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火器的使用其實火槍在還沒從滑膛槍進化到使用來福槍管之前雖然火槍的威力比弓箭還要大但火槍由於彈丸射出後是完全不受控制的所以只要目標距離太遠是很難射到目標的反觀弓箭卻能輕易射中比較遠的目標所以在這個時期來說弓箭手對上火槍兵是能取得不錯的戰績的這也是為什麼滿人佔領中國後仍然會對弓箭的使用充滿信心的原因從以下的實際測試影片就可以看出其當年日本雖然裝備比較多的火繩槍其優勢其實並沒有比明朝大到哪裡去的反而明朝裝備大量可以快速射擊的佛朗機炮對日本來說反而威脅更大所以日本當時對明朝來說其實並不存在什麼優勢的小西行長勸秀吉徹兵算是明智之舉可惜秀吉不聽勸硬要打結果把整個親秀吉的勢力全打掉了最終等到秀吉死了德川趁機而起滅掉了豐臣家火槍發展到了來福槍管後,這時才成為完全主導戰爭的唯一武器了不過這時都已經到了清末時期了而清朝這時還拿到弓箭和拿著來福槍的西方軍隊在打結果下場就是相當慘的了。
對於明朝和日本發生戰爭很多中國人都會把這戰爭視為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但就文化來說明朝和日本之間的戰爭應該把它視為中國的內戰才對因為日本侵略中國並不是以消滅中國文化為目的只是單純以物質上的佔領為目的因為當時明朝有的文化和經濟都是深受日本人羨慕的這也是秀吉想要入侵明朝的原因而明朝滅亡後明朝大量的文人外逃到日本也深受日本當時的幕府依重讓明朝的文化和思想可以繼續在日本得以延續也說明了日本和明朝是沒有文化上的隔閡的反觀中國在清朝統治之下明朝文化和思想在滿人的打壓之下早就消失的一乾二淨了許多明朝很好的文化思想像是王陽明創立的陽明學在中國就很少人在提了反而在日本得到發揮最終還成為日本革新的思想推手之一所以我是覺得明朝和日本之間的戰爭歷史應該算是日本人的歷史不應該算是現在中國的歷史畢竟現在的中國人和明朝人大概只有血統上比較有關係而已但文化上是遠不是日本人和明朝來的近的....朱之瑜(1600年11月17日-1682年5月24日),字魯璵,號舜水,浙江餘姚人,明朝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舜水是他在日本取的號,「舜水者,敝邑之水名也」,即餘姚江古稱,以示不忘故國故土之情。死後,德川光國私諡文恭。朱舜水力圖反清復明,在清初曾參加抗清活動,也曾助鄭成功北伐;南明滅亡後,他不願降清,遂東渡日本。於日本和水戶藩藩主德川光圀(水戶黃門)接觸,其遺臣性格與儒家思想,讓德川光圀深感未有異族統治且天皇萬世一系的「小中華日本」方是中華思想的正統繼承者,遂奮發編纂《大日本史》以揚正統,導致尊王攘夷思想之催生。朱舜水更對水戶學擁有不可磨滅之影響。
戰爭這種東西可以從幾個人面對面的互砍(戰鬥層面),到幾百上千人的群毆(戰術層面)與幾個勢力集團在那玩信長野望的戰略。一般的吃瓜群眾能明瞭、有興趣、喜歡看的其實都是戰鬥層面的東西,一個屁孩不管他是黑的白的、黃的、綠的,都會有一個本能性的問題,哪種動物是王者,獅子還是老虎是最強的這一類問題,這是人類先天的基因使然。而戰爭這種東西無論有什麼通天的兵法還是哪位不敗的將領其原則就兩個,進與退。就像一盤象棋、西洋棋無論你怎麼排陣看過多少棋譜,最後都是要將死對方而內容都是各種單位的進與退。你要前進對方就要想辦法讓你不能進而反過來也是,所以書上常看得的所謂迂迴包抄就是有人擋路才會繞遠路還偷偷摸摸幹出的行為,不然有誰吃飽了撐著有進路不走大老遠的遶半圈?所以最簡單的理解就是火槍這種東西在對於對方的進攻上有非常有效的遏止能力。簡單說你一百個弓箭手面對一千人的衝鋒射到敵人臉貼臉的機率是50%,而換成火槍只剩20%的機率敵人可以衝到跟你貼臉肉搏,而如果200人的火槍隊在面對一千人那敵人衝上來的機率只剩5%不到,這對將領而言是非常迷人的好東西。但如果妳各20個火槍手與20個弓箭守互射那很榮幸的火槍手有很大的機會為國捐軀進忠烈祠。這也是後續衍生出線列式步兵戰法(就是有名的排隊槍斃)的一個原因,搞到最後大家火器越來越多火氣越來越大,雙方都拿噴子的時候比的就是誰更耐噴、更會噴、噴得更快。而且在當時被火槍k到死亡率遠遠高於普通冷冰器,過去經驗值傷者70%的治癒率換成被火槍打傷直接降到20%(概述),過去滿身刀疤身體內帶著一堆箭頭還能趴趴走幾十年的光景已經過去,你埃個一發鉛彈就算好了重金屬的毒害也會讓你命不久矣。例如德川家康的兩個嫡子死因都與火槍傷有關,德川秀忠中過好幾槍正值壯年身體突然就不行了,有研究與槍傷有很大的關係。而弟弟松平忠吉還有他的岳父井伊直政都是死於槍傷的併發症。這些後天條件都極好的大將中槍後都很難完全治癒,一般的小兵插上個幾箭估計活潑下去的機率還是不小,但中個一槍估計就武運不長了。這也是火槍在戰場上能產生的極大嚇阻力之一。滿人不怕火槍所以打敗明朝?那是另一個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