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製「海鷹眼」主動相列雷達海軍正進行效能審核

來源:中科院研製「海鷹眼」主動相列雷達 海軍正進行效能審核

重點:
1、新一代巡防艦「偵蒐系統」的設計圖中,艦中後段上方的旋轉式主動式相列雷達,與中科院研製「海鷹眼」主動相列雷達外觀幾乎一樣,被外界解讀已是該艦的標準配備,據指出,海軍正就「迅聯專案」每個項目進行審核與初期作戰測評,通過審核的項目,才會放入後續規劃內,所以設計圖上並不是最後的定案。

2、新一代巡防艦計畫,固定式主動式相列雷達還未定案,但依照中科院在2020年11月「新新季刊」內容,中科院研製的「海鷹眼」主動相列雷達(AESA),利用內部天線耦合的方式進行自我測試與校正,採用水冷式散熱,散熱冷板有進/出水管路,T/R模組與散熱冷板間也加入散熱貼片。使用功率1.2KW、由氮化鎵(GaN)半導體制作的低雜訊放大器(LNA)固態功率模組,射頻總輸出61dBm,具有數位補償、帶通濾波器等後端處理,此時已生產20套模組進行驗證。與2019年8月世貿國防展中,中科院展出了「海用旋轉式相列雷達」(即是「海鷹眼」雷達),是同為六角體的單面旋轉主動相列雷達。

3、知情人士指出,「海鷹眼」主動相列雷達內部設計還是沿用過去被動式PESA雷達常見的設計,但「新新季刊」內容並沒有提到最重要的效能損耗,這些損耗來自於數位相移器/衰減器部分,以及相移器/衰減器前的信號分配網,以及旋轉波導(rotary waveguide)。此處是系統能量運用最大的地方,主要的海鷹眼雷達效能都在這個地方損失掉。為了解決功率不足問題,而使用高增益天線(八木天線),雖然可以彌補效能損失,增加遠方測距,但是雷達上方高角度的能見度不足。這可能會是潛在的缺失。

中科院研製「海鷹眼」主動相列雷達海軍正進行效能審核

-----------------------------------------------------------------------------------------------------------
個人的看法是這樣子

即使是原裝Thales smart-s mk2,垂直掃描角度最大也只有70度,所以呢,「海鷹眼」也不是用來反導,不知海軍要求是多少角度,如果有70~80度左右應該也夠了。

如果真的不滿意,是不是可以認真考慮把成功級上面那顆SPS-49用「海鷹眼」來取代?SPS-49只有二維偵蒐能力,以現在的觀點來看,實在不太合用。
天衣神水 wrote:
來源:中科院研製的「海鷹眼」主動相列雷達(AESA),利用內部天線耦合的方式進行自我測試與校正,採用水冷式散熱,散熱冷板有進/出水管路,T/R模組與散熱冷板間也加入散熱貼片。使用功率1.2KW、由氮化鎵(GaN)半導體制作的低雜訊放大器(LNA)固態功率模組,射頻總輸出61dBm,具有數位補償、帶通濾波器等後端處理,此時已生產20套模組進行驗證。(恕刪)


想要請問你:中科院既然有AESA雷達又有氮化鎵T/R模組與低雜訊放大器模組,為什麼S-band的AESA作不出來呢?

關鍵技術瓶頸是卡再那邊?

整個AESA雷達有那些模組?

AESA雷達最佔重量是什麼模組?T/R收發器模組?低雜訊放大器模組?移相器?
五毛獵人 wrote:
想要請問你:中科院既(恕刪)
有請大大
您那家公司
生產啥產品
啥職位
專長是啥
臺灣要唸那間大學
與啥學系纔有這等專業

看您的專業真的是好生羨慕
想找個明燈來當學習目標

畢竟茫茫業界充斥一堆宵小
尤其有些仗勢打着他人旗號爲所欲爲
讓我們難辨別

望不吝分享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據指出,中科院代號「迅達計劃」研製海基型相列雷達,研發進度卻嚴重的落後,其主因是中科院自行設計且使用中的相列雷達,都是源自天弓飛彈的長白雷達延伸,雷達架構外購自美國奇異航太公司收購的RCA技術,近年雖自行開發且更新部分子模組,但雷達架構與使用的關鍵零組件已落後,且依然仰賴美國廠商,直接限制雷達效能與尺寸之縮裝。

據了解,海軍對於海基型相列雷達的規格,偵測距離要超過300公里,目前中科院的相列雷達要達到此效能,在資料處理器與信號處理器兩大部分的體積與重量過大過重是不爭事實,而且整套雷達重量超過600公斤,因此中科院規劃以資料處理器與信號處理器分離兩個位置,分散空間與重量,但卻發現訊號波從高頻轉低頻輸送的過程,出現了「失真」的現象,因此以分散方式是行不通;另外將信號處理器的縮裝也因訊號的不穩定,一直無法突破技術關卡。

知情人士指出,就因為中科院規劃的海基型相列雷達,過大過重若要安裝在4500噸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上,首先要將噸位加大才能將過大過重問題解決,並解決巡防艦平衡的問題,但必須修改到5800噸位以上,但這又涉及另一型戰艦結構設計,海軍並不贊成。」

----------------------------
資料處理器是邏輯IC?信號處理器是低雜訊放大器?
老闆是神XX wrote:
有請大大您那家公司生(恕刪)

退休閒散人員一個。

我只是想不透中科院把硬體雷達結構分拆,發包台灣晶片IC設計公司,簽訂重罰的保密協議,重賞之下我不信氮化鎵的S-band生產不出來。

軟體亦同,台灣沒相關演算法這方面人材就去印度或世界獵人頭。

台灣的公務人員稍有不慎就會涉及圖利罪,所以才將中科院改為法人基金。結果改制後的中科院依然閉門造車沒有善用民間企業專長,實在辜負國人自造軍武的期待。Yes we can變成we are sorry !
五毛獵人 wrote:
民間企業專長
有做軍用雷達相關外銷的企業碼?

這是系統性工程,非侷限在零組件
誰要付這重責幫你全盤搞定,若沒經歷豐富

當然希望有這類真正做事的高端公司,能獲得該有的資源
看起來民進黨有在開始做

不要像靠國民黨的大炮王果凍霸佔市場
你鴻海靠政商佔去臺灣大半資源能去做這個

若唬爛人有個期限
那大概就是十幾年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五毛獵人 wrote:
退休閒散人員一個。我(恕刪)

你以為台灣的民間電子公司 就很愛跟中科院做生意?
老闆是神XX wrote:
有請大大您那家公司生產啥產品
啥職位
專長是啥
臺灣要唸那間大學
與啥學系纔有這等專業(恕刪)

你搞錯對象了!真正有專業的是天衣神水。我常常沒先上網看相關資料就請教他,我應該深切自我反省與自律。

還有一點小心有心人刺探台灣軍情是對的。但想了解軍事武器簡單原理構造與刺探軍情還是有很大差別。

很多時候懂原理構造並無法設計縮小資料處理器與信號處理器。況且世界英文網站對於AESA S-band一定有更詳細的說明。而有點年紀的我,實在很懶的對專業英文單字一一查詢。

再說一個我的觀點,小力的質疑海軍高層與中科院是不是本位主義作祟與閉門造車是必需的。

最後我個人現在深信:

台灣需要的戰略是飛、潛、快。

台灣需要的是綠色海軍而不是藍色海軍。

台灣未來生產的各式潛艦比神盾艦更重要更有生存力。

迅聯作戰系統裝在陸基載具比裝在船艦更有生存力。

再補一個:飽和攻擊的中程飛彈能準確打到中南海鑽地溫壓彈,比任何武器還有用。中國寡頭集體領導們只愛惜自己與兒女的生命。

當然這只是我的觀點,沒什麼公信力。
鴻海不要出來屁這連他都能作就好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ganlingyang wrote:
生出來也沒用、別說軟件的演算法了、就是電磁互相干擾的問題台灣根本解決不了、只有好的零組件跟超級爛的整合能力。

日本表示:是在說我嗎?(恕刪)

中國號稱能偵測隱形戰機的雷達,在以色列飛彈影片的見證之下被摧毀,也好意思說別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