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型導彈驅逐艦裝112枚導彈 太少?

此文原載於大陸網站 最近討論區關於垂發和055的討論挺多 特轉此文與大家分享

我是看完了才知道原來老美的MK41有兩種長度而大陸的通用垂發則有三種長度不是全都能發射巡弋飛彈⋯⋯



原文鏈接


本周,在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的軍事報道欄目中,出現了幾幀有關055型導彈驅逐艦的新畫面,特別是從無人航拍器上拍攝的055艦面全景畫面,讓外界第壹次完整看到了055導彈驅逐艦甲板的全貌,也解決了有關055型導彈驅逐艦後部導彈垂直發射裝置的數量懸疑。

早在055型導彈驅逐艦還處在“武漢水泥船”時代,外界對於該艦遠遠超出解放軍現役的052C/D型驅逐艦的尺寸所驚訝,自然也對其艦上的導彈垂直發射裝置數量十分關註。055型導彈驅逐艦在艦艏主炮後的B炮位位置上布置了64單元的導彈垂直發射裝置,這壹研判稍後也為下水後的055型導彈驅逐艦的公開照片所證實;不過位於煙囪之後、直升機庫之前的後部垂直發射裝置的數量就不那麽好推斷了,在水泥船上,由於不需要測試相關設備,這個位置壹馬平川,盡管尺寸與實船壹致,但卻沒有任何設備的跡象,而在實船上,由於下水之初的新聞報道的剪輯原因,外界始終也看不到該艦後部垂直發射裝置的數量。再加上根據武漢水泥船的衛星圖測算,這塊甲板從面積上的確可以容納64單元的導彈垂直發射裝置,這使得從32單元到64單元,有關055型導彈驅逐艦後部垂直發射裝置數量的爭論壹直不斷,而96、112還是128發的懸疑,也直到這次的圖像才算是正式解決——112個發射單元,前64後48。

這個數字多少讓壹些軍迷有些失望,他們舉出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上122個發射單元(128單元-6個單元的裝彈吊車)的例子,又指出韓國KDX-III型導彈驅逐艦上兩種垂發128個發射單元再加16枚傾斜發射反艦導彈的例子,試圖證明055型導彈驅逐艦的火力不足以壓倒其西方同行。不過對於當代水面艦艇火力核心的垂直導彈發射系統來說,如果單純看“坑數”就能確定艦艇的作戰能力的話,當年“槍斃”武庫艦計劃的美國海軍現在壹定是追悔莫及。

對於中國而言,簡單地將國產通用垂直發射系統與美國的MK-41相等同,並不是特別科學的壹件事。MK-41研制於上世紀70年代,最初僅僅用於容納標準-2艦空導彈以下的各類戰術導彈,因此其發射筒直徑被限定為635mm,發射系統長度也被設定為6.8米的“戰術型”,後來為了容納“戰斧”巡航導彈,美軍才推出了長度為7.7米的“打擊型”MK-41作為其標準發射箱,但其尺寸已經被限制了。在冷戰背景下的標準任務中,美軍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或者“阿利·伯克”FlightI/II級驅逐艦上每艘只有26個“打擊型”長度的MK41發射單元,“阿利·伯克”FlightIIA型則增加到32個單元。在目前的大多數狀態下,這些“打擊者”模塊基本都用來塞滿“戰斧”導彈,而在最近的幾次美國海軍的對地打擊作戰中,發射“戰斧”導彈的數量也差不多都保持在每艦30發左右。當然,理論上所有“伯克”級和“提康德羅加”級上的MK41都可以更換為“打擊者”長度,在未來美國海軍需要同時在艦上部署大量“戰斧”巡航導彈和“標準-3”反導導彈(同樣需要裝備較長的“打擊者”模塊)時,自然就會將更多“戰術型”更換為“打擊者”。不過其他的很多艦艇就沒有那麽幸運了。很多國家只能裝備“戰術型”發射裝置的艦艇也許壹輩子也沒有辦法發射“戰斧”(除非選擇加高艦面換裝“打擊者”模塊),而像美國瀕海戰鬥艦這樣原本只預留了“自衛型”5.3米超短發射箱的艦艇,則只能在“改進型海麻雀”和“北約海麻雀”之間變換選擇了。

雖然MK41裝標準、裝阿斯洛克甚至壹坑四彈裝改進型海麻雀都很溜,但隨著新壹代導彈對射程、射高和打擊威力的要求不斷提升,進入21世紀後,美國海軍已經認定MK41的尺寸無法滿足未來導彈尺寸的需求,因此在最新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上應用了全新的MK57垂直發射導彈系統。這種發射裝置的壹大特點就是“大”,不僅整個系統的深度增加到7.93米,其發射筒直徑也增加到710mm。雖然這樣的改進使得該系統占據的艦內空間增大不少,但卻為未來裝備更多更大更先進的導彈(例如威力更大的對地巡航導彈或者射程更遠、射高更大的反導攔截彈)預留了空間。當然諷刺的是,隨著“朱姆沃爾特”級項目縮水為3艘且取消了區域防空能力的要求,加上後續的“阿利·伯克”FlightIII型驅逐艦因為尺寸原因仍然沿用MK41垂直發射系統,美軍未來的MK57發射系統在可預見的未來只有三艘“朱姆沃爾特”上的240個單元,這使得置海軍現役數千個MK41發射單元於不顧,專門研制壹款只能供“朱姆沃爾特”級使用的大尺寸導彈的決策顯得荒謬而不經濟。未來美軍的各種新型導彈(比如艦射版LRSAM)仍然要基於MK41的尺寸進行研制,從而讓MK57白白“高瞻遠矚”了壹把。雖然目前看來,美國在“垂發大型化”上拔得頭籌,卻暫時沒有顯示出明顯的優點,但在各國的下壹代垂發系統中,可以發射對陸巡航導彈和遠程反艦導彈的大口徑垂發系統明顯受到了主要大國的青睞。俄羅斯海軍目前列裝最廣泛的3S14U垂直發射系統,其尺寸就可容納彈徑660mm(算上發射筒直徑接近700mm)的縞瑪瑙超音速反艦導彈。



至於中國海軍,在當初規劃新壹代通用垂直導彈發射裝置的時候,就很有遠見地選擇了高達850mm的最大彈徑,並選擇了5米、7米、9米三種長度作為其不同型號的發射箱長度。這其中固然有中國限於技術能力,無法縮小遠程艦空導彈海紅旗-9B的彈徑的因素,但同時也有中國海軍對於未來艦空導彈、反導攔截彈、遠程巡航導彈和遠程反艦導彈尺寸體積大型化趨勢的準確判斷。特別是新壹代遠程巡航導彈和遠程反艦導彈,前者壹方面要求極大的射程,同時還要求具備大重量戰鬥部以確保殺傷效果;後者則在射程要求較現有的鷹擊-18反艦導彈提升壹倍的同時,還提出了包括高超音速在內的全程高速和突防性能要求,加上其設定對抗的目標是有重裝甲防護的敵方大噸位水面艦艇,其技術難度甚至還要高於對地巡航導彈“面多加水”的線性研制邏輯。自然,這兩種導彈所需要的,自然也是9米長的大型發射箱。而可以想見,這些劃時代的導彈武器系統,其戰鬥力並非舊型號小尺寸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內攜帶的導彈通過單純增加數量就能相比肩的。衡量055型導彈驅逐艦和美韓“宙斯盾”艦的戰鬥能力強弱,光靠“數坑”是不夠的,“坑”的尺寸和深度,同樣也是值得考慮的壹點。

從目前來看,055型導彈驅逐艦依靠其巨大的艦體,其搭載的通用垂直發射系統將全部是7米或者9米的中型和大型發射系統。至於在這112個發射箱中哪些是搭載艦空導彈的中型發射系統,哪些是可以搭載遠程反艦導彈和對地巡航導彈的重型發射箱,光看外表顯然是不得而知的。我們只能推斷,考慮到9米發射箱系統占據較多層甲板(其整套系統的深度必然不止9米),而055型導彈驅逐艦後部垂直發射系統緊鄰艦上的機艙和主動力軸系,這壹位置想要布置這種大型發射箱在技術上的難度較大,而艦艏甲板後的垂直發射系統由於空間相對充裕,更可能成為反艦導彈等大家夥的出發陣地。

當然,艦艇上武器裝備的配置從來不是壹個單項工程,而是事關全艦各種系統的綜合安排。正如幾天前央視新聞曝光的使用綜合電推系統,取消了從橫貫艦體後半部分主軸的055型導彈驅逐艦未來發展型號所展現的那樣,壹旦動力軸系所占據的空間能夠因為綜合電力推進系統技術的進展而獲得“解放”,後部的垂直發射系統也將可以方便地應用9米長度的大型導彈發射箱,屆時,“完全體”的055型大型導彈驅逐艦將充分發揮其全部的作戰能力,成為真正令人升畏的“新時代無畏艦”。
112坑垂發很夠用了 ... 大陸850mm垂發系統有好處也有弱點 ....只是思路不同.
MK41/中國標準垂發系統都好, 不是整艘艦都是需要安裝7米(MK41)/9米的(中國垂發)根據導彈配給安裝的.
以MK41來說除了需要安裝戰斧巡弋導彈/SM3/SM6導彈之外,更本不需要購買/安裝7米MK41,所以美國以外的國家大部分安裝MK41戰艦的都是買5米為主以便安裝ESSM和SM2.
以055來說9米的垂發系統可以安裝在前面部分,3米/7米的安裝在艦中後,沒有影響什麼空間的.
以112坑來說配搭
-32坑--配4彈一坑的中程防空導彈=128枚 (可以減配16坑,來提供更多陸攻巡弋導彈)
-32坑--配長程防空導彈HQ9
-16枚--反艦導彈
-16枚--反潛飛彈
-16枚--陸攻巡弋導彈,東海10
一共112坑,已經很強了,
未來055可以配反彈道導彈(測試當中),類似美艦SM6
再說一點因850坑夠大,未來如果中共導彈技術突破,可以導彈再縮小一點,未來長程防空導彈,反潛飛彈可以做到一坑2彈也是很有可能的,這是大坑的優勢, 不好的就是佈置需要更大空間,所以3-4千噸的巡防艦就未必能使用大陸標準的垂發系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