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燃料費改依里程車重計算?? 交通部是白癡啊!!

我認為~用里程與隨油徵收有個差異性
里程計稅可設天花板....隨油徵收沒辦法


燃料稅是以1年約2萬km計稅~燃料稅以平均5000來算
如營業車以1年開5~10萬km來算,隨油徵收可能會繳到2萬元以上
用里程計稅~唯一差別就是在設天花板~
都是為了錢
電動車上路後,不必加油,一堆錢都收不到
應該會增加或改名目來收錢
照里程的話,過路費過橋費高速公路費會增加吧?

nwcs wrote:
都是為了錢電動車上...(恕刪)


以重量收燃料費是有點道理的,越重的車,越容易把馬路壓壞
電動車越來越多,應該再修法來解決問題。

電動車到目前還不到1000輛

目前不用燃料稅,

等量會大到某程度應該會另收稅

燃料稅用途有部份用在公路維護

電動車免繳燃料稅另收公路維護稅很合理~
狗子2008 wrote:
越重的車,越容易把馬路壓壞
把馬路壓壞,重量+使用里程是2大因素,因此這次才會拋出這2個理由或方案
其實還有一個補救方法,就是向肇事人提起道路交通設施索賠

突然想起....那國外目前是怎麼幹的?

henry999 wrote:
電動車免繳燃料稅另收公路維護稅很合理~
我個人也支持根據不同交通工具的特性,來收取各式費用,但公務員不用功不願動腦筋也不花錢找學者研究,只能說這政府太笨

DPP好像有2035廢各式油車的政策,到時只有電動車能賣,現在討論比到時抱佛腳要好..
既然要叫做『燃料稅』,隨油徵收才是最公平的。

雖然會增加用油大戶的負擔,但基於使用者付費,
可以詳細計算在燃料稅隨油徵收後所增加的成本,
並收取合理的代價,剛開始雖然會讓消費者抱怨,
但等到大家漸漸了解其意義後,自然會慢慢接受!

現行依排氣量大小徵收,一點都不合理。換言之,
只是政府想要便宜行事而已!

現在又想按照『里程數』來徵收,實在有夠笨的,
『里程數』不就與『加油的量』成正比!

而且真正在開車的駕駛員應該早就知道一件事:
車上的『里程計』及『速度錶』是有誤差的,
更別提為了二手車價好看,『人』會想盡辦法
去修改『里程數』。

難道政府要全島所有道路連死巷子都架設ETC?
如果這樣玩,倒也是可行的方式,連電動車都
跑不掉!

燃油車隨油徵收合情合理,但電動車就麻煩了,
其實就在每組充電樁裡設定按照充電量的多寡
收取相對應的金額不就可以解決。
在自家充電,就自己要多繳電費,一樣合情合理。



事實上,我自己常跑高速公路,一直有觀察到
一個現象:油價大漲的時候,開車的為了省錢,
就會自動的放慢速度,來減少油耗。
110以上 與 以下 跑出來的燃油消耗量是有差的!

如果燃料稅可以含在每次加油的費用中,我倒
覺得也會讓喜歡大腳油門的駕駛開始有點猶豫!
不超速,道路會較安全,還能減少能源的消耗,
一舉數得,難道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真的按里程計算,好像怪怪的
若有錯請糾正

假如 A車油耗 10 KM/L B車油耗 15 KM/L
行駛距離一樣 100KM
A車需要的油量比B車多
但兩車卻繳一樣的稅??
這個交通部長是民進黨的
民進黨黨員出身的官員你還能對牠有什麼期待??

用重量算
貨車~砂石車可以空車 但滿車時只麼算?

隨油徵收
把稅加入油 用油越多付更多

最重要油含稅 會間接減少車流量用車數次 減少空汙 減少進口石油




yess69582 wrote:
如果真的按里程計算,好像怪怪的
若有錯請糾正

假如 A車油耗 10 KM/L B車油耗 15 KM/L
行駛距離一樣 100KM
A車需要的油量比B車多
但兩車卻繳一樣的稅??
新聞裡講的很明白:

針對外界呼籲隨油徵收,林繼國表示,並非不可行,但現在車輛燃油效力提升,全球也朝向禁售燃油車輛方向努力,汽燃費隨油徵收的國家受衝擊,總收入不足以應付道路養護所需,因此陸續改採隨里程徵收,台灣也應比照國際趨勢。

光看里程數不準,所以必須加上車重。
--------------
還是那句老話,先檢討收費用途,再研擬收費制度。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