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採購F/A-18戰機?飛行員不夠什麼都白搭
再拿2022年失事的F-16戰機(機號6650)為例,駕駛下部隊接裝F-16已經22個月,但飛F-16時數只有62小時,平均1個月只有飛到3小時,離正常飛行時數15小時差距大到誇張,在在說明提升飛行員座艙比的重要性。而空軍官校招生的狀況更是頗糟糕,最近的錄取的級分數低到只有20.5分而已,比海軍還要糟糕,考生大概只要體檢跟視力檢查合格就錄取了,包括待遇、升遷、少子化、年輕人近視越來越多都讓招募飛行員成了燙手山芋,在沒有足夠的飛行員下,討論新購戰機猶如聾子聽到瞎子看到鬼般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三年前即有不少專家分析後直言,台灣不應順應美商洛克希德馬丁的推銷新購F-16V戰機,反而應該搭美軍的順風車採購F/A-18 E/F超級大黃蜂戰機(當時波音公司也缺訂單),一併引進新世代的GE公司的F-414系列發動機,作為下一代自製戰機的心臟,一舉數得摸蜆兼洗褲,對台灣空軍未來30年的發展助益遠較引進F-16V的效益大得多了。因為F/A-18E/F採用GE公司的F-414系列發動機則是在1990年代進行原型發動機運轉測試,其科技上水平遠較台灣目前F-16及幻象2000使用的發動機先進不少,畢竟上述兩款戰機都是1970年代研發的產品,體積笨重不利於輕型自製戰機使用,相較於F100-PW-220以及M53-P2發動機的乾重均為1.5噸級的重量,F414-GE-400的乾重卻僅有1100公斤且單發動機推力達到22,000 磅(97.9 kN)比國造IDF兩具引擎加總還要更大。
如選用F414-GE-EPE升級版發動機其推力甚至達到26,400磅(120 kN),在性能上完全可以做為下一代自製戰機的動力心臟。所以不管是韓國的KF-21、土耳其的TF-X或是印度的LCA都不約而同選擇這款發動機作為動力單元,如果當初2020年台灣選擇引進的是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並成為F414引擎的現役使用國,相信在取得該款引擎用於下一代自製戰機會容易許多。
在2023年2月份便傳出中科院新一代戰機國造引擎的「織女星計畫」已投入近百億元,原本要將4葉片改為9葉片具逆向渦輪噴射引擎,最終未能取得突破性成果只好結案(跟海軍的震海計畫莫名雷同)。加上美方不同意單賣F-414系列發動機供台灣用於新一代「國機國造」的IDF二代機,空軍現在應該是內心涼一半了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