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德軍裝甲車/戰車驅逐車/自走榴彈砲/軍用車輛考證

Sd.Kfz. 234/4,元首護衛師,1945年三月波蘭盧班岩羚作戰

silvankhan wrote:
二次大戰德軍裝甲車/戰車驅逐車/自走榴彈砲/軍用車輛考證
...(恕刪)

Sd.Kfz. 234/4搭載7.5 cm PaK 40 L/46戰防砲,由1944年底生產至終戰。本紙模封面說明為Sd.Kfz. 234/4 (Führer-Begleit-Division) LAUBEN 1945r.,表示這輛Sd.Kfz. 234/4隸屬元首護衛師(Führerbegleitdivision, FBD)之裝甲偵搜連,直接受陸軍總部(OKH)節制。在1945年初此連共有十一輛舊款Sd.Kfz. 232以及六輛嶄新配發的Sd.Kfz. 234/4。
二次大戰德軍裝甲車/戰車驅逐車/自走榴彈砲/軍用車輛考證

本車迷彩為出廠塗裝。元首護衛師原為國防軍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所屬的營級單位,部隊徽應是承襲大德意志師的鋼盔符號。然而此車左側的四葉草(Kleeblatt)徽記倒頗有些眉目(也有繪成三葉草者,如Tanks Encyclopedia: Sd.Kfz.234 Puma)。

二次大戰德軍裝甲車/戰車驅逐車/自走榴彈砲/軍用車輛考證

若撇開可能的乘員個人塗鴉,二戰德國陸軍有類似四葉草徽記的只有下列幾個單位:

• 國防軍第71步兵師(Glückhafte/Kleeblatt Division):此師的四葉草內嵌交叉馬頭杖的幸運符(Glückhafte)為德國侵法之役時任B集團軍第XVI軍軍長的Ernst Busch陸軍上將(後晉升陸軍元帥)所頒贈,以表彰該師於1940年六月攻克凡爾登的卓越貢獻。

二次大戰德軍裝甲車/戰車驅逐車/自走榴彈砲/軍用車輛考證

四葉草和兒童騎乘的馬頭杖玩具都有帶來幸運的意涵,可謂福上加福。
二次大戰德軍裝甲車/戰車驅逐車/自走榴彈砲/軍用車輛考證

也因此本師在1940年侵法之役後成為陸軍模範師,1943年初在史達林格勒隨第六軍團一起毀滅。復編重整後於1944年義大利卡西諾山(Monte Cassino)之役打殘,還能一直撐到終戰在奧地利向英軍投降。

• 國防軍第294步兵師(Kleeblatt Division):此師在1944年八月即已於羅馬尼亞遭全殲而解編,而Sd.Kfz. 234/4在1945年一月才開始配發給部隊。

二次大戰德軍裝甲車/戰車驅逐車/自走榴彈砲/軍用車輛考證

• 國防軍統帥堂裝甲軍(Panzerkorps Feldherrnhalle,以南方集團軍第四軍殘部於1944年十月擴編為第四裝甲軍,並在次月改稱為統帥堂裝甲軍):四葉草(Klee)標誌源自其軍長Ulrich Kleemann裝甲兵上將的姓氏。

二次大戰德軍裝甲車/戰車驅逐車/自走榴彈砲/軍用車輛考證

Sd.Kfz. 234/4總計生產89輛,其中有若干數目配發給元首護衛師與統帥堂裝甲軍,但第71步兵師並不在其列。以此推論,本車有可能隸屬於統帥堂裝甲軍,而非元首護衛師。若此推論為真,其四葉草標誌也應附加彎刀及盾。現存唯一統帥堂裝甲軍所屬的Sd.Kfz. 234/4收藏於美國喬治巴頓將軍博物館,可參見Armor for the Ages: SdKfz 234/4的考證。

在德軍裝甲車輛分類中,Sd.Kfz. 234屬於重型裝甲偵查車(schwerer Panzerspähwagen, s.Pz.Sp.Wg)。它的四種衍生型在德軍的正式名稱為:

• s.Pz.Sp.Wg (2 cm)(Sd.Kfz. 234/1):沒有其他稱謂
二次大戰德軍裝甲車/戰車驅逐車/自走榴彈砲/軍用車輛考證
二次大戰德軍裝甲車/戰車驅逐車/自走榴彈砲/軍用車輛考證

• s.Pz.Sp.Wg (5 cm)(Sd.Kfz. 234/2):常稱為美洲豹(Puma),搭載試製VK 1602花豹(Leopard)輕戰車砲塔,帶動了戰後輪型裝甲車的發展。但Puma這名稱是戰後才發展出來的,並未見於戰時文件。
二次大戰德軍裝甲車/戰車驅逐車/自走榴彈砲/軍用車輛考證
二次大戰德軍裝甲車/戰車驅逐車/自走榴彈砲/軍用車輛考證

• s.Pz.Sp.Wg (7.5 cm)(Sd.Kfz. 234/3):暱稱樹樁(Stummel),即德國陸軍對短砲身車輛的慣用稱謂
二次大戰德軍裝甲車/戰車驅逐車/自走榴彈砲/軍用車輛考證
二次大戰德軍裝甲車/戰車驅逐車/自走榴彈砲/軍用車輛考證

• s.Pz.Sp.Wg (7.5 cm PaK 40)(Sd.Kfz. 234/4):沒有其他稱謂
二次大戰德軍裝甲車/戰車驅逐車/自走榴彈砲/軍用車輛考證
二次大戰德軍裝甲車/戰車驅逐車/自走榴彈砲/軍用車輛考證

依此而言,本紙模的稱謂Lauben並非Sd.Kfz. 234/4的正式名稱或暱稱,而應是誤寫了位於波蘭西南方德捷邊境的下西利西亞省(Lower Silesian)城市盧班(德語Lauban/Lüben; 波蘭語Lubań)。

盧班是1945年三月德國中央集團軍(即1942年為執行藍色作戰而由南方集團軍所分出的A集團軍,在1945年初改稱)發起岩羚作戰(Unternehmen Gemse)的所在地。德軍在此役以集結的裝甲兵力逆襲蘇聯第一烏克蘭方面軍南翼所轄第三親衛戰車軍,成功阻滯其行動,並迫使其由前線撤回整補。這是德軍最後一次在東線獲勝的戰役。元首護衛師也參與了此次作戰行動,配屬於第一裝甲軍團司令Walter Nehring裝甲兵上將(曾任非洲裝甲軍團司令隆美爾陸軍元帥麾下之非洲軍軍長)下轄之第五十七裝甲軍。
二次大戰德軍裝甲車/戰車驅逐車/自走榴彈砲/軍用車輛考證

因此本紙模封面的寫法,應是指稱此Sd.Kfz. 234/4為隸屬於元首護衛師,且在1945年三月於盧班參與岩羚作戰時的樣式。
Sd.Kfz. 250/9 Ausf. A,第116裝甲師裝甲偵搜116營,1944年八月法萊斯包圍戰

silvankhan wrote:

...(恕刪)

Sd.Kfz. 250/9 leichter Schützenpanzerwagen (2 cm)半履帶輕裝甲車在1942年三月開始試製,並少量投入俄國南部戰線進行裝甲偵查車實戰測試。接著在1943年五月開始量產,取代服役已久的Sd.Kfz. 222輪式輕裝甲偵查車。因此從1943年七月東線的衛城作戰開始,在東西線戰場皆能看到Sd.Kfz 250/9的身影。

樓主這輛Sd.Kfz. 250/9 Ausf. A (或稱Alt,即使用Sd.Kfz. 222砲塔的舊型)似是隸屬德國國防軍第116裝甲師裝甲偵搜116營(Panzer Aufklärungs Abteilung 116)。第116裝甲師於1944年三月以第16裝甲擲彈兵師殘部在法國擴編成立,並在盟軍登陸諾曼第後的1944年八月法萊斯包圍戰中幾遭全殲。第116裝甲師承襲自前身第16步兵師/機械化步兵師/裝甲擲彈兵師的獵犬師徽通常會塗繪在師屬裝甲車輛前方與後方(如附圖之Sd.Kfz. 250/9 Ausf. B),然而本車並無此獵犬標誌。



德國陸軍總部(Oberkommando des Heeres, OKH)在1943年二月頒布命令,將裝甲部隊的迷彩從雙色(黃褐底色+灰綠或暗黃底色+鐵灰)改為三色。此三色迷彩是在暗黃底色上噴塗橄欖綠及紅褐色斑點或條紋,樣式視戰場氣候形貌需求由野戰部隊自行選定。因此本車塗裝並非專屬西線戰場的形式,而僅能說是1943年後的制式三色迷彩。類似樣式的迷彩塗裝在春夏季的東線戰場(尤其是南部戰線)也頗常見。

Sd.Kfz. 250/9 Ausf. A (Alt)使用Sd.Kfz. 222既有的Sockellafette 38 (架設2 cm KwK 38機砲的固定式砲架)。此種砲架直接安裝在車體結構上,十面形的開放式砲塔僅作為乘員保護之用,而非砲架結構的一部份。




Sd.Kfz. 250/9 Ausf. B (Neu)則換裝Hängelafette 38 (架設2 cm KwK 38機砲的懸吊式砲架)。此種砲架採吊籃式設計,因此六面形的開放式砲塔成為砲架總成的上部結構。由外觀也可簡易分辨:Sd.Kfz. 250/9 Ausf. A的砲塔是十面形開放式;Sd.Kfz. 250/9 Ausf. B的砲塔則是六面形開放式。



除Sd.Kfz. 250/9 Ausf. B之外,Hängelafette 38懸吊式砲架也使用在1944年四月開始量產至終戰的Sd.Kfz. 234/1重型輪式裝甲偵查車以及1944年二三月間使用Pz.Kpfw. 38(t)底盤小量生產的Sd.Kfz. 140/1 Aufklärungspanzer 38(t)偵查戰車上。

7.5 cm車用砲彈尺寸

具封閉式砲塔的戰車、突擊砲、驅逐戰車因砲塔空間有限,使用的砲彈通常設計較粗短以增加貯放量,同時便於裝填手操作。具開放式砲塔的戰車驅逐車則無此限制。Sd.Kfz. 234/4搭載的7.5 cm PaK 40 L/46戰防砲使用75x714R尺寸砲彈;而長砲管四號戰車或三號突擊砲搭載的7.5 cm KwK/StuK 40 L/43或L/48戰車砲則使用75x495R尺寸砲彈。兩者長度明顯不同,因而無法共用彈藥。

然而PaK 40與KwK/StuK 40雖使用不同長度砲彈,但兩者砲口初速皆約750 m/s,因此使用同種穿甲彈頭時穿甲能力相仿。這是藉由增加PaK 40的75x714R尺寸砲彈推進藥量,同時改變推進藥成份達成。


下列為二次大戰德軍主要戰車、突擊砲、戰車驅逐車、驅逐戰車使用的7.5 cm砲彈尺寸:

• 75x243R
KwK/StuK 37 L/24:四號戰車A至F型、三號突擊砲A至E型、三號戰車N型 

• 75x495R
KwK/StuK 40 L/43:四號戰車(F2) G型、三號突擊砲F型
KwK/StuK 40 L/48:四號戰車G/H/J型、三號突擊砲F/F8/G型、四號突擊砲
PaK 39 L/48:四號驅逐戰車F型、38(t)驅逐戰車

• 75x714R
PaK 40 L/46:貂鼠I/II/III型戰車驅逐車、Sd.Kfz. 234/4

• 75x640R
KwK/PaK 42 L/70:豹式戰車、四號/70戰車 
「搶救雷恩大兵」出現的德軍車輛

搶救雷恩大兵最後的城鎮戰中出現的「德軍戰甲車」是以T-34改造的虎式戰車、實車復原的貂鼠三式M型(Marder III Ausf. M)戰車驅逐車以及使用瑞典在二次大戰後期開始部署的突擊砲1943型(Stormartillerivagn (Sav) m/43)來模仿的貂鼠三式H型(Marder III Ausf. H)戰車驅逐車。

左邊是仿虎式,右邊是貂鼠三式M型。


貂鼠三式M型的開放式砲塔使它被美軍投擲的莫洛托夫雞尾酒摧毀。


Sav m/43則從未在德軍服役,拿來模仿貂鼠三式H型。


德軍操作的機砲是2 cm Flak 38。


美軍俘獲的是德軍Sd.Kfz. 2 Kleines Kettenkraftrad (Kettenkrad)半履帶曳引車。


電影中這兩輛貂鼠三式:前方Sav m/43仿H型、後方M型,可與實車互相比對。


貂鼠三式H型:7.5 cm PaK 40/3 auf Panzerkampfwagen 38(t) Ausf. H, Sd.Kfz. 138


貂鼠三式M型:Panzerjäger 38(t) mit 7.5 cm PaK 40/3 Ausf. M, Sd.Kfz. 138


Stormartillerivagn m/43
Kohlenklau und Boeingklau

絕大部份德軍裝甲車輛只會漆上戰術編號、單位徽章、戰術符號;少數會加上暱稱(以武裝親衛隊居多),但個別車輛的塗鴉在大戰中後期極為罕見。以附圖在1944年七月底盟軍眼鏡蛇行動中,於聖羅(St. Lo)西南方約25公里龍塞(Roncey)附近遭擊毀的武裝親衛隊帝國裝甲師裝甲砲兵團這輛Sd.Kfz. 124 Wespe 10.5 cm LeFH 18/2 L/28自走榴彈砲車而言,車身除了戰術編號307以外,明顯可見的還有暱稱Scharnhorst。這大概就是最多的程度了。


德軍裝甲車輛上的塗鴉在大戰中後期比較著名的是1943年初東線戰場獨立第561戰車驅逐營(Panzerjäger-Abteilung 561)三連Helmut Kohlke下士的座車,繪上19條戰車獵殺環的Sd.Kfz. 131 Marder II 7.5 cm PaK 40 L/46自走戰防砲車,暱稱Kohlenklau (盜煤賊)。




然而這Kohlenklau也不脫政令宣導的目的,因為它是從1942年底開始,德國國內雷厲風行的節約能源運動的反派「吉祥物」。因此跟空軍相比,陸軍是沒什麼自由度的。


Kohlenklau這節能運動的吉祥物在1943年間也登上了幾位德國空軍飛行員的Bf 109座機。東線戰場第52戰鬥機聯隊二大隊六中隊的Heinz "Wimmersal" Sachsenberg士官在Kohlenklau的包袱上漆紅星來收蘇聯戰機。





Sachsenberg為騎士鐵十字勳章得主,自1943年四月至1945年四月共計擊墜104架,其中只有最後一架擊墜的Bell P-39 Airacobra屬於西線戰場。他較著名的事蹟是1945年四月起擔任德國空軍菁英聯隊JV 44 (操作Me 262噴射戰鬥機)的機場護援中隊(Platzschutzstaffel)少尉中隊長,以Fw 190 D-9/D-11機群戒護Me 262起降,防止盟軍戰機乘隙偷襲。


Kohlenklau在西線戰場則變形為Boeingklau來收美軍重轟炸機,使用在第11戰鬥機聯隊二大隊六中隊中隊長Hermann Hintzen上尉的座機。Hintzen上尉自1943年五月起至同年底共計擊墜四架Boeing B-17 Flying Fortress與兩架Consolidated B-24 Librator重轟炸機,但自1944年起即未再添紀錄。




此外,第11戰鬥機聯隊二大隊五中隊中隊長,騎士鐵十字勳章得主Heinz Knoke上尉(生涯擊墜33架,包括19架重轟炸機)據說也使用了同樣的Boeingklau標誌。但實際上他應是持續使用妻子的名字Lilo作為暱稱。
Sd.Kfz. 232八輪重型裝甲偵察車,第四步兵師偵搜四營,1939年八月至1940年八月

Akira66maya wrote: 歷時三周總算完成,果然對自己來說,軍模的樂趣在於塗裝,很多都是第一次的嘗試,真的很有趣...(恕刪)


這輛牌照號碼WH 261793的Sd.Kfz. 232八輪重型裝甲偵察車(Schwerer Panzerspähwagen)隸屬於1939年八月成立的偵搜四營(Aufklärungs-Abteilung 4),附屬於國防軍第四步兵師。偵搜四營習慣以城市為車輛命名,本車即以德國中部黑森林邦首府暨溫泉勝地威斯巴登(Wiesbaden)命名。車名以大幅字體漆於車側前緣。


第四步兵師於1940年八月改編為第十四裝甲師,同時偵搜四營也改編為裝甲偵搜四十營。

1939年九月波蘭戰役期間,隸屬偵搜四營的Wolfgang Darius中尉留下一幀休憩中的相片。Darius上尉在1943年四月受命編成獨立戰車21營(Panzer-Abteilung 21)並擔任營長,同年8月22日獲頒騎士鐵十字勳章,隨後晉升少校。詳見獨立戰車21營四號戰車F1型及第505重戰車營虎式戰車早期量產型,1943年七月衛城作戰期間於庫斯克突出部北側


在1939年底到1940年中,德國陸軍總部制定的車輛塗裝規範是單色鐵灰,直到1941年三月所有運往北非的車輛才以暗黃色作為主體。而實心白色的德國國徽Balkenkreuz大致使用到1939年十月波蘭戰役結束,在1940年四月侵略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之前就已改為實心黑色。因此樓主選用的國徽與塗裝搭配與史實並不相符。
胡蜂式自走榴彈砲,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大德意志砲兵團,1943年七月衛城作戰

hitechfaithful wrote:
ドイツ自走榴弾砲 ヴェスペ


1943年春季開始投入戰場的胡蜂式自走榴彈砲(10.5 cm Leichte Feldhaubitze 18 auf Fahrgestell Panzerkampfwagen II “Wespe”)以二號戰車底盤搭載10.5 cm leFH 18榴彈砲。

模型所呈現者隸屬大德意志(Großdeutschland)裝甲擲彈兵師大德意志砲兵團二營(編制自走榴彈砲)四連,時間點在1943年七月上旬德軍在東線最後一次大規模攻勢衛城作戰(Unternehmen Zitadelle)期間。該營四連與五連各編制六輛胡蜂式自走榴彈砲,戰術編號為連-車兩碼。因而43即四連第三號車。




由歷史相片可見該連胡蜂式自走榴彈砲乘員除車長外皆戴鋼盔;車體塗裝亦為制式三色迷彩,在暗黃底色上以深橄欖綠與紅棕兩色區塊狀交疊。這是與模型呈現有所出入之處。此外,戰役當時庫斯克(Курск)週邊氣溫已屆20ºC,乘員不應著冬裝。雖然模型水貼通常有數個部隊的選擇,但人物卻很難與該部隊歷史場景同步一致。
redshoulder wrote:
Sd.Kfz. 232(恕刪)


看搶救雷恩大兵這部電影才知道, 原來造成傷亡最大的不一定是敵人重武器

片中殺傷最重的是flak38機槍. 是在眾人爬上虎式坦克前被後面偷襲. 死傷慘重. 全部打成一團血肉
讚啦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那天西奈山頂是Enki wrote:
看搶救雷恩大兵這部電影才知道, 原來造成傷亡最大的不一定是敵人重武器
片中殺傷最重的是flak38機槍. 是在眾人爬上虎式坦克前被後面偷襲. 死傷慘重. 全部打成一團血肉

電影「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中的德軍2 cm Flak (Flugzeugabwehrkanone) 38未裝設防盾,砲身右側具彈殼回收網,且尚未自曳引輪架卸下即已接敵射擊。


2 cm Flak 30/38系列輕型防空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產量最多的火砲。由於防空砲具高射速、高砲口初速、彈道平直的特性,德軍自戰前就已將其作為防空兼攻擊地面目標的多功能武器。此小口徑機砲既有的高爆及穿甲彈可在五公里範圍內有效對付軟性目標及輕裝甲車輛。2 cm Flak 38曾有壓制打散隨敵戰車機動的步兵(tank desant),擊退敵裝甲縱隊的事例。




但2 cm Flak 38重達四百餘公斤,須五人砲組編制,在造價、操作成本與機動性上遠不及持步槍與機槍的步兵。然此火砲的效力與可靠性廣受德軍部隊青睞,以各式車輛載具提高機動性的制式或即造方式所在多有。


擄獲Ford廠加拿大軍規卡車(Canadian Military Pattern Truck, CMP)搭載2 cm Flak 30


Opel Blitz 4x2 mit 2 cm Flak 38


Sd.Kfz. 10/4 leichte Selbstfahrlafette 2-cm-Flak 30 auf Fahrgestell Zugkraftwagen 1t


Sd.Kfz. 10/5 leichte Selbstfahrlafette 2-cm-Flak 38 auf Fahrgestell Zugkraftwagen 1 t


2 cm Flakvierling auf Schwerer Geländegängiger Lastkraftwagen 4,5t


Sd.Kfz. 7/1 Selbstfahrlafette 2 cm Flakvierling auf Fahrgestell Zugkraftwagen 8 t


2 cm Flak 38 auf Panzer I Ausführung A (Flakpanzer I)


Bergepanzer 38(t) mit 2 cm Flak 38


Flakpanzer IV "Wirbelwin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