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costan wrote:殲20 服役2017年F-16 服役1978年相比F-16的確像古董 但比實戰經驗殲20 連檯面都上不了維尼國大概只有跟服役四十年的老機相比 才能換取優越感 這樣也能掰,在下著實佩服坂井一郎是戰鬥經驗豐富老飛行員,著作"零式的命運",寫二次大戰,短短幾年日本零式沒進步,而美國飛機不斷進步,導致日本最終慘敗你卻覺得幾十年飛機沒進步都無所謂?
fque wrote:可是… 人體無法承受轉到沒油 放眼現代的機種大多追求的第一圈有極高的轉向率,但代價就是絕大部份用最大轉彎率轉完一圈就會開始掉速了,轉完兩三圈後就會開始有明顯頹勢,不論是阿湯哥的塑膠蟲還是那堆SU-27的徒孫們皆然.F-16經典的部份就在於你若跟他拚轉彎,沒有在一到兩圈內先手取得絕對優勢的話剩下唯一的結果就是被這隻毫不掉速的隼娘耗死,而比起轉彎會逐漸掉速度的眾生,幾款空優取向構型的F-16這種狀況下是還不能使出全力的,因為若是使出全力能量補充與損耗扣一扣後還有餘裕繼續加速,全力的話會逐漸加速導致超過最佳轉彎速度.現在世界上已知的機種只有F16+6靠那暴力引擎能在這領域與F-16一拚.
Lisa_Hsu wrote:坂井一郎是戰鬥經驗豐富老飛行員,著作"零式的命運",寫二次大戰,短短幾年日本沒進步,而美國飛機不斷進步,導致日本最終慘敗 如果跟俄系一樣的編號方式SU-27 >SU-30 >SU-33 >SU-34 >SU-35 ....各型當中再夾雜小改編號..... 例如 SU-30MKK SU-30MKI ......中系 SU-27 >殲11 >殲-15 >殲-16以上各型號, 骨子裡還是 SU-27 系列.*************************************************F-16 系列也用同一標準來編號的話 ...則 :將會是 F-16 >F-19 >KF-19 >F-24 >....... ( YF-17 F-18 F-20 F-22 YF-23 用掉了 )各型當中再夾雜小改編號..... 例如 F-16A/B BLK15 , F-16CD /BLK50.......F-16V BLK70/72 與 44年前第一架服役的 F-16A 相比...... 實力差很大.....來, 看看影片多瞭解 F-16.....
Lisa_Hsu wrote:這樣也能掰,在下著實...(恕刪) 閣下要不研究一下F-16系列的差異性?美製F-16系的更新都是實戰經驗而來,相對中國的各式戰機更新有哪些項目是經過實戰經驗而來的?如果有,還望閣下能不吝提供讓眾多網友了解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