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km wrote:這架T-50也是洛馬血統,與其和歐洲人打迷糊仗,不如和老美合作,老美至少比較敢和對岸說個「不」. 這是美國的強項,購買武器售後服務一定有,買歐洲的武器,售後服務真的蠻糟的.T-50售價太高問題,是他不利的因素.
cckm wrote:不是困不困難,而是...(恕刪) 對歐~~是沒必要自己搞教練機........因為買的到我們只要集中資金與資源搞新一代戰機就行了~~因為買不到以色列也買M346~~連組裝都交義大利以色列可是有200多架F16+100多架F15他們也曾經研發自己的戰機Lavi(用美國引擎)~~但美國不支持最後整個計劃賣中國就是後來的殲10
cckm wrote:「正常國家」,只要花得起錢,各國軍火隨你挑,未必就要砸錢搞技術..... 法國是「正常國家」也花得起錢,各國軍火也可任挑,但是就很個性的砸錢搞技術,戰機、坦克、船艦....等等都自己來~
jrta1597 wrote:空軍最安全,快速,可靠,省錢的做法,就是引進量產成功的教練機在台組裝.義大利官員的看法請他對美國人提問.美國經歷F-22,F-35,進行一個教練機的機身設計會很困難嗎? 我同意花錢是最快的方法但如果有可能可以選擇打根基的方法我還是寧願傻點、笨點、慢點、多花點錢但把整個航太根基打好另外跟美國類比那可是不三不四的比喻法以美國的國力與科技能力人家已經脫離設計教練機的境界了就像你講的,F-22、F-35都做過了,何必再去做那種掉身價的事?
minhua0317 wrote:就像你講的,F-22、F-35都做過了,何必再去做那種掉身價的事? 難說,T-50就是洛馬的技術,只要有錢賺,就會有人設計教練機,美國買國外教練機,就是圖個便宜而已,而且依然是在美國生產....若說設計噴射教練機是掉身價,那T-6要怎麼算???
minhua0317 wrote:我同意花錢是最快的方法但如果有可能可以選擇打根基的方法我還是寧願傻點、笨點、慢點、多花點錢但把整個航太根基打好 以有限的預算在最短的時間改善教官與學員的學習環境是第一要務.把教練機做好和戰鬥機做好是兩件不同的事.把資源用在對的地方,所謂的根基打好,打算100%自製嗎?沒有100%自製這能耐,只要遇到出口這件事技術來源國就會限制.沒有出口如何維持生產線?沒有生產線如何維持技術?完全自製教練機國內需求生產完了呢?出口賣誰?如果技術來源是美國,美國會讓你出去打T-50教練機的市場嗎?南韓把教練機T-50做好後,下一代戰戰鬥機還是要靠美國提供技術.台灣如果真的有錢發展下一代戰機,就直接開案研發下一代戰機.IDF 氣動外型已經太老舊了,放棄這包袱吧.
大家突然熱絡了XD好棒如果台灣是"正常國家"的確可以輕鬆外購武器~但這想法就是單純為了裝配武器而買武器,在這種思維底下,直接當凱子撒錢都會比研發武器還來的有經濟效益(短期)但我覺得積極求取永續發展的國家,國家總體的資源應該要有統一的策略和規劃,而不是取得預算的高官自己方便就好,也許這也應該成為輿論的一種聲音,不該漠視這種自私的政策方向我很羨慕平常耳熟能詳的某些日本企業 卻也同時能夠承接日本自衛隊的武器製造計畫,可見得他們的軍民兩用的技術實力也同時厚植在民間飛機研發的投資風險的確很高 台灣的國債也不停高築,但想想每年我們眼下就發生多少浪費公帑的事情持續的發生,但卻還是一直在花這些錢~ 如果能確實整合好軍備技術研發的延續性(軍轉民用等等配套)也許先期投資的錢相較於那些浪費也不是問題(負債的人最有錢XD)另外~有沒有人覺得關於下一代戰機計畫(不是教練機計畫)...其實也不用什麼新引擎,直接採購"翔昇機"版本的IDF就好了?
A9990040 wrote:...(恕刪)另外~有沒有人覺得關於下一代戰機計畫(不是教練機計畫)...其實也不用什麼新引擎,直接採購"翔昇機"版本的IDF就好了? 不好。算一算時間,當年實際參與AT-3的設計工程師,大概再1年左右就退光了;而實際參與IDF的設計工程師,也大概再5~6年左右就差不多會退光。還玩IDF版"翔昇機",只會讓台灣整個戰機設計基礎瓦解,現在的年輕工程師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再過5~6年後,就不用說台灣會設計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