伐;南明滅亡後,他不願降清,遂東渡日本。於日本和水戶藩藩主德川光圀(水戶黃門)接觸,其遺臣性格與儒家思想,讓德川光圀深感未有異族統治且天皇萬世一系的「小中華日本」方是中華思想的正統繼承者,遂奮發編纂《大日本史》以揚正統,導致尊王攘夷思想之催生。朱舜水更對水戶學擁有不可磨滅之影響。
七殺 wrote:
對於明朝和日本發生戰...(恕刪)


信長公在世時 就有出兵海外想法
秀吉則埋下更大種子 某種程度來說 第二次世界大戰 是當時想法的延伸
戰爭這種東西可以從幾個人面對面的互砍(戰鬥層面),到幾百上千人的群毆(戰術層面)與幾個勢力集團在那玩信長野望的戰略。

一般的吃瓜群眾能明瞭、有興趣、喜歡看的其實都是戰鬥層面的東西,一個屁孩不管他是黑的白的、黃的、綠的,都會有一個本能性的問題,哪種動物是王者,獅子還是老虎是最強的這一類問題,這是人類先天的基因使然。而戰爭這種東西無論有什麼通天的兵法還是哪位不敗的將領其原則就兩個,進與退。就像一盤象棋、西洋棋無論你怎麼排陣看過多少棋譜,最後都是要將死對方而內容都是各種單位的進與退。

你要前進對方就要想辦法讓你不能進而反過來也是,所以書上常看得的所謂迂迴包抄就是有人擋路才會繞遠路還偷偷摸摸幹出的行為,不然有誰吃飽了撐著有進路不走大老遠的遶半圈?所以最簡單的理解就是火槍這種東西在對於對方的進攻上有非常有效的遏止能力。

簡單說你一百個弓箭手面對一千人的衝鋒射到敵人臉貼臉的機率是50%,而換成火槍只剩20%的機率敵人可以衝到跟你貼臉肉搏,而如果200人的火槍隊在面對一千人那敵人衝上來的機率只剩5%不到,這對將領而言是非常迷人的好東西。但如果妳各20個火槍手與20個弓箭守互射那很榮幸的火槍手有很大的機會為國捐軀進忠烈祠。

這也是後續衍生出線列式步兵戰法(就是有名的排隊槍斃)的一個原因,搞到最後大家火器越來越多火氣越來越大,雙方都拿噴子的時候比的就是誰更耐噴、更會噴、噴得更快。而且在當時被火槍k到死亡率遠遠高於普通冷冰器,過去經驗值傷者70%的治癒率換成被火槍打傷直接降到20%(概述),過去滿身刀疤身體內帶著一堆箭頭還能趴趴走幾十年的光景已經過去,你埃個一發鉛彈就算好了重金屬的毒害也會讓你命不久矣。

例如德川家康的兩個嫡子死因都與火槍傷有關,德川秀忠中過好幾槍正值壯年身體突然就不行了,有研究與槍傷有很大的關係。而弟弟松平忠吉還有他的岳父井伊直政都是死於槍傷的併發症。這些後天條件都極好的大將中槍後都很難完全治癒,一般的小兵插上個幾箭估計活潑下去的機率還是不小,但中個一槍估計就武運不長了。這也是火槍在戰場上能產生的極大嚇阻力之一。

滿人不怕火槍所以打敗明朝?那是另一個鬼故事。
waffe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