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廣圻重大宣示 高級教練機將國機國造

喔,蜜井原來是Honeywell的中譯。

其實對這件事小英政府是很好決定的:

眼光短小要便宜,就選國外的機種(無論是M346 或 T-50)由國內廠家(無論是漢翔 或 長榮)代工製造,也算是符合當初的政見承諾 - "國機國造"。

好處是:便宜又工期短,也做到政見承諾 。

壞處是:國內僅剩的一點點戰機研發/系統整合的能力完全瓦解(無論是漢翔 或 中科院),後期的維護/修改與自製武器整合...等等大餅就等著任人宰割,國內航空產業也別想有承製自製件與提升能量的機會。
這是必然的,只是無法光明正大取得關鍵零組件,想藉別人之手發展自己的東西就必須這樣做。
來看看那智捷,引擎到現在倒也不是做出來了嗎?底盤變速箱之類的應該也是卡在專利吧,不然台灣oem那麼強,仿一顆也做得出來。
不過看的出來,中科院很厲害了,首重飛彈發展不對稱戰爭,現在國人對我國飛彈也是讚譽有加。一項一項來,台灣沒那麼多國防預算同步進行(除非突破GDP2%限制)。
不管怎麼造
台灣還是不會做發動機,這是不爭的事實
最後還是要向國外購買
最慘的是國外不肯賣的時候只能轉往黑市購買
有決心要國造就要堅持到底
技術剛開始會很花錢,但做得起來以後都是自己的

還是不看好台灣自造高教機。幾個理由:

首先,教練機是一種次要裝備,對你們抵禦大陸可能的進攻並沒有什麼實質作用,就算這東西研製出來,賣遍全球,也只是一種成功得“產品”,而不是一件有效的“武器”。

其次,如我前面所說,目前這個市場已經過度飽和。全世界至少有意大利、俄羅斯、中國、韓國在銷售同類產品,此外美國、巴西、英國、法國甚至日本都有研發同類裝備的實力。以台灣的國際地位,武器出口這樣敏感的事情,做起來不會那麼容易。所以研發出來很可能就是自己用而已。那麼國軍能買幾架?不管它技術上如何成功,如果銷量只有幾十架,研發成本分攤到每架量產型上,價格會遠遠高於合理價格。

因此,台灣與其自己研發整機,還不如在外購知識產權,自行生產組裝的基礎上自己做武器系統整合,自行研發機載雷達和火控系統。高教機的性能足夠充當對敵攻擊機,在引進生產線的前提下,如果台灣能為它研發出對敵火控系統,就等於能自產攻擊機。

也許有人說,自己研發教練機也可以再改裝為攻擊機啊...沒錯,但你們有那麼多經費嗎?

最後,我覺得兩岸的未來取決於大家的和平共識,兩岸大小差那麼多,想依靠一兩樣精銳武器作為倚仗,然後破壞現有平衡,不是好辦法。
mbkid wrote:
其實對這件事小英政府是很好決定的:

眼光短小要便宜,就選國外的機種(無論是M346 或 T-50)由國內廠家(無論是漢翔 或 長榮)代工製造,也算是符合當初的政見承諾 - "國機國造"。

好處是:便宜又工期短,也做到政見承諾 。

壞處是:國內僅剩的一點點戰機研發/系統整合的能力完全瓦解(無論是漢翔 或 中科院),後期的維護/修改與自製武器整合...等等大餅就等著任人宰割,國內航空產業也別想有承製自製件與提升能量的機會。(恕刪)


我剛好看法相反,眼光短小就搞自製AT,弄個IDF改或AT-3改,設計不用重弄,航電買來裝裝,速成,只要外型是國內設計,就算全國機國造,率先政策達成,不跳票,反正也沒人看懂或會去追甚麼自製率.....,這樣組裝一台飛機實質研發能量提升多少是個問號?,目前感覺走向就好像是這樣。

但是如果還有把下一代戰機也算進來的話,自己搞IDF改AT,那就很有可能下一代戰機也是IDF改,反正就IDF家族發展到極致,似乎也行,只是水準就還在那而已了,自己關起門來搞,來來去去花樣就那幾招,發動機也就F124跟F125的差別而已了,要別的也沒啥機會

但透過AT,跟國外廠商合作,多吸收點外國的經驗,長遠看來,我反而比較有機會

老美大腿還是要勤著點抱,或許可以引進更多新技術,抱別人大腿真不是羞恥的事,尤其是我們關鍵能力及研發技術不足時,西方世界有在搞自製戰機不都這樣弄。有遠大目標時,抱別人大腿就是忍人不能忍,是英雄氣概,沒有遠大目標時,抱人大腿就是苟且偷生

唉,我也希望能達到再自製一架戰機的終極目標啊,但是純自己研發實在太燒錢,不燒錢又做不出甚麼好貨,國防產業又不是提升GDP的大力丸,太燒錢就會夭折的,多跟國際合作不會損失的,除非喊出個8年投入2000億(不含生產費)用於研發戰機、潛艦等,以達到全自製為目標,這樣我有點相信是玩真的。


全世界能真正自製發動機的國家不外俄/美/法這幾個列強國(中國砸大錢搞發動機多年, 還得仰賴外國技術/工具機,卻連上世紀美國90年代發動機的技術尾車燈還看不到),

連發動機老牌製造國的英國 都不在堅持自製發動機了~

區區才幾十年工業基礎的島國台灣,又不是像中共那樣可以國防預算無上限的砸錢

(光是台灣國會審查預算, 就不會批准無限制的燒錢在國防研發上)

為啥還有人能這樣要求預算有限的島國一定得樣樣自製??

要講後勤被抵制, 中共更擔心商譽不佳的毛熊哪天來個斷貨吧~

trussardi_0806 wrote:
不管怎麼造
台灣還是...(恕刪)
>>為啥還有人能這樣要求預算有限的島國一定得樣樣自製??

這種人還不就吃米不知米價,聽到『自製』就爽翻天了,什麼都不顧........

pcgamer wrote:
>>為啥還有人能這...(恕刪)

不能這樣說
應該說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重
其實~

如果以自製的角度來看...
除了引擎用舊的,較難研發的零件購買~
其它的自製,也是不錯!!

畢竟現在很多國家,都是用此一方式自製武器!!
沒有什麼好或不好的差別...

IDF的推力是問題沒錯~
但如果以推力比來算,其實IDF推力不會差!!
希望未來還是能夠自主研發新戰機...
以上~~~
小熊維尼~Winnie在哪裡!?

achihemi wrote:
其實~
如果以自製的角度來看...
除了引擎用舊的,較難研發的零件購買~
其它的自製,也是不錯!!(恕刪)


如果列強知道你要自製的話, 就會把你做不出來的零件抬價再賣給你,
讓你就算花個幾倍的錢都不見得做的出來,
除非那些列強願意支持, 不然想自製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想國防自主, 但真的做的到的就那幾個,
難道真的是那些國家自己不想做嗎??

台灣近十幾年來, 喊過國軍艦國造,潛艦國造, 結果有哪一項做出來了?
現在門檻更高的軍機也要國造, 真的有人相信會有成果?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