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為何中國出得了劉慈欣,台灣卻出不了半個科幻作家?

這是為什麼?
票房鉅片《流浪地球》6天賣破91億,是誰立的功?是15.4億資金?還是那個文革時期,偷偷看禁書的小男孩?
太陽即將膨脹成一個紅色巨星,吞噬地球。在這威脅人類存續的一刻,拯救世界的將是中國人。
中國又出現超爆紅鉅片,3D電影《流浪地球》(The Wandering Earth)。

《流浪地球》耗資5000萬美元(約台幣15億4200萬元)拍攝,不論是技術或投資都讓中國其他電影難以望其項背
。電影界認為此片代表中國電影製作進入新時代,
《紐時》甚至用「中國電影加入太空競賽」,來形容中國電影的雄心勃勃。

中國大片《流浪地球》敘述科學家發現太陽終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它的光芒開始增強,體積開始膨脹,
表面逐漸接近原本距離太陽表面1億5000萬公里的地球軌道。為了拯救人類,科學家孤注一擲,
要讓人類利用地球上的行星發動機驅使地球逃離太陽系。

天下雜誌:為何中國出得了劉慈欣,台灣卻出不了半個科幻作家?

天下雜誌:為何中國出得了劉慈欣,台灣卻出不了半個科幻作家?
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嚴鋒眼裡,是劉慈欣「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文革時代 偷偷摸摸讀那本扭轉人生之書
孩提時代,劉慈欣最愛的一本書是法國小說家朱爾•凡爾納(Jules Verne)的《地心歷險記》,
以科幻小說來說,這的確是本入門書。

但由於50年前,中國正值文化大革命,西方文學被列為禁書。當住在山西礦城裡的劉慈欣
,在父親藏匿的一個舊箱子裡找到了《地心歷險記》,他只能偷偷摸摸的讀。他那時候大概不知道,那會成為改變他一生的書。

55歲的劉慈欣如今已著有多本知名的科幻小說,揚名於中文與英語世界,《三體》
(The Three-Body Problem)讓他在2015年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是第一位華人得主。

回憶兒時,劉慈欣說:「當時沒有科幻小說,人們對科學意象沒有概念。而來自西方國家的小說都被禁
,所以我只能偷偷地讀。但就是那一本小說,把我變成了科幻迷。」

直到70年代晚期,中國經歷了經濟改革,對西方文學的審查也放寬了。撰寫科幻文類的中國作家暴增,
劉慈欣加入陣容。但他不是文學科系出身,而是在國營事業山西陽泉電廠當工程師。
電廠和寫作看似八竿子打不著,但在他看來,正是安穩的工作讓他可以致力寫作。
他告訴《衛報》:「約莫30年間,我都待在同樣的部門,做同樣的工作,我這樣的年紀,
少有人這樣。我這樣選擇,是因為這讓我能致力於我的小說。」

「年輕時,我計畫未來,我當時希望當個工程師,這樣我就能從事技術工作,並在下班後寫科幻小說。
我當時覺得,如果夠幸運,我就能成為全職作家。現在回望我的人生道路,
幾乎與我的計畫密切吻合。我想,少有人能這樣幸運。」

他的第一部作品《魔鬼積木》出版於2002年,但真正將他帶向顛峰的作品是2006年連載於中國《科幻世界》雜誌的《三體》系列。

《三體》這個名稱來自於軌道力學的一個物理問題,故事情節落在三個時間點,分別是1971年文化大革命期間,2005年前後,以及一個擁有三個太陽的行星。

寫的是科幻小說,劉慈欣卻特別安於現實。《紐約時報》記者問他,寫科幻文學意味什麼,是逃避現實?映射現實?還是預測未來?

他回應,「寫科幻文學絕對不是逃避現實,我與現實相處得很融洽,現實也沒有迫害我,根本沒有逃避的必要。」

他告訴紐時,「我既不左也不右,我遵守所有的遊戲規則,我和我的行為準則與別人沒有什麼兩樣。」

「我特別喜歡美國科幻作家羅伯特(Robert A. Heinlein)的一句話,『我寫科幻小說就為了換倆小錢喝點啤酒,』」劉慈欣說。

但對於《三體》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大受歡迎,劉慈欣還是有些驚訝的。「我想這印證了我說過的一個想法,科幻是最共通、最普世的一種文學,它能被所有文化當中的人理解。科幻作品處理的是威脅全人類的問題。這是這個文類獨有而珍貴的特質──它確定人類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opposky35 wrote:
這是為什麼?票房鉅...(恕刪)


真的要來看一下這片…
opposky35 wrote:
天下雜誌:為何中國出得了劉慈欣,台灣卻出不了半個科幻作家?
...(恕刪)


上次選舉時說柯P幫忙活摘
器官,算科幻情節嗎?

opposky35 wrote:
這是為什麼?票房鉅...(恕刪)


这个我不同意!台湾省很多人整天都说这天马行空的干话 怎么会没有! 台湾省政治 媒体 娱乐都很科幻 都是现实题材 那还用写!
大陸人口13億是台灣60倍,
再來是市場量體大小差距。

若以機率來講:
大陸每出60位某方面傑出人才,台灣要出1位;
生産總值來説大陸出20位,台灣要出1位。
人口論世界上每出5位,大陸要出1位;
生産總值論世界每出7位,大陸要出1位。

monkeyb307 wrote:
大陸人口13億是台...(恕刪)


伙计,你这是双重标准有点明显吧?

台湾搜集大陆黑料时,我从未见过你强调60:1
遇到烧杀抢劫罪案时,我从未见过你强调60:1
台湾居小挑衅大陆时,我从未见过你强调60:1

再就是好像提醒过你好多次了,你统计学知识要加强。
你说的不是相当于线性放大吗?

投5球,进3球,命中率60% 直接得出 投500球,进300球,命中率还60%?
实际情况里,这不可能出现。因为总量越大,人越累。

主楼的朋友实际上是顺着台湾惯用的无视体量谈人均的逻辑来讽刺的。
除了
无视体量谈人均——经济
还有
无视剂量谈毒性——健康养生
无视出手谈命中——体育

并称网络世界三大关注度最高的数据外行行为。
不是沒有,十幾年前就有大宇宙戰爭年代誌,只是銷路不佳,太監了。

ThaiWaa01 wrote:伙计,你这是双重标准有点明显吧?

台湾搜集大陆黑料时,我从未见过你强调60:1
遇到烧杀抢劫罪案时,我从未见过你强调60:1
台湾居小挑衅大陆时,我从未见过你强调60:1

因為綠黨工的廢文我不是篇篇都有興趣回覆,
我還算是在別篇幫該作品反擊黨工。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