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雄昇飛彈為何不量產?

網路上查到的資料,射程600公里的雄二E加上1200公里的雄昇飛彈,共用生產線,一年能量產131顆,類似美國的戰斧飛彈。
2000公里的雲峰飛彈一直是最高機密,不公開產量有多少。
既然都要源頭打擊,遠程壓制,遲滯後援部隊投入戰場,攻擊第二線的戰術目標,如機場,港口,彈藥庫,油庫等。
那為何不再想辦法增加產量?
這兩年防疫花8000億,前瞻也破8000億,沒錢增加飛彈產量來增加解放軍攻台的代價嗎?
文章關鍵字
中國黨會扯後腿。
我是一隻遊戲人間的毛毛蟲,耐心的等待變身的時機。
你可以 google "台灣 導彈 擴產"
2022年有投入預算擴充產線提高產能了
烏克蘭戰場證明巡飛彈被攔截的機率蠻高的,但是改用高速巡弋飛彈成本又太高,在兼顧防空、反艦、對面打擊三項條件下,個人支持採用標六的模式,發展多模式尋標器版本的弓三,之後可以用來執行防空、反艦、對面打擊三項任務。

這種做法最的理由是減少人員數量和訓練的需求,如果防空、反艦、對面打擊各自成立專屬的單位會重複投資不少的人力、物力,而且三者無法互相支援,一旦防空系統打完,反艦、對面打擊系統就容易受到空中武力反制,同樣的道理,一旦反艦飛彈打完,敵人登陸部隊上岸,防空系統反而變成被獵殺的目標,所以建立三合一飛彈系統是有其存在的理由。

這次CSIS兵推中也顯示出台灣反艦飛彈不足的問題,但是都已經買這麼多了,總不能無止盡的買下去吧?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功能化,截長補短。

防空留下反彈道的 (例如,強弓),反艦留下打航母、大驅、兩棲艦的 (例如,雄三增程) ,對面打擊留下長腳和特殊性能的 (例如,雲峰),其他都用多功能弓三取代,專用對付戰機、中小型船艦、對方岸際目標,大量生產可降低成本,減少人員、系統需求,又可降低指揮參謀的複雜度,優點不少。
booktree0618
我看不出來巡弋飛彈被攔劫的幾率很高 莫斯科號六十枚s-300 都沒攔到亞音速的天王星
天衣神水
烏克蘭軍方公告的戰報都有寫,請自行google
所謂量產是多少顆?

事實上精準度比量重要。

中共所謂飛彈洗地就是透漏他們飛彈很不准的意思。

源頭打擊大概是福建軍事基地,用不到雄昇,

要打重要核設施,或是發電廠,軍火庫,儲油槽也不用雄昇。

雄昇可以打停泊在遠處的航母。

或是上海重要工業設施。

如果要把北京炸爛的話恐怕要上千顆

說實在,台灣頂多維持上百顆。

不對稱作戰只要能用低成本換取對方高成本就贏了。

便宜的魚雷,水雷,防空飛彈儲備夠量,

就能有效嚇阻。

所謂飛彈洗地,在烏俄戰爭證明就是浪費錢,

一顆飛彈上百萬然後拿去炸柏油路?

還是炸商場?

怎麼算都是我們賺。
rukawa1
美軍3月19日從夏威夷考艾島,成功試射1枚無彈頭的高超音速飛彈原型彈。美國陸軍部長麥卡錫10月13日在會議中提到了該飛彈的性能,擊中目標誤差值僅6英寸,約為15.24公分。
今年夏天也要烤蕃薯
小作文比賽?
天衣神水 wrote:
烏克蘭戰場證明巡飛彈被攔截的機率蠻高的,但是改用高速巡弋飛彈成本又太高,在兼顧防空、反艦、對面打擊三項條件下,個人支持採用標六的模式,發展多模式尋標器版本的弓三,之後可以用來執行防空、反艦、對面打擊三項任務。


軍方可以好好的評估一下,在高強度戰爭中,巡弋飛彈、巡飛彈的效果是否可以符合需求和達成預期的目標?

中科院公布天弓三型的飛行速度為「極音速」,如果拿來打魚、轟地鼠會讓敵人很難防禦

文章分享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